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讲究立意、押韵、对仗和工整。本联中,地名一气联成,很不容易。魏氏兄弟的巧联趣闻,至今还在民间广为流传。切瓜分客
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蒋焘(生卒年不详)是明代有名的文学家,幼年时候极其聪慧,据说九岁就读了不少书,诸子百家多有涉猎,尤其擅长对对。
有一次,他父亲的一个文友来家里做客。客人和他父亲谈得很热烈,正在这时,外面下起了小雨,溅湿了窗户。客人看见后出了一个上联,让在座的人答对:
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在座的人绞尽脑汁,苦苦思索,可是谁也对不上。一时间,气氛变得很沉闷,大家都在沉思苦想,连切好的西瓜都忘记吃了。正在大家发愁时,站在一旁的蒋焘望着桌子上切好的西瓜,灵机一动,一句下联跳入脑海里,他随口就道出:
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在座的人听了,齐声叫好。
“伊尹一人”
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
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人
明朝有个知府叫冯驯(生卒年不详),有一天,他在家里请客。有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跟他父亲一块儿来赴宴。这孩子生得眉清目秀,很机灵。有人说,这孩子顶会对对子了。于是,一个客人提议让这孩子对对子,指着知府冯驯说:
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
古时候,“五马”又是知府的别称。“冯驯五马”就是指冯驯知府。这个上联表面上很简单,实际上还真不好应对。许多大人都在苦思冥想。可是谁也没想到,这孩子对出了下联:
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人
伊尹是商朝一个有名的大臣。这么难的对子,一个孩子对得这么好,在座的客人们都很惊奇。宴会的气氛由此热烈起来,大家都兴高采烈地谈诗对句。
神童李开先
墙边柳枕边妻无叶不青
无夜不亲
笼中鸟仓中谷有架必跳
有价必粜
明朝有一个文学家叫李开先,从小就很聪明,特别擅长对对子,被人称为“神童”。有一天他的爷爷李聪过六十大寿,当地的一些乡绅名流都来祝寿。
李开先家里张灯结彩,大摆酒席,迎接贵客。那一年李开先才几岁,这么热闹的场面他还没见过,很是兴奋,跟随他的父亲接待来宾。
来宾中有一个进士姓田,看到小开先长得眉清目秀,举止又文雅,想亲自试试他的才学。
饭后,田进士走到小开先的身边,说要跟他对对联。小开先心慌起来,自己一个小童,怎么对得过大进士!他谦虚地说:“我字还识不了几个呢,对对联更是不通,怕要叫前辈见笑。”
田进士忙笑着说:“不要紧,先试试如何?”说着,便写了上联:
墙边柳枕边妻无叶不青
无夜不亲
小开先听了,感到这下联有些难对,便认真地思索起来。他向外一看,见房檐下挂着几只鸟笼子,里边的百灵、画眉在笼子里正跳上跳下,一会儿吃米,一会儿喝水,很是可爱。小开先心里一阵高兴,有下联了:
笼中鸟仓中谷有架必跳
有价必粜
田进士听了十分惊讶,说:“此子以后必定大有作为。”众宾客都高兴得为他鼓掌。
万安巧对客人
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
子居右女居左世间配定好人
明代的万安(生卒年不详),字循吉,正统年间进士,于英宗、代宗、宪宗、孝宗四朝在朝做官,一直做到宰相兼吏部尚书。
小时候的万安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他不但勤学好问,而且特别擅长对对子。一天清晨,住在他家的一位远方来的客人起床后,在院子里散步,见这孩子聪明伶俐,很是喜欢,就问他读过哪些书,能不能对对子。万安一一作答。客人听了他的回答后,想考考他,见红日从东方升起,彩霞万缕,映照着西方像银色镰刀一样的残月,便感慨地说:
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
万安抬头向四面一看,见一个书童和一个丫环去井边提水,两人翩翩而行,便对道:
子居右女居左世间配定好人
客人听了,连声夸赞对得好。
李西涯巧对夷使
朝无相边无将玉帛相将
天难度地难量乾坤度量
明孝宗弘治年间,夷使入朝。这使臣粗通汉语,还十分喜欢中国盛行的对联文化。有一天,这使臣向陪同他的明朝官员出了一个句子:
朝无相边无将玉帛相将
当时,孝宗整顿吏治,与民休养生息,又善于纳谏,社会相对稳定,历史上称之为“弘治中兴”。外族使臣本来是想讽刺明朝的朝廷中无能人,最好是拿出“玉帛”来和他国修好。(古代诸侯会盟执玉帛,故又用以表示和好)陪同的官员听了,一时竟无法答对,便回头请教李西涯(生卒年不详)。李西涯听到后微微一笑,对道:
