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肥马逐轻尘
89483000000022

第22章 风雪寻芳踪

初雪,京畿道上甚少行人。

一队骑士正逶迤而来,打头的是一匹赤红的骏马,马头呼出的热气蒸腾起一片水雾。马上是一个丰神俊朗的青年,轻裘斗篷腰上还挂着一口宝剑。后面跟着几骑游侠打扮的青年,也多是怒马鲜衣。

“涣郎君,出城已经一个时辰马匹都出了热汗,不如找个地方歇歇脚把马身上擦干,要不然马是会生病的。”一个骑士越众而出,追上前面的青年说道。这正是张涣一行,

那追上来的骑士不是刘逸是谁。

“前面再有二里就有几家农舍,加快行程到前面农家落脚。”张涣小腿轻夹马腹,那马开始疾驰而去。刘逸等人催马跟上,马蹄碾碎一路风雪。

日子总是在不经意间匆匆过去,一晃之间张涣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彷徨无知的少年了。

自从两年前裴秀波去了营州都督府,张涣就更加的寂寞了。虽然不舍,可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仗剑天涯的英雄梦。作为裴秀波的朋友,张涣只能心中为他默默祝愿:一切安好,万事顺遂。

东市的首饰生意只做了两年就不做了,姜皎也算是仗义的,给了张涣黄金五百两作为补偿。张涣知道他的心思,无非是不想把“宝阁丽”这棵摇钱树交掌握在别人手里,其次也是不想再和张府纠缠不清。

朝堂上姚崇的官当得其实是不错的,虽然他非常在意自己的官位得失,可是这几年宰辅做下来算得上实至名归。比起张说的外圆内方,他更显得八面玲珑自然更加受宫中赏识。

张涣已经成了长安城游侠的首脑,虽然他一天游侠都没当过。只要他出门随时随地都有不少游侠以能够和他结交以为荣焉。

当初张涣买回来的那匹小马现在长成了一匹大马,也许是当初大家都看走了眼。这一匹马竟然长得十分神俊,浑身赤红色鬃毛乌黑。张涣每三日都要带它出城去溜溜,也是自己出去散散心。

司马宗主给的那卷经文张涣一直没有停止修习,这卷经文带给他的好处恐怕只要他自己深有体会。

张涣已经十五岁了,身材修长匀称比起一般的人来说还是健壮不少。他也继承了张氏优秀的基因,丰神俊朗。

这一行人众打马轻驰,只是片刻就来到了小道上,百米外就是几户农家的小院了。

也许是临近官道的原因,这几户看上去生活的还是不错的。篱笆扎成的院墙,几根粗壮木头搭建的柴门。

透过柴门可看见三四间屋舍,院子里还有几洼蔬菜。墙角里鸡舍上面盖着厚厚的茅草,里面隐约传出几只鸡啄食厮打的声音。

打马上前,刘逸大声叫门:“请问里面可有人在家,某等路过此地想在此地歇歇脚,不知主人在否?”这时候就听见里面一阵响动,出来一个四五十岁的干瘪老头。

“不知是贵客临门有何指教。”老头行礼说道。

张涣几人拍拍身上的积雪,纷纷下马落地。隔着柴门张涣拱手说道:“老人家天寒地冻,我等想在你家歇歇脚。不知是否方便,多有冒昧还请老丈行个方便。”那老头见张涣等人气质不俗,不敢怠慢忙打开院门请众人牵马入内。

这小院子不大总共占地三四分地左右,泥坯土墙屋顶盖着厚厚的麦秆茅草。张涣等人把马栓在大约是这户人家闲置的一根木料上,那木头上树皮枝丫都没剥下来。

众人一番忙碌给,马匹喂食擦身,老丈还给他们找到一口石槽。急急忙忙又进屋,指挥家里人收拾屋子生火烧水。

“这马是娇贵的东西,受不得冻喝不了冷水。”老丈笑着端来一盆子热水。

张涣留意到,一个七八岁的女孩透过门缝偷偷观察张涣一行。

众人忙完进屋烤火,老丈又开始张罗儿子媳妇准备饭食。

张涣对他说道:“不必如此麻烦,我等自己带的有干粮饮水,我等搅扰至此已经感激不尽了,快请坐下歇歇。”那老丈道个谢,在靠门位置的下首坐下了。

“老丈看上去像是在军中待过?”游侠徐振突然开口问道。

“早前也在行伍吃过皇粮。”老丈眯眼笑着说道。

“失敬,失敬原来是府兵前辈。”徐振连忙说道,众人也看出这老者应当是里长之类的宿老。

话说大唐对待府兵待遇不是一般的好,除过授田百亩以外,所有能够活着退伍的老兵都会担任三老和里长等。阿武当朝时期朝廷逢战必败,几十年来府兵几乎死去百万。这老丈看起来虽然慈眉善目,想当年恐怕也是响当的一条好汉。

老者添点柴禾,半天叹一口气说道:“想当年小老儿在清边军王大帅手下也曾做个什长,营州一战军中老兄弟回来的不过一掌之数。”

