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我的大明帝国
89452700000006

第6章 京营

另外一边,于谦顺利的走出了皇宫,不过和进宫前不同的是,他的身边多了几名锦衣卫校尉。

这个时候宫外消息灵通的已经察觉皇宫有些不对劲,城门的士兵被替换了,而之前入宫的官员已经呆了很久。

如果是平时,宫外的人并不会多想,但现在是什么时候?景泰帝唯一的儿子夭折啊!

有那心思活的安排仆人跑去太上皇居住的地方,皇宫里戒备森严,这里要松一些,至少仆人们都得到了太上皇正在赏花的消息,备注,心情好像挺不错。

肯定不错啊!“敌人”的唯一儿子死了,太子没了,相信现在弟弟难过的要死吧!!!

一想到这一幕,太上皇朱祁镇就忍不住想要大笑。

仆人把消息送回府里,石亨等人均惊疑不定,有人提议要不要调动一下宫外的三大营,石亨想了很久还是没敢答应。

虽然现在由石亨执掌大权,但是军中的绝对执掌者依然是于谦,皇宫情况不明,这个时候妄动兵马,万一没什么事,那倒霉的就是他了。

府邸里,石亨在一众下属面前走来走去,终究是下不定决心。

与此同时,许樵已经率领数万兵马出了皇宫,明朝施行宵禁,晚上街道上没有行人,不过数万兵马的动静可不小,吸引了不少百姓偷偷从门缝里向外瞧。

士兵列队走在大街上无疑让百姓们有些惶恐,不过待看清楚都是熟悉的红色棉甲、飞鱼服之后,百姓们的心又都稍稍安稳了一些。

肯定是出大事了,但和他们老百姓没有什么关系。

联想太子暴薨、南宫的太上皇、外面行军的士兵,一些百姓的心里已经有了一些猜想,不过很明显,他们只猜对了一半。

宫变了,但主角并不是太上皇!

石亨自然也很快就得到了消息,脸色大变,再也不敢犹豫,一边吩咐家中婢女披甲,一边安排人前往京营集结亲信。

一众属下这个时候也都匆忙的告辞,他们不仅要快点回到自己的军营,更要安排人把这里的事情告诉家里,让家里做好准备。

石亨的动作很快,但还是没有快过许樵的骑兵,石亨穿好盔甲正准备出门的时候,刚好被一队骑兵堵在了门口。

“放肆,这是武清伯石亨大将军的府邸,你们……”

仆人上前怒斥最前面的骑兵统领,只是话刚说到一半就落了个金英的下场,身首分离。

这一幕把其他的仆人都惊呆了,石亨也没有想到眼前的骑兵竟然如此的胆大妄为,竟然敢当着自己的面杀人!

当然,在震惊的同时,石亨心也沉了下去,敢动手,就说明这骑兵们的背后并不在意自己,现在敢杀一个仆人,如果自己敢出门,下一个可能要杀的就是自己。

石亨久经沙场,他很清楚眼前骑兵们眼中的杀气都不是假的,更明白这些精锐凭借自己的亲兵根本冲不出去。

不过石亨也很奇怪,这些精锐的骑兵都是从哪里来的?

系统普通的士兵放在石亨的眼中都算得上精锐,那么真正的精锐、资深士兵又该如何?只可惜,现在朱钲还不知道这一点。

许樵现在的命令只是把京城各个府邸控制起来,所以骑兵们并没有动手,但很快来自于谦的建议、朱钲的口谕就来到了武清伯府邸。

“皇太子口谕,抓捕叛逆石亨,违抗者立斩!”

府邸里一直关注外面的武清伯府仆人们听到外面太监的皇太子口谕惊呆了,石亨也惊呆了,不过他关注的并不仅仅只是自己的结局,还有那皇太子口谕!

皇太子不是死了?哪里来的皇太子?

