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掌上花开
9260800000074

第74章 突出的主题艺术的个性

——读小小说集《乡村恋爱方式》

高军

赵文辉来自民间,一向跟踪动感的现实生活的脚步,以开放的笔触叙述艺术的小小说世界。所以,他的创作大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程度地突破自己,不断开辟着艺术的新境界。在小小说创作持续繁荣,很多描摹事物的表层形态、重复事物的物理:过程的非艺术性小小说与真正的艺术性小小说并存的情势下,赵文辉“对小小说,一如生死相许的恋人,除了海枯石烂,除了地老天荒,还是海枯石烂,还是地老天荒。”(赵文辉《海枯石烂之后》)他拒绝平庸,坚持高扬艺术性的大旗,写出了一大批深受读者欢迎的小小说。他的小小说,表现出三个特点:

第一,透视潜隐的内心世界,展示社会人生的内涵

赵文辉对现实的关注,往往体现在对于具体的人的关注上,体现在对现实中人的命运以及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上。他在小小说创作中,很善于从人物的内心世界切入,打开潜隐的心理领地。《瞧戏》,写村里唱戏,一对恋人躲开人群,来到新屋,而让一块跟来的弟弟小星给看人,结果引得他青春觉醒,让哥给爹说声“也给俺说个媳妇儿……俺今年都十七了”。

小小说始终把读者的眼光引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得极其精彩。《乡村恋爱方式》把笔触仍伸向两人世界,把农村青年男女的性格和神情刻画得惟妙肖,从他们妙趣横生的恋爱方式中,我们能读出人物的性格,更能读出社会的变迁在人们心灵上的投影。《刘棉花》中,棉站的丁会计因醉酒误把百元的一捆钱当十元的扔出,后被刘棉花送回,从此二人成为莫逆,进而互相勾结,大饱个人私囊,丁出事,刘全顶着,最后一次服完刑出来却找不到丁了,他又像当年的丁一样拿起了剧毒农药。篇幅不长,里面包含了社会转型期的许多社会的和人性的内容,把人的贪欲揭示得触目惊心!

第二,关注永恒的精神遗存,抵抗纯粹物化的侵蚀

在越来越商品化了的时代,在物质利益越来越成为主宰的时代,在金钱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主要杠杆的时代,人很容易遗忘和丢掉根本精神。赵文辉在创作中,十分注重探讨和思考入的精神价值和意义,充满激情地表现那高尚的精神遗存,顽强地坚持着抵抗的立场。《卖牛》,写小顺家里贫穷,娘求媒人给说媳妇,女方要三干元的彩礼,娘只好让他去卖牛。一个老汉来谈价买下后,小顺又赶上告诉他,牛一个月前得过烂蹄病,要给退点钱,不要牛也行。已给经纪人的钱小顺也打了欠条,过后又把钱给捎了去。面对人生大事,小顺坚守最后的精神领地,高蹈着灵魂的赞歌。《苦水玫瑰》,写吹雪大学毕业去大西北苦水小镇支教,认识了民办教师扬花。

扬花的丈夫瘫痪着,生活很苦,但她会用本地盛产的玫瑰制作玫瑰油,常送吹雪。吹雪临走,送给扬花一箱酒。吹雪一到家,就收到一万元钱。是扬花从酒里中了大奖,寄过来的。扬花的美好心灵,让人感动。无节制膨胀的人的欲望在作品中被拒之门外,表现出对一种精神的怀恋。

第三,注重艺术的风格探索,拓展内部蕴含的空间

赵文辉的小小说作品在叙事风格上,一般不设置主观议论的句子,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被文字遮蔽着,理性的光芒没有显现,内在的情感链条被拆解。就是说作品是写实的,排斥感情的介入,也逃避理性的判断,力图用极贴近客观现实的方式来展示生活本色样态,来复现一个个瞬间的体验,在极自然的情景下来揭示现代人的生存状态的真实面貌。《打酱油》写爱情,秀娟和喜顺恩恩爱爱,一次为了表达对妻子的爱,喜顺安排儿子用盘子去打酱油以延长时间,后来喜顺变了,要与妻子离婚,秀娟签字同意后,突然让已长大成人的儿子再用盘子去打酱油,儿子回来时,发现父亲正在烧那纸片。写作中,叙述得平淡无奇,很难找到讲述人的主体话语痕迹,但新时期的农村的生活骚动,被作家像拨笋一样层层地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素酒》写雍正年间辉州知县张菊人清正为官,临卸任连回家的盘缠都没有,却谢绝大户们为他凑的银子,只身去油坊做短工挣路资,挣足后走时百姓在路边摆了长长的送行酒,他转身退回院子,自缢身亡,送灵柩返乡时,百姓只好以清水作为素酒为他送行。小说构思精巧,角度新颖,不在于故事的复杂,而在于读者可以用想象的内容填补小说中的空白,造成感觉的扩张和延伸,使文字效果立体化,扩展了小小说的意义容量。

总之,赵文辉的小小说生活气息浓厚,语言平白晓畅,细节真实可信,心理描写准确,这都是优点。但是,在赵文辉的作品中,也有一些显得比较肤浅,流于对生活现象的表层的物理过程的表述。好在赵文辉的小小说在写作上似乎有多种可能性,任何概括,对于他的创作实际可能都是偏颇的,他一方面长于构造生活表象的故事,另一方面又有把握生活本质在平淡中见功夫的能力,这都使他表现出良好的写作素质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