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不婚时代
979200000029

第29章

大雨花花担心喜羊羊的教育问题,他跃跃欲试地想给喜羊羊制定一些教育制度。他先拿喜羊羊的姨姥姥开刀,要求她必须讲普通话。他说,喜羊羊已经开始学说话了,不能让他一张嘴就“娘哎娘哎“。喜羊羊的姨姥姥脸红了一下。我知道她本来想说声“娘哎“。但她硬生生地忍了回去。对于说不说普通话的问题,我不是特别在意。我不是为喜羊羊的姨姥姥辩护,我是真的这么想。我说:“讲什么话有啥关系?毛主席还讲湖南话呢。“大雨花花脸上出现一种非常惊愕的表情,他没想到我这个当妈的竟然是这么个觉悟。大雨花花对喜羊羊的姨姥姥的文化水平也有很多意见。这个我倒是承认。我听到过她给喜羊羊念书。有一次我在这边听她一个劲儿地念“约会小的时候、约会小的时候“。我一听,什么童书这么不健康,刚满一周岁就要约会。过去一看,人家写的是“约瑟小的时候“。她给看成了“约慧“。她还高声念着:“如果没有了大海,土地就会干枯。“我听着也有点别扭,一看,果然人家书上写的是“干涸“。

我告诉她念“干he(河)“,她恍然大悟说:“可不是呗,没有了大海,河就干了!“她还念“春眠不脚晓“,以及“黑发不知勤学汉“,她把“早“字看成了“旱“。我听着只觉得挺可乐,没觉得问题要上升到对喜羊羊的教育那么高的高度。她念错了,我纠正一下就完了呗。我觉得没那么严重。可是大雨花花听得直皱眉,他认为这个问题相当严重。大雨花花觉得喜羊羊的姨姥姥的音乐修养也实在是有点偏门。她挺爱唱,唱的是评剧。她嗓门很大地唱着让喜羊羊看她的脚:“哎呀你看我的两只脚,走了满脚的泡......“她还喜笑颜开地让喜羊羊跟她一起表演。她把喜羊羊背在身上,一颠一颠地念着顺口溜:“背狗,卖狗,多少钱?两百九。少了卖不卖?“喜羊羊大声地接上一句:“不卖!“我们都快笑疯了。我、喜羊羊和喜羊羊的姨姥姥。但大雨花花对这混乱的教育现状看不下去。他说需要一个制度。他很严肃地说。喜羊羊的姨姥姥非常清楚,大雨花花的每个制度都要拿她开刀。虽然她是大雨花花亲自从家政公司挑回来的,但她知道大雨花花对她有很多意见。她知道如果大雨花花入主这个家,她肯定是第一个改革牺牲品。

所以她对大雨花花有抵触情绪。她现在不在乎工资高低,也不怕找不到工作,她是离不开喜羊羊。她把喜羊羊喂得又胖又结实。平常她带喜羊羊出去,跟别的保姆在一起交流,知道别家妈妈要求又多又细,她也庆幸遇上了我这么个自由主义者。用我妈的话来讲,喜羊羊是纯粹的农村养法。没补过任何钙啊铁啊什么的,也没吃过鱼和肉。他没吃过鱼和肉的原因是我打算把他培养成一个素食主义者。但他仍然长得又胖又结实,跟谁说他早产了两个月人家都以为我们是在自我设计曲折人生经历。他的健康秘诀就是晒太阳,从早到晚在外头晒着,除了睡觉几乎不回家,有时候连吃饭都在外头。他起得很早,经常早晨五点钟就已经出去游玩了。他就这么长结实了,粗腿肚子那叫一个骠悍。我的态度是,只要喜羊羊能够健康不生病,什么养法我都没意见。我不嫌弃她引进了农村养法。她离不开喜羊羊,喜羊羊也离不开她。有一次她家里有事必须回去两天,她小心翼翼地跟我说,想带喜羊羊回去。她怕我照顾不好,喜羊羊会生病。她说如果我夜里来照顾喜羊羊的话,很可能我也会累得生病。

她是实在不放心我们娘儿俩,她觉得她带着喜羊羊回去是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我觉得她说得有道理,就答应了。我妈一听说我让喜羊羊跟保姆去了河北农村,大惊失色。我们院里别的人一听说我让喜羊羊跟保姆去了河北农村,也大惊失色。他们大惊失色地说:“她把喜羊羊卖了怎么办?“我没想过这个问题。我觉得她不可能把喜羊羊卖了。单就我对她的了解,她顶多是把喜羊羊藏起来自己养着。卖给别人她不一定能舍得。他们大惊失色。说我太轻信了,胆子太大了。又胖又结实的喜羊羊至少能卖一万块钱。他们都好像要犯心脏病的样子。我理解他们的担心。但我相信喜羊羊的姨姥姥要是真想把喜羊羊卖了,可能早就卖了一百次了。喜羊羊对着她发出类似“喵喵“或者“挠挠“的声音时,她说喜羊羊在叫姥姥,激动得热泪盈眶。单看她那个热泪盈眶,我觉得她也不可能把喜羊羊给卖了。所以我毫不担心。但我也理解别人的担心。因为他们毕竟没有见到喜羊羊的姨姥姥热泪盈眶的那一幕。所以我对他们表示感谢。喜羊羊给姨姥姥带来了无上荣光。虽然只是两天。她从未享受过这样的荣光。她从外村嫁到本村,还是给哥哥换亲换过来的。

这个换亲她跟我解释过,我没怎么听明白;我能理解的换亲就是两家对换,他们则是三家换,叫“转亲“,具体怎么个转法我是一直没听明白。总之这么多年她在村里就是个勤劳受气的小媳妇,虽然热情开朗尊老爱幼,但也没人特别重视她。可是现在她去北京当保姆挣钱不说,还带回来一个胖娃娃,含含糊糊地对她发出“喵喵“或者“挠挠“的声音,似乎是在管她叫“姥姥“。她在另一个职业范畴内显然工作得很出色,获得了信任和尊重。她于是享受到了空前的荣光。村里人成群结队地来看喜羊羊,就好像他们从没见过孩子一样。他们当然见过孩子,人群的脚底下就到处跑着或爬着孩子。可是他们没见过北京的孩子。喜羊羊不认生,直接爬到了饭桌上。他一手抓着块红薯,一手抓着块玉米饼子,瞪圆眼睛甩开腮帮子左右开弓。这个农村养法的孩子让他们感到亲切。他们像看一只会演马戏的猴子一样前来观赏喜羊羊吃饭。有一个关心国际时事的农民还感叹说喜羊羊不像是首都来的,像是索马里来的。他们送给喜羊羊很多礼物。有蛐蛐,有拨浪鼓,有虎头鞋,花被,皮球,还有小狗和兔子。喜羊羊的姨姥姥只选了一只黑耳朵的小兔子装在小铁丝笼子里拎了回来。别的,她有点儿骄傲地告诉乡亲们,“城里用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