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锦宋
89605700000009

第9章 北宋卷烟厂(下)

赵奕一把扒开李定远的大手,一边有好生没好气的说道:“怎么的,你也认为少爷我得了失心疯?”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赵奕在这会可是体会得愈加深刻,于是赵奕吩咐李大嗓吃过午饭,背上背篓随他一同去清风寨后面的清风山。

赵奕前世作为一名资深网民和烟民,对野经杂史略有研究,对香烟的出处也略有耳闻。

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的过程中,发现了可避瘴的“云香草”,后世猜测可能是烟草的起源,中国古诗词里也有“烟草”“烟叶”“野烟”“茶烟”之称,李白有诗“青松来风吹古道,绿萝飞花覆烟草。”陆游亦云:“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

直到清代《滇南本草》记载,野生烟草,植株很小,在云南、四川、贵州、湖南均有分布,但少有人将其吸食。

清风山地处矩州,也就是后世贵阳附近,存在野生烟草的可能性还是很大,赵奕一边想着,一边听着李大嗓讲述清风寨大大小小奇闻趣事。

赵奕不禁感慨“这古人啊,不光女人八卦,男人也八卦。”

清风山山体巍峨,南高北低,树林茂密,寨中村民多年的行走,便走出一条山间小道来,时不时有松鼠、麻雀等小动物在林间穿梭,穿过密集的树林。

来到清风山的山背,赵奕心中暗自思量,野生烟草大多向阳,于是便模棱两可的向李大嗓描述野生烟草长什么样子,两人分头寻找,他自己则捡了根木棍东翻西找,一条菜花蛇被他撵得“呲溜”一下游出去好几米,把赵奕也吓了一跳。

不过多时,李大嗓便拿着一大捆类似赵奕描述的植物过来,赵奕盘膝而坐,在这捆植物面前翻找了起来,“这个不是.......这个也不是.......”

终于在快要翻完的时候,终于发现手中这株茎叶如秋菊,花如蒲公英,子如车前子的野生烟草了,他高兴的窜了起来,指着李大嗓问道“这叫什么,哪里还有?”

李大嗓看了看赵奕手中的植物,低声嘀咕道:“这不就是青萝草么,山坳里到处都是”,赵奕大喜,跟着李大嗓果然在山背后的一处凹地里发现了大量的青萝草,急忙让李大嗓采摘了一些......便匆匆下山去了。

回来的路上李大嗓满脸的狐疑,看赵奕满脸沉思,想问什么又不敢开口。

赵奕知道,烤烟工艺分为变黄,定色,干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温度、湿度的把控都有极其严苛的要求,稍有不慎,那么一窑的烟草就废了

他沉吟了一会,便开口说:“去找些木炭、再找几根竹竿,顺便在找几个泥瓦匠,一个铁匠、一个木匠过来,记住,一定要找原来赵家庄值得信赖的人,马上要开始干活了”。

赵奕原想着做过滤嘴香烟,但过滤嘴和纸张都是极大的问题,只好退而求其次,先找个铁匠和木匠,把旱烟和烟斗打造出来。

李大嗓看少爷表情凝重,知道事关重大,也抱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匆匆忙忙放下背篓找人去了。

不得不说李大嗓办事效率很快,不过一会便带着几个人,手里拿着木炭和竹竿赶了回来,赵奕知道烟草向来是暴利行业,一定要注重保密,便将对李大嗓说的衣食无忧的话再对众人讲述了一遍,众人听到有这好事,纷纷点头称是。

不过一会,在赵奕的指挥下,几人便将烟叶捆绑成堆,挂在竹竿上晾晒了起来,除了铁匠和木匠,赵奕将其他人叫来,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简易的烟窑图形,讲述完窑内构造。

几人本就是泥瓦匠出身,烟窑结构并不复杂,一听便懂,便在李大嗓的带领下风风火火的干了起来。

赵奕将铁匠和木匠叫进屋内,从厢房的架子上抽出一张纸,再找出文房四宝,快速画了起来。

赵奕作为一名工科男,在院校时也学过机械制图,虽然不是土木专业或者建筑专业,但是绘图这种事,对赵奕来说,再简单不过了,不过一会,烟斗和旱烟杆的平面图和截面图就画出来了。

李大嗓叫来的铁匠姓孙,年纪约摸五十来岁, 是清风寨方圆十里有名的铁匠,清风寨大小的铁器、铜器基本由他一手打造,再看到图纸后铁匠一脸惊愕,少爷画的图纸浅显易懂,尺寸分明,不愧是读书人,但这器物闻所未闻,中间镂空的难度也不大,于是便开口问道“少爷,此为何物”

赵奕想了想说到:“木制的为烟斗,铜质的为烟锅”,木匠心里也没底,望一眼孙铁匠沉声到:“这烟斗制作难度颇大,小老儿愿姑且一试”,于是拿着赵奕给的图纸,两人便急冲冲的回去赶工去了。

解决了生产的问题,接下来就是销售了,赵奕初来咋到,对北宋人民的文化生活两眼一抹黑,除了知道老爹赵昕德爱嫖爱赌之外,别的一无所知。

对了,嫖和赌!赵奕灵机一动,从古到今,那个地方没有青楼和赌场,不是后世那有那么多扫黄打非,想起自己以前去KTV和赌钱的时候,什么时候不是烟雾缭绕,自己不清楚现在青楼和赌场的门道,那个爱钻花街柳巷和赌钱的便宜老爹不是门清么,是该找个时候和赵昕德好好聊聊了。

约摸一个时辰后,李大嗓便进屋向赵奕禀报,说土窑已经建成,赵奕随他进行了一番查验,指出几处不妥的地方进行修改后,北宋第一家卷烟厂就这样建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