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阅读故事享受快乐丛书:饱含智慧的对联故事
9218600000004

第4章 才智篇(3)

君乐臣乐永乐万年

由眼前的君之“乐”、臣之“乐”到明成祖的年号永乐之“乐”,八个字中含有三个“乐”字,尤其是以“永乐”来对“大明”,非常得当。永乐皇帝听了,忙命身边人给他奖赏。

云开见日

水上冻冰冰积雪雪上加霜

空中腾雾雾积云云开见日

韩雍(1422-1478),明朝长洲人,字永熙。正统进士。为官清正廉洁,刚直不阿。

景泰二年(1451年)冬天,韩雍任右佥都御史巡视江西。正当他视察南昌死囚牢房时,外边下起鹅毛大雪,他即景吟出:

水上冻冰冰积雪雪上加霜

吟罢,自己竟然对不出下联。这时,他看见一个囚犯伤心地直哭,就问:“你为何落泪?”囚犯说:“大人所说的‘水、冰、雪、霜’,实为死囚处境,我听后不觉伤心了。”

韩雍觉得此人谈吐不凡,便又问道:“你莫非有求生之心?”囚犯拱手吟道:

空中腾雾雾积云云开见日

韩雍听了,高兴地称赞:“天才!天才!”他检查了死囚案卷,发现此人是南昌才子,因为揭发府官贪赃而受到报复,被诬为谋反而判了死刑。

韩雍看不得官府欺压百姓、为非作歹,于是重新审理了此人的案子,为他平了反。

风和气暖

李东阳气暖

柳下惠风和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茶陵长沙府茶陵州人。明代中后期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诗人、书法家、政治家,历任弘治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相传李东阳少时勤奋好学,昼夜不倦,才思俊逸,尤擅工对。

有一次,一位爱开玩笑的客人将“李东阳”一名嵌入句中,出了一个上联:

李东阳气暖

意思是说李树的东头阳气回升,显得格外温暖。李东阳觉得客人出的这个上句挺好玩,竟把自己的名字巧妙地嵌了进去;再说这句话不光没有什么贬义,倒颇有几分诗意。于是认真地动起脑筋来。终于,一个他自认为理想的下句对出来了:

柳下惠风和

柳下惠是春秋时鲁国大夫,以善于讲究贵族礼节著称。李东阳以柳下惠与自己的名字相对,加了“风和”二字,意为柳树下面惠风和畅,景色绮丽。

小梦阳巧对塾师

天近山头行到山腰天更远

月浮水面捞将水底月还沉

明代文学家李梦阳(1472-1530)自幼聪明,才思敏捷,与何景明等人在当时被称为“十才子”。他在私塾读书的时候就很得老师的喜爱。

有一天,先生带着一群学童登山郊游,大家一边向上攀登,一边欣赏着美景。走到半山腰,先生出了个句子让大家对:

天近山头行到山腰天更远

说的是在山脚下往上看,似乎山顶离天很近,但到了山腰,却又感到天更高更远了。其中含两个“天”字、两个“山”字,还有“头”和“腰”两个方位词。学童们都在冥思苦想,只见李梦阳将头摇了摇,对了出来:

月浮水面捞将水底月还沉

说的是月光好像在水面上浮动,但如果要去捞它,即使捞到水底也捞不到;月亮似乎沉下去了。其中含两个“月”字、两个“水”字,还有“面”和“底”两个方位词。

李梦阳巧答考官

何无忌魏无忌长孙无忌

彼无忌尔亦无忌

张相如蔺相如司马相如

名相如实不相如

明代文学家李梦阳,性格开朗,非常爱惜人才,经常出联考查学生学问。

有一年,李梦阳主持江西的乡试。他到考场巡视,无意中发现有一个考生的姓名和他的姓名完全一样。他感到很好奇,就叫他的名字,考生躬身站起来却不答应。李梦阳问他为何不答应?考生说:“我与大人同名,所以不敢答应。”李梦阳看到这个小学童聪明可爱,又懂礼貌,便想试试他的才学,便出了一句上联:

何无忌魏无忌长孙无忌

彼无忌尔亦无忌

李梦阳一连道出了五个“无忌”。何无忌是晋朝大臣,魏无忌是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长孙无忌是唐朝功臣。后两个“无忌”是说,这三个人都同名,他们没有忌讳,你又何必忌讳呢?考生一听,解除了顾虑,从容地对李梦阳说:“我给您对个下联吧。”李梦阳说:“好!”考生对道:

张相如蔺相如司马相如

名相如实不相如

考生的回对也相应地用了五个“相如”。前三个分别是:汉初东阳武乡侯张相如、战国时“完璧归赵”的名相蔺相如、汉代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后两个“相如”是说,这三个人名字都一样,但实际上各有高下,水平并不都一样。考生的对句表示了自己在李梦阳面前的谦虚有礼。顾鼎臣年少才狂