天难度地难量乾坤度量
对句巧妙地回敬对方,气势更为宏大。意思是:我们的文官武将具有极为宽阔的胸怀,岂是你所能够理解、领略得了的?那使臣听了,似乎也明白了其中的含义,既羞愧,更佩服。
一百春联
地下七十二大贤贤贤易色
天上二十八星宿宿宿皆春
清代康熙年间,李光地(1642-1718)才学出众,官拜文渊阁大学士,是朝廷的重要大臣。
一年春节前,康熙皇帝让李光地做100副春联,替换皇宫的旧联。李光地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事,又不敢推辞,只能应承下来,然而心里直发愁。
他的四弟李光坡正好从家乡到北京来看望哥哥,知道这件事后,笑着一拍胸脯,说:“兄长请宽心,这事包在我身上好了。”
一连几天,李光坡天天出去游览京城名胜,把春联的事丢在脑后。眼看快到除夕,该向皇上交差了,李光坡却一副都没写,可把李光地急坏了:跟皇上说话不算话,可是欺君之罪呀!李光坡说:“别急!我已经想好了。”提笔便写了一副,说:“已经全写完了。”哥哥心想:你才写了一副,还有99副呢!但一看弟弟的春联,光地便放心了。
原来光坡写的是:
地下七十二大贤贤贤易色
天上二十八星宿宿宿皆春
李光地拿给皇上,康熙一看:72加上28,正是100,以一当百,连连夸奖:“奇才!奇才!”青岩神童周渔璜
树影横江鱼游枝头鸦宿浪
山色倒海龙吟岩畔虎眠滩
周渔璜(1665-1714),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字渔璜,号起渭,一字桐埜,别号载公,贵阳青岩骑龙人。周渔璜少时,贵阳来了一位颇有学问的巡抚大人。这位巡抚带了一帮雅士清客,到当地著名的游览胜地甲秀楼去观赏月色。群芳竞艳,清香扑鼻,长虹卧波,岸柳掩映,皓月千里,浮光耀金。此景此情,引人入胜。巡抚大人顿生奇思,随口吟出一个上句:
树影横江鱼游枝头鸦宿浪
雅士清客极尽逢迎之能事,却没有一人能将下联对出,连巡抚大人自己也没有对上,只好扫兴而归。回到府衙,巡抚将这半副对子书出,派人将它贴在城门之上,贴出告示悬赏征对。这时,有一个小孩上前想请人帮他将告示揭下。公差见了,以为是顽童胡闹,便怒斥道:“你个小东西,连告示都够不着,捣什么乱,快滚!”那孩子毫不畏惧,理直气壮地说:“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快带我去见巡抚!”这时,围观的人中有人认出这孩子是神童周渔璜,便上前帮他揭下告示,要公差放心带他去。
到得府衙,巡抚命周渔璜当堂做对。小渔璜提起笔来一挥而就:
山色倒海龙吟岩畔虎眠滩
写的也是倒影,生动逼真,与上联意趣相投。巡抚想,这孩子很有才华,将来必成大器。
渔璜井的故事
弯腰桃树倒开花蜜蜂仰采
歪嘴石榴斜张口喜鹊横戡
有一天,周渔璜经过一寨子,见男女老幼正守着一枯井发愁。周渔璜很是好奇,便问老人们发生了什么事。老人们告诉他,村子长期缺水喝,去年挖了一口井,谁知才过了一昼夜,就干涸了。后来,有一道人来到井边,用木炭在石壁上写了下半边对子,并说只要有人对上半边对子,井水自然就会冒出来。我们村里没有读书人,没法子,所以在此发愁。
周渔璜到壁一看,果然有一行字:
弯腰桃树倒开花蜜蜂仰采
周渔璜想了想,安慰大家不要着急,遂从地上拣起半截木炭,在石壁上写出上半边对子:
歪嘴石榴斜张口喜鹊横戡
刚一落笔,只听咕噜一声,井里就冒出水来了。村里人为了记住周渔璜的功劳,就把这口井叫“渔璜井”。
方苞对诗
稻草扎秧父抱子
竹篮装笋母搂儿
方苞(1668-1749),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是清代有名的散文家,桐城派的创始人,与姚鼎、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康熙时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
方苞幼年时聪颖过人,四五岁能对对子、诵章句,七岁读《史记》,十岁开始读经书古文,皆能背诵。一天,方苞在野外玩耍,时值乡下农忙时节,男女老少在田野拔秧、插秧。田头一个拔秧的农夫一边用稻草捆秧,一边念道:
稻草扎秧父抱子
方苞听了,驻足田头。农夫见是一小孩站在这里,口里又念了刚才的一句,笑着问方苞:“你能对出下联吗?”方苞认真寻思,自言自语道:“稻草,父也;秧,子也。”他举目前望,见不远处的竹林里,几个妇女正把竹笋投入竹篮里,他眉毛一扬,自信地点点头,高声对道:
竹篮装笋母搂儿
农夫听了,不禁连连点头,称赞这牧童是个奇才。
少年廷玉气魄不凡
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
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
