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学学聪明的心理战术
9199000000017

第17章 辞胜篇(6)

申叔时要求见楚王当面陈述自己的意见。申叔时问楚王:“您听说过‘蹊田夺牛’的故事吗?有一个人牵着一头牛抄近路经过别人的田地,践踏了一些禾苗,这家田主十分气愤,就把这个人的牛给夺走了。这件事如果让大王来断,您怎么处理?”庄王说:“牵牛践田,固然是不对,然而所伤禾稼并不多,因这点事夺人家的牛太过分了。若我来断,就批评那个牵牛的,然后把牛还给他。”

申叔时接过楚王的话茬说:“大王能明断此案,而对陈国的处理却欠推敲。夏征舒弑君固然有罪,但已立了新君,讨伐其罪就行了,今却取其国,这与夺牛的性质是一样的。”楚王顿然醒悟,于是恢复了陈国。

昭阳撤军

楚将昭阳率领军队攻打魏国,杀死了魏将,打败了魏军,夺取了8座城池。昭阳乘胜带兵继续攻打齐国。齐王非常害怕,赶紧派遣陈轸出使楚国,说服昭阳退兵。

陈轸到了楚国,见到昭阳,一再拜贺他取得的巨大胜利,昭阳听后洋洋得意。陈轸问道:“按照楚国的法令,战斗中杀死敌将消灭敌军的人,应该封什么官爵?”昭阳回答说:“封官为上柱国,赐爵为上执圭。”陈轸又问:“比这个官爵更显贵的是什么?”回答说:“唯有令尹一职了。”陈轸说:“这么说楚国要设置两个令尹了!”昭阳不明白陈轸的意思,问此话怎讲。

陈轸说:“请允许我打个比方。楚国有个人在祭祀时,赐给他的舍人们一坛子酒。舍人们相互说:‘这坛子酒,大家都喝肯定不够,一个人喝又有余。我们就在地上画条蛇,谁先画完谁先喝。’其中一个人先画成了,拿过酒来准备喝,他左手提着坛子,右手又去画蛇,说:‘我能给蛇添上脚。’还没有画完,另一个人画完了蛇,夺过坛子说:‘蛇根本就没有脚!’说着就把酒喝了。画蛇添足的人,倒把应该得到的酒让别人抢去了。如今将军为楚国而进攻魏国,已经得到8座城池,乘胜又要进攻齐国,齐王非常害怕将军,将军现在已经功成名就了,如果还想官爵上再加官爵,可就危险了。如果不知道适可而止,最后必将身败名裂,就像那个画蛇添足的人一样。”

昭阳认为陈轸说得对,撤军离去。

连设四喻服襄王

楚怀王死于秦国后,楚襄王不思发奋图强,反以小人为亲信,荒淫肆虐,结果遭到秦军连年进攻,败兵削地。庄辛曾劝谏襄王而不从。后来,秦又连举楚国数城,襄王被迫弃都流亡。

庄辛从前次劝谏中吸取教训,他采用了一连串譬喻说:“大王知道蜻蜓吗?它六足四翼,飞翔于天地之间,吃蚊虫,饮甘露,与世无争,自以为无忧无虑。却不知五尺孩童,正在做网兜抓它呢。”

庄辛用蜻蜓只知食饮,以为无患,放松警惕,结果被抓住的可悲下场,暗喻襄王只图眼前享乐,必致后患之理。接着庄辛又用黄雀、黄鹄连设二喻,劝谏庄王。庄王为赏庄辛之善谏,而任命他为阳陵君。

罗斯福的反击

1929年10月,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这一危机一直持续到1933年。在这一期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下降了556%,国民生产总值从1040亿美元下降到410亿美元;失业人数在1929年5月是150万人,到1932年时达到1288万人。富兰克林·罗斯福于1932年在“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的口号中上台,成为美国总统。从1933~1939年,他为对付和缓和经济危机采取了一系列行政和法律措施,这就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罗斯福新政”。

在新政的初级阶段,美国的大企业主们都暂时被迫接受罗斯福的方案。然而,当危机有所缓和后,他们就开始反击罗斯福了。1934年8月,大企业支持的右翼组织“美国自由同盟”在迈阿密开会,反对罗斯福新政,目标集中在反对劳工立法、税收立法和社会保险立法上。“美国自由同盟”的后台是杜邦家族、通用汽车公司、太阳石油集团以及华尔街的律师们。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总之,他们完全忘记了当初自己在危机面前是怎样束手无策、惊惶失措的。

罗斯福对他们的忘恩负义感到吃惊,更感到愤懑,因为“新政”的最大受益者正是这些大企业主。为了反击这些大企业主,罗斯福在1936年的一次演说中作了生动的比喻:“1933年夏天,一位戴着丝绸面礼帽的体面的老绅士,不小心失足落入码头边的水中,他不会游泳。他的一位朋友,看到情况紧急,和衣跳入水中,把他救了起来。可是珍贵的礼帽被水冲走了。老绅士安然脱险后,对朋友的救命之恩感激不尽。可是,3年过后,这位老绅士却大声责骂朋友,就因为丢失了丝礼帽……”