竹笋出墙一节须高一节

梅花逊雪三分只是三分

顾鼎臣(1473-1540),字九和,号未斋,昆山人。自小非常聪明,善于机变。明代嘉靖年间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顾鼎臣上学时,家境较贫,每次给老师送节仪,“仅止三分”。老师嫌少,但又不好明说,于是在一次对课时就出了一句上联:

竹笋出墙一节须高一节

顾鼎臣一听便知是老师嫌三分少,于是就对下句为:

梅花逊雪三分只是三分

老师见其如此机敏,以后也就不再苛求他家了。

一天,正是“春眠不觉晓”的时节,老师把顾鼎臣叫到跟前,特意教他做对子。老师先出了一句上联:

花坞春晓鸟韵奏成无孔笛

顾鼎臣想了想,对道:

树庭日暮蝉声弹出不弦琴

顾鼎臣的父亲是个落第秀才,满腹文章,只是生不逢时,屡次赴考不中,便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这一天,儿子放学回家,他要亲自试儿子才学,便出个对子让儿子对:

柳线莺梭织就江南三月景

顾鼎臣对以:

云笺雁字传来塞北九秋书

顾父大喜过望,于是更加尽心培养儿子。

陈白阳对唐伯虎

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

壁上两行文字哪个汉书

明画家陈道复(1483-1544),长洲人,号白阳山人。有一次,唐伯虎和陈白阳到郊外游玩,唐伯虎提出对对联,陈白阳表示赞成。他们来到一座花园,唐伯虎随即出一上联:

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

陈白阳一听,认为很容易对,可是一经琢磨,觉得并不那么简单,因为联中的“庄子”既是一个书名,又指一个村庄。他边走边想,不觉走进了酒店。他二人刚坐定,陈白阳猛然抬头看见酒店墙壁上写着“杜康传技,太白遗风”两行洒洒落落的大字,他一把按住唐伯虎手里的酒杯说:“我对上了,你听!”随口说出下联:

壁上几行文字哪个汉书

《汉书》是书名,“哪个汉书”,也可解作哪个汉子书写的,这与上联“庄子”一词兼多义手法是一致的。接着,他俩来到一座道观,道童用锅煮茶招待他们。唐伯虎又出对道:

道童锅里煎茶不知罐煮(观主)

陈白阳略加思索,对道:

和尚墙头递酒必是私沽(师姑)

说罢,两人抚掌大笑。

董玘幼对御史

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

弓量地面地长弓短短量长

董玘(1487-1546),明代会稽人,字文玉,弘治年间榜眼,后来做过吏部左侍郎。董玘小时候极为聪慧,是远近闻名的“神童”。

有一年,有个御史路过会稽,专门派人把他叫到船上对他说:“我早就听说过你这个神童,今天找你是想看看你有没有真才华,如果有,我就向朝廷举荐你,怎么样?”小董玘大大方方地说:“请大人出句吧!”御史看见旁边一艘载满石头的船驶过,就出句道:

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

出句说的虽是很平常的一种现象,但石头和船,一重、一轻,而且是以轻载重,是很巧的结合。

董玘想到父亲以弓(一种丈量地亩的器具)量地的场面,朗声对道:

弓量地面地长弓短短量长

对句说的也是一种普通的农事活动,但地和弓,一长、一短,而且是以短来量长,与出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御史听了,非常高兴。他果然把董玘推荐给了朝廷。皇帝于是将董玘招入太学读书。

曹宗以联得鱼

沙马钻沙洞沙生沙马目

水牛食水草水浸水牛头

曹宗(生卒年不详)又名曹宗道,明代成化辛卯(1471年)中举,入太学。官至国子监佐教,七岁时能吟诗作对,在当地很有名气。

小时候他住在大海边上,经常到海边去玩,有时在海边温习功课。渔民都知道曹宗是一个有才气的孩子。

有一次,一位会对句的渔翁看到曹宗又来海边玩,就开玩笑地说:“孩子,我这里有句上联,你对上了就送你一条大鱼作为奖励,怎么样?”说完,他就从船舱里拿出一条大鱼放在曹宗面前,接着整了整衣服,昂首念出上联:

沙马钻沙洞沙生沙马目

“沙马”是一种鱼。上联中一连用了四个“沙”字,这样下联的难度就很大了。因为下联也必须以一种动物的名字与上联中的沙马相对,并且也要有一个连用四次的字。

曹宗听了,便认真地思考起来,过了一会儿,就对出了下联:

水牛食水草水浸水牛头

下联是以“水牛”对“沙马”,又用四个“水”字与上联中的四个“沙”字相对。渔翁听了,直夸曹宗聪明并将那条大鱼送给了曹宗。

林大钦少年妙对

银湖院后虎耳草

金石宫前龙眼花

林大钦(1512-1545),明代状元,翰林院修撰。少年时代,聪明好学,饱读诗书。一位叫叶梅开的私塾先生想考一考他有没有真才实学,便对林大钦说:

竹笋初生何时长得林大秀

林大钦随声答道:

