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末风雨
9673000000063

第63章 汉中沈家

此外李鸿星还把铅笔刀的样式告诉与众人。铅笔刀是前世上学之际,每一个小学生都用来削铅笔的工具。

铅笔刀的刀片是斜着安置的,李鸿星则让人平行放置了,这样就可以削切出圆柱体了。要是能够让平行铅笔刀在快速旋转起来,那加工起枪杆等圆柱体就更加快捷方便了。

正当李鸿星还与众人商谈之际,这时一名亲兵走上前来,朗声通报道:“启禀大人,阶州传来消息,王先生请你回去一趟。”

李鸿星听闻是阶州那边传过来的休息,不由的十分意动,想来是高波父子二人有事通禀,只是不知事情是否办理妥当。

李鸿星先向众人打了声招呼,随后在亲兵的陪同下,回到了驿站。

李鸿星迈步进入大厅之内,只见王主薄独坐厅中。其见李鸿星进来后,连忙起身行礼,随即将桌案之上的一封信取了过来,并笑着缓声言道:“大人,这是从阶州快马送来的书信,还请大人观瞧了。”

李鸿星倒没有去接信,只是笑着朗声言道:“汝代吾先行一观了,有何事在报与吾知晓了。”言毕,李鸿星就在椅中坐下。

王主簿见状,连忙给他斟了杯茶。随后王主簿稍微犹豫了一下,但还将信撕开来,取出信瓤快速观瞧起来。

王主薄快速观瞧后,就面带喜色,随后抬起头来,笑着缓声言道:“恭喜大人,贺喜大人了,州府那边已然将事情都应下来了。兵备道那边也已经同意下来了,只是要上报岷州,正式的公文还要在等些时日了。另外其言,光打通上下关节,就花费了两千余两银子了。这几日,高家父子二人正在聚拢灾民、招募人手、收购物资。其已经聚拢了一千余灾民,正在派人分批往这边迁徙呢。另外高家父子也建议咱们这边,能否在派些人,在路途之上在接应些了。”

李鸿星听闻事情都基本办理妥当了,还聚拢了上千的灾民,现在就是忙着将人都送过来了,不由的十分高兴。

李鸿星随后欣喜的朗声言道:“如此甚好。此外还要麻烦先生了,帮吾在写封书信了,交予丘健了,张海、刘志刚他们了,让他们派些人手在路上接应些了。”

王主薄听闻后连连点头。随后备好笔墨纸砚,在李鸿星的简单叙述下,王主薄开笔挥毫,奋笔急书起来。

待书信写好后,李鸿星又过目了一下,便拿出印章盖了上去,随即就让人快马传书而去。

这几日,待李鸿星在工匠营里面忙活的差不多时,又到了春分之际。李鸿星又忙着领人举行春祭,祭拜神灵之后,就开始动土开垦田地了。

这时,从阶州迁徙而来的灾民们,也络络续续的来到了此地。一些有手艺,有一技之长的人就安排到工匠营里面了。

还有一些擅长农事的人,就让迁徙到白云山下,开垦荒地了。剩余之人,就让其先先帮着耕田植树,待春播过后,在修建道路和兴修水利了。

这期间,石墨高炉也终于修建好了,在冶炼了好几回后,将生铁和熟铁的比例不断的调整中,方终于炼出了合格的钢水来。为此,李鸿星与众人都高兴坏了,随后更是在营中摆宴庆祝。

而在此时,一本薄薄的名为‘天机策’的手抄小册子,也在北方之地迅速的流传开来。

汉中府内,沈家大宅之中,家主沈炳坤正坐于书房之内,在兴致勃勃的翻看着,手中的一本薄薄的书册。其长子沈凌峰也坐于一旁,也在翻看着同样的一本书册。

当沈炳坤将手中薄薄的书册看完后,正在细细的品味之时,一股好似珠落玉盘般清脆的女子声音,从屋外徐徐传来:“父亲大人可在否,女儿给您端了些鸡汤来。”

沈炳坤忽闻女儿声音,不由的面带笑容,随即他笑着朗声言道:“进来吧。”随后屋外之人应了一声,接着屋门被缓缓的从外推开。

只见一位年芳十四五岁,脸如白玉、颜若朝华、肌肤胜雪,娇若春花的少女,带着股香风从屋外行来。

其身穿淡红色襦裙,头上挽着一对双头髻,用两根红色发带束起,乌黑的发辫垂与脑后。垂柳似的刘海下面是一对柳叶细眉,凤眼微闭,樱唇上翘,带着暖人的笑意,其手中还提着一只雕花乌木食盒。

沈炳坤膝下有一子一女,这位灿烂如花般的少女,就是他的爱女沈凌薇了。

沈凌薇进入屋内,见其大哥也在,先行了一个万福:“见过父亲,见过兄长。”