来自皇宫的口谕武清伯府邸没有人敢反抗,甚至没有人要求看一眼圣旨,所有人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几名飞鱼服带走了他们的主人武清伯石亨。

石亨也是在出门的时候才回过神来,想要挣扎可是在两名锦衣卫校尉手中,他被按压的死死的,大呼我要见陛下,也只能引来空旷的小巷阵阵回声。

京营校场,瞧着下面密密麻麻的将官们,于谦冷脸相对,下面的将官们忐忑不安,不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

这个时候,实际上皇宫里的消息已经传到这里,这还是武清伯府仆人的功劳,他来召集军队,自然要把皇宫里的消息吐露一些,然后一传十、十传百,待于谦到来,已经人尽皆知宫里出了大事。

去年京城保卫战之后,于谦对京营进行了改革,从三大营中抽调出了10万精锐,组成十营团练,备紧急调用﹐称十团营,十团营由总兵官一人统领,而这位统领就是石亨,石亨也由此成为了于谦之下的军方第一人。

人算是于谦提拔的,可是对石亨于谦并不喜欢,虽然他的能力颇强!但于谦的眼中,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

10万的军队,哪怕光是军官也有数千人,校场上根本装不下,所以现在于谦召集的只是基层军官,副职并不包括其中。

其实现在于谦内心也有很多的不解,这么多士兵都是太子殿下的?刚才街道上就是一排排的士兵,大致估算一下也有三五千吧!

怪不得殿下改了自己的建议,没有召石亨入宫,而是直接把他抓了起来。

基层军官们忐忑不安中,方瑛来了、郭登来了、石亨……也被押解来了。

见到被飞鱼服带过来的石亨,基层军官们张目结舌,而石亨却是眼前一亮。

“于大人,于大人救我啊!”

于谦瞥他一眼,没有开口,方瑛忍不住了,小心翼翼的凑到于谦的身边:“于尚书,不知石都督犯了什么罪?”

于谦没有回答,而是直接说道:“奉皇太子口谕,石亨……斩立决!”

“喏!”

当基层军官、方瑛、郭登还愣神的功夫,那边的锦衣卫已经刀光一闪,砍掉了满脸不可思议的石亨的脑袋。

“这……”

郭登心脏狂跳,看着于谦,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

“皇太子口谕,由方瑛、郭登暂理京营一应事务,确保京城安危!领旨吧!方都督、郭都督!”

“末将、末将遵皇太子殿下口谕!”

深吸一口气平稳一下心情,方瑛第一个上前跪地高呼,随后郭登也急忙上前跟上。

待起身之后,郭登吞咽一口唾液,问道:“尚书大人,不知道皇太子殿下……”

“就是沂王殿下!”

沂王?两人先是一愣,随后脸色大变。

于谦看两人一眼,明白他们肯定误会了,但他懒得解释,这样也好,一个沂王影响力怎么也不如太上皇来的更有影响力,这样的误会更能确保京城安稳。

京营的事情到现在算是解决了大半了,接下来就是怎么处置陛下了,这就如当初陛下不知怎么处置太上皇一样,这件事一个不慎,那可能就是几百上千条人命。

这边事罢,于谦匆匆前往内阁,京营只是关键的一步,到明天早上,还有数不清的事情在等着他。

皇位的更替,宫变的后遗症,哪里这么容易就能解决掉?

皇宫里那些大臣估计很难出来了,土木堡战役之后提拔上来的官员也要酌情处置,也许里面有很多有能力的人,但为了皇位更替万无一失,只能暂时委屈他们了。

小小年纪的皇太子,于谦也很难摸透,所以为了避免那些有能力的官员将来冤死在锦衣卫的诏狱里,现在罢免他们的官职也是为了他们好。

这个时候的内阁还很冷清,内阁阁老不是在乾清宫软禁着,就是在家里被堵着门出不来。

坐在内阁一侧的一个木椅上,于谦的手中勾勒出几个人名。

不远处,几个内阁当值的书吏一边装模作样的收拾奏折,一边偷偷的瞄着于谦和门口处的几个锦衣校尉,心中不知想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