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月明中山
89588900000042

第42章 美人殒,天书现

危急存亡之际,墨离强忍伤痛,对着众人大呼一声:“快上山,山上有机关!”更是率先冲进山道,待到众人经过以后,迅速的启动了机关。这些年卧底柏夫氏,早已将山中一切了如指掌。

眼见煮熟的鸭子又飞了,田文胸中那口恶气怎么能够轻易作罢。当即长剑一指,大喝一声:“众军攻山,杀无赦!”

一声令下,甲士们开始大举攻山。然而刚刚进入山道口,便见道旁的树林里窜出一阵密集箭雨,任性的穿透了他们的铠甲,刺穿了他们的身体,哀嚎声、惨叫声不绝于耳。

“退守山口,困死他们!”大惊失色的田文急忙下达撤退命令,将部队收缩至平坦区域,结成阵形,守株待兔。

“田文受死!”刚刚安顿下来的田文,突闻一道凌厉的女子声音,跟着便见一道剑光从雪地里窜出,飞快的朝着自己袭来。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身负血海深仇的烟花。就在易恺等人撤退之际,趁着混乱跳下了马背。

田文迅速的拉过一名卫士抵挡,被烟花那口锋利的长剑一劈为二。瞬间鲜血四溅,溅到了烟花的眼里,接着便见一片血红色的朦胧。待她拭去脸上的血迹,才发现已被敌人重重围困。

易恺等人逃到半山,眼见田文的人马没再追来,终于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相继跌坐在地。

太惊险了,连场大战已经使众人斗得精疲力尽,伤痕累累。

就在大家认为可以稍作舒缓之际,小公主姒灵儿突然一声惊呼:“我娘没来,她掉队了!”

转头去看,众人皆在,唯有烟花不知所踪。

顾不得伤痕累累的易恺腾的站起身来,冷不防的从骑士手中夺过一匹战马,向着来时路疾驰而去。

赵锦见状,大呼一声:“所有卫士听令,掩护易大哥,务必救出烟花!”

勇士们纷纷跃上马背,齐齐应了声“得令”,驾着战马,踏起阵阵碎雪,追随着易恺,沿着来路寻找。

烟花已经身负重伤,依旧奋力的向着田文的甲士挥砍,满腔的怒火和仇恨犹如洪水猛兽,尽皆发泄出来。一剑、两剑……数十剑,身旁的甲士一个又一个的倒下,堆成了一座小山。

仇恨能够令人奋发,也能令人疯狂。看似一个花容月貌,身姿纤纤的瘦弱女子,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她不能容忍将仇恨留给灵儿,也不能容忍这些时间所受的种种屈辱,更不能容忍田文这么卑鄙的小人害了越国,害得她家破人亡而继续留存在世。今生今世,除了自己的女儿,报仇便成了她唯一还想活下去的理由。

然而,双拳难敌四手,烟花终因寡不敌众,一身白衣已经被染得鲜红。连她自己也分不清哪些是敌人的血,哪些是自己的血。

力竭了,仍是拄着长剑支撑着身体,尽量不让自己倒下。那仇恨的眼神,惊得甲士们纷纷望而却步,莫敢上前。

“臭婊子,竟敢背叛本君,你活得不耐烦了?”田文喝退卫士,提着一把明晃晃的长剑,狠狠的刺进了烟花的胸膛。

“田文,你害了越国,害了本宫,定然不得好死——”烟花怒目圆瞪,一口鲜血呸在了田文的脸上。

田文气急败坏,猛的拔出刺在烟花胸口的剑刃,接着猛的一脚踹出。

烟花重重的跌落在地,胸口鲜血喷涌,犹似雪地里开出了一朵凄美的花。

山道上再次响起了喊杀声,易恺和几名骑士挥着刀剑冲杀而来。

田文惊得面色如土,仓皇后退,躲在了护卫身后,连头也不敢探出来。

易恺翻身下马,抱起奄奄一息的烟花,在骑士们的掩护下再次奔向山上。

“灵儿,越国没了,娘也不能保护你了,以后你得独自面对种种困难……”气若游丝的烟花含着泪水,望着姒灵儿稚嫩的脸庞,早已泣不成声。片刻过后,缓缓转头望向易恺,尽着最后一丝力气,恳求道:“易兄弟,赤青双剑还在暖香阁的老地方,请你务必帮我取回,交给灵儿传承下去。越国可以灭,但灵魂不能死……”

易恺含着眼泪应承下来,“你放心,我一定取回赤青双剑,也会将灵儿照顾好……”

烟花闻言,缓缓的点了点头,在灵儿撕心裂肺的一声呼喊中安静的闭上了双眼。

众人安葬了烟花,把这座临海的山岳给了她。这样,她就可以隔着海湾看到南方的故土。

“三月尽是头白日,与春老别更依依。凭莺为向杨花道,绊惹春风莫放归。”易恺缓缓呤来,用这首千年后的唐诗为她作祭。

“她,是一个伟大母亲……”赵锦一声感叹,跟着泪湿衣衫。

她记得在孟尝君田文离开临淄的当天夜里,烟花在易恺和墨小玉的带领下再次潜入府里,在假山下的秘室里救起了已经瘦得皮包骨头的姒灵儿。看到女儿遭罪,她并没有伤感,反而告诉灵儿这是人生的经验教训,可以让人变得更坚强。

“是啊!”墨小玉感伤的望着烟花冰冷的墓碑,你声说道:“她不仅是个伟大的母亲,还是个知恩图报的侠义女子。明明可以带着灵儿远走高飞,却坚持留下来。不管是为了报仇,还是为了报恩,她的气节都是可歌可泣的……”

