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末风雨
9673000000062

第62章 招聚众僧

厅内众人虽然有些惊异,但还是纷纷站起身来,双手合十,口诵佛号:“阿弥陀佛,见过李施主。”

李鸿星见状,一边向前走着,一边笑着应道:“诸位大师不用多礼,还请快快入座。”

待李鸿星来到上首的椅旁,先冲着旁边的王主薄笑着点了点头,又招呼着紧随其后的李驿丞在其身旁入座,随后才转身坐于椅中。

李鸿星端坐于椅上,先打量了众人一番,随后方笑着朗声言道:“吾此次请众位大师前来,是有事相求。吾欲开教化之举,使营中兵卒和工匠们,都能够识字明数。怎奈此方地处偏远,读书人甚少,无奈之下也只能求到众位大师身上,还请各个寺庙道观,能够派些僧人道友,前来此地授人识字明数。只是教一些简单的蒙学而已,还望众位大师广开方便之门了。”

李鸿星派人前去请众人之时,已将此事先行告知与众,此外还送上些粮食和银钱等薄礼。

所以当众人听闻后,对此也无异议,并觉的此事也可以拉近与李鸿星的关系。随后众人也都纷纷表态,愿意派人前来,教授营中兵卒和工匠们识字明数。

李鸿星看到众人都应允了下来,便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继续缓声笑着言道:“能得众位大师相助,鸿星不胜感激,日后定当重谢。此外鸿星还有一事相求,想要劳烦诸位大师相助了。”

随后,李鸿星就对坐在身旁的王主薄轻声言道:“将书策发与众人观瞧了。”

王主薄听闻后连忙站起身来,将放于案上的一大叠书册托于手中,给众人都分发了下去。其回来路过之际,也顺手给李驿丞发了一份。

待众人都静静的翻看手中书策之际,李鸿星一边喝着茶,一边同王主薄轻声低语着。

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厅内众人就将薄薄的,只有十几页纸张的小册子翻看完了,随之众人脸上都面带惊喜之色。

这时,坐在最前面的一位眉须皆白的老僧,口诵佛号,缓声问道:“阿弥陀佛,还请问李施主,不知这书册上所述之事,可当真否?”

李鸿星则点了点头,斩钉截铁的言道:“吾敢以身家性命担保,书册上所述之事,都为属实,绝无虚假。”

众人听闻后,就更加欢喜起来了,这书册上所记录的农事,还有医事,如若都是属实,不仅可增产粮食,更可活人无数,这可是无量功德呀。

那名白眉老僧闻后,却只是淡淡的言道:“阿弥陀佛,今日李施主让我等观瞧此册,不知所谓何事?”

厅内众人闻后,也觉的奇怪,不知李鸿星找他们所谓何意,有什么是需要他们相助的,厅内顿之寂静无声起来。

李鸿星听得此问,先是长叹一声,随后才缓声言道:“哎!想去年天降大旱,使得陕西赤地千里、饿殍遍野、民不聊生。陕北之地更是骇人听闻,传百姓粮尽掘草树而食,草树绝后又烧人骨为薪,煮人肉以为食。县城之外,尽是尸坑骸骨,臭气熏天。闻听此等惨状,真让人不寒而栗呀。”

言道这里,李鸿星也感到有些不舒服了。他便端起案上的茶杯,轻轻的抿了几口茶。

底下众人听闻后,也是眉角低垂,面露沉色。还有那几位僧人,更是不断的转动手中那串佛珠,口中也低诵佛号经文。

李鸿星饮过茶之后,感觉略有好转,便继续沉声言道:“可叹我李鸿星人孤力薄,闻此惨状,也只能嗟乎长叹矣。今见岁冬无雪,恐今年又是一干旱之年。古之往来,久旱之后必有蝗灾,民乱之后必有瘟疫。焦虑苦思之下,方书此册。本意为增产、灭蝗、防疫、保境之用,如能少死些百姓,吾心也就安亦。”

众人闻后,也不住低念佛号,朗声称赞:“阿弥陀佛,李施主真乃慈悲心怀,此举自可得无量功德。”

李鸿星听闻所赞,却只是淡然一笑:“吾欲推广此策,使之能够传于天下,以救万民。怎奈吾势单力弱,能力有限。诸位都是得道之人,吾欲委托诸位大师相助,使此策能够免费遍传天下。此外吾还准备出资万两白银,作为旅途路费,和雕版刻印、纸张之用,还望诸位大师莫要推辞。”

