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人龙帝范:李世民传
11320100000038

第38章 性情中人(1)

爱弓箭也爱诗文,爱骏马也爱字画。当你了解了李世民马背上的骁勇后,一定不要忽略他性情中人的一面。这个南征北战,战功赫赫的皇帝背后,那些不平凡的女人一样传奇。

阴阳深浅叶,晓夕重轻烟。李世民就是会在你看惯了他战场上的雄韬伟略之后,给你这样的惊喜和意外。但这个开创了盛世局面,得到万民敬仰的人,却没有逃出长生不老这一传说中的魔掌,几颗丹药最终结束了他的生命。

可悲亦可叹!

(第一节)后宫群妃

选择一个人,选择一种生活。唐太宗最青睐的是和他较为互补的智慧温柔的美丽女子。功成名就的唐太宗背后,有着同样不平凡的女人存在。

智慧贤德长孙皇后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春游曲》

能写出如此美丽的诗句,该是怎样的女子呢?绝代风华?一笑倾城?我想,应该是一个自信、美丽、生动、娇美的女子,或妩媚,或灵黠,或兰心蕙质,或端秀从容……这个女子,便是载誉千古的唐太宗皇后——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的背景

仍然要借用一句老生常谈的话,就是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会有一个用尽各种形容词也不能形容完的美好女人的存在,长孙皇后就是这样一个绝对的千古贤后。她的圣贤超过历代皇后,至今没有人可以超越。

长孙皇后出身于北朝的“帝室十姓”。她的祖先是北魏皇族拓跋氏的长房,因此后来就姓了“长孙”。长孙皇后的老爸长孙晟是当之无愧的神箭手,他曾经在突厥王爷的面前沉着冷静地一箭双雕,一下子流传千古。不光如此,长孙晟还拥有超人的智慧。他的一条“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策略几乎让称霸大漠多年的突厥一时间土崩瓦解,为中原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巨大威胁。

虎父无犬子,尽管长孙皇后是个女的,但肯定也非同凡响。首先她的长相就应该很不错,因为长孙皇后是北魏皇族后裔,在她的祖爷爷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后,她的鲜卑血液自然也是1/N了。而长孙皇后年幼时,一位卜卦先生为她测生辰八字时就说她“坤载万物,德合无疆”。这是相当吉利的说法。不过,这夫妻二人还真是般配,因为李世民曾被预言能“济世安民”。

不过,长孙皇后身世还是有些可怜的,因为那么英明神武的老爸那么年轻就去世了,看来天才真的都是脆弱的。长孙皇后同父异母的哥哥在父亲死后就开始欺负他们兄妹,无奈兄妹俩只好暂时栖身舅舅家。不过,却因祸得福,成就了自己的美好姻缘,当然,这是后话。应该说年仅八岁的长孙皇后,在一夜之间明白了什么是人情冷暖,什么是世态炎凉。但好在童年的辛酸遭遇并没有让长孙皇后从此偏激、狭隘地理解生活。在她短暂的一生中,长孙皇后以女性特有的温柔用心呵护每一个人,甚至包括那个曾将她扫地出门的同父异母的大哥长孙安业。长孙晟老来得女,长孙皇后是他唯一的女儿,女儿的婚事自然是不可以马虎的。长孙皇后的伯父长孙炽十分欣赏李渊的老婆窦氏,认为她的儿子一定不同凡响,所以极力主张把这个侄女嫁给她的孩子。后来长孙皇后的舅舅高士廉也认为李家二公子李世民尤为不凡,所以就把外甥女嫁给了他!可以说著名的大帅哥长孙炽和高士廉的眼光是非常毒辣的。于是,在613年,长孙皇后13岁的时候,嫁给了李世民,从此开始了自己幸福的一生。

