书城历史我的大明帝国
89452700000028

第28章 大明皇家粮行

南宫,当黄福把即将回紫禁城的消息传递回来之后,南宫瞬间热闹了起来,不管是太监宫女还是嫔妃们,都显得异常高兴,哪怕是朱祁镇,也是矜持中带着笑意。

唯独钱皇后,对于未来有些忐忑。

腊月初一,经过内阁的商讨,一份朝廷公示出现在京城各繁华地带,内容自然是“开科取士”!

经过昨天的平稳,今天京城终于恢复了往常的热闹,街道上小商小贩开始变得多起来,各酒楼、早市摊位前几乎爆满,不管是读书人还是劳作的力工,都仿佛化身朝中重臣,大肆的畅谈着国事。

当然,这毕竟不是21世纪,说一说锦衣卫抓捕朝廷官员可以、说一说内阁的改制也可以,但是“宫变”却不能随意说出口的。

这边谈论着,那边有衙门的衙役开始张贴公示,有那喜欢看热闹的聚集过去,随后……

“工匠也能当官?”

“开科取士?举人身份只需要通过简单的考核就能够为官?各衙门由自己挑选?”

“吏部缺额261人,要求是举人!”

“刑部缺额182人,要求是熟悉大明律!”

……

一纸公示,引爆了整个京城,士农工商,这个排名在中原已经有千余年的历史,也由此可见当官对于百姓们的诱惑力有多大。

曾经寒门弟子没有什么入朝为官的机会,宋朝士族开始走向没落,明朝更是寒门弟子的天下,但也从没有像现在这般,三教九流皆可当官。

读书人的心中自然不满,站在公示前就是各种的嘲讽,寒窗苦读这么多年,结果三教九流的泥腿子也能够当官了?他们心里面不公平!

有呼吁抗议的,性子烈的直接附和,但是他附和的同时并没有瞧见,一开始呼吁抗议的一转身便跑到了衙门门口,递交了考核申请!

有那道士,瞧着公示中钦天监、太医院的要求,眼前一亮,匆匆的回道观而去。

还有工匠的家人、私塾先生的家属……

而就在这一片热闹当中,京城的各大商人也聚集在了一起,商人的消息很灵通,张敏第一次出现在那些被查封的铺面门前时,这些商人便已经得到了消息。

宫里的人出现在这些铺面的门口是什么意思?虽然真正的靠山已经被抓紧了北镇抚司衙门诏狱,可在京城经商这么多年,人脉自然不止那些,其他的关系大事帮不上忙,打听一些小事还是没问题的。

当得知,宫里面成立了内务府,今后专门负责皇庄和经商的时候,这些商人就已经察觉到不妙。

而随后,那些个铺面开始挂出各种的招募待遇时,他们急匆匆的凑到了一起,为什么说不与民争利?因为一旦朝廷下场,那基本上就没普通商人的事情了。

这还是能贿赂、打通关系的朝廷,如果换做皇帝呢?皇帝经商,还有他们的份吗?

第二点,他们已经打听的非常清楚,宫里面现在存了大量的粮食,当然这一点不用打听也知道,毕竟从昨天开始,宫里就一直陆陆续续的往外拉粮。

宫里面的粮食很多,现在要低价出售!

虽然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可他们很清楚这对于他们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怎么办?”

“能怎么办!他出多少,我们吃多少,只要不用官面压我们,难道宫里的实力还有我们雄厚?”

一位面容凶恶的商人说完,首位上的老年便皱眉警告道:“慎言!”

