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我的大明帝国
89452700000035

第35章 粮食之争

大明朝的百姓对于钱庄并不陌生,不过这个大明皇家银行又是什么?好在里面的摆设都和钱庄大致相同,加上门口有钱庄的伙计吆喝,人们才知道这就是钱庄,不过和普通钱庄不一样的是,这是宫里开办的钱庄。

钱庄之外还有大明皇家粮行,各个铺面的门口都悬挂上了今日粮价,同比京城一两能买1.5石的粮价,大明皇家粮行的粮价要便宜的多,一两能够买1.8石不说,主要是还有各种的特色粮。

京城外,一个大磨坊在前几日横空出世,当天附近居住的百姓都过来瞧热闹,因为这是纯粹的水力磨坊。

为了这个磨坊,工部也是不容易,找了数千挖沟渠的劳力,这才在两三日把这个水力磨坊打造了出来。

它的作用主要是让玉米面、面粉量产,虽然细致上比不上畜力石磨,但是胜在量大。

玉米面、面粉的价格要比稻米高,尤其是面粉,价格高达1两1石,而就这 也比京城其他的粮铺便宜的多。

从大磨坊到京城的粮铺,开业的当天都聚集了相当多的人,只不过前者是看热闹,而后者则是疯狂的排队购粮。

这里面有各大粮商的托,同样真正的百姓也不少。

粮价就在那里,现在又不是大丰收之年,京城外很多地方的灾荒都遭了好几年,粮价那是一天一个价的往上涨。

也就是户部一直在努力的稳定粮价,否则京城的粮价能够拔高到2石两需要一两银子也说不定。

廉价的粮食突然出现,大多数的百姓第一反应就是朝廷想要用粮食压粮商,压低粮价了。

谁也不是傻子,京城的百姓嗅觉更是敏锐,尤其前两年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第一次还不慌不忙,第二次、第三次,谁还不知道这是抢粮的最佳时刻?

也因此,近两年类似的事情已经不再发生了,因为毫无作用,只会廉价的卖出大量的粮食,让原本就缺粮的朝廷更加缺粮。

不过谁也没有想到,现在的场景恰好就是朱钲想要见到的。

“甲子铺稻米即将售罄!”

“乙子铺稻米即将售罄!”

“丁子铺稻米即将售罄!”

……

一个上午的时间,大明皇家粮行的总部,一个靠近长安街的四合院内,账房、伙计们忙碌的来来去去,不停的把各种消息汇总报过来。

大明皇家粮行的总掌柜也算是多年的老掌柜了,但是当前发生的事情他还是第一次经历,当前发生的事情并非指的是百姓们疯狂的购粮,而是内务府疯狂的出粮。

这位大明皇家粮行总掌柜的手中有京城各大粮仓的腰牌,凭借腰牌他才能够调动这些粮仓的粮食,也正是因此,他才大致的推算出现在京城究竟有多少粮。

如果全部满着的话,那至少2000万石,就算没有满着也不会低于1000万石,因为他抽查了几个粮仓,竟然十之八九都是满着的……

大明皇家粮行的总掌柜猜测的差不多,就是多了些,朱钲当初的确把粮仓都堆满了,但这里面有500万石的军粮,剩下的500万石才是能够售卖的。

当然,如果大明皇家粮行真的能够卖完,朱钲也不介意再多从系统里购买一些,这可是赚大钱的买卖,虽然现实里的银锭放到系统里会有一定的损耗(质地不纯),但500万两银子怎么也能够折价400万两。

大明皇家粮行总掌柜在之前并不是一个商人,但也和粮关系密切,因为他任职于户部,管理的正是粮。

只不过他非官而是吏,一名户部任职三十余年的老吏。

大明朝的官制改革,兢兢业业一辈子的他本来有机会考核授个四品官当当,不过就在这时候,户部尚书李贤叫来了他。

询问他愿不愿意担任大明皇家粮行总掌柜,如果同意,那么朝廷也不会亏待他,直接就是正三品的待遇!

