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史并不如烟第一部:大唐开国
961300000081

第81章 惊变! (1)

有的人想走,有的人想留,想走的是背井离乡的骁果卫,想留的是皇帝杨广。此时江都的形势已经是暗淡一片,大兴沦陷,洛阳被围,政令不通,全国各地的供奉无法转运到江都来,因此江都也逐渐出现了粮荒的迹象,而粮荒动摇了骁果卫原本坚定的心。骁果卫隶属于皇帝杨广的禁军部队,在皇家部队中属于待遇好、地位高的部队,这支部队的主体是关中子弟,而最后出问题就是出在了关中子弟的身上,因为这些人都想家了。想家在现代看来不是问题,交通发达、信息通畅,想家的问题很好解决。然而在那个年代,信息不通、交通艰难,一封信需要走几个月甚至几年,在这种背景下,思乡的情绪也就会蔓延开来。自从杨广公元616年三下江都以来,全军思乡的情绪就一直在蔓延,除了杨广,剩下的人其实都有思乡的心。这些思乡的人原本指望着过一两年就能回到故乡,然而一年多过去了,皇帝杨广依然没有回大兴的意思,于是回乡就成了一种奢望。思乡到最后就发展成逃亡,士兵们聚在一起窃窃私语,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有一颗回乡的心。不过多数人也只是说说,毕竟军令如山,逃亡可不是闹着玩的。

终于还是有人带头吃了螃蟹,这个人就是禁卫郎将窦贤。窦贤的出逃还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一次集体行为,他是带着直属部下集体逃亡的,他这一逃,江都就炸了锅。皇帝杨广可以原谅个人的逃亡,但他无法原谅窦贤的打包逃亡,在他看来,这不是逃亡,是背叛。“追回来,斩!”杨广以为斩了窦贤这只鸡剩下的猴也就老实了,没曾想,鸡杀了,猴更闹腾了,从此逃亡的人更多,杀鸡儆猴居然起了反作用,什么世道啊!杨广用他聪明的脑袋想了又想,终于又想出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很绝:“逃亡者斩,部属有逃亡的领军者斩,另外赠送灭族!”这个方法太绝了,对任何人都很绝,甚至包括皇帝杨广本人,正是这个决绝的方法,让杨广引火烧身。(倒霉孩子,告诉你别玩火!)在杨广的酷令下,有三只猴子活跃了起来,为了自身的安全,三只活跃的猴子走到了一起来。三只猴子分别是虎贲郎将司马德戡、虎贲郎将元礼和直阁将军裴闵通。当时司马德戡正奉杨广的命令率领骁果卫驻扎在东城,任务是保障皇帝的安全。然而司马德戡却已经无法集中精神,因为他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安全可言了,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路,死路。

为什么说都是死路呢?这都是皇帝杨广造成的。首先,司马德戡准备履行自己的职责,向皇帝报告骁果卫中有人想逃亡,然而司马德戡又担心杨广说他夸大其词,龙颜一旦不悦,当场打死也就是分分钟的事,因此这是死路。其次,如果不报告,只要骁果卫有人逃亡,那作为领军的虎贲郎将,是负有领导责任的,不用啰唆,斩立决,打包赠送灭族。也是死路。第三,即使手下无人逃亡,同时也不需要向皇帝汇报,但是谁能保证远在关中的家属不投降李渊呢?只要家族中有一人投降李渊,那么不好意思,斩立决,外送灭族。还是死路。司马德戡,元礼,裴闵通分析完后颓然发现,皇帝杨广留给他们的是一道三选一的选择题:你们是死啊,死啊,还是死啊?选来选去都是死,还选什么呢?那么如何才能逃出杨广设立的死亡选题呢,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弃考!这道题老子不答了!弃考说白了就是逃亡,逃出生天,让杨广抓不着,死亡选择题自然也就失效了。想了弃考这个秘方,司马德戡等人就开始寻找同盟军,这一找不要紧,弃考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这个队伍中有内史舍人元敏、鹰扬郎将孟秉、门下省符玺郎牛方裕、勋侍杨士览、虎牙郎将赵行枢等。

