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法门寺博物馆论丛(第一辑)
9012100000026

第26章 关于法门寺地宫密教文物及其内涵研究中的若干问题(6)

吴立民、韩金科《法门寺唐密曼荼罗之研究》也对四十五尊银函造像作了复述,虽没有注明其主要观点及其论据的来源,但很明显来自韩伟关于四十五尊造像的考释,凡所发挥补考之处多有错误,如日本学者智越淳仁就指出其中比定八忿怒尊为地、水、火、风四神和不动、降三世、军荼利、金刚夜叉四大明王的错误,指出该八忿怒尊为佛顶曼荼罗系列中的八大明王。

〔注释〕据韩伟《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考古大事记》称:1987年5月9日2:40分,“韩伟给金函暂定名为45尊造象盏顶金函”,“经韩伟与澄观、静一辨认,知金函顶部主尊为毗卢遮那佛,南侧主尊为宝生佛,西侧主尊为阿弥陀佛,北方主尊为不空成就佛,东方主尊阿闳佛,其眷属及天神不得辨认”,《文博》1993年第4期,第110页。

《光明日报》1987年9月13日报道“法门寺”。

陕西省法门寺考古队:《扶风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第10期。

宿白:《法门寺塔地宫出土文物反映的一些问题》,《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笔谈》,《文物》1988年第10期。

马世长:《珍宝再现舍利重辉——法门寺出土文物观后》,《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笔谈》,《文物》1988年第10期,第42页。

晁华山:《捧真身菩萨像座上的密宗像》,《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笔谈》,《文物》1988年第10期。

张岂之、韩金科主编:《首届国际法门寺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出版。

吕建福:《法门寺出土文物中有关密教内容考释》,《首届国际法门寺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60页。

石兴邦:《法门寺地宫珍宝的发现及其有关问题》,《首届国际法门寺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6页。

曹中建主编:《中国宗教研究年鉴》(1997——1998),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第209页。

李富华:《法门寺发现的(普宁藏)秘密经及其续补问题》,《世界宗教研究》1993年第1期。

任新来:《法门寺地宫文物与唐代佛教密宗的关系》,《文博》1992年4期。李克域:《法门寺与曼荼罗——略论地宫真身菩萨和单檐精舍》,《国际法门寺佛教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人文杂志》1993年增刊《法门寺佛教文化研究专号》。

韩伟:《法门寺唐代金刚界大曼荼罗成身会造像宝函考释》,《文物》1992年第8期。

吕建福:《中国密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39~344页。

梁子:《法门寺唐代地宫北斗七星护摩坛场浅释》,《文博》1993年第4期《法门寺研究专号》,第55页。

梁子:《捧真身菩萨曼荼罗考释》,(台湾)《故宫文物月刊》1994年第5期。

1995年1~3月间,新华社记者王兆麟、边江最先有《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发现法门寺地宫原是唐密曼荼罗》等法门寺文化系列报道稿5篇,详见韩金科主编《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文化研究专号》,《法门寺文化研究通讯》第9期,1998年8月出版。韩金科:《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世界全面破译》,《世界宗教研究》1995年第3期。

中国佛教协会佛教文化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法门寺博物馆:《法门寺佛教曼荼罗世界发掘和展现学术研讨会纪要》,《法门寺文化研究通讯》第9期,1998年8月出版。

中国佛教协会:《法门寺大唐地宫佛指舍利供养曼荼罗揭秘赵朴初会长召见有关人士座谈发表重要讲话》,1994年6月3日,《法门寺文化研究通讯》第9期,1998年8月出版。

边江、王兆麟:《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研究成果受到海内外有关方面高度关注》,新华社法门寺文化系列稿之三,新华社西安1995年1月17日电,《法门寺文化研究通讯》第9期,1998年8月出版。

韩金科主编:《法门寺文化研究一佛教卷》,1998年印行,所编论文既未按发表先后顺序编排,也未标明论文发表时间,而多后来者居前。

吴立民:《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研究提要》,并见《佛学研究》1994年总第3期,同文另题《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刊《法音》1995年第1期。

丁明夷:《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我见》,《中国文物报》1995年7月2日第3版。

韩金科编着:《法门寺文化史》,五洲传播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

吴立民、韩金科:《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中国佛教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10月出版。

吴立民、韩金科:《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中国佛教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版,第21~22页。

罗炤:《法门寺塔地宫不是曼荼罗》,《中国文物报》1995年4月2日第3版。

丁明夷:《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我见》,《中国文物报》1995年7月2日第3版。

罗炤:《再谈法门寺塔地宫不是曼荼罗——与丁明夷先生商榷》,《中国文物报》1995年8月27日第3版。前后观点并见《略述法门寺地宫藏品的宗教内涵》,《文物》1995年6期。

唐普式:《法门寺塔地宫的唐密曼荼罗之我见一兼与罗炤先生商榷》,《佛学研究》1997年总第6期。

均见韩金科主编:《98法门寺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

赖富本宏:《中国法门寺出土的密教系列文物》,《高木评元博士古稀纪念论文集》,三喜房佛书林,2000年出版。

㊣吕建福:《法门寺捧真身菩萨莲座顶面梵字释证》,见作者论文集《密教论考》,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越智淳仁:《法门寺四十五尊金刚界曼荼罗的八大明王》,刘建英译,《古代中国:东亚世界的内在交流》,《复旦史学专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

