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拉罕一有空,就坐在树下看书,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去问继母。父亲不了解书中的乐趣,常苦笑着说:“这有什么好看的?”
就这样,原来只认得几个字母的亚伯拉罕,已经从书本里认识了很多词。继母看到这种情形,发现了亚伯拉罕好学的精神,因此,当巡回教学的老师再度来临时,她不顾丈夫的反对,坚持要让亚伯拉罕去上学。
继母为有这样的一个儿子感到骄傲,她预感到林肯不会在这片土地上永远待下去,他似乎属于另外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
确实,林肯具有一些同龄小伙伴们所不具有的优秀品质,他的梦想在远方,这正是他以后成功的基础。
在这种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带,每天的生活都是千篇一律。一大早就得到田里工作,直到太阳下山才回家,日子向来缺少变化。亚伯拉罕自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单纯地以为,长大之后,也要跟爸爸一样,成为勤劳的农夫。
林肯12岁了,他的个子愈来愈高。
一天,亚伯拉罕从磨坊回来,看见一位最近才来的移民正在和父亲说话。
父亲看见亚伯拉罕回来,便说:“亚伯,这位先生听说你很勤快,想雇用你,你觉得怎么样?我想,你为别人做事也不错。”
第二天,亚伯拉罕就到这户人家去工作,他按照主人的意思挖土、耕地、砍木柴、掘井……一天的工资是16分钱。
虽然数目很少,但对家里却是很大的帮助。
父亲有时会偷偷地观察亚伯拉罕的工作情形,他常看到亚伯拉罕在休息时间对其他的工人高谈阔论,工人们似乎也听得津津有味。
“这孩子在家里一句话都不说,现在到底跟这些人讲些什么?”
原来,亚伯拉罕是在模仿牧师口若悬河地讲道,大伙儿都觉得很有趣,亚伯拉罕更是一副很快活的样子。
父亲一直没有发现亚伯拉罕的这一面,因此感到惊讶。
这个在荒野中长大的孩子,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
亚伯拉罕不太爱交朋友,每天只是认真地工作。他感到最快乐的,是太阳下山后,一家人围在火炉旁边的时光。
此地经常有外来的旅人,或是邻居来聊天,大家很喜欢提起华盛顿和纽约的事。他们最爱讨论的,就是华盛顿政府的各项建设和措施。
“政治在操纵着美国这个国家。”亚伯拉罕开始有了这个观念。
他急于获得知识,连包装用的报纸都捡起来看,这正是拓荒地区孩子的课本。
在拓荒地区,很少有人识字,因此亚伯拉罕可说是在村子中,知道最多消息的人。可是,在这些旧报纸上仍然有许多句子是他所不懂的。
亚伯拉罕14岁时,当地有人开了一家杂货店,贩卖食品、衣服、农具……凡是日用品几乎什么都有。店主很赏识亚伯拉罕的勤劳,想请他当店员。
“我这个孩子能胜任这工作吗?他根本不会跟人打交道!”
父亲很怀疑,但是亚伯拉罕答应了。
这位在荒野中长大、沉默寡言的孩子居然当起店员来了。他亲切地招待客人,店内经常洋溢着笑声,生意也愈来愈好。
他过去一直说话不多,那是因为整天与大自然为伍,没有说话的必要。事实上,亚伯拉罕很喜欢店里的工作,因为店里出入的是各行各业的人,他可以听到许许多多的事。而最令亚伯拉罕高兴的,就是店里订有报纸。
“有什么消息没有?”
店里的客人经常这样问,林肯便会读报纸给他们听。有的人前来买东西,完全是为了获得报纸上的消息。
城里法院的法官,有时也会到这里来,林肯因此而认识了一位叫皮贾的法官。皮贾见林肯很认真,便对他说:“你真用功,我有一些你看得懂的书,可以借你。”
这些书是《鲁滨孙漂流记》、《天方夜谭》、《天路历程》、《华盛顿传》等。
林肯对《华盛顿传》特别感兴趣,他从这本书中知道美利坚合众国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拓荒地的生活既平凡又单纯。同样的,林肯的少年时代也很平凡。不过,在这种平淡的日子里,林肯脑海里的知识,却逐日在增加。
林肯还不知道知识会有什么用处,他发现自己书看得愈多,不懂的事也愈多。更让他懊恼的是,没有人可以请教,无论什么事,都得靠自己的能力来判断。
林肯16岁的那一年,姐姐莎拉与邻村的人结婚,但是很不幸,她在第二年就因病去世了!
这位自小与林肯相亲相爱、同甘共苦的好姐姐,这么年轻就与世长辞,林肯心中的悲痛比母亲去世时更加深重。父亲也很伤心,但仍安慰林肯说:“这是没办法的事,我也很难过,你要想开一点。”
父亲的话虽显得生硬,但林肯听得出来其中的关心与爱意。纵然如此,林肯仍然忧伤不已。
姐姐死亡,是林肯少年时代即将结束时最感伤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