沈炳坤则微笑着缓声言道:“我儿不用多礼。”其兄则是抬起头来,冲其笑着点了点头,随后又继续低头看起书册来。

沈凌薇先从食盒里面,取出两只上印福字花纹,色如白玉般的瓷碗,随后又舀上两碗淡黄色的鸡汤,在将汤勺放入碗中,接着将两碗鸡汤放于父亲与兄长面前的桌案上。一股带着淡淡药香和鸡汤的香味,顿时在屋内弥散了开来。

“还请父亲和兄长慢用。”沈凌薇颔首低眉的轻声慢语道。

“真是辛苦我儿了。”沈炳坤满脸微笑的轻声言道,随后端起案上的鸡汤,用汤勺先轻轻的搅拌着。

沈凌薇见其兄长只顾看着手中薄薄的书册,不由的有些诧异,轻声燕语道:“是何等书籍,使兄长看的如此入神?”

沈炳坤看到长子还在还聚精会神的看书,便笑着轻声解释道:“是一本从寺庙流传出来的手抄书册,现在在各个士绅、大户和医师之间比较流行。案上的那本就是,伊也可浏览一番。”

沈凌薇轻声应了一声,随即轻伸皓腕,将另一本薄薄的书册从案中取过。

只见薄薄的书册封面上写着‘天机策’三个黑色大字,下面有行小字则写着‘阶州桃源堡李鸿星著’。

沈凌薇见此册名为‘天机策’,便轻皱娥眉,心有不喜,想必又是装神弄鬼之说。随后便漫不经心的的打开书册,快速的翻看起来。

不想书中的内容却非禅语谶言,开篇竟然记载的是一些农事。话语直白,虽也详尽,倒也不见丝毫文采。

看到如何灭蝗,牛痘接种,鼠疫防治之时,方面带正色,心中暗想,此法要是有效,并能推广天下,到也是能活民无数。

看到兵备篇和最后的惊人之语后,沈凌薇不由的快速翻过书册,盯着封面上的‘天机策’三字皱眉沉思起来。

沈炳坤见二人都已看完,便轻声笑着考校道:“依你二人之见,这书策内容如何?”

其子沈凌峰则一正身形,肃色朗声言道:“父亲,吾观此册,虽用词旁白,但也叙述详尽。特别是农业、医用之事,若真有此效,当可活人无数,称的上是致用之极,此策当流传后世而不朽。”

沈炳坤闻长子所言,也不尽的连连点头。随后他又看向女儿沈凌薇。

其女沈凌薇自小就天资聪颖、兰质蕙心,读书识字更是如此。此外从小对事物就别有看法,往往有惊人之语。

沈凌薇略微沉思了一下,便清音慢语道:“父亲,此策的重点恐怕在书面的‘天机’二字上了。”

见父亲和兄长都露出迷惑的神情,她便继续言道:“观此书所述,多讲抗旱掘井、灭蝗、防疫、守御之事。简单而言,就是抗灾防乱之术。要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此术呢,当然是在天降灾乱,盗匪肆虐之下才需要此术吧。”

其言听的其父沈炳坤,和其兄沈凌峰不由的一惊,心中细细一想,的确如此。要是风调雨顺、天下太平之盛况,此策之用处就有限了。

只听见珠落玉盘般清脆的声音,还在屋内缓缓的流淌着:“其再最后更是言道,后金鞑子要于入冬之际要么抢掠朝鲜,要么绕转至蒙古抢掠京师。虽说其言也是惊世骇俗,仅从今冬无雪便推断后金将要出兵抢掠四方,但其人之言也算推之有理,真可谓奇人也,实可与古之诸葛孔明相媲美。要是今冬后金果真出兵抢掠朝鲜,或者是京师,那此人到时可真是要名震天下了。”言道这里,沈凌薇的眼里也是星星乱冒,露出无限憧憬的神情。

沈炳坤和沈凌峰听到这里,也不由的露出骇人之色。沈炳坤更是由此想到,去年陕西大旱,便使的流民遍地,盗贼四起。

前些时日,那汉南王大梁领饥民作乱,更是攻破了临近的略阳县,使的汉中府更是一日三惊,许多官绅、大户们纷纷外逃避乱。到现在官军还在调集陕川两省大军,正在围剿王大梁当中。传闻其已经兵败,被官军所俘,希望此言属实了。。

要是今年还是大旱,那么可想而知,将有更多的流民出现,也将有更多的盗匪肆虐,要是如此说来,此策也绝当的起‘天机’二字。

想到这里沈炳坤也不由的打了个寒颤,随后他语音有些发颤的喃喃言道:“去年陕西大旱,使的流民遍地,盗匪四起,此地已有不稳之像。岁冬无雪,今春无雨,恐怕今年还是大旱之年了。要果真如此,那么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呀。”

作者说明:

作者在后面查资料的时候才突然发现,明朝管理阶州的兵备道为洮岷兵备,驻地在岷州卫,即现在的岷县,离阶州还有三百余里远。

作者也只在书中稍微修改了些,但没有进行详细修改,与实际情况稍有不符,还请见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