凶恶商人想要辩驳,可是突然间想起那天晚上从铺面门缝里瞅到的锦衣卫,瞬间息了声。

“赵东家的提议我赞同,不过我听说那皇字号的粮铺只能用宝钞交易,土木堡之后宝钞更是一文不值,之前家中的宝钞差不多销毁了大部分,现在想想都觉得有些心疼。”

一位儒雅青年说完,脸上露出苦笑,而其他人也是相同的情况,儒雅青年不说还好,现在一提,他们同样心疼。

实际上也不是刻意销毁,宝钞毕竟是纸钞,除非是好好的存放,否则别说三两年,搁在阴潮的地方,也许一年就已经模糊不清。

想一想20世纪的法币,数百万也买不到多少的东西,谁家里会放这些?烧了、扔了都是常见的操作。

“不是说还有大明钱庄,可以用现银兑换宝钞……”

本来就心疼毁掉的价值数十万的宝钞,现在一听还要拿现银兑换,心里更不是滋味了。

不过哪怕这样,该兑换也还是要兑换,否则等皇字号的粮铺占据了市场,他们的损失更大。

同一时间,朱钲一边四处张望着乾清宫一边和张敏商量着内务府的事情。

张敏的提议是,应该把皇字号挂出去,这样百姓对粮铺才能更加的放心,也更加容易招人。

朱钲想了想说道:“对于那些铺子,总要有一个名称,你觉得大明皇家粮行怎么样?也算是把皇字号挂了出去。”

“然后下面的谱子可以为顺天甲字号铺,顺天乙字号铺依次往下延伸!”

大明皇家粮行?顺天甲字号铺?

顺天甲字号铺没什么感觉,可是这大明皇家粮行怎么念起来怪怪的?不过心里这样想,张敏脸上却不敢流露出来,只能满怀欣喜的点头、称赞!

同时,张敏还表示这样也省去了事,大明钱庄也可以改成大明皇家钱庄,以后如果出售布匹,可以叫做大明皇家布行……

张敏说起大明皇家钱庄,朱钲想了想,说道:“不如叫大明皇家银行,金银兑换的商行。”

这一次张敏有些犹豫,他觉得如果挂这个名字出去,估计会有很多的百姓不知道这地方是干什么的。

但还是那句话,瞧着朱钲饶有兴趣的样子,张敏哪里敢辩驳?只能点头称赞。

说完这些,张敏又提到西六宫的事情,实际上收拾乾清宫的时候西宫便顺带着收拾了出来,既然殿下同意让太上皇搬过来,张敏觉得自己有必要提醒一下,省的今后父子因为这件事产生误会。

“收拾出来了?那就通知南宫,让他们搬过去吧!”朱钲毫不在意的说道。

见此张敏松了口气的同时,也知道自己猜对了,朱钲并没有不愿意让南宫搬过来的意思,只是单纯的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里。

“那奴婢告退!”

“等等!”

见到朱钲叫住自己,张敏有些好奇的看向朱钲。

此时朱钲已经来到暖阁,的确挺暖和,摸一摸墙面,还有些烫手!

“你觉得内务府怎么样?如果觉得不错,今后你就去内务府当总管吧!”

内务府?张敏虽然是司礼监的秉笔,可这两日做的却是内务府的活,所以对内务府的权力自然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论权力也许依然比不上司礼监,可是现在殿下都把皇权分给了内阁,如此司礼监实际上名存实亡,也就是面对内廷的太监们有些权力,但面对自己这样殿下的嫡系,威慑力并不大,所以……

“奴婢谢殿下恩典!”

看着张敏没有不愿意的意思,朱钲也松了一口气,毕竟是跟着自己许久共患难的人,朱钲也不想难为他,不过不认识多少字的张敏,当真不适合待在司礼监这样的地方。

“你觉得满意就行,粮行的事情抓紧时间吧!那些工匠们你也催促着,让他们赶紧拿出成果来。”

“至于司礼监,黄福是太上皇身边的人,就让他当司礼监的掌印吧!你回头告诉他一声。”

张敏自然知道朱钲口中的工匠们指的是谁,点头应喏,不过对黄福能够当上司礼监掌印着实有些惊讶,不过论资历、能力,倒是也足够胜任。

至于为什么让他去通知……张敏猜测这应该是殿下想要让黄福欠自己一个人情吧!

这是张敏的猜测,而实际上朱钲只是单纯的让他顺带着过去说一句而已,没其他任何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