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我的大明帝国
89452700000027

第27章 2000万石粮

砖瓦窑场的事情安排下去朱钲便不再理会,不过临走前,朱钲还给10名资深工匠补足了100名普通工匠,让他们开窑烧砖瓦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尝试着看能不能把水泥发明出来。

配方朱钲肯定不清楚,只能靠系统工匠们自己来想办法了。

水泥、燧发枪,这是当前最主要的两个“研发小组”,想着既然已经有两个了,朱钲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的把第三个“研发小组”也组建了起来,这一次是蒸汽机。

只要学过历史的人都明白工业革命的意义,而工业革命的根源就在蒸汽机。

蒸汽机怎么做出来朱钲不清楚,他知道的就是让购买的系统资深工匠瞧一瞧烧水,然后简单的介绍一下水蒸气能够转化为动力。

说完一切,朱钲询问今天购买的第二批资深工匠,懂了吗?资深工匠若有所思,朱钲放下心来,不是一脸懵,那就代表着有机会。

打发掉第三个之后就是第四个“研发小组”,这个简单很多,就是改良一下大明通宝,也就是铜钱,至少不要看着那么粗糙和增加一点防伪标志。

“今后的大明通宝统一样式,就是四个字,大明通宝!”

“宝钞必须增加防伪标志,这件事上我会安排其他人协助你们。”

什么人还有这方面的天赋?外人肯定信不过,所以只能购买1名高级书生外加调派几十名识字的系统太监协助。

怎么增加防伪标志那是他们的事情,所以朱钲把自己的要求说完,也挥挥手让他们离开了。

再然后就是第五个“研发小组”,这一次朱钲的要求是炼钢,大明的炼钢实际上已经走在世界的最前沿,只不过产量太低,朱钲的要求就是提高产量!

这一组同样是10名资深工匠外加100名普通工匠,需要的劳工同样前往京营挑选。

第六个“研发小组”为修铁轨,蒸汽机什么时候能够研发出来朱钲并不清楚,但这并不妨碍铁轨先铺上,蒸汽机机车暂时用不上,马车也是可以的嘛!

轨道实际上先秦时候就存在,只不过是木轨,而且修建的也比较短,主要是用于马拉车更省一些马力。

朱钲修的自然是钢轨,所以才想要提高炼钢的产量。

第七个“研发小组”为研制高效率纺织机,朱钲的记忆深处有一个名字叫做珍妮,不过具体叫珍妮纺织机还是珍妮织布机朱钲记不清了,可他记得很清楚,同蒸汽机一样,这也是工业革命的代表。

第八个“研发小组”是造船,朱钲的目标一直不是大明帝国,而是星辰大海,既然目标为星辰大海,船自然是离不开的。

系统有水师、精锐水师,所以船员的问题不用考虑,需要考虑的是数十年的时间,大明的宝船还能不能远航海外。

暂时就是这八个“研发小组”,此外,朱钲也会让工部开始对京城进行扩建,城墙自然保留着,不过要在城外建造大量的民宅房屋。

……

张敏从京营回来,见到的正是一波波匆匆出门的系统工匠,带路的小太监瞧见张敏,顿时眼睛一亮,随后……张敏只能再一次返回京营。

昨晚因为天色已经暗下来,主要是朱钲已经睡觉,所以运粮的事情暂定,可是现在朱钲忙碌完自己的事情,开始继续补足粮仓,运粮自然再一次开始。

朱钲计划三天之内,从系统里购买2000万石粮食,其中500万用作京营的军粮,500万当作京城的存粮,剩下的1000万则安排士兵/运往灾区。

治理水灾选择的是徐有贞,治理徐、淮、山东、河南等地的灾荒则选择的钦差大臣为通政使司通政使许彬,他们即将出发,所以朱钲必须抓紧时间把粮食备齐。

2000万石粮就是200万两银子,朱钲的系统俸禄瞬间就下去了差不多1/7。

好在三个月之后就会登基成为皇帝,相信那个时候自己的俸禄还有一个飞跃式的增长。

朱钲忙碌补充粮库的事情,而工匠们已经开始在京营里挑选自己的劳力,皇字号的工坊给的待遇着实优厚,这一点看各工坊前那排起的长长的队伍就能够瞧得出来。

工部这个时候也得到了皇太子的口谕,要求他们准备扩增京城,之前的朝议说起过人口迁移的事情,本以为这应该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但是谁曾想,从现在就开始准备上了。

