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史并不如烟第一部:大唐开国
961300000054

第54章 迷途不知返,找不到回家的路

大业十一年九月十八日,杨广从雁门郡抵达太原郡,是从太原直接回大兴,还是先回洛阳再回大兴,文武百官发生了分歧。在纳言苏威看来,大兴是京城所在,而关中则是全国大局的棋眼,只有关中这个眼做活了,安抚住了,全国的棋局才能活。事实证明,苏威是对的,跟前太史令庾质的观点一样,他们都知道大兴对王朝的重要性,而杨广却恰恰体会不到。其实杨广并不是完全体会不到,主要原因还是大兴这个城市给了他太多的压力。从十三岁封晋王开始,他就离开了大兴这个城市,从此对这个城市没有了认同感,而当他镇守江都时,大兴对他而言就是父皇居住的城市,是他的上级城市,每逢听到有使臣从大兴来,他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可以趁机在使臣面前好好表现,忐忑的是不知道使臣传达的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在压力中,杨广度过了十年镇守江都的生活,也正是在那时,他认定大兴不是他的城市。现在苏威建议直接回大兴,尽管他也知道关中的重要性,但皇帝的心事又有谁能读懂呢?还是有人能读懂,这个人就是老搭档宇文述。

宇文述这个人打仗是个狠人,不过给杨广出的主意一般都是馊主意,别的先不说,先看他给杨广出的最后四个主意。第一个主意:数千骑兵拥簇杨广突围。这个主意已经被证明是馊主意,真要那样,杨广的结局可能就是被东突厥俘虏,想在江都被弑都没有机会。第二个主意:从太原郡先回洛阳,然后再回大兴。自此杨广再也没有回过大兴,也再也回不去了,关中的眼没有做活,隋朝的棋局只有等死了。第三个主意:三下江都。自此全国政局已经不在皇帝掌握之中,在交通和通信都不发达的隋朝,以江都遥控大兴和洛阳,那是痴人说梦。第四个主意:请皇帝厚待三个儿子。这个主意使得杨广重新起用宇文化及,并委任其为右骁卫将军,正是在这个职位上,宇文化及发动江都兵变最后弑君。四个主意,四个馊主意,馊率达到百分之百,真可谓“宇文述出品,必是废品”。在宇文述的建议下,杨广决定先回洛阳,择机再回大兴,然而终其一生,他再也没有回去。抵达洛阳之后,杨广开始慵懒起来,以前“言必行,行必果”的皇帝变得言而无信,原本在雁门郡作出的承诺基本都不作数了。按照在雁门郡的承诺,将士们只要认真守城,皇帝全部重重有赏。

守城有功的人,无论平民还是士兵,直接升为六品,赏绸缎一百匹,有功的官员按品级逐级升迁。现在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杨广却变得小气起来,当时参加守城的士兵总共有一万七千人,全部兢兢业业地守城,然而杨广却只给了一千五百个嘉奖的指标,嘉奖率居然不到百分之十。就是这一千五百个士兵也没有得到当初约定的赏赐,杨广规定:第一次作战建功的升官一级,原先不是军官的此次只能升为从九品的立信尉(当初承诺是六品),累计立三次战功的可以升为从八品,参加作战但没有立功的,累计参加四次战役才能官升一级。本来不能按约升官已经让将士们非常郁闷,令他们更郁闷的还在后面,皇帝居然赖账了!每人赏绸缎一百匹的承诺居然作废了,一千五百人连个布头都没得到!仅此一项,杨广省下了十五万匹绸缎,却寒了全军的心。民部尚书樊子盖还在坚持给士兵赏赐,结果被皇帝一句话噎回去了:“难道你想收买军心?”“收买人心”,这帽子太大了,樊子盖万万戴不起,只能叩头请罪,仓皇离去。雁门承诺已成泡影,四征高丽却又成了皇帝的话题,自此皇帝威信日下,“出尔反尔,言而无信”却成了将士们议论的话题。士气可鼓不可泄,自此民心渐失,军心已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