(日)觉禅撰:《觉禅抄》卷一百二十八,《大正藏》图像第5卷,第599页。

(日)承澄撰:《阿姿缚抄》卷六十八,《大正藏》图像第9卷,第103页。

(日)兴然撰:《四卷》第二,《大正藏》第七十八卷,第802页上。

(日)亮尊撰:《白宝口抄》卷一六五~一六七,《大正藏》图像第七卷,第364-378页。

(日)尊圆撰:《门叶记》卷九十五,《大正藏》图像第十二卷,第41~42页。

如失译《作佛形象经》说,若有人见佛形象,住慈悲心,叉手礼舍利塔,寿终皆生阿弥陀佛国。《大正藏》第十六卷,第788页下。

佚名撰:《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大正藏》第十八卷,第916页上。空海撰:《秘藏记》,《大正藏》图像第一卷,第1页中。

阿地瞿多译:《陀罗尼集经》卷一,《大正藏》第十八卷,第787页上。菩提流志译:《一字佛顶轮王经》卷五,《大正藏》第十九卷,第261页一行撰:《大毘卢遮那成佛经疏》卷十六,《大正藏》第三十九卷,第承澄撰:《阿娑缚抄》卷五,《大正藏》图像第八卷,第27页。

元度:《舍利忏缘起序》,《田续藏》第2套第2册。

吕建福:《法门寺出土文物中有关密教内容考释》,原载《首届国际法门寺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60页。现经修订,标明出处,辑人作者论文集《密教论考》,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版,第140~144页。

吕建福:《中国密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38页。

见韩伟:《法门寺地宫唐代随身衣物帐考》,《首届国际法门寺研讨会论文选集》,陕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

吕建福:《中国密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34~335页。

吴立民、韩金科:《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中国佛教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版,第21页。

〔唐〕(日)〔唐〕〔唐〕下。

〔唐〕741页下。

(日)〔清〕〔唐〕不空撰:《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卷上,《大正藏》第十九卷,第610页上。

〔唐〕不空撰:《大毘卢遮那经供养次第法疏》卷上,《大正藏》第三十九卷,第791页上。

〔唐〕不空撰:《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卷上,《大正藏》第十九卷,第610页上。

(日)空海撰《即身成佛义》,《大正藏》第七十七卷,第391页中。

详见拙文《论空海的六大缘起说》,《世界宗教研究》2004年第2期。

〔隋〕吉藏撰:《仁王般若经疏》卷三,《大正藏》第三十三卷,第330页下。〔隋〕吉藏撰:《仁王般若经疏》卷三,《大正藏》第三十三卷,第340页下。〔隋〕智顗撰:《妙法莲华经玄义》卷八,《大正藏》第三十三卷,第780页上。

〔隋〕智顗撰:《观音义疏》卷二,《大正藏》第三十四卷,第935页中。

吴立民、韩金科:《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中国佛教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版,第78页。

中。(日)觉绫撰:《秘密庄严传法灌顶一异义》,《大正藏》第七十九卷,由(日)觉緵撰:《秘密庄严传法灌顶一异义》,《大正藏》第七十九卷,十o(日)觉竣撰:《秘密庄严传法灌顶一异义》,《大正藏》第七十九卷,下。

吴立民、韩金科:《一座伟大辉煌的历史宝库——法门寺地宫唐密文化略论》,《法门寺文化研究通讯》第9期,1998年印行本,第20页。并见同作者《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中国佛教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版,第502~503页。

李克域:《法门寺与曼荼罗——略论地宫真身菩萨和单檐精舍》,《国际法门寺佛教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人文杂志》1993年增刊《法门寺佛教文化研究专号》,第79页。

详见拙文《法门寺捧真身菩萨莲座顶面梵字释证》,《密教论考》,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吴立民、韩金科:《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中国佛教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版。

吴立民、韩金科:《一座伟大辉煌的历史宝库——法门寺唐密文化略论》并称“底座覆莲瓣上錾刻胎藏界中台八叶院九尊种子和八大明王”,《法门寺文化研究——佛教卷》,1989年印行本,第19页。

吴立民、韩金科:《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中国佛教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版,第21页。

吴立民、韩金科:《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中国佛教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版,第278页。

吴立民、韩金科:《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中国佛教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版,第503页。

〔唐〕海云撰:《两部大法相承师资付法记》卷下,《大正藏》第五十一卷,第786页中。

如大村西崖《密教发达志》卷三,国书刊行会,大正七年11月版,第476页。以上所论详见拙文《略论密宗教法在中日两国的演变》,《空海入唐1200周年纪念文集》,三秦出版社2004年10出版,第123-143页。

(日)佚名撰:《秘藏记》,《大正藏图像》第1卷,第1页中。

〔唐〕不空撰:《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卷上,《大正藏》第19卷,第610页上。

〔唐〕不空撰:《金刚顶经瑜伽十八会指归》,《大正藏》第18卷,第284页下。

吕建福:《中国密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8月出版,第339-344页。

详见越智淳仁:《法门寺四十五尊金刚界曼荼罗的八大明王》,刘建英译,《古代中国:东亚世界的内在交流》,《复旦史学专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

(吕建福,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