正三品的待遇!虽然只是待遇没有实职,但绯袍那是没得跑了!

如果放弃这个机会,虽然也有身穿绯袍的机会,但那是机会,而现在只要同意,那就是板上钉钉!

犹豫半晌,赵广恩还是同意了下来,和他同时答应下来的还有大明皇家银行的总掌柜苏传霖。

不过不同于赵广恩这个三十年的老吏,苏传霖也和户部关系密切,但自身却还是一个没落的勋贵,虽然因为非嫡长子的缘故没有继承爵位。

总掌柜确定了下来,铺面也都是现成的,其他的更是一应俱全,人员的问题也就好解决了。

基本上银行和粮行的总掌柜、副总掌柜都是户部的老吏或者指望着户部吃饭的一些关系户,而下面各个铺面的掌柜、地方(府县)的大掌柜,则是在京城各粮铺、钱庄挖的墙角。

不需要太多的银钱,只一个官身就足以数不清的掌柜、资深伙计、账房疯狂的往户部钻,想要某个掌柜、账房当当。

当然,这样一来也彻底的激怒了那些大粮商们,要不是这件事的背后是宫里,估计就是那些国公、侯爷们,这些粮商们也会和他们掰扯掰扯,因为这就是在挖他们的根。

怒火冲天又无法反击,这些粮商们的怒火自然放在了那些粮铺上,你不是低价收粮吗?好,我究竟要看你们能够收多少。

京城的各大粮商聚集了起来,短暂的商量了一下,一个三百万两现银、200万两宝钞的大盘就出现在了京城。

整整500万两银子,各大粮商就不相信朝廷能够拿得出这么多的粮!

各大粮商聚集到一起的当天,朱钲便已经收到了消息,甚至他们聊的什么、谁中途去了一趟茅房、喝了几杯茶都一清二楚。

这就是短短时间内锦衣卫打造的情报系统,不过也仅仅只限于京城,除了京城……锦衣卫同样是睁眼瞎!

当然,随着治理水灾、灾荒的钦差队伍,那些隐藏在其中的锦衣卫也在一点点的撒种子。

为此,朱钲不得不把锦衣卫校尉扩充到5000人、锦衣卫资深校尉扩充到500人。其他的不敢说,至少一府之地要有一个锦衣卫百户衙门吧!

普通武将担任锦衣卫百户、资深校尉担任总旗、小旗、然后旗下百余名校尉,若干外围军士。

锦衣卫百户衙门也是除去各地监军、东缉事厂外,唯一能够调动“禁军”的衙门。

对于这些粮商,朱钲并不在意,唯一感慨的就是他们手中的宝钞有些多,如果现银再多一些,那就更好了。

因为系统里粮价低廉的缘故,哪怕比粮商们的粮食便宜很多,朱钲依旧能够有4/5的利润,即便大量宝钞的出现。

因为粮铺只收宝钞的缘故,大明皇家银行也惹恼非凡,几笔大额的兑换让总掌柜笑的很是开心。

粮商们也在骂,大明皇家银行不仅要标准的小银锭,同时还要纯度过关 ,为此很多不合格的银锭都被挑选出了出来,最终拿来兑换的50万两现银,只拿到了47万两宝钞,简直郁闷至极。

半天、一天、两天,京城粮库的粮食疯狂的减少,现在已经开始动用军粮,虽然内廷传出来消息,让赵广恩尽管放心,可看着越来越少的粮食,赵广恩怎么能放得下心?

赵广恩愁的晚上睡不着觉,京城的各大粮商更是难熬,这都花了300多万两银子了,怎么还么个动静?现在很多百姓已经买了继续要吃半年多的粮食,粮行铺面的门口只剩下各大粮商的人还在疯狂购买。

各大粮商现在也有撑不住了,一位粮商的建议下,大量的粮食准备运出京城卖掉,缓和一下他们资金的压力,可就在这个时候……他们的粮食被扣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