他又说:“我知道所有我们那些度日维艰的个人主义者双膝颤抖不已,他们心绪是多么不宁。这些病人们成群结队来到华盛顿。那时在他们的眼中,华盛顿不是一个危险的官僚体机构,而是一个急诊医院。所有高贵的病人们都要求做两件事——要求迅速进行皮下注射来止痛,对疾病进行有效治疗。我们满足了他们的要求。现在大多致病人的病情都有所恢复。他们中有些人身体已好到这种程度,能够对着医生把双拐扔过去了。”

通过这些演说,罗斯福平息了一些大企业主的愤怒,得到更多选民的支持。1936年11月3日他以美国历史上罕见的优势击败共和党候选人艾尔弗雷德·兰敦,再次当选总统。

明知故问术

【心理战术】

以问为借口,表达自己难以说出的话。

装着自己不懂的样子,以问为借口,表达自己难以说出的话,达到自己预期的说服目的。

【典型案例】

苏世长劝谏

军事上的示形用拙,实质上是一种伪装术,能而示之不能,攻而示之不攻,声东实为击西,这些示形用拙,借以造成敌方的判断失误,从而为自己取胜打下基础。为了迷惑敌人,必须掩盖自己的企图,一些智力超群的人,却大智若愚,假痴不癫。《兵经·拙》说:“历观古事,竟有以一拙败名将而成全功者。故日为将当有怯时。”意思是说:历史上常有假装愚笨战败敌将而功成名就的,可以说,做将领的人,必要时可以装做怯弱愚笨。

进攻的合法策略:

装着不懂的样子,提出十分尖锐的问题,虽然进攻性大,但不知者不为罪,十分难说的问题,却变得易如反掌。

唐高祖武德四年,窦建德、王世充等一些人还各据一方,不肯降服大唐,李世民带领将士正在前方浴血奋战,而唐高祖李渊却盖起了极为豪华的披香殿。苏世长以不知为借口,十分尖锐和直率地批评了唐高祖李渊。

唐谏议大夫苏世长在庆善宫披香殿陪唐高祖进餐,酒喝得正酣畅,苏世长突然对唐高祖说:“这座披香殿是隋炀帝修建的吗?”

唐高祖说:“你的劝谏好像很直率,但实际上很狡诈,你难道不知道这座殿是我修的,却故意说是隋炀帝修的?”

苏回答说:“我实在是不知道是陛下修的,我只看见披香殿奢侈得像殷纣王的寝宫和鹿台一样,就断定不可能是兴天下的君王所修的,所以误认为是隋炀帝干的。假若真是陛下修的,那实在是不妥了。我以前在武功旧宅侍奉陛下的那会儿,看见的住宅仅能遮风挡雨,那时陛下已很满足了。如今续用隋宫留下的宫室,已经够奢侈了,可又建新的,陛下怎能避免重犯隋炀帝的过失呢?”唐高祖再三肯定了苏世长的话。

唐高祖修披香殿,苏世长岂能不知,他明知故问,只是打着此事作幌子,作为劝谏的合法借口。

试探策略

明知故问,也可作为一种试探,它以请教为名,表达一种信息,但又十分灵活,可进可退。这种作用是直言所不能达到的。

宋朝的刘太后辅佐幼帝处理军国大事,这在宋朝开国以来还是头一次。刘太后垂帘听政,掌握大权,有的大臣想讨好太后,就同她说起唐朝女皇武则天,暗中鼓动太后步武则天的后尘。刘太后精明敏捷,政治上很有一套,不免动心。一天她问鲁宗道:“唐朝的武后是怎样的君主啊?”

刘太后明知故问,意思明明白白。想不到鲁宗道是个耿直忠心的大臣,他知道刘太后在试探自己,于是说:“她是唐朝的大罪人,几乎把唐朝葬送了。”看到鲁宗道态度这么鲜明,太后懵了好一会儿,没再说什么。

刘太后想学武则天,借着辅佐幼帝的机会,步起武则天的后尘来,但又不知道臣下对此态度如何,于是她明知故问,意在试探。她手法十分巧妙,打着请教的幌子,但意图却表达得明明白白。当然她碰了钉子,鲁宗道忠心耿直,反对刘太后称帝的态度十分鲜明。

含蓄的提示

在社交场合,有时是不能直说但又不得不说的场合,妙用明知故问的策略,可以达到含蓄提醒的目的。这样的策略既能表达意思,又能避免不必要的尴尬。王佳荣是北京公交公司的优秀售票员,她的文明礼貌用语,赢得了许多顾客的好评。有一次一个妇女抱着孩子提着大包上了公共汽车,有个青年主动让位,青年妇女边喘气边坐下,竟没有道谢,让座的青年有点不高兴。这时王桂荣摸着孩子的头说:“多可爱的孩子,你知道这是谁让的座吗?”妇女猛然醒悟,连忙向让座的青年道谢,青年满意地笑了。

