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臣民耻用诈术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对众大臣说过:“国家的灭亡,很少不是由于人臣的谄媚奸佞所造成的。”于是就有人上书,请求铲除那些奸佞之人。李世民问裴矩说:“谁是奸臣?”裴矩道:“他日陛下和众大臣议事的时候,可以假装发怒试探一下。据理以争,毫不屈从的,是刚直的人;惧怕陛下的威严而曲意顺从的就是奸臣。”李世民说:“不要这样做。按理说,君为水之源,而臣则是水之流;如果弄脏了水源,却想求得清洁的水流,世上哪有这种事情呢?君主他自己就是个奸诈的人,怎么去指责臣子不正直呢?我如今要以至诚对待天下的人,前世帝王,好玩弄小的权术而自鸣得意,我常常为他们感到可耻。”
老外服输
爱国将领冯玉祥任陕西督军时,有两个外国人私自到终南山打猎,打死了两头珍贵的野牛。
冯玉祥把他们召到西安责问:“你们到终南山行猎,和谁打过招呼,领到许可证没有?”对方答道:“我们打的是无主野牛,用不着通知任何人。”冯将军听了,非常气愤,说:“终南山是陕西的辖地,野牛是中国领土内的东西,怎么会是无主的呢?你们不经批准私自行猎,就是犯法。你们还不知罪吗?”
两个外国人狡辩说:“这次到陕西,贵国外交部发给的护照上,不是准许携带猎枪吗?可见我们行猎已得到贵国政府的准许,怎么是私自行猎呢?”冯将军反驳说:“准许你们携带猎枪,就是准许你们行猎吗?若准许你们携带手枪,难道就可以在中国境内随意杀人吗?”其中一个外国人还不服气,继续狡辩说:“我在中国15年,所到的地方从来没有不准打猎的;再说,中国的法律也没有不准许外国人在境内打猎的条文。”冯将军冷笑道:“没有不准外国人打猎的条文,不错。但难道有准许外国人打猎的条文吗?你15年没有遇到官府的禁止,那是他们睡着了。现在我身为陕西的地方官,我却没有睡着,我负有国家人民交托的保土卫权之责,就非禁止不可。”
两个外国人听了,只好承认了错误。
以理取胜
1946年,李先念曾与周恩来一起就中原停战问题同美蒋代表进行谈判,谈判期间国民党方面交替使用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两种手法玩弄阴谋。第二轮谈判开始后,李先念和国民党嫡系实力派人物郭忏分别全权代表各方陈述协议具体方案。
郭忏在会场上异常活跃,未等主持会议的美方代表宣布第一项议程完毕,他便不住打手势,要求讨论所谓中共中原军区部队挑起军事冲突的问题。接着他在美方代表默许下,对我中原部队进行诬蔑,指责我军在停战令下达后进攻国军。
面对郭忏贼喊捉贼的卑鄙伎俩,李先念发表了讲话。他说:“首先,我有个问题请教郭将军……”李先念又说,“有道是‘水有源,山有主’,抗战八年,你们的部队一直待在什么地方?你们在上述地方的部队在什么地方同日本鬼子打过仗?你们从未来过这些地方,怎么说这些地方被我们侵占了呢?”
李先念的问话使郭忏无言以对,李先念接着说:“抗战八年,我们新四军五师一直坚持在敌后,解放了9000多平方千米的国土,抗击日伪军20余万人,经历大小战斗万余次,消灭了大量敌人。这些历史事实,不是郭将军所能否认的。不仅黄陂的河口、塔尔岗,安陆的赵家棚、积阳山等地是我军的阵地,而且整个鄂、豫、湘、皖、赣边区都是我军收复的失地。这里的每一座村庄,每一个山头,每一条河流,都有我们战士的鲜血和汗水,都印下了我们战士的足迹。”
说到这里,李先念提高了嗓音:“不错,八年之中,不抗不战者大有人在;抗战胜利后,抢占胜利果实者大有人在;停战令下达后,争夺地盘者大有人在。人民自有公断。我军既有恪守停战协议之责任,亦有回击来犯者之权利,‘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是事理之必然。为澄清是非,我提议,三方代表不妨去实地视察,听听当地老百姓的话,谁是谁非不言自明。”
李先念的慷慨陈词,驳得郭忏体无完肤。郭忏不得不转口说:“李将军抗战有功,这些问题留待执行小组去解决吧。”
出语相激术
【心理战术】
出语相激就是我们常说的“激将法”,是人们很常用的心理战术。
说辩者用言语激起对方的同情、反感、尊敬、蔑视、悲愤、欢乐等肯定的或否定的情感,使对方形成与自己相同的观点,而采取符合自己意愿的行动,达到预定的目的。
