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末风雨
9673000000045

第45章 和尚当先生

将几人都互相介绍完毕后,李鸿星对着云聪,缓声问道:“此次,唤汝前来,只是想问问,道路规划之情况,汝可与我等细细道来。”

李驿丞闻后,先行站起身来,随即从袖中取出一叠纸张,接着将折叠的纸张打开后,平铺于桌案上,随即兴奋的用手,在地图上点指、比划着,并对几人朗声讲解道:

“大人请看,这就是平洛河之走势流向。我欲从望贼关一段向北,沿平洛河北上修起,在路经铁笼山直抵犀牛江。另外一段也从望贼关修起,沿平洛河南下,经长坝镇,在通向云台镇,抵达七防关。最后一段则从望贼关西行,直通阶州。此三段道路一旦修好,此地今后便可畅通无阻矣,还望大人明鉴。”

李鸿星见状,也站起身来仔细的观瞧着地图,并且在心里还对照着后世的一些信息,细细的比对着。在听完李驿丞的讲解后,李鸿星又默默的盘算、比较着。

思量半响后,李鸿星才缓慢的言道:“此三条道路一旦修成,的确可使本地免于道路之苦,并能够通行四方。只不过,这三条道路,要是同时开工修建的话,工程浩大,日期长久,吾也难恐独立支撑呀,毕竟吾手中钱粮有限。”

“大人,既然如此,也可以择一段,先行修建了,以后在找机会,逐一修建了。”李云聪不甘心的建议道。

李鸿星点了点头,“的确如此,吾也欲分段逐年修建了,力争在三年之内,将此些道路都全部建成。”

“多谢大人成全了。”李云聪听到李鸿星承诺,在三年之内,将这几条道路都修建好,不由的喜出望外。

“但是,这几条道路的前期修建,还要有所改动。”李鸿星接下来的话语,却使云聪顿时感到不安起来,他惶恐的连忙站起身来,想要有所分辨,但李鸿星却冲到摆了摆手。随即李鸿星用手,点指着案上的地图,朗声讲解道:

“从望贼关沿平洛河北上,将道路先修到团庄堡即可,铁笼山一段先不要修建,以后有机会,可以沿平洛河一路北上,修建道路了,直通犀牛江,绕过铁笼山了,以后还可以在犀牛江上再修建桥梁了。”

李鸿星之所以不修建铁笼山一段道路,是因为其后世,来铁笼山游玩之际,曾听闻,人言解放前国民党政府,曾汇聚周围几县,近十万劳力,来修建铁笼山这段道路,但最终的结果是,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修建成。

即使后世,此地的道路也是沿平洛河一路北上,一直修到犀牛江。而铁笼山这段路也始终没有修成。有此可见,铁笼山这段路途修建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李鸿星可不想再去尝试了,直接就选择放弃,按后世的道路走向,直接沿河修建了。

接着,李鸿星又继续解释道:“西行直通阶州之路,先不急于修建,等来年,再去修建了。”

这条直通州府的道路,虽然难行,但对李鸿星而言,又何尝不是条‘保护带’呢。在李鸿星自身还没有扎下根基,壮大起来前,他还不想这么早,就与外界相通。要知道,一旦修好了与阶州相通的道路,在李鸿星自身实力,还没有强大起来,官府就可以沿此道路,迅速的出兵围剿他,他可不想自寻死路的。

“此外,沿平洛河,经长坝镇后,继续南下了,过黑马关,一直修到燕子河,白云山那里。以后有机会了,还要继续沿燕子河南下,修到‘阳坝’那里了。此外,连通云台镇的道路,也等待来年,再去考虑修建了。现在紧要的是,一条道路修到团庄堡,另外一条道路要修到‘白云山’。道路修建的要求就是,至少可以并排通行两辆马车。”李鸿星在地图上用手点指,不断的讲解着。

李云聪听闻后,不由的有些摸不着头脑,修一条道路到团庄堡,他还可以理解,但另一条道路,要修建到白云山,而且以后还要修到阳坝,他就不能理解了。他有些犹豫着,缓慢的轻声问道:“大人,为何要将道路修到白云山?那里可只是一片荒地,了无人烟呀。”

