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肥马逐轻尘
89483000000033

第33章 今夕复何夕

靖江王再打量一下四周情形,然后转身扔掉金杯,一步一步向楼上走去。

即将走到楼梯尽头的时候,停步开口吩咐:“你们几个只顾自己玩乐,不如上三楼来大家一起热闹热闹。”

韦应物不敢怠慢拿手肘碰碰张涣的胳膊对张涣快速说道:“按辈分靖江王是我家姑丈。”

张涣了然,韦家的姑爷听到自己内亲被欺负出来护犊子了,于是他只好跟着几人一起上楼。

杜芸一边上楼一边对韦应物半祈求半是威胁小声说道:“你可不要乱说胡话。”

估计他是怕了,但又不舍得在韦应物面前丢了面子。

韦应物轻蔑的笑笑:“哼”,算是默认了他的可笑举动。

这楼也不知道是怎么修的,三楼看上去比下面两层奢华多了也敞亮多了。

整个三楼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各个身上锈龙的王孙坐在窗前饮筵,其余绿袍和假绯则挤在外间喝茶聚会。

里面白身的却是一个都没有,张涣他们上楼来顿时引来不少视线。

“给他们几个座。”靖江王随口吩咐,侍候在一旁的宦官、宫女马上就为他们在角落里加上了临时的座位。

靖江王把他们几个丢下就不管了,自己径直进到里面去饮酒作乐去了。

张涣他们在角落里忐忑不安的坐下,周围马上就有人过来探听情况。

“这不是韦世兄吗?这是怎么回事”“这不是杜曼卿吗?你不在楼下好好玩怎么上来了?”

“袁珂你个混账东西,还不给老夫滚过来。”一个年长的中年在那边作为上也向这边轻唤,袁珂期期艾艾的走过去解释去了,估计是他什么长辈在此。

张涣打心眼里着急,佳人不见的难受恐怕谈过恋爱的都有深切体会。

他恨不得转身就走飞去勤政楼前,还好残存的理智还在。

于是他自顾自的拿起茶食享用起来,着急着出门下午也没吃什么东西,此事无所事事肚子就闹将起来。

杜芸在那边跟几个年轻一点的小官嘀嘀咕咕,回过头来看见张涣在这边大块朵颐面上就难看了。

他朝里面方向看看,还是咬牙忍住不想再理会张涣了。

旁边的大概是为他打抱不平,也或者是想在人面前出出风头。

于是就有人走过来对张涣说话:“不知少兄怎么称呼?在下京兆贺子铭,在中书行走。”

什么阿猫阿狗?张涣懒得搭理他。

中书行走不过是好听罢了,六七品的小官仗着门荫要出仕,中书大佬哪敢让这群四体不勤的家伙主政地方。

不过是门下、中书给他们安排些书吏或者跑腿扯皮的差事,更有甚者就是整天喝茶混日子投闲散置罢了。

真要等到出缺的那一天,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呢!张涣没有搭理他的必要,他自己改日要是出仕恐怕也是七八品。

旁的人看见张涣这副做派很是不忿,想不到白身的竟敢无理至此。

但也有手眼通透的拉住,低声说些张涣的背景家世,那些人就偃旗息鼓了。

这边刚刚消停,那边刘毗又不安分了。

这个家伙故意提高声音说道:“我等在楼下高乐,一些不开眼的过来狂吠。张涣的大名去街坊里打听打听,哪个不知《侠客行》的。竟敢说我等不会作诗,你且等着看,我们做不做得。”

杜芸刚刚强忍下一口气,实在是不敢得罪靖江王,哪知道这刘毗不知道吃错什么药非得跟自己过不去。

脸上狰狞变化几下,他到底也只好忍了,只是拳头攥的格吧格吧响,眉眼间全是不忿之色。

他旁边有个‘假绯’的官儿就坐不住了,大概是荫蔽于杜家的势力。

所以他开口说道:“陛下有旨意命我等以元夕和花灯为制作诗,大家不妨奉和作一首写在白绢上。请里面几位大王做个评判,取出前十来请陛下御览。”