几个关键词

长孙皇后去世时,李世民痛心疾首:“顾内失吾良佐,哀不可已已。”他说长孙皇后“每能规谏,补朕之阙”。以后入宫“不复闻善言”。这在一定程度上告诉我们,长孙皇后绝对是李世民的贤内助。在很多史料上都有记载,长孙皇后决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后宫管理者。实际上,她一直是李世民的高参,特别是在重大问题上,她是李世民的高级政治顾问。关于长孙皇后,有几个关键词值得参考。

关键词——顾问以不问为前提

长孙皇后这个顾问比较沉默,经常是李世民自说自话了半天,也没见她有一句回应。这就很奇怪了,既然是李世民的顾问怎么会是这么沉默的羔羊呢?估计李世民也很郁闷,就一再地问。长孙皇后这时候才开口回答,说这是皇帝的事情,我一个妇道人家不能干政。说了跟没说一样。李世民不依不饶,就百般解释,非要逼皇后开口。这时候长孙皇后才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是为什么?难道是皇后真的没有意见,还是在扭捏作态?当然都不是。经过这么一个反复说的过程,长孙皇后要让李世民确定自己的问题,确定是否真的需要听自己的意见。这是一个意见再筛选的过程。她只回答李世民确实需要的问题,换句话说:皇后只回答重要的,李世民也拿不定主意的问题。什么小事都问你,那还不成秘书了?只有大事才问你,这才是顾问。可见,长孙皇后这个顾问当得是非常的保值。

关键词——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亲哥哥,而且是李世民的布衣之交。在李世民夺取最高权力的过程中,功劳甚大。李世民当然最信任他。这位大舅子,不仅和他的舅舅高士廉、叔叔长孙顺德作为二十四功臣被一起挂在凌烟阁,而且还勇夺榜首!——长孙皇后如果在世的话,肯定不会同意李世民整出这个东东!

李世民掌权以后,长孙无忌就担任吏部尚书,后来李世民就想让长孙无忌担任尚书仆射,也就是贞观时期的宰相。这事,李世民献宝似地早早告诉了皇后。结果长孙皇后死活不同意,“皇上,万万不可。臣妾已托身于皇宫,而且身份尊贵至极,如果再让兄长担任如此重要的职位,恐怕会引来朝廷议论纷纷。况且皇上也知道,历史上有多少江山,因为外戚权重而不保!”不光如此,长孙皇后还撺掇自己的老哥申请退出,长孙无忌胳膊拧不过大腿,只好答应了长孙皇后。但是,越是这样,李世民越是坚持,继续给长孙无忌封高官爵位。

果然没过多久,就有人向李世民上书,说这位国舅爷权势太盛,恐有不轨。李世民当众说:我信任无忌,如同信任儿子。朝廷顿时没有声音了。但是,这下长孙皇后誓死不从了,她和长孙无忌轮番苦求,无奈李世民为了不扰民,只好在一年后改授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

关键词——魏征

长孙皇后对长孙无忌的防范如此认真,而对于另外两个人却是极力推荐。第一个就是魏征。魏征本来不是秦王阵营的人,而是后来跳槽到李世民门下的。李世民爱才如命,接纳了魏征。魏征是唐朝有名的谏臣,号称“千古金鉴”。但是身为皇上的李世民虽然从谏如流,也难免会有不高兴的时候。

有一天李世民下朝回来变得怒气冲冲。长孙皇后很奇怪,早晨走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现在变成了这样子?于是赶忙问李世民发生了什么事。

李世民说:“还不是魏征那个乡巴佬,又在朝堂上跟我过不去。早晚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二话没说,立刻回头换上朝服,向李世民祝贺。把李世民弄得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皇后说:“史书上都说君圣臣忠。现在正是因为陛下圣明,所以魏征才如此敢于直言。天下得一明君,作为陛下的亲人,我怎能不祝贺呢?”

对于李世民的反应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想来一定是喜上眉梢的。因为皇后说服李世民的角度,是从表扬李世民的立场来维护魏征的直言。如果她从批评皇上度量狭小入手,那问题一定会更加复杂,甚至完全弄糟。这种方式的成功,是建立在对人性弱点认识的基础上的。得一如此冰雪聪明的女子为伴,夫复何求!

