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本草纲目(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0520700000024

第24章 谷部(2)

丹黍米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主治】可以治疗咳嗽哮喘、霍乱,止泻痢,除热,止烦渴。

【附方】

主治疗食鳖引起的包块,用新收的红黍米的淘米水,生服一升,不超过二、三天在就可以治愈。但它不能和蜜及葵菜一起吃。

丹穰、茎并根

【性味】味辛,性热,有小毒。

【主治】煮成汁喝,可解苦瓠毒,用它来洗浴身体,可去浮肿。将它和小豆煮成汁服用,可利尿。把它烧成灰和酒服送,可以治疗妊娠尿血。有人家取用它的茎穗和成扫帚扫地。用它的腐茎煮水来沐,可治浮肿。

【附方】

主治男子阳痿:黍米二两,煮成稀粥,和酒同饮,发汗至足即愈。

治心痛久不愈:黍米淘汁服用。

治骨关节脱臼:用黍米粉、铁浆粉各半斤,葱一斤,同炒存性,研成末。用醋调服三次后,水调入再加少许醋贴之,大效。

治小儿鹅口疮,不吃乳:丹黍米嚼汁涂搽。

饮酒不醉:赤黍渍以狐血,阴干。饮酒时,取一丸置舌下含之,令人不醉。

令女人不妒:赤黍同米仁为丸,服用。

【释名】稷与黍,属同一类的两个品种。又叫稷米,也称粢。质黏的是黍,不黏的是稷,稷可以作为饭食,黍可以用来酿酒。

稷米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主治】主治益气,补不足,可以治疗热毒、解苦瓠毒。也可作为饭食,安中利胃益脾,凉血解暑。

【主治】主治心气痛,难产。

【附方】

主治背部痈疽:将米粉熬黑,以鸡蛋清调和涂于绢帛上,剪孔贴患处,干了则换,治疗效果非常好。

【释名】有黏性的是秫,没有黏性的是粟。所以称它为黏粟,北方人称它为小米。粟就是粱。谷穗大并且毛长时颗粒大的就是高粱;小的就是粟。又叫籼粟。

粟米

【性味】味咸,性寒,无毒。

【主治】主治养肾气,脾胃中热,益气。陈粟米,味道苦,性寒。主治胃热消渴,利小便,止痢,抑制丹石毒。加水服用,能治热腹痛和鼻出血。制成粉末,用水过滤成汁,能解多种毒,能治霍乱以及转筋入腹,又以镇静安神。能解小麦毒,发热、反胃和热痢。用它煮成粥食用,对丹田有好处,可以补虚损,开肠胃。但不能和杏仁一起吃,否则会让人上吐下泻。

粟泔汁

【主治】主治霍乱突然发热,心烦渴,喝了粟泔汁可立即病愈。

臭泔

【主治】止消渴,特别有效。

酸泔和淀

【主治】用来洗浴瘙疥,能杀虫。喝它,治痔。把它和臭樗以煎熬服用,能治小孩消化不良和腹泻。

粟糖

【主治】主治痔漏脱肛,配合各种药薰患处。

粟奴

【主治】粟苗抽穗时长出煤黑色的就是粟奴。有利小肠,除烦闷的作用。

【附方】

主治异物进目不出:用粟米七粒,嚼烂取汁,洗后即出。

治汤火灼伤:将粟米炒焦加水,澄清后取汁,煎稠如糖。频敷患处,能止痛,消瘢痕。

治熊虎爪伤:嚼粟米涂患处。

治鼻衄不止:粟米粉同水煮服用。

治小儿丹毒:嚼粟米敷患处。

治反胃吐食,脾胃气弱,消化不良,汤饮不下:用粟米半升磨粉,加水调成梧桐子大的丸七枚熟,放点盐,空腹和汁吞下。有的认为纳入糖醋吞更好。

治胃热消渴:以陈粟米煮饭,干后食用,治疗效果非常好。

秫米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主治】主治寒热,利大肠,可治疗漆疮。能治筋骨挛急,除疮疥毒热。

