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团结协作精神
9198100000025

第25章 团结协作的培养(4)

因此,在合作学习的教学环境之下,既交友,也是交流,有合作规则的约束,也有自主的探索,相互激励和影响,对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与民主精神、个人责任感以及人格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终身教育和终身体育的重要源泉。

足球教学中的合作能力的培养

培养青少年团结合作的方式很多,比如,通过在足球教学中的实践,可以使学生相互团结信任。如果不实践,体育中的合作价值就难以体现。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合作将难以维持。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常见合作难的问题有:学生在合作中经常有合作不顺,合作解体,或难以与他人合作相处,或合作组不和,组与组之间争吵,导致合作失败,或者表面是一个合作小组,而实际互不关心、貌合神离等现象。

那么学生是否真的缺乏合作的意识呢?在学生的问卷调查中,57%的学生希望在体育活动中与人合作,30%的学生不知怎样与人合作,这说明不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意愿,而是学生缺乏合作方法与技能。因此,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是体现合作学习价值的重要条件。

如在足球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应当给学生讲解技战术,详细分析技战术的每一个环节和要领,然后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如发现学生有犯规动作,立即予以纠正,并向他们灌输规则要领,使他们记住,并且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在足球的实际练习中,队员既要注意足球规则又要提高技战术水平是一个方面,但如何将足球规则与技战术水平有机结合起来,这个团结协作的问题才是关键。

比如,在学习“二过一”战术配合教学时,体育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讲清“二过一”的战术目的和意图,是为了摆脱对方的防守,尤其是在最后一道防线上,一定要做到快速传接球,不能有丝毫缓慢和迟疑,否则,就可能造成越位。

在集体防守战术上,如何用“越位陷阱”来瓦解对方的攻势,体育老师经常结合教学训练中出现的越位实例,来给学生进行分析、讲解。如果教师不从理论上去及时指导,纠正混淆,就会严重影响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学生们就不会相互团结信任。

体育合作意识的培养

合作意识可以概括地说是个人意愿、情感、思维、感觉等过程的心理总和。其中,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情感意识是合作的重要因素。如果合作有意义,个人的行为、成功与荣耀与集体息息相关,个人成功与团体的成功同样重要时,那么,个人就会意识到合作的价值。

明白了合作意识的内涵后,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主要通过以下3个方面来把握:

1.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的能动性。

不可否认,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首先,“人的主体性首先是指作为活动主体的能动性”,老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其次,要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在素质的闪光点,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使他们的思维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地发挥。并允许学生在发展程度和素质结构上存在差别,这既是对“人”的尊重,也是社会发展的现实和未来对人才素质的又一特殊要求,让学生感到自我价值与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应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来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如:在合作体中的探索、创新学习的内容与形式,通过展示感受成功。

2.重视态度情感意识的驱动性,开发学生潜力。

态度和情感能促使人奋发,调整人的内在动力系统,砥砺内在的学习态度,促进人的成功。所以它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内容之一。我们应把情感态度作为新教学的重要内容来实施,这是我们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因素,因为“科学教育不仅使人获得生活和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人获得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思想以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使人获得非生物本能的智慧,获得非与生俱来的灵魂”。这说明态度情感因素在教学内容中的重要价值。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发掘教学中能体现真、善、美的态度情感因素,并作为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一部分,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真、善、美的价值体验。

3.认识参与意识对学生的积极性。

体育教学如果没有参与,就难以体现教学的本质。“教学的本质是信息交互,是认识交换,是学生的人际交往”。这些都与个体的参与息息相关,在《课标》中把“运动参与”作为重要的学习领域之一,而且它在各个学习领域中的载体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具有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注重习惯、兴趣和意识的形成;一方面是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强调理性参与。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的“参与”上下工夫,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带动别人参与学习,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精神。

体育合作技能技巧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令人困惑的问题是:很多学习小组都出现了合作不顺或者貌合神离、无话可说的状况。关于这个问题,美国青年研究中心对必要的社交技能进行了总结,认为“组成技能、活动技能和交流技能”是合作应具备条件。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本身就离不开合作、交流的形式和内容,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技巧上具有独到之处。

1.如何分组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很多的学生面对分组或自由组合时往往不知所措,这样合作的第一步就卡住了。因此,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社交性语言的引导和要求,让学生学会沟通。如:“你好,合作愉快”,打招呼互相问候,自我介绍,或微笑、握手、击掌等,创造一个合作氛围,尽快地适应和融入小组,这些常见的语言和动作是组成合作体的重要开端,在体育教学与活动中很容易做到,但又常常被教师和学生所忽略。

2.如何培养各个小组的活动

技能。一个团体的灵魂和核心是凝聚力,有凝聚力的团体才有生命力,缺乏这一点,合作体就有可能解体,或流于形式。

那么,这种凝聚力是什么呢?它应是小组成员对共同目标的确认和对这个目标的努力和激励。在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应积极参与和激励学生的合作,引导和鼓励学生互相积极评价自己和他人,表达感谢与应答感谢,倾听和尊重他人讲话,“鼓励他人参与及对鼓励参与的应答”,“尊重差异,善于从别人的立场看问题”,对小组成员成功的赞赏,失败的鼓励等。以增强合作体的相互理解和友谊,逐步形成与人相处的技能,这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3.团队交流技能的培养。

交流的主要工具是语言,“交流的过程就是彼此把自己所拥有的提供给对方”,心理学家认为:“语言的第三个职能是交流的职能,即传达知识、态度和感情”。

在教学中,体育老师要让学生在合作体中彼此传达知识、态度和感情,活跃小组活动的气氛,积极提建议与应答,“询问原因和提供原因,有礼貌地表示不赞同与不赞同的应答,或学会说服他人”,“学会微笑与倾听,做会说话的人”等。教师应在语言表达上给予积极地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运用,形成习惯。

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反思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合作只是一个手段,对学生合作精神的教育才是价值所在,合作精神是民主精神、团队精神和力量的表现,是成功的重要条件。有人说“团队精神是学校体育的灵魂”,其实它更是振新中华的力量。

在教学中,一是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的合作,新《课标》的实施并非让教师无所作为,而是大有作为。在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设计与创造合作学习的情境,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合作者,一方面要充分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又要全身心地与学生合作,做好合作的表率。让学生在合作体中感到自己的成功与小组分不开,小组的成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与成功,具有荣辱与共之感。

二是体育老师要把合作精神渗透到整个学校体育中,包括课间操、课外活动、竞赛活动等,这些都应是教学的延伸与验证。学生的自主与合作意识和行为习惯、团队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才能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得到发展,这也是合作学习的最高目标和终身体育的最终目的。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下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它与其他教学方式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渗透。体育与健康课的合作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是合作的前提。因此在体育课堂中,开展体育运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与人相处、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品质,健康地发展,才是我们育人的宗旨。

同桌之间合作学习指导

同桌学习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学生合作学习主要形式。在这种合作学习活动中,老师的意识与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某学校一年级(3)班的语文老师上了一堂合作学习的模范课。整个课堂给人以轻松活泼的感觉,充满童趣。该老师上的是识字课,是一篇关于公园的韵文。课上,老师组织学生朗读的方式很多。有齐读、指名读、分组读、分男女生读、开火车读、同桌合作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