工部尚书萧镃明白这件事推脱不得,所以在去往一趟内阁之后也来到了京营。

没办法,这是京营,愿意当劳工的基本上没多少,所以想要找劳工,只能去正准备裁撤大量兵员的京营。

皇字号工坊、工部在忙,内务府也没有闲着,张敏选定了粮铺的铺面、钱庄的铺面之后,接下来就是招伙计、掌柜、账房了。

朱钲要的就是瞬间打压下非皇字号的粮铺,所以京城一开就是十二家,基本上覆盖了整个京城。

这些已经关门的铺子前都挂起了公示牌,掌柜待遇月100石、账房80石、伙计50石。

倒不是朱钲非想要用粮食来当薪酬,主要是粮食才是现在最硬挺的货币,给铜钱,内务府也没有多少,给宝钞……估计你开价一个月3万宝钞,也没有几个人愿意搭理你。

思来想去,就是粮食最合适,这一点看京营的那些士兵们就能够瞧得出来,你就是给他们再多的宝钞、通宝,也没有给同等价值甚至少一些的粮食更有吸引力。

粮食再一次堆满了粮库,而这时候一个太监已经连续十余次出现在朱钲的不远处,如果不是知道对方的身份,估计早已经被拱卫使司衙门的士兵抓起来。

当黄福再一次出现在朱钲的不远处,朱钲再也忍不住,对他招招手,让他过来。

瞧见了朱钲这一动作,黄福有些紧张的同时,也终于松了一口气,这真不是什么好差事。

“奴婢黄福见过太子千岁,太子爷万福金安!”

一过来,先磕头,朱钲已经习惯了宫里的规矩,挥挥手让他站起来,然后问道:“有什么事?”

朱钲问的这么直白,反而让黄福有些不知道怎么回答,想了想,说道:“贵妃娘娘有些想念太子爷了,所以就让奴婢过来问问,您什么时候过去。”

黄福自然不是周贵妃叫来的,不过现在黄福也只能这么说,不然总不能说是太上皇让奴婢过来的,想要问问太子爷什么时候能回宫吧!

周贵妃?朱钲先愣一下,随后才想起来这是自己的老娘。

这个理由,还真让朱钲不太好回答,同样想了想才回答道:“我就不过去了,乾清宫也收拾的差不多了,今个我让人把西宫收拾出来,过两日收拾的差不多了,我再过来请父皇、母后他们搬过去。”

回西宫居住?这个结果有些出乎黄福的预料,虽然现在南宫都在找借口安慰太上皇,可多半人都觉得回紫禁城基本上已经没希望了。

当然,现在也挺好,生活用度什么的都不短缺,除了太上皇三两天的闹闹脾气,其他都挺安逸!

今天过来也是被太上皇逼得没有办法了,不过刚刚太子爷说什么?过几日搬回去,西宫给了太上皇,自己没有听错吧!

“没什么事就回去吧!跟在父皇身边你也算是忠心耿耿,回头到司礼监领个职,也算是不辜负你的一片忠心。”

“谢太子爷恩典!”

还有这样的惊喜?哪怕是对权势不怎么在意的黄福这时候也不免有些激动,再磕头起来,看到朱钲没有再理会自己的意思,黄福慢慢退出粮库。

回南宫的一路上,黄福的脸上都挂着笑意,同时猜测会给自己一个什么样的值差,土木堡之变前,自己已经是御马监的随堂太监,这一次,该不会给自己一个秉笔太监吧!

黄福猜测道。

不过就在回到南宫大门口的时候,黄福突然想起一件事,之前太子爷说……请父皇、母后他们搬过去?

这是什么意思?母后可不是随便称呼的,太子爷这是想要册封周贵妃为太后?亦或者说,暗示要稳固钱皇后的地位?

黄福实在是有些摸不准,两种意思,结果天差地别啊!

这件事还是暂时藏在心里吧!万一理解错意思,那可不是小事,他很清楚太上皇对于钱皇后的感情,如果真因为这件事太子爷和太上皇吵起来……

黄福有些不敢想象那个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