王桂荣明知故问,达到了提醒的目的。

戴高帽子术

【心理战术】

给对方戴高帽子以消除对抗,化解矛盾,为观点认同打下基础。戴高帽通过赞美奉承,维护对方自尊心,消除对抗因素,把某种观念情感传递给对方,从而缩短心理距离,克服困难和对立,影响和改变对方的心理和行为。

戴高帽谋略,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的谋略意义和价值,它的柔化机制、鼓励机制、暗示机制,常常能消除对抗,化解矛盾,教育启发对方。

【典型案例】

奉承秦王救中期

秦始皇有一天上朝,因某事与大臣中期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结果,中期赢了,秦王反倒输了,执拗的中期竟连一句客套话也不说便大摇大摆地走了。争强好胜的秦始皇觉得失了自家的体面,不禁勃然大怒。秦始皇的暴戾专横使大臣们为中期捏了一把汗,都想救中期但又不敢上前。

这时有个人上前打圆场:“中期这个人是个蛮人,性子倔,幸亏他遇上了您这样豁达宽容的明君,要是先前遇上了夏桀、商纣那样的暴君,那就肯定要被杀头的。”

一席话,把秦王说得心里美滋滋的,也就不把刚才的事放在心上了。

一席恭维的话竟然使秦王打消了杀中期的念头,“戴高帽”的效力显而易见了。

以奉承来鼓励对方

莎士比亚说过:“希望别人有某种优点,你就赞美那人拥有你希望于他的优点。”某君是厂报记者,字写得很差劲,字迹潦草,看起来十分吃力,如果直截了当地指出,也许会引其不悦。不如换一种说法:“你的文笔我佩服极了,我经常让自己的孩子看你的文章,因此,孩子文章也有了长进。但是如果你的字写得好一些,那就是锦上添花了。”这样进行教育,常常会收到明显的效果。

青工小李与张苹恋爱多年,但张苹又有了新的对象,便中断了与小李的恋爱。小李非常气愤,想寻机报复。小李的师傅知道了这件事,十分着急,因为他深知自己徒弟的脾气,他找到小李,对他说:“听说你要去找她的茬儿,我可不相信有这件事,你不是那种没有眼光的人。你可是个有知识、有文化、知进退的人,怎么会去做这种事呢?那是傻瓜做的事。你看,我可没有说错吧,别人不知道你,难道我还不了解吗?你说,我可没说错吧!”

这一席话把小李说得暗暗发窘,也只好顺水推舟说没有那回事,就放弃了报复的念头。

以奉承来暗示

戴高帽在奉承的同时,把某种观念和感情传递给对方,从而影响和改变某人的思想和行为。

女官吴姁劝说梁莹体检也证明了这一点。要让这位封建时代的名门闺秀脱衣验身,是件难度很大的事,但聪明机智的吴姁一是以“皇上的旨意”、“皇家的规矩”来规劝,同时又冠之以“皇后”尊称:“皇后盛典期近,不能拖延,请皇后恕罪。”最终因为“皇后”这顶高帽子使得梁莹脱下了衣服。戴高帽子谋略之所以灵验,主要是通过奉承,在消除对立的同时,传达了一种信息、一种暗示,梁莹小姐是从中得到顿悟和启发的。

戴高帽子谋略的运用要注意要有积极的目的和客观效果。谋略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只有出自积极的目的并有良好的效果,戴高帽谋略才有积极的意义,否则便形同谄媚奉承。秦大臣对秦始皇戴高帽的规劝,结果使之放弃了杀中期的企图;乙猎人得到鼓励,结果激发了多打猎物的积极性;梁莹得到了某种暗示,才打消顾虑,接受裸体验身。

但是如果没有积极意义地戴高帽子,则给人以肉麻的感觉,过分地直露反而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含糊其辞术

【心理战术】

以伸缩性大的、变通性大的、语义不甚明确的话去回答不能直接回答而又必须回答的问题。模糊法是一种常用的舌战谋略。它以收缩性大、变通性强、语义不明确的词语回答一些不能直接回答而又必须回答或者一时难以回答又不得不回答的问题,从而化解被动局面,解决矛盾。

【典型案例】

外交官的模糊法

模糊语言,语义不明确,不做实质性的回答,措词含糊。这种语言的不明确性和无效性,使模糊法具有伸缩性强、变通性大的特点,它以虚对实,往往使舌战家们在咄咄逼人的发问者面前进退自若。高明的外交家都谙熟模糊法,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模糊法被外交家称为“外交的最高技巧”,“使对方拿不定主意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