【经典案例】
诸葛亮激孙权
曹操占据了荆州以后,整个北方已经基本统一了,只有割据江东的孙权和寓居夏口的刘备是他的劲敌。于是,曹操便率大军横江而下,准备一举消灭孙权、刘备。对于刘备与孙权来说,当时形势十分危急,如果双方不能联合作战的话,必将被曹操各个击破。可是,孙权集团与刘表宿怨很深,孙权的父亲孙坚就是在与刘表作战时受伤而死的,而刘备又是刘表的宗亲,双方结合很难。为了解开这个难题,诸葛亮自告奋勇,到江东去劝说孙权。
诸葛亮在柴桑见到了孙权。诸葛亮知道,如果径直要求与孙权联兵,一定使孙权以为有求于他,事情反而办不成,莫如用激将法激他,于是对孙权说:“当今海内大乱,将军起兵东吴,刘豫州起兵汉南,与曹操争夺天下。可是,现在荆州已经被攻破,刘豫州败逃到这里,请将军量力而行,如果能以吴越之众和曹操抗衡,就应该早一点确定大计;如果不能的话,就应向曹操投降称臣。”
孙权听了很不满意,反问说:“那么,为什么刘豫州不向曹操称臣呢?”诸葛亮回答说:“古代的田横,仅仅是齐的壮士,尚能守义不辱,何况刘豫州是帝室的后裔,英才盖世,怎么能屈居曹操之下呢?”孙权不禁勃然大怒,说:“我的主意已定,我不能以三吴之众受制于人。然而刘豫州新败,能与曹操抗衡吗?”
诸葛亮看到时机已经成熟,才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刘豫州虽然新败不久,但战士仍不下两万人;曹操兵马虽多,但远道而来,军士疲弊,在追赶豫州时,一日一夜行军300多里,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因此,兵法忌之。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的人民对曹操还没有心服,如果将军能与豫州联合的话,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打败曹操。曹操如果兵败北走,三分天下的鼎足之势也就形成了。”至此,孙权才下定了决心,与刘备联合,终于在赤壁一战,大破曹军,形成了天下三分的局面。
请将不如激将
艾尔·史密斯曾任纽约州州长。当时,纽约州的星星监狱十分难管理。监狱里经常发生斗殴、骚乱,几任监狱长都辞职或被撤职。史密斯想找一位能干的人来管理这所监狱。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没有人愿意干这种苦差事。
经过了解,史密斯召来了一位叫刘易斯的人。此人性格刚毅,意志坚强,身材高大,体格强壮,看来只有他能镇得住监狱里的这帮犯人。
“让您当星星监狱长,您看怎么样?”刘易斯来到后,史密斯问道。
刘易斯知道,这个监狱十分难管。有的狱长死在任上,有的才干了3个星期就辞职了。但是这是一个全国闻名大监狱,能做它的狱长关系到一个人的荣誉。
史密斯发现他犹豫不决,于是微笑着说:“年轻人,看起来,你有点怕了。对您的畏惧心理我不加责怪,因为那是一个困难的位置,充满了危险。那里需要一个意志坚强的男子汉。”
刘易斯想:如果不接受,无异于承认自己是一个胆小鬼。于是决定留下来,他终于成了星星监狱历史上最有名气的狱长。
肯定诱导术
【心理战术】
“是的”是个肯定性回答,通过不断的肯定性回答,最后使对方也“惯性”的肯定性回答了自己想要对方回答的问题。这里利用的是人们的“惯性”心理。
与人交谈,一开始千万不要强调双方的分歧,而要强调双方的一致性。要善于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并努力使自己或对方说“是的”。这样才能取得好效果。
【经典案例】
孟子说宣王行仁政
齐宣王问孟子:“什么叫仁政,我可以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从前,周文王治理岐地,对农民,赋税是九分抽一;对官员,给他世袭的棒禄;对关口和集市,只加稽查管理,而不征税;对捕鱼的,不加禁止;对犯罪的,不株连妻室儿女。老而无妻的叫‘鳏’,老而无夫的叫‘寡’,老而无子的叫‘独’,幼年丧父的叫‘孤’——这四种人,是天下陷入困境而无依无靠之民。周文王施行仁政,很关心他们。《诗》里说:‘有钱的生活尚可,孤苦人值得同情。’”
宣王说:“这些话说得好啊!”
孟子说:“您如果认为好,那为什么不施行呢?”