“王大帅可是新丰的那位耿国公?”一旁正在烤火的张涣一愣。

出征打仗的将军没有不喜欢用父老兄弟的,王孝杰也是关中子弟这老丈恐怕也是亲兵卫队一类的人物。

“正是王孝杰王大帅,俺们村14口子一块去的。王大帅他爹是俺们乡党,后来搬去了新丰县。我爹在的时候还和他老人家一起吃过麻食呢!后来俺们跟着王大帅打吐蕃,李敬玄相公坐视不救,俺们在大非川那输的太惨。唉~”

王孝杰在大非川战败被俘,这老丈当时恐怕也是被俘虏的一个小兵与王孝杰一起险死还生。否则按照唐律三军夺帅,亲兵也不能独活。

“想来是您老也在吐蕃吃了不少苦吧?”张涣又问。

老者摇摇头脸上一片苦涩:“想当初俺们六个被俘,头几天只吃靠偷吃马槽里的马料,后来要我们投降。俺们好好的汉子哪能当蛮子,那论钦陵就每天问一句杀一个。等到最后只剩下村里的李长子和俺两个,俺是打定主意不想活了,长子就胡乱叫骂那狗番子。那吐蕃将军就把他带到王大帅面前割了鼻子耳朵。长子硬气就是不吭一声,那吐蕃狗就拿马鞭子把他打的只剩一口气。王大帅看见咋们乡党夯实地狠,也开始绝食。最后吐蕃的大王就把俺们三个放了,那长子在回来的路上没顶住,没了。“

周围除了火堆里哔剥一声炸出的一点火花外一片寂静,众人都替这老丈的经历难过。老丈花白的头发和满是皱纹的脸皮显得那么萧索。

刘逸哑着嗓子低声又问:“那后来您老就回到村里了?”

老丈拿手在眼角擦擦,满脸爽朗的笑着根本看不出刚才的凄凉说道:“哪能呢,俺一直跟着大帅,后来大帅在武威道当总管俺们也在西域走过一趟。俺们打下了安西四镇,俺也立了几个小功。朝廷大赏三军,大帅问俺想要啥赏赐,俺就说想给自己留个后。俺家几个大哥那几年都不在了没啥子后人,俺们老翟家不能断了香火。大帅可怜俺鞍前马后辛苦一场,就许了俺卸甲还乡。”

众人纷纷点头,王孝杰要是把乡党往死了用,恐怕他在京兆府名声就丢完了。

老丈又转头催问:“那边家里的,磨磨蹭蹭干啥哩!半天不上茶饭,传出去咱家还不叫乡里笑话。”

刘逸不愧是市井游侠出身心思通透,带着干粮袋子笑着说道:“我去看看劈柴挑水的我刚好搭把手。”

老丈又要阻拦,张涣劝住:“您老在这和我们闲聊,我们年轻小辈正受着教诲呢!”

老丈连忙笑道:“贵人说笑哩,俺一个糟老头子哪敢在您面前说啥教诲不教诲的。您要是不嫌弃俺们人老了啰嗦,俺就陪您絮叨絮叨。”

张涣道:“不敢,请您接着说。”

老丈坐下调整了下坐姿又说道:“俺从军中退下来回到了村里,谁想到村里早就没有几个人了。俺四下打听才知道是京畿括了地,先前村里老人手也走的走死的死俺就剩下这个侄女。朝廷对俺不薄,俺就在厢兵里寻摸几年年,纪大了才退了下来。这女婿也是个苦命的我见他踏实肯吃苦就把侄女许给了他,等我老了就靠他给我送个终倒也稳妥。”

这老丈确实是见过大世面的这一番闲话说的真真假假滴水不漏,想来倒是日子过的蛮踏实。张涣的几个也不是朝廷下来的观风使,没必要深究。

半晌茶饭准备妥当,老丈取个大桌请张涣等用饭,那侄女、女婿也不出来上席。

老丈赔笑说道:“乡下人家的没见过啥世面在后面随便将就将就,各位贵人请不要见怪。”

众人几番相劝老丈还是推辞,就不再劝了。饭食毕众人歇息片刻,聊了几句农时天气的闲话就告辞了。临走时张涣留下两贯铜钱,老丈不敢推辞千恩万谢的受了。

刘逸在马上告诉张涣,这家女婿可能是入赘的故而不敢露面。

张涣笑笑,天下不平之事多了,这老丈跟着王孝杰也算是见过世面了,老来想安稳的过个小日子屙屎无可厚非。人家的家事,别人也根本无法多说。

倒是那个门后面清澈的眼睛,一直都在张涣脑海里浮现。刚才张涣他们出门的时候,那个小女孩还在后面模仿他们骑马的样子。她的娘亲宠溺的轻抚她的头,拉着她要进屋。

孩子的世界是大人无法理解的,那双眼睛给张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风雪渐渐大了,此去华清宫还有小半日路程。众人一番辛苦,顶风冒雪想在晌午时分到达骊山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