【发明】宋代元嘉年间,有个人吃鸭成癖,医生用秫米粉调水让他服用,开始烦闷急躁,过了一会儿,吐出一团鸭毛,病就好了。秫米性太黏滞,很不容易消化,小孩不适宜多吃。

【附方】

将生秫米捣碎和上鸡蛋清,敷于青肿患处,治疗效果非常好。被狗咬伤或生冻疮,将秫米嚼啐于伤处,也很有好处。它又有治阳盛阴虚、失眠,以及吃鹅鸭积成症结。

【主治】煮汤可以用于洗风疾。

【附方】

主治赤痢:秫米一把,鲫鱼一条,煮粥食用。

治筋骨挛急:用秫米一石,曲三斗,地黄一斤,茵陈蒿炙黄半斤,按照酿酒法服用,效果不错。

治肺疟寒热,痰聚胸中,病时令人心寒,寒热交替伴惊恐不安:常山三钱,甘草五分,秫米三十五粒,水煎,于发病时分作三次服。

治妊娠下水,黄色如胶:秫米、黄芪各一两,水七升,煎成三升,分三次服。

【释名】有黄粱、白粱、红粱几个品种。是谷类中的良种。

黄粱米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主治益气,和中,止泻痢。除邪风顽痹,止霍乱,得小便,除烦热。

白粱米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主治】主治除热,益气,舒缓筋骨。凡是患有胃虚并且呕吐的人,用二碗米汁,一碗姜汁,一起服用,治疗效果非常好。做成饭食用。有和中、止烦渴的作用。

青粱米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主治】主治胃痹,热叶,消渴。有止泻痢,利小便,益气补中,使人年轻长寿的作用。煮成粥吃,能健脾,治泄精。现在粟中颗粒大且色呈青黑色的就是青粱米。它的谷芒多而米少,因它承受金水之气,所以性最凉,而对病人有宜。

可以将米用纯醋连泡三天,蒸晒一百次,然后把它贮藏好,远行时,白天吃一顿,可以度过十天。

【附方】

治霍乱大渴不止,多饮则对人有害:黄粱米五升,水一斗,煮成三升,稍稍呷饮。

治小儿鼻干没有涕,脑热:用黄米粉,生矾末,每次一钱,水调后贴囟门上,每日二次。

治小儿丹毒:用土番黄米粉,和鸡蛋清敷,即愈。

治小儿遍身生疮,面如火烧:以黄粱米研粉,用蜜水调涂搽,治好即停用。

治霍乱不止:用白粱米五合,水一升,一起煮粥食。

治手足生疣:取白粱米粉,铁桃炒红研成末,以众人唾沫和之,厚一寸,涂上立即消。

治脾虚泻痢:用青粱米半升,神曲一合,日日煮粥食,即愈。

治老人血淋:用车前子五合,绵裹煮汁,加青粱米四合,煮汁常食。

治中一切药毒,烦闷不止:用甘草三两,水五升,煮剩二升去渣,加入青粱粉一两,煎食。

薏苡

【释名】它的米呈白色像糯米,根都是白色的,根须相互交结,味甜。薏苡到处都有种植,二、三月间老根自己长出。五、六月间抽出茎秆,开花结果。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主治】主治筋急拘挛、不能伸展弯曲,长时间患有风湿麻痹的患者。可通气。长时间食用,使人舒爽益气。消除筋骨中的邪气,有利于肠胃,消水肿,使人开胃。做饭或面食,能使人不饿。将它煮粥喝,能解渴,杀蛔虫。还可以治肺部慢性疾病,积脓血、咳嗽流鼻涕、气喘。将它煎服用,能解毒肿。它还可治脚气,健脾益胃,补肺清热。