梅花放发哪曾见有叶先生

先生听后对他赞叹有加。

林大钦后来因家里穷辍学,去邻村当先生。主人见他还小,担心他没有本事,便想出对考考他,于是出了一句:

银湖院后虎耳草

林大钦一时答不上来,也不等主人开口便收拾包袱出了门。走到金石宫前,忽然一阵风吹过,飘下来几朵龙眼花落在他的头上。他灵感突发,连忙回去对主人说:

金石宫前龙眼花

主人见林大钦对得工整,很是满意,知道他是有真才实学的人,便留他在家里教书。

林大钦过汉水

孔子生舟末

光武起汉中

林大钦二十二岁那年,一举夺得状元。不久奉旨到某地任主考。过汉水时,官船不知去向,眼见阴云密布,暴雨即至,便央求渔翁摆渡。那渔翁得知他是主考大人后,便说:“老朽平生有一上对,苦无下对。今遇大人,望不吝赐教。若对出,便送你过去;如对不出,老朽也不愿这天气出船。”林大钦无奈,只好说:“愿闻老伯出句。”那渔翁指着船尾插舵的小孔,念出上对:

孔子生舟末

这句中的“孔子”是一语双关,另指儒家的创始人孔夫子,而“舟”又与“周”谐音,指孔子生在西周末年。此联虽只有五字,却多有内涵。林大钦一时应对不上。突然天边一道闪电,触动了林大钦的联想,他欣喜地对道:

光武起汉中

“光武”指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他从汉中起兵而称帝,为汉光武帝。这里的“光武”也是一语双关,真是妙手偶得。待林大钦解释,渔翁已意会,忙邀主考大人进舱,立即开船,向对岸驶去。徐文长“无言”对知府:

保俶塔塔顶尖尖如笔

笔写五湖四海

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

镜照万里九州

徐文长(1521-1593),名渭,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田水月,浙江山阴人。明朝文学家、书画家。工诗文、书画,其草书和水墨画,别具一格。

有一次,徐文长在杭州西湖吟诗作画,刚好杭州知府也在游湖。知府带徐文长走到苏堤上,指着保俶塔,出了上联:

保俶塔塔顶尖尖如笔

笔写五湖四海

徐文长听了,并不回答,只是指指锦带桥,向知府拱拱手,之后,又两手平摊,向上一举。

知府见徐文长这样,以为徐文长对不出,不觉心中暗喜,又带他到钱塘江边,指着六和塔,再出上联:

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

谁知徐文长听了,还是不回答,只是向知府扬扬手。这下子,知府更得意忘形了,他说:“久闻先生才高八斗,为何今日似山间竹笋,腹中空空?”

徐文长站在一旁,不慌不忙地说:“知府大人,徐某早已对好下联,大人为何不解?”

“你何时对了下联?”知府以为徐文长在愚弄他,很不高兴。

徐文长不紧不慢地说:“大人且息怒。请大人细想我刚才的手势,难道不是两副双塔上联的下联吗?”知府仔细一想,不禁哑口无言。原来,徐文长对第一联时,指锦带桥,拱拱手,然后两手平推,向上一举,就是所对下联:

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

镜照万里九州

徐文长对第二联时,扬扬手,其下联是:

一掌平平五指三长两短李自成即景妙对

雨过月明顷刻呈来新境界

天昏云暗须臾不见旧河山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1606-1645),陕西米脂人。天资聪颖,悟性极高。据说他十岁那年,一天傍晚,雨过天晴,月光皎洁。先生与他一起倚窗赏景。

看到眼前如此景致,先生来了兴致,便出了个上联:

雨过月明顷刻呈来新境界

李自成思量许久,尚未想出恰当的下联。谁知此时,狂风顿起,乌云滚滚,李自成见景生情,随即对道:

天昏云暗须臾不见旧河山兄弟巧联

永修铜鼓万年万载

新建石城乐安乐平

明末清初文学家魏禧(1624-1681)与其兄魏祥、弟魏礼三兄弟才思敏捷,世称宁都“三魏”(其中,尤以魏禧蜚声海内)。一日,魏氏三兄弟相聚,以吟联为趣。兄魏祥先吟:

鸟穿樟树飞往玉山铅山

弟魏礼应对:

鱼过萍乡游入吉水修水

谁料魏禧却笑着说:“兄长、贤弟此联虽佳,但句中地名,间有杂字,算不得妙联!现在我出一上联,你们能对否?”说罢,吟道:

永修铜鼓万年万载

兄弟俩听了,苦思不得佳句。日薄西山时分,长兄魏祥终于灵感一闪,应对道:

新建石城乐安乐平

魏禧一听,笑道:“兄长所对真妙!”兄弟三人遂笑而相贺。

上述两副对联中的“樟树”、“玉山”、“铅山”、“萍乡”、“吉水”、“修水”、“永修”、“铜鼓”、“万年”、“万载”、“新建”、“石城”、“乐安”、“乐平”均系江西省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