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法门寺博物馆论丛(第一辑)
9012100000063

第63章 诗人原本是茶人

王建民

唐代着名诗人白居易(772~846),原籍山西太原,后迁居唐下却县(今陕西渭南市下却镇)。字乐天,晚年居洛阳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又曾官太子少傅,后人因称白香山或白太傅,他与李白、杜甫合称为唐代三大诗人。《唐才子传》卷六云:白居易“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特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尔。”系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历任左拾遗,江州司马、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刑部尚书等职。着有《白氏长庆集》。诗人仕途不顺,“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元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拨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白居易一生与诗、酒、茶相伴,晚年嗜茶更甚,自称“竞日何所为,或饮一瓯茗,或吟两句诗”(《首夏病间》)。在《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诗中云:“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山泉煎茶有怀》诗云:“无由持一碗,寄于爱茶人。”他是“别茶人”、“爱茶人”,是地道的“茶痴”,一日三遍饮,晚年尤甚。他一生既当过官,又为过民,种茶、管茶、品茶、写茶无一不为。对于茶艺尤精,鉴茗、品水、看火、择器无一不能,且有高人一筹的见地。如“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闲吟工部新来句,渴饮毗陵远到茶”,“醉对数丛红芍药,渴尝一碗绿昌明”,“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酒渴春深一碗茶,每夜坐禅观水月”等等。这些诗句都反映了他精研茶艺,成为众人称誉的烹茗高手。王谠《唐语林》录唐人笔记,内有白居易烹茶泛舟的故事,文曰:

(卢尚书)见居人以叶舟浮泛,就食菰米鲈鱼,思之不忘。逡巡,忽有二人,衣蓑笠,循岸而来,牵引篷艇。船头霞青幕,中有白衣人与一僧偶坐,船后有小灶,安铜甑而饮,卯角仆烹鱼煮茗,沂流过于槛前,闻舟中吟笑方甚。卢叹其高逸,不知何人。从而问之,乃告居易与僧佛光,自建春门往香山精舍。

晚年他还主办“九老茶会”,写有《洛中九老会》一诗。诗人在任江州司马时,游庐山,遂建草堂(《与微之书》),并在草堂辟茶园植茶,《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一诗言道:

香炉峰北面,遗爱寺西偏。

白石何凿凿,清流亦潺潺。

有松数十株,有竹千余竿。

松张翠伞盖,竹倚青琅矸其下无人居,惜哉多岁年!

有时聚猿鸟,终日空风烟。

时有沉冥子,姓白字乐天。

平生无所好,见此心依然。

如获终老地,忽乎不知还。

架岩结茅宇,劚壑开茶园。

诗人自云:“药圃茶园为产业,野糜林鹤是交游。”他的代表作《琵琶行》中“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成为研究唐代商业贸易、唐代茶叶市场的珍贵史料,茶书中往往反复引用。据统计,诗人一生作诗约3000首,其中涉及茶事的约60首,居唐代诗人之冠。论其对茶叶事业的贡献,次于陆羽、皎然,当与卢仝并称。杭州农科院茶研所高级农艺师钱时霖在咏古代茶人诗中对白居易写道:“乐天自谓别茶翁,品得茗茶多且精。屡饮江苏阳羡笋,又尝蜀省绿昌明。蒙顶茶叶交情旧,十片火前滋味灵。因贬才来庐阜住,种茶斫壑一身轻。”对此,白老先生是当之无愧的!

(王建民,陕西渭南老年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