关键词——房玄龄

从年龄上来看,房玄龄比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大出许多岁,但好像一直在帮助这对小夫妻。玄武门事变时,他和尉迟敬德力劝的声音最大。李世民当了皇上后,老房更堪称是勤勤恳恳的好宰相!

但即使是再忠的臣也难免会因为皇上的一时小糊涂被罢官。长孙皇后去世前,房玄龄就有过罢官的遭遇。但长孙皇后是何等聪明的女人,虽然没有亲政,但是什么人是忠臣、良臣,一定是心知肚明。因此,长孙皇后临死前特别嘱咐,“不能弃用房玄龄”,可怜的房玄龄于是又被召了回来。

李世民晚年的时候,不知为什么又把老房赶走了。禇遂良便劝谏,但一开始的好话根本不起作用。最后褚遂良灵机一动,说:“当初房玄龄在秦王府和文德皇后‘同心影助’帮助你……”后来老房就回来了——禇遂良还真是聪明,这番话一定是让李世民想起了老婆的遗言!

关键词——长乐公主

长乐公主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大女儿,两人对她疼爱有加。长乐公主出嫁,李世民一高兴,就使她的嫁妆比长公主(李世民姐姐永嘉公主)的嫁妆多出了一倍。这事又被魏征知道了,他就开始在李世民面前进谏,“当年汉明帝……今天皇上给长乐公主的陪嫁比长公主还要多,臣以为有悖礼数,望陛下三思!”李世民回宫就随口把这件事告诉了皇后,还说魏征多事,要管皇上的家事。

长孙皇后听完,却说:“臣妾一直听说皇上欣赏魏征,今天总算知道为什么了。臣妾作为皇上的结发夫妻,常伴左右,情深意重,尚且要察言观色,不敢轻易冒犯皇上,更何况是隔了好几层的臣子呢?魏征不愧是难能可贵的正直之人!”随后长孙皇后和皇上一起说服长乐公主高高兴兴带着不多的嫁妆出嫁了,还让魏征的腰包鼓了起来。并且让人传话,让魏征保持这种直言不讳的真性情!

要不是长孙皇后“深明大义”,估计将来的公主们出嫁也要争个你多我少,不得安宁。即使不是这样,也会惹一些妃嫔和公主们暗自不爽吧?

关键词——养马人

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骏马,平常就放在宫中饲养。一天,这匹骏马突然无缘无故地死了。李世民当时非常生气,扬言要杀养马的宫人。长孙皇后劝谏说:“从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老百姓知道后,一定恨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其他诸侯知道后,一定看不起我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齐景公听后便免了养马人的罪。陛下您也肯定知道这个故事吧?”唐太宗听了皇后这番话火儿就消了,他对大臣房玄龄说:“皇后用平常的故事来启发影响我,真是大有益处。”

最后的评价

关于长孙皇后的轶事还有很多,这样一个聪慧的女子故事一定是数不清的。贞观时期,李世民主外,征战四方、治理天下,长孙皇后主内,掌管内廷。后宫是一条看不见的战线,长孙皇后自始至终以自己的方式支持李世民,是李世民坚强的后盾。在长孙皇后的管理之下,后宫一直是风平浪静。不是这里改变了尔虞我诈的性质,也不是这里缺少了资源,而是因为长孙皇后掌控有力。那是一种化百炼钢为绕指柔的力量,看不见摸不着,但无处不在。对后宫的妃嫔,长孙皇后非常地宽容和顺,她并不一心争宠,反而常规劝李世民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妃嫔。正因如此,唐太宗的后宫很少出现争风吃醋的丑事,这在历代都是极少见的。

对待后宫如此,对待已经卸任的李渊更是关爱有加。长孙皇后十分恭敬而细致地侍奉李渊,每天早晚必去请安,时时提醒太上皇身旁的宫女怎样调节他的生活起居,像一个普通的儿媳那样尽着孝道。长孙皇后贤淑、优雅、智慧、大度,用现代最流行的一个说法就是不折不扣的知性女人。