李鸿星则淡淡一笑:“正因为那里荒无人烟,才正好开荒屯田呀。”

李云聪听到如此解释,也只能闷声无语,随即一想,反正大人言过,在三年之内,会将其余几条道路修建好,现在还是老老实实的,听从大人的吩咐了。随后无奈的,默然无语坐在椅中。

李鸿星想要修建道路到白云山,其所言要开荒建田,也是没错。白云山是何处?简单来说,就是后世康县政府和县城的所在地。后世康县县政府是在1957,由岸门口镇迁至到‘白云山’山脚下。当时迁过来的时候,那里还是一片荒地,只有散住的居民几百户,随后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才形成现在的康县县城。

后世的康县县城所在地,目前在明末还是一大片荒地,此处至少可以开垦出,上万多亩的良田来。几条河流汇聚流淌此地,水利灌溉也是比较方便的。

最关键的是,此地不远之处,就有煤矿、铁矿、石灰岩(位于现在的康县孙家院附近),旁边的燕子河水域盛产沙金。近百里外的阳坝更是一个大型铜矿所在,铜矿储量在260万吨。明朝正德五年,就在附近设置铸钱所,铸造铜钱(在现在的铜钱乡),后因道路难行,物资成本过高,产不入出,最后也慢慢荒废了下去。

建立根基,无非是钱粮二字,此地可恳良田万亩,又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自是建立根据之所在的好地方了。只是后面的话,自当不便对李驿丞细言了。

随后,李鸿星又对着略显沉闷的李云聪,笑着轻声言道:“道路修建之事,汝不必多虑,即按吾所言行事了。另外对于水利修建上,吾还有些别的要求,要与汝商议一下。”

“大人有事,尽管吩咐好了。”李驿丞连忙恭声回到。

李鸿星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缓声嘱咐道:“此次兴修水利,汝可多方留意,选择合适河道,多修建些水利磨坊了,此举可利百姓。另外,沿河一侧,也也可多修建些水车,用来浇灌田地了。此外,我准备在驿站旁的平洛河岸边,修建一条与河岸平行的百米河提,到时准备安置水排,用来冶炼钢铁。以上诸事,你可以在细细谋划些了。若有所需,你可与丘健和刘志刚相商了。”

李驿丞听闻后,连忙应声称是:“此些事宜,倒也不难,下官自当尽力为之。”

李鸿星点了点头,随后李鸿星对着帐内几人,缓声问道:“吾不仅要修建道路、兴修水利,赈济灾民,吾还打算修建学堂,以开民智,传圣人之教诲。并且有意让营中军士、工匠、幼童们,也都能够识字明理,只是需要上百名,传业解惑之先生,不知你等可有良策,寻来百名授课之先生?”

帐内几人,听闻李鸿星欲建学堂,以开民智,都不由的连连点头称赞。但听闻李鸿星需百名授业之先生,就都不由的紧皱起眉头来了。

李云聪忽见李鸿星,正满脸期待的看着他,也只能无奈的轻言道:“大人,此地贫瘠,民智未开。周边之所,民不过数万,识字之人不过数百,有教徒授业之能力者,恐非不到数十人而已。大人想要寻觅百名授业之先生,恐怕只能去周围府县之地,才能够寻觅如此多的先生了,此地实在是恐难觅得呀。”

李鸿星听闻后,也只能无奈苦笑。是呀,此地是一个连县城都不是的偏僻之所,那里容易觅得如此多的先生呀。看来,也只能去周围府县之地,在寻觅和招揽一批了。只是到时,对方能否愿离乡别井,来此荒凉之地,还不可知呀。

这时,王主薄微皱双眉,飞快的转动着一双小眼睛,突然,他灵机一动,想起一事。随即,王主薄对着李云聪笑着轻声问道:“李驿丞,不知此地周围,可有何道观、寺庙?”