众人听他这话纷纷叫好,刚才大家早都按捺不住,想要讨这个彩头。

可惜几位贵人在里面玩的起劲,谁也不敢当这个出头鸟。这人话一出口,众人自然顺势鼓噪。

里面的几个王孙贵胄听见外面的动静好一阵不快,一个灵醒的宦官赶忙向靖江王附耳解释。

靖江王听罢跟诸王商量几句,从里面派出个年龄小点的莽龙袍少年。

那莽龙袍少年正在变声期,哑着嗓子说道:“靖江王叔有令,你等所有人皆作诗一首应制。若是得了陛下欢欣,王叔也赏赐一件宝贝下来以助诸位英杰声威”。

他这话一说完,顿时一片群情激昂,众人恨不得自己的诗出花来。

恐怕没有哪个小官能抵得住这等诱惑,青云直上的天梯的的确确就在眼前,哪个不绞尽脑汁搜肠刮肚?

等到侍女分发笔墨绢布,好多人就急不可耐的写了起来。

张涣自顾自的低头沉思,既然丽妃在城楼,那么说明皇后就在城楼。

虽然熙儿和皇后不怎么亲近,但上元夜皇家面子上也要显示出其乐融融的样子才是。

所以熙儿目前应该在皇帝皇后眼皮子底下脱不开身,可是灵烟为什么不出来传个话。

她们肯定也没有去金水桥附近,不然总会有人来寻他报信。

程震已经在宫门口各处便道,所有能到到达金水桥的路径,都早已安排下许多挑着‘涣’字的灯笼下人。

如果熙儿他们出来肯定能够看得见,就算是错过了,张家那灯楼上‘熙’字大灯笼挂在高高的三楼上,远远就可以瞧见。

张涣就这么忧心忡忡魂不守舍的想着,时间过得飞快。

楼上的人大多已经做完上交,甚至有几个作玩又后悔的还追着宫女宦官讨要。

张涣面前的白绢静静的放在那里动都没动,杜芸几个低声轻蔑的嘲笑他。

贺子铭忍不住出口大声说道:“这是什么地方竟然也有滥竽充数的,简直是给张府丢人。”

他这话一说完楼上楼下三层楼都安静了,燕国公张说的脾气性格谁都清楚。

当时贬官圣旨上都写得明白,但敢给这位落魄的前相公抹黑的,他算是头一位了。

张涣刚想发作,从内间走出了个绿袍的小官,阴沉着脸背着手不理众人竟走到了张涣面前。

“小叔”张涣刚要起身施礼,小叔脸上都快阴沉出水来。

他开口淡淡的对张涣说道:“涣儿,我命你写上一首你可听到?”

这个小叔最为讲究礼法,现在被人拆了张家脸面,恐怕心中早已怒火万重了。若是张涣敢说个不字,说不定会有什么好歹。

张涣苦笑一声:“是”。

他提起笔来稍微一思索,就在白绢上笔走龙蛇的划了几下,大概写了几行也就搁笔不动了。

小叔脸色铁青的拿起来看了一眼,随即嘴角不自觉的抽动了动。

他把白绢轻飘飘的放在等在一旁的宫女托盘上,转身回去了。

只是他走路的样子像是轻飘飘的踩在云端一般,耳朵附近红成片。

那小宫女大概也是识字的,好奇的看了几眼张涣的诗眼睛就直了。

依照宫里训练出来的本能,她依然优雅的完成了动作,起身来款款的走开。手里稳稳的拖着托盘,裙琚轻轻的扬起。

众人看不出来发生了什么,世家子弟不会个个都是草包。

尤其是能上三楼的,或许年少轻狂但是智商情商都不低。

没有什么人敢说出不利的话,也没有敢哗众取丑的,大家都等着里面的贵人们作出反应。

张涣神在在的坐在那里依旧发呆,熙儿会不会已经去了自己还在这里。

要是找不到自己该如何是好?不对刚才他们一行那么多人,韦家的仆从他们应该能找的到。

里间的诸王们发出一阵叫好,又有几句低声的吟唱。

估计是谁的诗作的确实不错,外间人等听见只言片语顿时个个伸长了脖子。

有几个听见大概是自己的诗,不觉脸色涨红神情激动。

靖江王走出来,手里拿着那一叠布帛满脸红光的对众人说道:“不错,大唐能人异士不少。今夜奉制应和佳作甚多,不乏有可以传世的诗文。诸位辛苦,待我去陛下那里为诸位扬名。各位,为我大唐万世贺!也为格为才子名士贺!”