【发明】古人辛稼轩曾长一疝,大小像杯子,重重地往下垂。有一个道人把薏苡仁用东墙上的黄土炒后,用水煮成膏状服用。经过几次服食后,疝便消了。程沙后来也得了这种病,辛稼轩将这种方法教给他,也很有效。《济生方》中记载:将猪肺煮熟切成片,蘸薏苡仁末,空腹吃,可治肺损咯血。这是因为薏苡仁可以补肺,猪肺可以疏通经脉。赵君依照这个药方多次服用,很有效果。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主治】主治除肠虫。用它煮汁至烂后很香,可以打蛔虫,很有效。也能用它来堕胎。以及治疗心急腹胀,胸胁痛,只需将它锉破后煮成浓汁服下三升即可。将它捣成汁和酒服用,能治黄疸。

【主治】将它作为饮料,味道清香,益中空膈。在夏季煎熬饮服,能暖胃益气血。刚生下来的小孩用它来洗浴,可以使孩子不生病。

【附方】

主治久患风挛痹痛,补正气,利肠胃,消肿,除胸中邪气,治筋急拘挛:将薏苡仁研末,同粳米煮粥食用。

治砂石热淋,痛不可忍:用薏苡仁的子、叶或根,水煎后热饮,夏月冷饮,以通为度。

治消渴饮水:用薏苡仁作粥,食用。

治天阴后风湿身疼:麻黄二两,杏仁二十枚,甘草、薏苡仁各一两,水四升,煮至二升,分三次服。

治肺肿喘急:用郁李仁二两研末,以水滤汁,煮薏苡仁饭,天天食用。

治肺脓肿咳脓血:薏苡仁十两杵粉,加水三升,煎至一升,酒少许,送服。

肺痈咳唾,心胸甲错者:用醇酒煮薏苡仁至浓,微温时顿服,肺有血者,吐出后即愈。

治肺痈咳血:米仁三合捣烂,水二大盏,煎为一盏,入酒少许,分两次服。

治痈疽不溃:薏苡仁一枚,吞后有效。

治喉肿疼痛:吞米仁一二枚。

玉蜀黍

【释名】长得粗壮,苗有三四尺高。六七月份开花成穗,苞上有米粒,一颗颗集在一起。颜色有黄白色。又叫玉高粱,它的苗和叶都像蜀黍。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主治小便淋沥及泌尿道结石,疼痛难忍,将它煎成汤连续饮用几次。

蜀黍

【释名】黍梢可以制作成扫帚,现在好多人也用。茎秆很高。形状像芦苇,但中间是实心的,叶也像芦苇,黍穗像大扫帚,颗粒像花椒般大,呈红黑色。

【性味】味甘,性温、涩,无毒。

【主治】主治暖中焦,涩肠胃,止霍乱。有黏性的蜀黍米有相同的功效。

【主治】煮成汁服用,利小便,止喘咳。烧成灰和酒服用,治疗难产有效。

狼尾草

【释名】古时,铠民用它食用。狼尾草的穗像狼尾。生长在沼泽地。茎、叶、穗粒都像粟,颜色是紫色的,有毛。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阿芙蓉

【释名】罂粟结成青苞时,中午过后用大针刺破它外面的青皮,但不要伤损里面的硬皮,刺破三五处,第二天早晨津流出,用竹刀刮取,收集到瓷器中阴干后可用。它是一种毒品,人吸食后会上瘾。又叫鸦片,它就是罂粟花的津液。

【附方】

罂粟粥治反胃吐食:白罂粟米三合,人参末三钱,生山药五寸细切研末,三物以水二升三合,煮至六合,用生姜汁及盐花少许匀分服。

治久痢不止:罂粟壳醋灸为末,制成蜜丸弹子大。每次服一丸,用水一盏,姜三片,煎至八分,温服。又方:粟壳十两去膜,分作三分,一分醋炒,一分蜜炒,一分生用,一并研成末,制成蜜丸芡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下。

