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我的大明帝国
89452700000036

第36章 藩王府进京

扣留粮食的是之前的绝对清水衙门上林苑监、光禄寺,当然,现在这两个衙门可一点不清水,一个掌管着食品安全一个则管着农业。

总之都和粮食有关。

宫里的粮食买“不尽”并没有让粮商慌张,哪怕价格比从那些乡绅地主们的手里收高一些,但运作的好一样能够赚钱。

可……京城的粮食出不去,那就不是小事了。

粮商们动用仅剩的关系得到了一个消息,扣留只是暂时的,目的是不让粮食出京城,前者让粮商松了一口气,而后者又让他们着急了起来。

粮食出不去京城,那么怎么回本?不回本……这可不是他们一家的钱,虽说现在京城的治安非常好,可架不住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啊!

你没钱还人家,人家就能够收走你的铺子、你的宅子,甚至……你家的妻妾儿女。

这件事不大也不小,但足以传到朱钲的耳朵里,听说了这件事,朱钲对内务府非常的满意,户部推荐的这几个总掌柜能力还是挺强的。

不过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腊月初六就在眼前,朱钲执掌京城后的第一次国宴即将来临。

宫中的太监们、宫女们忙碌不知东西,尤其除夕即将来临,朱钲表示这一次宴请也算是除夕宴。

往年宫中的除夕宴各种的规矩、流程都非常的多,御用监把这些呈上来的时候,朱钲看的脑袋都大。

“今后一切从简,我大明崇尚礼孝,不过这礼孝也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但是做一些繁琐无用的事情,只是浪费时间。”

御用监的老太监嘴角抽搐了一些,这就是每天您不去西六宫磕头的原因吗?不过现在宫里一切朱钲说了算,老太监也不敢开口。

换做曾经,宫外的大臣们倒是会劝阻,但是现在……大权交给了内阁,宫里的事情宫外怎么会知道?

有大臣敢提出来,估计不用第二天东厂就会到你家,好好的问问你,宫里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从朱钲掌控紫禁城的时间也不长,不过宫里的太监、宫女们对于自己的这位皇太子殿下也算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不拘小节、为人大方,最重要的是与人和善,无论是谁,哪怕是一个小太监、宫女,他都能够很随意的和你聊天、说话。

不过对于一些宫里的老人们来说,皇太子殿下……着实有些太不遵守规矩了。每天的磕头免了不说,西六宫那边去都不去一趟,但这是很敏感的事情,所以也没有人敢提。

这是宫内,宫外各衙门现在补缺也到了最后的关头。

朝廷在京城四处张贴公告,数不清的符合条件的举人、一技之长的平民百姓来到吏部,进行考核。

因为考核的标准并不仅仅只是八股文,所以分成一个个考场,尤其是工部的一些职务,甚至需要拉到户外才能施展的开。

工部尚书是萧镃,但偏偏他是最不认可朱钲的。

工匠提高待遇就是,没有必要还给予官身,这样一来,今后岂不是还有工匠能够当工部尚书?

不过心中不满归不满,萧镃又能做什么?罢官?

如果是之前,萧镃也许会这样,但是现在不会,因为他知道威胁不到宫里面那位,只要他敢提出罢官,随时有不知道多少人等着补他的缺。

主要是内阁中的几位,陈循就是一个摆设,王直、高谷对此事也许也在不满,可是他们比萧镃知道的更多,宫中的那位……好像并不害怕他们罢官。

于谦则不用多说,只要对大明朝好的,那就是好的。

朱钲自然不介意这些人罢官,用这些老臣只是从心底里不太想用系统里的书生,朱钲总觉得他们没有“人气”。

宫中还保留一些非系统太监也是这个原因。

但如果逼不得已,那朱钲也不介意让系统的书生掌控朝廷。

朝廷的缺额很快就补上了,只是这里面的漏洞也很大,因为都是针对不同的衙门职责招收的人才,能力上自然都没有问题。

但是……出身不同,导致现在各衙门的官员道德品行上良莠不齐。

有那工匠出身的,为人老实,过于死板,欠缺人际交往的能力,虽然当了官,可是却格格不入。

还有那落魄书生,因为精通大明律,进了大理寺,骤然发迹,为人变得有些张狂。

略微张狂的顶多就是被上司训斥一通,而过于张狂的……担任大理寺官员还不满一日便被免了官身,驱赶回了家。

罪名……酗酒后,醉打酒楼伙计。

不过不得不说,无论是粮行、银行的面世还是各衙门开始从百姓中挑选官员,都让相当一大批百姓受益。

朱钲增加了官员的俸禄,对于那些曾经的官员们来说,眼下增加的这些俸禄根本不被他们放在眼里,可是对于新一批普通百姓出身的官员来说……现在的俸禄足以兴奋的整晚上睡不着觉。

毕竟……之前的他们连吃饱饭都是一件相当奢侈的事情。

如今的京城,虽然还有一少部分人在暗中各种叫嚣不满,可大部分对于现在的生活却非常珍惜。

如果不是朱钲,那些书吏一辈子也只是一个吏、那些工匠,一辈子也只是一个工匠,但是他们变成了官,可以拿足以养活一家八口的俸禄,他们如何对当前的生活不满?

那些景泰一朝的官员,百分之六十进了诏狱,而剩下的……又能做什么?

京城外的“禁军”不说,光是京营的那10万精锐,就足以压的他们喘不过气来,钱粮都是宫里面出的,基层武官都是自己选拔的。

这10万精锐,可以说是第一批完全效忠于皇太子的将士。

那些被免掉的武官们自然心中也有不甘,可和景泰一朝的文官一样,他们大部分都被抓紧了诏狱,这些年吃空饷、喝兵血的事情他们可没少做。

因为除夕即将来临,各地的宗室也送来了礼物,当然,最重要的是索要赏赐,往年都是这般,藩王们送来了价值千余两银子的稀罕物件,而宫里则回馈十倍价值的赏赐。

但是今年……

藩王不可结交外臣,这是规矩,也是一条红线!

但,送一些礼,打听一下近期朝廷发生的事情,还是在红线之内的,只是……不同于往年,今年这些藩王世子们进了京城,住进了宗人府之后,第一时间就察觉到了不太对劲。

不过他们也没有多想,收拾收拾东西便准备前往各自交好的一些官员那里,打听一下今年京城发生的事情,然后……

人去宅子被封了?

犯了事,被抄家了?

他们带着疑惑然后拜访第二家、第三家……

竟然全部被查封了!!!

这个时候藩王世子们终于察觉到不对劲了,回到宗人府,四处打听,可这样的局势之下谁会告诉他们实情?

有那实在是被纠缠的有些承受不住的,好心提醒了一下,你们不如多到外面逛一逛。

如此,藩王世子们一窝蜂的来到街道上,细细的观察着街道两侧。

大明皇家粮行!好奇怪的名字,不过能够挂皇家二字,难道和宫里有什么关系?带着好奇询问排队购买粮食的百姓,随后得到的答案让他们直接呆滞在那里。

大明皇家粮行的确是宫里的买卖,不过真正让他们呆滞在那里的还是,现在京城里掌权的竟然是皇太子朱见深?

不是怀献太子,而是正统皇帝的儿子,前太子朱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