众人听他话中多有褒奖、溢美顿时喜不自禁纷纷欢呼:“为大王千岁贺,为大唐万世贺!”

这厢帝后宫妃端坐勤政楼赏玩,这边楼里声音震天价响。

李隆基端起酒杯的手一凝,脸上挂着笑容对众人说道:“还是那边年轻人玩的痛快,几位辅政大臣整天绷着实在是辛苦。上元夜心中还装着国家大事,实在难得休憩。来呀,赏赐诸位臣工没人长信宫灯一柄,金花表里一副。”

旁边侍奉的武惠妃最是讨巧,眼睛笑的迷成一条缝向他撒娇:“万岁,河清海晏天下太平。我家整治的大好江山,百姓都道是陛下功业直追三皇呢!”

李隆基抚须说道:“贵妃这话就是刻意讨好朕了,朕可不是邹忌。高祖皇帝、太宗皇帝开基定鼎何其艰难?南征百战平定七十二路叛乱,朕乃高祖后裔守着祖宗家业哪能不兢兢业业。朕只希望天下百姓能安居乐业,我大唐万年昌盛而已。”

赵丽妃站起来施个大礼,对着皇帝皇后说道:“圣明不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看这同样是怕马屁,丽妃比惠妃的手段更加聪明不着痕迹。

宫中女眷连忙起身山呼万岁,旁边一直如同木偶摆设一样的王皇后也欠了欠身向皇帝施礼万岁。

皇帝伸手扶起她来,对着后妃们说道:“你们都是朕的家人,不可一味奉承于朕。”

武惠妃先前落了下风此时赶紧补救,她半边身子都挂在李隆基身上娇声说道:“陛下这话说的,我等深宫妇人哪里会奉承媚上。天下百姓都在为圣天子贺,陛下您听听看。”

之前赏赐了大臣们金花、贡缎,之前又命人燃了皇家搭建的彩楼灯山,百姓臣工自然万分快心。

他们在楼上山呼万岁,城楼底下哪里清楚什么情况。反正有近及远,一阵阵万岁之声不觉于耳震天地。

此时武惠妃赶巧,那声音大概传到金水桥附近金光大道上人正多着。

那声音竟像是天地间只剩下的唯一之声,又像是九天上传来的神仙谕令威严不可侵犯。

李隆基起身走出大厅来到了栏杆旁边,灯火通明的长安街坊仿佛被装点成九天宫阙。

一阵阵山呼万岁的声音激起李隆基胸中的万丈豪情,他脸上泛起一片红晕嘴唇也微微颤抖。

众后妃看他如此神情,当然心思通透乌压压的跪成一片。

李隆基无法遏制自己激动的心情,胸口起伏说不出话来。

高力士站在旁边开口拖着长声高喝:“开元盛世,天下咸平。陛下旨意承天门上撒泼金钱,天下军民百姓皆可随意拾取。大唐百姓万胜!”

李隆基感激地看向自己的老伙计,还是他能理解自己的心意。

靖江王一阵小跑就上了勤政楼,不等小黄门传召就远远的朝李隆基高喊:“陛下万岁,可喜可贺啊,臣弟为陛下贺,为大唐盛世万年贺!万胜!”说着真的提起下摆跪了下来。

李隆基见他如此做派,心中万分舒畅,兄友弟恭的演起了大戏:“靖江快快请起,又不是大朝你是宗王朕的同宗兄弟,这么胡闹叫别人说朕的不是。”

靖江王连忙大笑着说道:“可不是臣弟故意如此,刚才在楼下百姓欢呼的时候臣弟就跪地欢呼过了!”