渐渐地,弃考已经不是小秘密了,而成了公开的秘密,大家不再窃窃私语,而是光明正大地在大庭广众下讨论,明白人知道这是研究逃亡方案,不明白的还以为他们在召开选举大会呢!这个时候有个机灵的宫女听说了猴子们的弃考计划,本着对皇族的忠诚,宫女迅速报告了萧皇后,萧皇后不敢怠慢,赶紧带着宫女去见杨广,令她们大吃一惊的是,她们面对的不是皇帝杨广,而是鸵鸟杨广。杨广听完宫女的汇报,勃然大怒:“这说的是什么话,太平世界都被你们这些人说乱了,推出去,斩了!”得,机灵宫女没得到封赏,倒得到了兜头一刀,这个世界已经不正常了。在这之后,还是有责任心强的宫女向萧皇后汇报,而萧皇后只能苦笑着告诉宫女,天下已经不可挽救了,再多说只能让皇帝烦恼,不必了。此时的杨广就是一只鸵鸟,把自己的头埋在沙子里,然后跟自己说:“我什么都没看见耶!”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像杨广这样,“我不思,所以我不在!”如果猴子们仅仅执行弃考方案,那么鸵鸟杨广至少暂时安全,毕竟逃亡的不会是全部,而剩下的名额可以在当地招募填充,杨鸵鸟至少还可以苟延残喘一段时间。

然而,不久之后,弃考方案却发生了变故,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人的介入,这个人就是将作少监宇文智及。宇文智及的名头不够响亮,而他老爹的名头却很响,他老爹就是杨广的死党宇文述。宇文述有三个儿子,按着长幼的顺序分别为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宇文士及。从智商和学识来看,宇文士及是最高的,杨广最喜欢,顺便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宇文士及。相比之下,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则不太受待见,两个人曾经因为私自与突厥贸易被杨广判处死刑,直到被斩前的一刻才下令赦免,而且赦免还是看在宇文述的分上。在赦免死刑之后,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一直被软禁,直到宇文述去世之后,杨广大发慈悲,才把哥俩放了出来,并委以重任,然而他没有想到,这一放竟然是后患无穷。宇文智及是怎么知道弃考方案的呢?他是从两个朋友那里得到了消息。这两个朋友,一个是赵行枢,一个是杨士览。赵行枢是他的铁杆朋友,而杨士览则是他的外甥。现在赵铁杆和杨外甥把弃考的方案告诉了宇文智及,并且约定三月十五日一早执行。

初听弃考方案,宇文智及很兴奋,同时对赵铁杆和杨外甥充满了感激,不过转念一想,他又觉得这个弃考方案问题有个巨大的漏洞,这个漏洞就是忽视了杨广的威望。在宇文智及看来,尽管杨广无道,但毕竟还是有人执行他的命令,一旦杨广下令追捕弃考的猴子,那么猴子必然逃无可逃,最终还是死路。不逃是死,逃也是死,难道就没有活路了?宇文智及缓缓地说:“有,但必须修改方案,不能弃考了!”“不弃考,那不是死吗?”“方案很简单,做掉出题人!”宇文智及缓缓地抛出了最关键的一句。是啊,弃考不是万全之策,出题人还可以下令把人抓回来重考,然而如果做掉了出题人,考题也就不存在了,死路也就变成了活路。宇文智及的话让赵铁杆和杨外甥茅塞顿开,他们不知道,这其实是宇文智及的经验之谈。在那次不遂的斩首中,宇文智及明白了一个道理,刀把只有握在自己的手中才最安全,一旦刀把握到了别人的手中,就要靠别人怜悯在刀口下生活,而这样的生活是朝不保夕的,因为刀随时有可能会落下。而现在,他就要争取把刀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赵铁杆和杨外甥回去把宇文智及的建议传达给了司马德戡一干人等,大家一盘算,准备参与逃亡的猴子有好几万人,如果在逃亡路上遭遇杨广其他的部队,胜负没有把握,而如果用这些人直接来对付鸵鸟杨广,那胜负就在自己的手中,因为刀把完全握在了猴子们的手中。盘算完毕,总觉得还缺点什么,想了半天想起来了,原来还差一个领袖,谁来当呢?经过赵铁杆的建议,就让宇文智及的大哥宇文化及来当吧,没有人比他更合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而现在被天降大任的宇文化及却在瑟瑟发抖,抖了半天,宇文化及还是答应了,因为他抵御不住当领袖的诱惑。领袖搞定了,中层干部也到位了,剩下的问题就是发动群众了。虎贲郎将司马德戡知道,杨广的威信已经降到了冰点,只要在群众中点一把火,一定会让杨广在烈火中得到永生。同历史上的很多起义和兵变一样,这次兵变也是从一段谎言开始的。司马德戡从中层干部中挑选出两个人,这两个人是直长许弘仁,医正张恺,这两个人都是小官,不过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人缘好,他们的任务就是到骁果卫中传播小道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