众人听闻后也不由的意起,不说李鸿星如此盛情相邀,并且还出巨资免费刊行天下,更主要的此事若成,也是大利天下苍生,自是功德无量之举。

那名白眉老僧闻后也不由的起意,可是一想此策最后一段所言之事,顿时就迟疑了起来。

他犹豫了一下,微皱双眉,最后还是缓声言道:“阿弥陀佛,施主此举实乃大善。只是此书册最后所言,后金有可能入关抢掠一事,实在有些骇然,恐怕会招来非议,还望施主三思呀。”

众人闻后也是觉的言之有理。如此耸人听闻之言要是传播出去,难免会惹来非议。若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借此生事,也会招来无端事非。

更有人朗声劝慰道:“如能将此言删去最好,这样就不会招来非议了,更有利于此册传播天下,还望施主明鉴了。”

“是呀,是呀,的确如此,还是删去了好。”众人也是纷纷附和道。

李鸿星听闻众人之言后,也是微皱双眉,随后他从椅中站起身来,对着下面众人朗声言道:“吾行此举,非为已身,只念天灾之下,民之疾苦,吾也是欲进一些绵薄之力而已。吾也深知最后一言会招来非议,但此言只是为保毛文龙总兵而已。吾与其非亲非故,更不相识。吾此举也只是不欲让后金入关抢掠。只要能够保住毛文龙总兵安危,那后金必不敢入关抢掠,吾天朝之百姓自可免去一场兵灾。想那佛祖都能够行那割肉饲鹰,舍身喂虎之举。若是能够免去一场兵灾祸事,吾又何惧区区非议,即便舍去此身又有何妨,正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众人听闻此言后,无不为之动容。那白眉老僧也是心头一震,随后其不断的转动着手中的佛珠,口中也在默念佛号,好一会才缓声言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施主能行此大愿,真是功德无量呀。施主都能够为苍生,舍去此身而不悔,吾等方外之人,又何惜此具臭皮囊呢。定于施主一同,完此宏愿,以使民不流离,兵戈不起,天下太平。”

其余众人闻后,也是多有愧色,随即纷纷表态附和道:“阿弥陀佛,吾等也愿相助施主,行此大善之举。”

其中更有一人高声喊道:“无量天尊,吾观上下愿听从大人吩咐。”原来是那唯一的一名道士在表态,李鸿星随即冲其颔首微笑示意。

待众人都表态支持后,李鸿星则笑着朗声言道:“能得诸位大师相助,是鸿星之幸,更是百姓之幸。吾无以回报,只能在此册刊印之时,署上众位大师的名讳和寺庙、道观的称号,已使世人都能知晓诸位之功德。”

众人听闻后更是大喜。传播此册,不仅可得无量功德,还能够署名记之,这也能使其流芳百世而不绝。

毕竟前年以来,修行者无数,可成佛得道者又有几人?流传世人之高僧、名道也是屈指可数。现在众人也有望被后人所传颂,这可不比那遥不可及的成佛、成仙要差呀。

随后李鸿星又与众人相商了细节之事,待商议完毕后,又请众人赴宴吃斋。待众人宴毕离行之际,又奉上些薄礼践行。当然了,对于其中唯一的一名道人更是一顿好番笼络。

待众人都离去之后,李鸿星又对王主薄嘱咐了一番,将与众寺庙、道观联系一事,托付与王主薄打点。

这几日,李鸿星就往返于工匠营和驿站之间。白日,其在工匠营间与众人商议修改和制作一些,简单的工具、器械。晚上则秉灯奋笔,书写数学等一些启蒙教材。

这一日,李鸿星正与工匠们,围聚在一简单器具旁,在观看其用刀具切削木料。

这是一个简单的,用来削割,或者是打磨的小型车床。他的样式和原理都是来自做瓷器的工具。

在瓷工做瓷器的时候,要用脚踏采着下面的踏板,使上面的工作台不断的旋转,然后在用双手归拢瓷泥,塑造成想要的瓷器的形状。

后来珠宝工匠将这种工具又改造了一番,用来打磨各种宝石、玉器。

而李鸿星要做的不仅仅是将其改成磨床、还要安置刀具,改成削床。

李鸿星还在一旁讲解道:“目前是采用人力,也只能削制一些木头了。以后可以在下面按上水排了,用水力带动,在换上好些的刀片,到时就可以削制铁器、铜器了。”

看着众人都十分惊奇不敢相信的样子,李鸿星则笑着继续言道:“另外你们也可以把这种竖式削割、打磨改为横着的。还可以把刀具改为可以移动着的,反正是怎么方便,快捷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