宣王说:“我有毛病,我贪财。只怕不能施行仁政。”
孟子回答说:“从前公刘也贪财。《诗》里面就说他:‘粮食堆满了仓,口袋里装着干粮,因此人民团结国力强。弓箭干戈和戚扬,收拾整齐向前方。’留守的有积谷,出行的有干粮。这样才能率领周人前进。您如果贪财却能够与百姓同心,处处想到百姓也希望富裕,对于您施行仁政又有什么不好呢!”
宣王说:“我有毛病,我好色。只怕不能施行仁政。”
孟子回答说:“从前太王也好色,疼爱他的妃子。《诗》里面就曾说到他:‘古公亶父,清早驱马,顺着河岸,来到岐下,和他妻子,择地安家。’在那个时代,没有大龄女,也没有单身汉。您如果爱色,而能够与百姓同心,时时想到百姓也希望及时婚嫁,对于您施行仁政又有什么不好呢?”
陈轸对秦王问
张仪向秦王谗毁陈轸说:“陈轸奔走于楚、秦两国之间,现在楚没有对秦进一步友好,对陈轸个人倒很不错,这样看来,陈轸是在为自己谋利,并不在为秦国做事。况且陈轸想离开秦国到楚国去,您为什么不依从他呢?”
秦王对陈轸说:“我听说你打算离开秦国到楚国去,是真的吗?”陈轸说:“是的。”秦王说:“张仪的话果然可靠。”陈轸说:“不仅张仪知道这件事,路上的行人都知道这件事。从前孝己孝敬他的父母,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让他做自己的儿子;伍子胥忠于他的国君,天下的国君都希望让他做自己的臣子。如果被卖的奴婢叫同巷子的人买走了,她一定是个好样的奴婢;如果被休弃的妇女,叫同乡里的人娶走了,她一定是个好样的妇女。如果我不忠于您,楚国又怎么会让我去做他的臣子呢?再说,我这样为秦国尽忠还要被抛弃,我不到楚国又到哪里去呢?”秦王被他说服了,就挽留他继续为秦臣。
化解分歧
约瑟夫·艾利森是美国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的推销代理。在他的推销区里有一家工厂需要发动机。然而,他的前任花了10年工夫也没有向这家工厂推销出一台发动机;艾利森连续3年登门拜访,终于感动了这家工厂,使他们决定购买一些威斯汀豪斯的发动机。
3个星期以后,艾利森又去拜访,期望获得更多的订货。然而总工程师却说:“艾利森,我不能再向你购买发动机了。”“为什么?我们的发动机一向被证明性能良好。”艾利森自信地说。
“因为你们的发动机升温太高,我都不能用手触摸!”工程师说。
作为推销员,艾利森知道争辩不会有任何好结果。决定采用了“是的”战术,即尽可能避免对方说出“不”。艾利森说道:“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如果这些发动机升温太高,你当然就不应该买它们。全国电器制造商协会规定了标准热度,你应当买运行温度不超过这个标准的发动机,对不对?”
“是的。”工程师说了第一个“是”。“我记得,电器制造商协会规定的发动机温度可以比室温高72华氏度,是吗?”艾利森以请教的口气问。
“是。”工程师说,“但你们的发动机远远超过这一温度。”对于客户对公司产品的过火评论,艾利森没有作任何争辩,只是轻描淡写地问:“厂房温度有多高?”“噢,”工程师说,“大约75华氏度吧。”“那么,”艾利森进一步说,“如果厂房温度是75华氏度,然后再加上72华氏度,总度数是147华氏度。如果你的手放在147华氏度的热水水龙头下,你的手不就会被烫伤了吗?”
“是的,”工程师已经知道自己错了,“是的,我想你是对的。”于是,又与艾利森订了一笔价值约35万美元的货。
巧譬设喻术
【心理战术】
譬喻,可谓说辩艺术之精华。譬喻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种心理手法。说理中,取喻明显,把精辟的论述与摹形状物的描绘糅合为一体,既能给人以心理上的启迪,又能给人以心理上的愉悦感。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比喻是天才的标志。”的确,善于譬喻,是驾驭语言能力强的表现。说理时运用贴切、巧妙的譬喻,可以生动地表情达意,增强说理的魅力。
【典型案例】
蹊田夺牛
公元前598年(周定王九年),南国霸主楚庄王兴兵讨伐杀死陈灵公的夏征舒。楚师风驰云卷,直逼陈都,不日即擒杀了夏征舒,随即将陈国纳入楚国版图,改为楚县。楚国的属国闻楚王灭陈而归,俱来朝贺,独有刚出使齐国归来的大夫申叔时对此不表态。楚王派人去批评他说:“夏征舒杀其君,我讨其罪而戮之,难道伐陈错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