张英(1637-1708),清初安徽桐城人,字敦复,号乐圃,又号梦敦,康熙时进士,一直做到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在任翰林院侍讲学士时,为康熙讲《通鉴纲目》等,深受康熙赞赏,说与他“朝夕谈论,无异师友”,赐宅西安门内。这是清代开国以来词臣赐居紫禁城内第一人。
他的儿子张廷玉(1672-1755),字衡臣,号砚斋,康熙时中进士,雍正时做到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立朝五十年,富贵寿考,为清代大臣之最。人们称他父子为“父子双学士,老少二宰相”。张氏父子都文才出众,著述丰富。
张廷玉自幼聪明异常,不到十岁就能出口成章,善于对对子。有一年除夕,府中张灯结彩,燃烛放炮,热闹非凡。
张英就眼前之景出了个句子让儿子对:
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
张廷玉正思索间,忽然响起爆竹声,随即对道:
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
晚上守岁的时候,张英又以灯为题出句道:
除夕月无光点数盏明灯
替乾坤生色
这时,恰好更鼓敲响,小廷玉来了灵感,对道:
新春雷未发击几声响鼓
代天地扬威
对句生动形象,气势磅礴,从中可见廷玉的胸襟和气魄非同寻常。
郑板桥断案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
照遍东西南北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
历尽春夏秋冬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通常称郑板桥。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
上任不久,正值年关。这天,来了一位告状的塾师。他说:“我辛辛苦苦教了—年书,东家不但不给钱,还把我辞退了。”说罢,递上年初签下的契约。只见上面明明写着:教书一年,付酬金八吊钱。
郑燮问:“东家将你辞退的理由是什么?”
塾师生气地回答道:“他说我才疏学浅,教得不好,这实在是冤枉。一年都教完了,才嫌不好,分明是耍赖。”
郑燮觉得塾师言之有理,就将其东家传来。双方一见,又争执起来。
郑燮一拍惊堂木,不许两人再吵,然后对他们说:“你们东家西席各执一词,真伪难分。我当堂出一题考考塾师,如答得上,东家照付酬金,若答不出,一文不给,你们看怎么样?”塾师自然想讨个公道,就答应了。东家也不敢得罪县太爷,只好点头。
郑燮指指堂前的灯笼,出了一句: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
照遍东西南北
塾师略作思考,然后回对道: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
历尽春夏秋冬
郑燮听了,觉得塾师确有真才实学,便将耍赖的东家训斥一顿,除当堂交付八吊钱的酬金外,还加倍罚款,收入国库;同时还留塾师在县衙办事。
纪晓岚巧解对联
惊天动地门户
数一数二人家
纪晓岚(1724-1805)不仅是清朝乾隆年间的朝中重臣,同时也是当时著名的才子。有一年春节,纪晓岚应一位乡亲的约请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
惊天动地门户
下联是:
数一数二人家
而横批则是:
先斩后奏
有个素来嫉妒纪晓岚的乡绅,觉得这副对联中有与当今天子及皇族相提并论的意思,于是就串通了当地官府,把这件事上告到了京城。乾隆皇帝听说此事后很是不满,就找来纪晓岚,质问他为什么要写这样一副欺君的对联。面对乾隆的质问,纪晓岚故意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并解释说:“圣上息怒,这副对联确实是微臣写的,可这副对联说的只是我那位乡亲家的具体情况而已,哪有什么同皇族相比的意思呢?其实,我的这位乡亲家里有三个儿子,老大是个卖爆竹的,爆竹一响,这不正是‘惊天动地门户’吗?老二是个专门负责在米店买卖粮食时过斗的,这不正是‘数一数二人家’吗?至于三个儿子中的老三,他是个卖烧鸡的,他杀鸡可不就是‘先斩后奏’吗?所以,我的这副对联说的只是这三个儿子的职业罢了。”
听了纪晓岚的解释后,乾隆也就无法治他的罪了,于是只好重重地处罚了那个诬告纪晓岚的乡绅。
乾隆帝游白龙寺
黄鹤楼中吹玉笛
纪晓岚勤奋好学,文情华瞻,慧黠敏捷,是个对句奇才,天地万物、古今诗赋无不可入对者,信手拈来,出口成趣,浑然天成,其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夫让人叹为观止。
乾隆皇帝南巡时,曾游白龙寺,正巧碰上寺内鸣钟,一时诗兴大发,挥毫泼墨,展纸赋诗,写下:
白龙寺里撞金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