“噢?那靖江王弟,你这次下跪又是所为何来?”李隆基装作好奇的样子等到他的讨好。

“皇兄,您先前下旨让青年才俊献诗,这不果然是煌煌盛世气象。天下俊彦纷纷展露头角,这几份白绢还请皇兄御览。”高力士接过白绢呈送给他。

李隆基展开细细品评:“嗯,不错文思巧妙,字句隽永,读之朗朗上口确实是上上之作。”

说完递给高力士几份,让他也帮着点评。

高力士一身本事自然是不同凡响,随意点评:这个‘天上玉宵殿,人间处处看’确实是有些水准,哦,不错

月出皎佼兮,舒窈纠心悄。

月出皓懰兮,舒受劳心慅。

月出照燎兮,舒绍劳心消。

月出撩撩兮,舒赏次良宵。

颇具古风很是不凡。诶,王嘉谟这首诗:

千家烧烛万灯明,正月十五满帝京。

百姓宫娥千人舞,海角天涯共月影。

也是不错,算是上品之作太原王氏又出一个大才。”

突然高力士住嘴不语,眯眼笑着将其中一张布帛双手递给李隆基,“陛下看看此诗,有点意思。”

李隆基拿起一看:

星河明淡春来浅,

玉荷金莲花开遍。

丝竹暗香吹满面,

飞花皓月逐人远。

署名为《长安张涣奉制和上元诗》。

李隆基微笑不语,这个张涣端地好文采。

这首诗说不上多精彩,但盛在十分精巧。这首诗暗藏着几个玄机,或是加减或是截取都是可以的。

“星河春来浅,玉荷花开遍。

暗香吹满面,皓月逐人远。”

甚至还可以解做

“星河明淡春,金莲花开遍。

丝竹暗香吹,皓月逐人远”。

总之,这首诗真是动静相宜,怎么解都是美,很有些巧妙心思。

旁边的武惠妃眼尖看见‘长安张涣’的署名登时起了心思,想起前次冯小宝曾经到燕国公府传旨,回来进献过的龙眼珠子。

她星眸微微闪动,撅起红唇说道:“陛下这张涣是那燕国公家的孙子吧,这小子真是家学渊源!不愧是名门之后,燕国公的诗才倒是继承了八九分。若我有个女儿不用的等他雁塔题名,可非得把他现在绑了捉了女婿。”

众人不免一阵大笑,乐不可支。

赵丽妃听见燕国公府张涣几个字顿时耳朵也竖了起来,心中不由开始忧心‘惠妃这个贱人要是动了心思,坏了我家容儿的好事怎么办?’

正想着,侄女容儿因为武惠妃捉女婿的话,紧张的攥着她的裙摆,失了宫廷礼仪都不知道。

赵丽妃已经看出她心意,心中不由暗下决心。

赵丽妃本是歌女出身,场面上的事情她熟悉万分。等闲卖乖取巧,动动小心思邀宠卖乖,宫内诸位妃子还真没有几个能和她争宠的。

“陛下,这张涣的确是作的好诗臣妾都听说过的。”赵丽妃淡淡地对李隆基说道,瞬间就吸引起李隆基的重视。

“噢?丽妃久居深宫难道也听过张涣的诗才?倒是朕孤陋寡闻了,这小子什么时候名动长安了?”

李隆基半是调侃半是拈酸吃醋说道,哪个男人不想在女人面前保持自己的英武形象。

就是皇帝也是自命不凡,见不得别的男人比自己更得女人心。

赵丽妃飞他一记美好的白眼说道:“我哪里得知外面事情,我家容儿倒是和他熟识。刚才他们还一起赏灯呢,我心疼侄女才召她过来作伴的。”

王皇后在边上听着神色不动,眼神冰冷的看着熙儿。

熙儿脸色苍白把倩首低低垂下,不知道该向她开口如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