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末风雨
9673000000090

第90章 李鸿星之底细

李鸿星也是点了点头:“的确如此,不仅是难见作乱割据之武将,也难以见显赫之外戚,势威权重,谋权篡位之权臣。朝廷早以防微杜渐,使其消祸于无形。”

丘健闻此,细想一番,也的确如此。

随后丘健又有些迟疑的言道:“此些方法固然不错,只是我等偏隅一方,名不正而言不顺,行此举,恐怕会招来非议呀。”

李鸿星则淡然一笑:“那又如何。如今民不聊生,烽烟四起,已现乱世之征兆。正所谓乱世当用重典,如此方能还地方之安宁。我等可于此地先行实施,在已观后效,有不足之处,在不断修改了。只要给地方带来安宁,区区非议又当何妨。

当然了,在施行之时,要广而告知百姓知晓。另外在询问嫌犯和人证之时,也要先行对其告知说明,绝不可行不教而诛之举。”

随后丘健更是找了纸张、笔墨,将一些条例、要点记录书写了下来。接着又与李鸿星商量了下细节,见天色已暗,便起身告辞离去了。

当李鸿星回到桃源堡后,重新忙入建设开发之时,一人却悄悄的,趁着天色蒙亮之际,无声的驶离了此地。

西安城中参政府书房之内,洪承畴正与来访的学生金正希在闲聊着。

金正希见洪承畴面有忧色,不由的疑声问道:“老师,前番您率数万大军,将那从固原而来的乱军一举剿灭,如此大喜之事,为何老师却面都愁容?”

听闻剿灭叛军一事,洪承畴脸上也是泛起了一丝笑容。前一段时日,那固原镇的乱兵在周大民率领下,东进关中,转攻泾阳、富平、三原等地。

洪承畴在固原乱军进攻耀州之时,率四千官军和万余乡勇,分十二营在云阳一带将乱军团团围住。

周大民见敌众我寡,形势不利,决定率军突围。恰好天黑之后,忽然雷雨大作、狂风四起,周大民见状大喜,连忙让人丢下笨重之物,亲率甲士勇卒,冒雨突围。

不想洪承畴早有准备。自从洪承畴看过李鸿星的‘天机策’一书后,便让人赶制了不少的布甲和洛阳铲。当将周大民等包围起来后,其就令人在四周用洛阳铲挖了不少的陷坑来。

周大民趁夜冒雨突围,狂风暴雨之中,自然无法顾及脚下,不少人就被脚下的陷坑崴了脚,如此一来,更是难以前行。

而官军得闻有人冒雨突围,也不忙于上前厮杀,而是手持投矛器,将一杆杆的矛枪,向着雷电照耀着的人影投去。待乱军冲到近前了,才挥刀舞枪上前厮杀。

经此一战,除了少部分的人突围而去了,大部分的人都死于当场,或者是受伤被俘。战死近两千余人,被俘者也有三千余人,连周大民也身受重创,战死于当场。

如此一来,困扰陕西几月之遥的固原兵变乱军,也是随之烟消云散了。西安府内官员闻此捷报后,也是为之一松,毕竟为了固原兵变,已经为此死了一名总督,一名巡抚,还有名巡抚也因此而丢官免职。

至此,陕西督粮道参政洪承畴的大名,也是声名远赫,威震陕西。

在这种情况下,其学生金正希见洪承畴面带忧色,才当有此问。

洪承畴苦笑了一下,缓声言道:“虽然那固原的乱军已然被剿灭了,但四处仍然烽烟不断。吾昨日才收到通报,言四月初八,有乱民七千余人围攻三水,游击高从龙兵败身亡,官兵死伤达两千余人。闻此,怎不让人忧虑心急呀。”

金正希听闻近期官军大败,也是默然无语。陕西各地是烽烟四起,近期才稍有平定。前次陕西兵备道刘应遇先斩王二于白水,后又擒王大梁于汉南。

恩师洪承畴毙固原乱军周大民于云阳。陕西叛乱才刚刚有所平定,这又冒出七千余人攻三水,更是战死了一名游击将军,死伤两千余官军,真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这乱民叛匪,真要到何时才能平复呀。

正当屋内二人沉声无语之时,这时屋外有人通报,言去阶州邀请李鸿星的信使已然回来,前来求见。

洪承畴听闻去阶州邀请李鸿星的信使已经回来了,不由心中一动,连忙高声吩咐道:“快快将其宣进来。”

随后,屋门便被推开了,亲随将一名中年男子让进了屋内后,便又将屋门给关上了。

那名中年男子来到洪承畴近前,伏身拜倒于地,口中朗声言道:“参见大人。”

