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的《赠汪伦》绝句扣动了多少呼朋唤友者的心扉啊!无怪乎秋瑾在《去常德舟中感赋》诗中吟道:“一出江城百感生,论交谁可并汪伦?”汪伦可真成为挚朋诤友的代称了。
地因人名,人因地杰。安徽泾县清弋江边的翟村也因桃花潭在此而名闻遐尔了。历来吟咏之作,且不去说它。近读清人赵知希之《泾川诗话》才知道清代时为了争夺这个“旅游热点”的交通要津,有过一番争讼。乾隆年间,翟村有两户大姓,一姓翟,一姓万,两户为争夺渡口的所有权而闹起来了。万家说:“虽说村庄叫“翟村”,但在古代却叫“万村”。我们的祖先万巨,是李白的至交,李白诗中称他为“万夫子”,因此渡口至今叫“万村渡”。可见这渡口是我们祖先传下来的,主权属我们。”翟姓反驳道:“古代这村子并不叫‘万村’,李白有诗‘桃花潭水深千尺’,千尺者,万寸也。所以古代叫‘万寸村’,并不是因为你们的姓万,渡口当然也就与你们祖先无关。”二姓族人各执一词,争讼不休。当时有位乡邑赵云翔者,有感于二姓之重利而轻情,写了一首《万村渡》诗:“万村渡口趁轻风,千尺桃潭水自东;但有汪伦皆可住,何须更问主人翁。”诗流传开后,想争做“主人翁”的二姓感到惭愧,争讼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