……

在墨离的带领下,众人来到柏夫氏的总坛。昔日威震江湖的一派,就像这数百间空空如也的房屋,辉煌已经不再。

在柏夫氏的总坛里,众人安心的歇息疗养,有吃有住,不担心田文一时间能够强攻上来。以墨离的话来说,柏夫氏的机关虽不及王屋山总院的机关厉害,但要抵挡田文那区区百余人马却是绰绰有余。

夜深人静时,一个黑色的身影迅速闪进了柏夫淳曾经独居的山洞,径直走到那间简陋的卧室里,对着墨子的画像拜了三拜,继而掀开画卷,从壁洞中取出一个木盒。

如此的就轻驾熟,不是墨离还能有谁?

想他卧底柏夫氏七年,所为者皆因这部天书,超过了自己的性命,付出了整个青春年华。

然而,当他激动的打开盒子,捧出那部书典,但却惊呆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书上那些方方正正的文字,竟没有一个能够认得。

“难怪,柏夫老贼一直在寻找破译天书的方法,原来是认不得这些文字。”思虑及此,同样犯起难来,一如当初的柏夫淳。但转念一想,天书终归是找到了,哪怕他父女二人穷尽心血也要参透其中的奥妙。

“爹,找到了吗?”墨小玉见墨离回来,当即迎上前去。

墨离将盒子放到桌上,翻开书页,面露难色的说道:“玉儿,这天书虽说取回来了,可要破译还很困难。”

墨小玉俯身看去,那些文字方方正正,横平竖直,虽不认得,却像在哪里见过。一番冥思苦想,终于恍然大悟。

想当天在吕家庄园,刚刚开业的吕濮请易恺为他留下一副墨宝,好让吕氏后人永远铭记他的恩德。易恺飞快的提笔写下几个字来,写得行云流水,可就是没谁认得,为此还曾嘲笑过他的字迹不伦不类。

然而此时想来,这天书上的文字却与他的字迹有着惊人的相似。

“这些文字或许易恺认得。”

墨小玉说来,墨离先是一惊,接着眉头一皱。像他这种遍阅百家典籍人都不认得,那易恺不过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如何能识得这天书里的文字?何况这墨家宝典机密非常,又如何能让一个外人随便翻阅?

墨小玉看出墨离的顾虑,言道:“您不是很赏识他吗,何不收他为徒?何况他在机缘巧合下已经习得了墨家的内功心法,想来必是冥冥中天意注定!”

墨离暗自思忖,易恺的才智和人品确实不错,悟性高、够义气,关键还很正义。反观墨氏人丁单薄,小玉又是女儿之身。待他百年之后,这墨家学问的传承就真成了问题。如果能将他收为弟子,传其衣钵,堪为上上之选。

“可是,他愿意加入墨家吗?”墨离疑惑道。

墨小玉想了想,“他这人性子直,不善绕弯,只要我们诚意相邀,应该不会被拒。”

墨离点了点头,趁着夜深人静之际,让墨小玉将易恺悄悄的唤到了房中。

易恺一听墨离要收他为徒,心中真不愿意。抬手一拱道:“感谢伯父厚爱,但易恺并不合适。”接着讲出了自己的来历,听得墨离一阵唏嘘。想他活了大半辈子,却从未听闻过如此奇怪的事情。然而,故事归故事,正事还是要办的。既然墨小玉说他能识得天书里的文字,怎么也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不然的话,他父女二人可能将是第二个柏夫氏,穷尽几代人的心血也无法参透其中玄机,届时,这天书的价值何在?

想着他迟早会离开,回到他生活的年代,顿就变得放心起来。当即捧出书典,让他帮着参详一番。

易恺捧过书典,当看到黄色封皮上那四个大字时,神色大变,一种说不出的复杂感。震惊、惊讶、困惑,继而翻开内页确认无误,这才缓缓自言自语说道:“怎么可能,怎么可能?怎么可能会是《永乐大典》?”

惊疑声一起,墨家父女也随之陷入懵懂。这墨家的宝典,怎么无端的变成了《永乐大典》?而这《永乐大典》又是何物?

面对墨家父女的质疑,易恺这才缓缓清醒过来,慢慢的解释道:《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集天下精英编纂的世界上第一部百科全书,历时五年,约三亿字,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等学科,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经过易恺的辨认,墨离手中这部正是两千年后二十一世纪早已失传的《史典》。

“谁是明成祖?”惊讶中的墨离再次问道。

明成祖是一千七百年后明朝的一位皇帝,为了展示强大的国力而编纂了这部《永乐大典》,《史典》是只其中的一部。

“这《史典》中记载了什么内容?”未待易恺讲完,再次急切的问道。

易恺翻了翻目录,缓缓答道:“根据目录检索,《史典》中记载了从三皇五帝到元末明初,整整四千多年的历史信息。”难怪当年的墨子在破译了之后一直密而不宣,恐怕世人知道了历史的走向而横生枝节,发生变故。”

墨离并不关心历史的走向如何,只想知道墨家的最终命运。因为在他的记忆里,墨子曾经预言了三百年内,墨家必亡。于是,在他再三要求下,易恺才从《史典》中找出一些关于墨家的零星记载。

“墨学创立于战国初期,在墨子死后三分而衰,直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世间再无墨者的踪迹……”

“汉武帝是谁?”墨离悲伤一阵,终于忍不住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