李云聪忽然被人问及,此地道观、寺庙,不由觉的有些诧异,但还是恭声对王主薄回道:

“此地道观少有,但寺庙还是众多的。最有名的就是犀牛江畔的‘罗汉院’(今名犀牛寺,于1958年被拆毁),是本地最早的寺庙,建于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距此也有近七百年的历史了。还有建于宋代的‘水洞寺’(在今大堡镇水洞砭,于1958年被毁,仅存石桥,现为小学校)。此去西行数里,有一独石山,建有一‘独石寺’(即大蟒寺),也有数百年历史。此外不远处的‘明月山’上,还修建的有,建立于万历年间的‘明月寺’。另有铁笼山那,还有一座‘杨广寺’,也是远近闻名。就近之处,就有这些比较有名的寺庙了,再有些,就有些路途偏远了。大人闲暇之余,可以参拜游览一番。”

王主薄听完李驿丞,对此地周围寺庙的介绍后,对其先行道谢,随后冲着李鸿星一拱手,轻声笑着言道:“大人欲让营中兵士,工匠们读书识字,此事,吾之思量,即使寻觅来足够的先生,也恐难行事。”

“这是为何?”李鸿星不解的问道。

王主薄苦笑了一下,“大人呀,有哪个读书人愿意教授,兵卒和工匠们识字的呀。即使有人真的愿意教了,事后,也会被士林之人,骂死的呀,此后也难以在士林中立足了呀。”

听闻此言,李鸿星才恍然大悟,一拍大腿,恨恨言道:“的确如此呀,是吾之失策了。”

在古代,阶级地位之间的划分,是比较明确的,有很多事情都是不能够去做的。比如说,读书人,就不能亲自经商,不能从事贱业,不能去做与读书人身份不相称的事情。

向教导兵士和工匠们读书、识字,就是与其身份有所不符,自然会受到旁人非议的。(就即使在现代,如果有人知道,你所教授的学生是乞丐、小偷、流氓,自然也会遭人非议的。明代军户、匠户的身份比乞丐、流氓也高不了多少)

“既然如此,此事也恐难以行事否?”李鸿星不甘心的问道。

让兵卒和工匠们认识一些简单的字,对李鸿星而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兵卒们认识一些简单的文字,才能够更容易的领会上级的命令。也能够总结每一次战斗的得失,这样才能够快速的成长起来,而不是一直去当一名小兵。李鸿星准备将其,作为军队的基层军官骨干来培养,这样才能够为以后的,迅速扩军做好准备。

而工匠们识字,则能够快速的推进技术的发展,促使‘科学技术’的萌发。正是由于中国古代,绝大多数工匠的不识字,使的很多技术的传承,只能够言传身授,而不能够用文字记录,和描述下来,更不能总结和记录,其中的精髓和原理,而经常由于种种原因,出现断承,而这些都是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的。

而培养幼童,则需漫长的时间,短则七八年,长则十几年,几十年后才能够看到成果,对于李鸿星而言,短期之内是看不到成效了。

王主薄却微微一笑,“大人,读书人虽然不愿意去教,这些兵卒和工匠们,但是,还有识字之人呀。可以让那些识字之人,去教授兵卒和工匠即可矣。”

“识字之人?”李鸿星不解的问道。

“大人呀,那些寺庙之中,参禅念佛之人,不都是识字之人呀,但其又非读书之人呀。”王主薄轻轻解释道。

帐中几人听后,这才都恍然大悟,才明白王主薄,刚才问及周围寺庙之事。的确如此呀。和尚要参禅拜佛,当然要识字呀,不然的话,怎么看佛经呀。

李鸿星也不由欣喜的,朗声大笑起来:“是及,是及,和尚可不就是识字之人呀,但又非读书之人矣,只是如此一来,以后军营之内,就要出现不少‘和尚老师’了。”

众人闻后,一想到,此后一些吃斋念佛,光头肥脸的大和尚,站于前面,教授底下专事杀人的兵卒们,识字的情形,也不由的哄笑起来。

等大家都笑够了,李鸿星随即对着王主簿,连连称谢道:“真是要多谢王先生了。若非先生之言,某还无计可施呢。绝不能轻怠了先生,定要重重有赏。”随后唤人取来五十两银子,赏赐与王主薄,另外还取来二十两白银,也一同赏赐给李云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