治久嗽不止:粟壳去筋,蜜炙为末。每次服五分,蜜汤送服。

治久痢:阿芙蓉小豆大小,空腹温水服下。若渴,饮蜜水解。

罂子粟

【释名】叶子形状像白苣。三、四月间出茎结青苞,花开后青苞就脱落。它的花有四瓣,果就在花中,被花裹着。花开了三天过后就凋谢了,而罂果还长在茎头,长一二寸,像马兜铃大小,上面有盖,下面有蒂,它的果实中有很小的白米,可以食用,也可以榨油。又叫御米。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驱风通气,驱逐邪热,治疗反胃胸中痰滞,丹石发动,吃东西不能下咽。将罂粟米和竹沥煮成粥吃,治疗效果非常好。能治疗泻痢,有润燥的功能。但不能多吃,否则会动膀胱气。

【性味】味酸,性寒、涩,无毒。

【主治】它能止泻痢,固脱肛,治疗遗精和长时间的喘咳,敛肺涩肠,止心腹筋骨各处的疼痛。

嫩苗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具有除热润燥、开胃厚肠的作用。

蓬草子

【释名】有两种生长在湖泊,沼泽之地。青稞只有西南地区的人才种植它,叶像茭黍,秋季抽穗结果,它的果实像红黍般大小,去壳可食用,也可用来酿酒,青稞酒。黍蓬,就是青稞。

【性味】味酸,性平、涩,无毒。

【释名】它的茎叶和穗的颗粒都像黍稷,秭稗的苗像稗而它的穗像粟,有紫色的毛,就是乌禾。稗有水稗、旱稗两种种类。水稗生在田中,旱稗的颜色是深绿色的,根上的叶带紫色,梢头生出扁穗,结的果实像黍粒,是野生植物。可以食用。和秧苗极为相似。

稗米

【性味】味辛、甘、苦,性寒,无毒。

【主治】做成饭食用,益气宜脾。

根、苗

【主治】能治跌打损伤,出血不止。方法是将它们捣碎或研末敷在患处,立即可以止血。

四、菽豆类

大豆

【释名】大豆几个品种,分黑黄褐等颜色,可榨油,做豆豉、炒食、做豆腐等,其营养很高。在夏至前后播种,苗长达三四尺,叶呈圆形但有尖。秋季开出成丛的小白花,结成豆英夹长达一寸。

黑大豆

【加工】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将它研碎,涂在疮肿处,有一定疗效。将它煮成汁喝,能杀邪毒。它能治水肿,消除胃中热毒,伤中淋露,去淤血,散去五脏内寒,除乌头毒。将它炒黑,趁热放入酒中饮用,能治风痹瘫痪口吃及产后伤风头痛。服食黑大豆可以填腹度饥,吃完饭后生吞半两黑大豆,可以耳聪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旺盛,不易衰老,镇心,滋补人。长期服用可以润肌肤,使人长生不老。刚开始服用时好像身体沉重,但一年左右,便可感觉身姿轻盈。黑豆加入盐煮,经常吃,能补肾,这大概是因为豆的形状像肾,且黑色通肾,再加上少许盐,所以补肾。

【发明】李时珍说:古代药方中称黑豆能解百药之毒,每次试验,结果却不是这样,但加上甘草后,便出奇灵验。这些事情,不能不知晓。

大豆皮

【主治】生用,治疗痘疮和目视物不清。嚼烂敷涂治小儿痘疮。

大豆花

【主治】主治目盲,翳膜。

大豆叶

【主治】能治蛇咬,捣碎敷在伤处,常更换,可愈。

黄大豆

黄豆的苗高一二尺左右,它的叶像黑豆叶,但比黑豆叶大,结的豆荚略微肥大些,它的叶嫩时可以吃。叫黄豆芽。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主治】主治宽中下气,利于调养大肠,消水胀肿毒。研成末,加开水调和,涂在出痘后有感染的地方。

豆油

【性味】味辛、甘,性热,微毒。

【主治】主治疮疥,解发。

【附方】

服食大豆:令人长肌肤,益颜色,填骨髓,增气力,补虚能食,不过两剂。大豆五升,如做酱法,取黄豆捣末,以猪炼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到百丸,温酒服下,神验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