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史并不如烟第一部:大唐开国
961300000019

第19章 崩塌,以废立之名!

“太子谋反”触动了杨坚本就脆弱的神经,从公元581年开国以来他就一直生活在忐忑不安中,二十年的紧张已经让他有些紧张过度了,这时候的他已经没有可以信任的人了。一个没有了安全感的皇帝其实是最可悲的,普通人生存在世界上的第一要素就是生存的安全感,而富有四海的杨坚先生恰恰没有。即便如此,杨坚还是不想废太子,因为废太子实在成本太高,风险太大了,废太子不是简单的一纸诏书,其重要程度不亚于订立一条基本国策。翻看前朝的历史,杨坚有些战战兢兢,历史上废太子的朝代不少,而因为废太子而亡国的也不在少数。比如秦朝,为了胡亥继位矫诏杀太子扶苏,东吴废太子孙和,西晋废太子司马僪,这些王朝都是因为废太子最后导致亡国。当然也有废了太子不亡国的,比如东汉,比如北魏,他们的亡国不是因为废立太子。

正在杨坚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小人物走了进来,这个小人物太小了,平常根本没有多少机会跟杨坚说话,这个小人物品级也比较低,从七品下,然而小人物研究的项目很宏大:天象!在那个科技还不太发达的年代,研究天象的就介于半人半神之间,遇到什么重大问题,他们都想掺和一下,这一次也不例外。这个叫做袁崇的太史令(相当于天文台长)对杨坚说:“我夜观天象,皇太子应该废除!”杨坚一听,心里有了底,“原来我们杨家这点事不仅地球人知道了,连全宇宙都知道了啊!”其实宇宙知不知道并没有关系,关键在于这次天文报告坚定了杨坚废除太子的决心。自此杨勇二十年的储君生涯就这样被一次天文研究报告给毁了,所以说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尽管袁崇的天文报告有投机的成分,但杨勇的废立还真跟天文有一点联系。

《隋书·高祖本纪》上说,那些天,“太白昼见”,说明当时确实有不寻常的天文现象发生,倒霉的杨勇,前世是不是跟太白金星有仇呢?事情到了这个程度,废除太子正式进入了议事日程,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挡杨坚废除太子的脚步。公元600年九月二十七日,杨坚主持召开朝会,废除太子杨勇进入司法程序。首先杨坚痛陈了自己的不安全感,“每次从仁寿宫回大兴,都像进入敌国,都得戒备森严”,“晚上闹肚子本来想就近住在后殿方便上厕所,怕不安全还得住在前殿”,总之核心就是皇帝感觉很不安全。

既然皇上开始控诉,做下属的也别闲着,杨素和无间道工作者姬威分别就自己掌握的证据开始控诉。“太子经常抱怨皇上对他不好。”“太子经常说谁规劝他,他就杀谁,杀一百来个这个世界就安静了。”“太子还请人占卜算卦,据说推算出公元598年皇帝驾崩。”总之这是一场控诉大会、审判大会,在场的大臣在这一场控诉中完全扭转了以前对太子的良好印象。其实一切很简单,“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一切的指证都是或许事出有因,但查无实据,这些已经都不重要了,只要杨坚相信就足够了。在杨坚的主持下,太子杨勇迅速地从“省优、部优、国优”变成了“假冒伪劣”,崩塌速度之快,有如现代企业的崩塌,如同“康泰克”遇上“PPA”,“三鹿奶粉”遇上“三聚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