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同桌合作读书。当教完全文后,老师让同桌练读,让他们商量好如何合作着读书,然后请同桌两人来读韵文。被请到的有三对同桌,他们有的是间隔读的(你读一个,我读一个),有的是分串读的(你读一串,我读一串),有的是分半读的(你读前两串,我读后两串),同桌都是利用刚才那段练习时间分工好的,效果很好。
同桌合作读书,当站起来朗读时,若同桌一人是成绩好点的,擅长发言的,而另一个是胆小的,平时少说话的,那当他们两人一起合作回答时,好的一个的状态能带动另一个人的情绪,让他也有勇气读好,互相帮助。这跟老师请他单独发言是不一样的,因为同桌两人一直在一起,对彼此都比较了解,很多同桌都是好朋友呢,当被请到一起发言时,孩子们的心里就像有了一种依靠和踏实感,本来胆小少言的人也会有勇气响亮地回答老师的问题了。作为老师在他们两个成功回答完问题后再及时给予热烈的鼓励,那同桌两人心头就更乐了,可增进彼此友谊,培养默契,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指导学生同桌学习的时候,首先,老师要意识到同桌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与意义所在,允许同桌之间开展合作学习。
同伴互助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同桌之间积极互赖关系的建立与个人责任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才会形成平等互助的同桌关系,才会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个性、不同学习风格的同学在合作学习中共同成长,老师要善于抓住这一关键。
座位安排时要注意同桌之间的搭配,要寻找同学之间的默契,为同桌合作学习奠定基础。在座位安排上关键是要注意学生的差异,尽量使同桌之间具有互补功能,照顾学困生。当然,教师在安排时要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要让同桌之间产生“对比心理”,或使同桌之间产生对抗心理。如果能做好这项工作,同桌合作学习就事半功倍了。
其次,在教学中教会同学学会合作学习,是一个艰苦而充满乐趣的过程,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的智慧与创造。
老师要帮助巩固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方法和习惯。比如:学习的步骤、预习的检查、提问及解答等等。同桌合作学习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化,只有引导全体学生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进行同桌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同桌合作学习呢?
1.在同桌合作之前,老师要先讲清要求,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让学生知道他们要学会什么、必须掌握什么,能够使学生明确任务,而不会使同桌合作学习没有目的性,达不到效果,
2.示范作用。在进行指导同桌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先指导一个小组来进行学习,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问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让全体同学来观察、提意见、总结方法,让这个小组发挥一定的示范作用。
3.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和讨论问题。我们都知道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同桌合作学习也需要向同桌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然后再进行合作学习,一起掌握知识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指点。
当然,同桌合作学习也存在不足之处,如由于同桌经常进行合作交流,有时会忘了老师的存在,教师在讲课时,同桌会交流自己的私事。不管怎样,这也是一种团结的表现,对于这个问题,只要老师留意,是不成为什么问题的。
小组合作学习指导
在人数比较多的大班级,开展合作学习确实是一件较困难的事,这个时候,适当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就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在小组中开展合作学习,一般是以前后两对同桌为一组,作为课堂教学中较稳定的合作对象。当老师提出问题需要讨论或提出任务需要完成时,给同学一定的时间,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便形成了。
在小学三年级的一节科学课“如何让鸡蛋在水中浮起来”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观察与研究。
这一节课老师把同学四个人分成一组,共十个小组进行教学。每组的桌子上面放着一盆水、一个鸡蛋、一块小木板、一小杯盐、一小杯糖,还有一块同学最喜欢玩的橡皮泥。
老师走进教室,没有走向讲台,而是站在同学中间略带神秘地提问:
“孩子们,现在注意听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使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二是如何使鸡蛋在水中浮起来?先认真想一想这两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然后再利用我们放在桌子上的所有材料,进行实验尝试,四人一组以合作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话音刚落,同学们已经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了,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尝试如何将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
这时,教室里的十个小组变得十分繁忙热闹。有的在小组长的负责下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让同学发表自己的设想,并进行尝试演示;有的小组还因为由谁来操作实验开始争论。总之,这时的课堂里十分活跃,同时也显得有些吵闹和杂乱。同学急切地想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的心情就表现在他们激烈的争论与主动地参与之中。老师在各小组中走来走去,不时解决同学在活动中产生的新问题或争论,有时还要回答同学提出的各种问题。
对于第一个问题,大多数学生都很快解决了,把成块的橡皮泥捏成薄饼状并把它捏成船的形状,完成了这个实验。然后老师要求同学写小组实验报告,把整个实验的过程与方法写出来,并让小组间进行交流,结果学生们从其他小组中还学到了不同的使橡皮泥浮于水面的方法。
合作学习的高潮在完成第二个任务时出现了。
由于老师有意没有对使鸡蛋浮起来的条件作出限定,所以学生们采用了各自认为有效的方法。有一个小组正在尝试将鸡蛋放在捏好的橡皮泥船上,但是鸡蛋一放在船上,就沉了下去,于是学生们开始讨论,有的建议把船造得再大一点,有的建议把鸡蛋放在木块上等等。在一个小组中,一位学生给大家讲起了他所知道的死海的故事,并建议学生们往水里加盐。可是所有的盐都加进去了,鸡蛋还是浮不起来。
大家开始争论了起来。有一个调皮的同学把糖悄悄地吃了一大半,组长正在批评他,老师正要走过去处理这件事。这时,教室里突然散发出鸡蛋的气味,学生们都开始议论:是谁把鸡蛋打破了?
只见教室里西南角一组的学生们正沉浸在张小东学生的“潜水艇”表演当中。原来是一个学生把鸡蛋的一端悄悄地开了个小洞,把蛋清与蛋黄倒入杯子。他一会儿在空蛋壳中装上水,使它沉入水底,一会儿又将蛋壳中的水排出,使它浮在水面。当刘老师闻见鸡蛋味来到这一组正在批评该学生时,下课的铃声响了。
在这节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被老师采用了,一些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规则也被学生们在无意中使用,但透过整节课的过程来看,教学秩序较乱,合作学习的效果也并不理想。在课后的教学反思中,老师一致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关键是如何使每一个小组能有组织、有秩序、有效率地完成小组任务,使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
从这一点而言,这节课上老师并没有把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与方法教给同学,而是凭同学自己的组织能力自发地去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以一个小组的组织与引导为例,探索出有效组织小组活动的一些基本规则与方法,比如,如何确定小组长并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如何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并使他们各自承担个人责任,如何处理小组活动中出现的意外问题与突发事件,老师在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等等。而这些规则与方法又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自然而然地教给了同学,使之成为他们学习习惯中的一部分。对此,老师们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只听说要教会同学学习的方法,但不知道如何去教,原来就是让同学在学习活动中掌握学习的组织形式与活动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正在探索的全员合作教学
全员合作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是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论思想,它是在借鉴国内外有关合作教育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提出的一种创新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目前正处在实验探索阶段。
合作教学论认为:“整个教学系统中的动态因素都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强调所有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合作,即师生互动合作、师师互动合作和生生互动合作,由此在课堂信息交流网络上体现出纵横交错的三维立体特征。”
我国研究者也就合作教学的“互动观、目标观、师生观、形式观、情境观、评价观”等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已经受到国内理论与实践界的共同关注,这一教学方式目前正在被广大中小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与探索。
总之,不管哪一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透过课堂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质都包括学习方式的形式与学习方式的方法两个方面,只有形式而没有方法或者只有方法而没有形式,都不能称为完整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与此同时,凡是合作学习都离不开学习者的积极互助与个人责任这两个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