但是,这样成功的女性却是如此的短命。636年六月二十一,长孙皇后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三十六岁。谥号文德皇后。

长孙皇后一生很短暂,只有短短的三十六年。但是这三十几年,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知性女人、智慧女人的一生。她勤奋,一年四季雷打不动;她俭朴,成了整个皇宫的榜样;她心存仁厚,爱护李世民的嫔妃和儿女,还收养了幼年丧母的豫章公主;她正直英明,屡次维护魏征和房玄龄,保住了一代忠臣;她冰雪聪明,巧妙地周旋于李渊和他的嫔妃之间,为李世民争取支持和谅解;她能干聪慧,上战场慰问战士;她小心谨慎,决不让自己的亲哥哥担任重臣,怕的就是会谋害国家……

长孙皇后是李世民身后最伟大的女性,因为她,李世民才可以如此顺利地开创了一个盛世,打开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局面。她因为自己的丈夫,更因为自己的智慧和品德,在青史上留下美名,成为不逊于东汉阴皇后、明代马皇后的一代贤后。

历史因为这样德才兼备的人而增色,人民因为这样德才兼备的人而受惠。

只要是亲民、爱民、为人民着想的人,就会永远被人民缅怀。

文德皇后千古!

江南才女贤妃徐惠

除了长孙皇后,一夫多妻的政策下,李世民自然还会有很多的后宫嫔妃,其中也有几个比较有知名度的。其中之一就是江南才女贤妃徐氏。她名叫徐惠,浙江湖州人。传说中特别聪明,五个月大的时候就会说话,四岁能读《诗经》、《论语》,八岁会作诗文。估计是徐老爸胎教做得好。

这个徐惠才思敏捷,辞致清丽。进了皇宫后,博览群书,涉猎非常广。上书讨论时政的时候,一点不含糊,见解精到,角度新颖。李世民非常赏识她。

开始进宫的时候,一不小心徐惠就被淹没在后宫的佳丽三千里了。锦衣玉食毕竟敌不过深宫清冷的寂寞,徐惠挥毫泼墨,一首《长门怨》跃然纸上:

旧爱柏梁台,新宠昭阳殿。

守分辞芳辇,含情泣团扇。

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

颓恩诚已矣,覆水难重荐。

这事很快传到了李世民耳朵里,不觉眼前一亮,于是将徐惠由二十七世妇最末一级才人一下晋迁为九嫔中的第八级充容。这可是质的飞跃。

尽管有这样的身份,徐惠却没有忘乎所以。在朝野上下响起一片赞美声的时候,她操起魏征的旧业,在后宫担当第二个魏征。总是毫不客气地向李世民进谏。

李世民东征高丽的时候,徐惠也是劝阻的人之一,只可惜李世民没有听得进去。李世民巡游天下时,她告诫李世民“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人”。珍玩是国家沦丧的根本所在;珠宝玉器是迷人心窍的毒药;珍玩珠宝盛行民间,必然会败坏淳朴的民风。徐惠提出论点还不算,还拿出了论据,举例说商纣因为迷恋玉器,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这样的女子在身边绝对是李世民的福气。

不光如此,徐惠才思敏捷也很得李世民爱慕。有一次,李世民派人去请徐惠,徐惠可能是忙着打扮自己,迟迟不来。李世民等到花都谢了,才见徐惠珊珊来临。当时李世民气得眼睛都快冒火了。容光焕发的徐惠见李世民一脸怒气,只是嫣然一笑,挥笔写下了一首诗《进太宗》: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李世民一看,忍俊不禁,怒气也全消了。看来才气这个东西不光能挣得荣誉,还能化解怒气。李世民在世的时候,两人可谓相知相敬、相亲相爱。李世民过世后,徐惠忧思成疾,一下卧床不起。太医看了之后,开方熬药,但徐惠拒绝服用。第二年,也随着李世民去了,终年2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