洪承畴见状,先瞅了其一眼,然后缓声言道:“免礼,起来回话吧。”

“谢大人。”那人随后站其身来,低头恭身而立。

“将此次前行一事,与我细细道来。”洪承畴缓声言道。

那人应了一声,随后便将此次前往阶州,邀请李鸿星一事缓缓道来。

言道李鸿星看过信后,刚好赶到阶州城乱军做乱,随后李鸿星便率领民团,星夜赶往阶州城救援。见此番情景,其也只能先行待在那里,等待李鸿星回来后在上门拜访了。

待其在四周打探之时,无意间听闻那李鸿星有可能是边军叛将,在边关犯下大罪后,便领军逃入此地避难。

其不敢怠慢,风闻此事后,特地等李鸿星救援阶州得胜归来之际,他又混入其中打探。见李鸿星手下兵卒,的确有不少人是陕北口音,在往深的打探就不得而知了,随即他也只能回来复命了。

临别之际,他还特意将李鸿星的一些情况,和其周围的一些重要人物的名姓抄录回来,以备日后盘查。言毕后,他从怀中掏出书写好的记录,双手高举过头,弯腰递于洪承畴面前。

洪承畴接过手中,打开来仔细观瞧起来。见上面言李鸿星年未及冠,不由有些诧异。当看到李鸿星等人由北经成县,今年二月份才到达此地,立足于此,手下兵卒也大都言陕北口音,不由的心中一动。

随后洪承畴对着信使缓声言道:“你先退下,去账房领十两赏银了。”

那名信使闻听此言,不由的才将高悬的心放下,然后连忙伏身跪倒在地,喜声言道:“多谢大人。”随后站起身来,弯腰轻脚倒退到门口,才转身开门离去了。

洪承畴看完后,便将其递于了一旁的学生金正希:“汝也一同观瞧一下了。”金正希连忙上前,双手高举,弯腰接过纸张。

待金正希快要看完之际,洪承畴缓声问道:“汝也说说看,这李鸿星究竟是哪里的逃将。”

金正希闻后,稍微沉吟了一下,方缓声言道:“那李鸿星年未及冠,且率千人之众,若其是边军逃将的话,实在未曾闻听有如此人物,和如此多的大批逃卒。学生惭愧,实在是不得而知。”

洪承畴却是淡然一笑:“怎会没有大批逃卒,那固原兵变之时,不就有大批边兵逃离固原城吗?算算日期,那李鸿星是二月份才到达阶州的,时间来看,也算吻合。”

金正希听闻那李鸿星有可能是固原的叛兵,心中也是不由的一惊。如此人物,难道会是固原兵变的叛兵不成。

洪承畴见其惊异的样子,不由的一笑:“要想知其是否是固原的叛兵,找人一问便可知晓。毕竟吾也是俘虏了不少固原的叛兵的。”

随后洪承畴便向外高声吩咐道:让人将一名已经投靠其的俘虏带来,另外在将其幕友也请来。

过了盏茶的时间,屋外有人通禀,人已带到,洪承畴便让其进来问话。

随后,屋门被打开了,亲随引领着一名身材瘦小,尖嘴猴腮,嘴角边还带着两撇老鼠须的男子走了进来。

那名瘦小男子来到洪承畴近前,离着老远,就伏身跪倒在地,口中也尖声叫道:“小的候六参见大人。”

原来此人正是那候六。那晚突围之时,其见突围无望,又闻周大民已然战死,为了活命,其便领人投降了官军。洪承畴见其熟悉叛军情况,又粗通文墨,便将其留了下来。

洪承畴端坐于椅上,沉声言道:“吾来问你,你可知道李鸿星其人?”

候六闻此虽然有些诧异,但不敢迟疑,连忙回到:“回禀大人,小人认识那李鸿星。那固原兵变,便是其与周大民一起领头搞起的。在离开固原城时,周大民率前军开路前行,那李鸿星率领后军辎重跟随。只是在路过平凉府时,其声称遇见了官军追捕,后来就音讯皆无了。”

洪承畴和金正希听闻那李鸿星,竟然是固原兵变的领头之人时,都不由的一惊。随后洪承畴更是急声问道:“那李鸿星是否年未及冠,身边还有那名叫丘健、张海、刘志刚的几名年轻人跟随?”

候六闻此,老老实实的回道:“是的,大人,的确如此。那几人都是其在夜不收的队友,都跟随其一起作乱固原城。”

洪承畴听到这里,便已经了然了,那阶州李鸿星必然就是那作乱固原城的李鸿星。其人竟然没有跟随周大民一起东行,而是一路南下,躲避到阶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