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我的大明帝国
89452700000038

第38章 除夕宴

英国公府,自前一任英国公张辅战死土木堡战役之后,这一任英国公张懋刚满13岁,差不多年龄的还有小一岁的定国公徐永宁。

这也算是勋贵的魁首,整个大明能够和这两位相提并论的也只有金陵的魏国公府和最南边的黔国公府。

两国公府也各自遣人送来了年礼,不过今天他们并不是主角,13岁的张懋和12岁的徐永宁才是。

论身份,藩王世子们的地位实际上比这两位要高,但是他们的身份太敏感,注定不能开口,而其他的驸马、国丈之类的……私下里还可以说道说道,宴会上可不行。

这些时日两国公府上门的人并不少,府里的老人也都客客气气的招待,没有敷衍可是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拜访的勋贵们也没多想,这牵扯的可不仅仅只有他们,所以他们并不担心这两位会不开口。

可……

“哥哥,一会我们要怎么说?”

身着红色麒麟 圆领袍的徐永宁看一眼前面带路的太监,然后有些紧张的小声问道。

英国公张懋年龄虽小,但是为人稳重,此时目不斜视的正跟着带路的太监一步步的朝中极殿走去,听到徐永宁的询问,他没有回答,只是轻轻的皱起眉头。

“哥哥?”

没有得到回复,徐永宁很是不甘心的再一次小声呼喊道。

张懋自然不能任由徐永宁继续这样喊下去,低头轻喝:“慎言、慎行!不要忘记我们的身份!”

慎言、慎行?不要忘记我们的身份?什么意思?徐永宁有些迷茫。不过他明白了一句话,那就是哥哥不让自己随便开口。

来到中极殿,一排排的小桌椅已经摆放整齐,张懋年龄虽小,但是他英国公的身份足以让他坐在右面第二排的首位上,至于第一排……那是藩王世子们的位置。

朱钲还没有出现,所以很快坐下的勋贵、大臣们就开始小声的交谈起来。

“哥哥,刚才你什么意思?”

其他人都在说话,徐永宁也终于有机会开口,几乎是刚坐稳就急忙问道。

张懋有些无奈的看一眼徐永宁,如果不是勋贵一体,他真的不太想管这个脑子里没有什么东西的家伙。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站在陛下这一边,这才是我们立身的根本!”

待张懋说完,徐永宁终于明白他的意思了,并不是让自己轻易别开口,而是从一开始,英国公府就是站在支持军制改革这一边的。

“事已至此,已经没有了更改的可能!”

京城的旨意一下,难倒朝令夕改?别说朱钲现在有这个实力,就是没有,也容不得他再改了,皇帝不会错,真的错,那也只能一直错下去。

英国公府看这一点要比定国公府明白的多,想要改,除非造反,否则再没有可能,可是……勋贵造反?

不说实力的问题,也不说勋贵同大明帝国休戚与共,且说这件事的本身,对于英国公、定国公这些与国同休的世爵国公来说,有什么影响 ?

“宁弟,不要当了别人的枪!”

张懋的话让徐永宁脸色有些难看,不过他并没有辩解什么,也不认为自家的那些亲戚真的拿自己当枪使。

不同于张懋这边的安静,越往后面小声吵嚷的越发厉害,内容自然和改革有关,不过没有人敢把矛头针对朱钲,只能咬牙切齿的念叨着新内阁。

没错,这就是内阁的责任,谁让文武天生不对付呢!这个时候不把责任推到他们的身上,难道还拉大权在握的皇太子出来?

同勋贵们相对的正是内阁官员,不过罕见的听着对面的冷嘲热讽这边没有丝毫的动静。

细想也挺正常,有资格参加除夕宴的都是几经筛选的官员,如高谷、王直、于谦等,就是年轻一辈李贤等人也是成熟稳重之人,不会因为这几句冷嘲热讽就同勋贵们争吵。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位红色蟒袍的太监出现在殿内。

“肃静!”

伴随着蟒袍太监的冷喝,现场瞬间安静下来,立正端坐,直视前方,朱钲和朱祁镇来了。

“太上皇康安!皇太子殿下康安!”

整齐划一的跪地行礼,场面突然有些壮观了起来。

瞧着下面的皇亲、勋贵、内阁官员,朱钲平淡无波,可是朱祁镇却非常的激动,四年,整整四年的时间了,他终于再一次体会到这种万人之上的感觉。

“平身吧!”

朱祁镇有些激动的说道。

只是……

蟒袍太监看一眼朱钲,随后才重复朱祁镇的话道:“平身!”

“谢太上皇陛下、皇太子殿下!”

听到太监的话,众人这才起身,而朱祁镇脸色有些发僵!

再一次整齐划一的坐下之后,现场突然有些冷清,朱钲和朱祁镇没有开口,下面人也不敢开口说话。

朱钲瞧瞧朱祁镇,看到他有些僵的脸色,恍然明白了什么,随意的摆摆手:“都随便些吧!今天就是邀请你们吃顿饭,没其他的意思。”

这样的大白话很是突兀,群臣面面相觑之后,不得已只能再一次叩谢,朱钲制止住众人,再一次很随意的说道:“今后无须这么多礼。”

没这么多的礼,怎么体现出皇家的威严?朱祁镇对于儿子的话很是反感,不过他懒得说什么,他算是看明白了,什么太上皇、宗人府令的,还不就是一个傀儡?

瞧见老爹闹小脾气,朱钲也不在意,这几日朱钲虽然不怎么过去,但也大概明白了朱祁镇的性格,会耍脾气,但是却不会记仇。

朱钲开口让随意,可是下面哪里敢?还是于谦率先站起身敬太上皇一杯酒,然后才热闹了起来。

给年纪还小的朱钲敬酒不合适,但是给太上皇没问题啊!

对于于谦,朱祁镇自然很知道这个人,不过对他没有什么好感,因为就是他提议国不可无长君,建议朱祁钰继位的。

但同样,朱祁镇也明白,这是一个能臣干吏,同样也是一个爱国忠臣,所以虽然不喜,可还是举起了酒杯。

相比较于谦,接下来的王直、高谷等人,朱祁镇就热情的多了,刚才的不快也消失的干净。

殿内冷清,有些话不方便说,但是热闹起来,一些话自然也就容易说出口了。

于谦说起内阁的一些事情,而朱祁镇也询问了勋贵家中的一些情况,不过大家都很默契的再没有提起土木堡之战,更没有人问起朱祁钰如何,君臣相敬如宾,一片和睦。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位永乐年间的老驸马笑道:“前段时间听到一个小道消息,说要提高驸马的俸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另外一位驸马急忙跟上,调侃道:“姐夫,你这话说出来就不怕太上皇笑话你?堂堂驸马爷,难道手中的钱粮还不够用?弟弟这里倒是有不少,如果想要,可以暂借给你,不过利息可不能短了。”

看似两人的玩笑话,却是让殿内稍稍安静了一番,目光或直接、或隐晦的看向上面的两人。

朱祁镇也不是傻子,自然明白对方话里的意思,他有些尴尬、有些纠结,实际上朱钲的皇亲勋贵改革对于驸马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甚至明确了他们的身份。

但是往深里说,这件事就没这么简单了。

驸马的儿子、孙子之前的确没有什么明确的身份,现在给他们身份了,而且还能够从内务府领取月钱,这是好事,可是……今后非军功不能封爵,尤其是世爵,这就严重的侵犯到驸马们的利益了。

除非是非常不讨喜的公主,否则给自己的儿子讨要一个子爵、男爵挺难?现在把这条路封死了,看似能够荣养三代,但三代之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