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美容保健实用偏方
12369100000025

第25章 湿疹

第二十一节 湿疹

湿疹是由各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过敏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的临床特征为皮肤红斑、丘疹、水疱、肿胀、糜烂、渗液、瘙痒。中医称之为“湿疮”或“浸淫疮”,其病因病机是由于素体禀赋不足,加之饮食不调,湿热内蕴,或外感风寒湿邪充于皮肤而成。

一、湿热型

病人典型症状表现:发病迅速,皮肤灼热红肿,或出现大片红斑、丘疹、水疱,渗出多,甚至黄水淋漓,黏而有腥味,结痂后如松脂,瘙痒太甚而表皮脱落,大便干燥,小便黄或赤,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或数。

偏方1

【组成】石膏30克,生地黄30克,马齿苋30克,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车前草10克。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

【制法】将上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煎煮,第1次煎30分钟,倒出药物,继续加水,煎煮20分钟,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早晚分服。

【疗程】7天为1个疗程。

【来源】《中医杂志》

偏方2

【组成】厚朴10克,陈皮10克,泽泻10克,黄柏10克,茯苓10克,枳壳10克,白术10克,车前子10克。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止痒。

【制法】将上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煎煮,第1次煎30分钟,倒出药物,继续加水,煎煮20分钟,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早晚分服。

【疗程】7~10天为1个疗程。

【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偏方3

【组成】龙胆草6克,黄连6克,栀子6克,泽泻12克,茯苓12克,连翘12克,生地黄12克,槐花10克,金银花10克,车前草15克。

【功效】清热利湿止痒。

【制法】将上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煎煮,第1次煎30分钟,倒出药物,继续加水,煎煮20分钟,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分2~3次服。

【疗程】10~15天为1个疗程。

【来源】《徐宜厚皮肤病临床经验辑要》

偏方4

【组成】茵陈10克,蒲公英10克,苍术10克,黄柏10克,土茯苓10克,车前子10克,泽泻10克,滑石10克,甘草5克。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

【制法】将上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煎煮,第1次煎30分钟,倒出药物,继续加水,煎煮20分钟,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早晚分服。

【疗程】10~12天为1个疗程。

【来源】《实用中医皮肤病学》

偏方5

【组成】苦参10克,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紫花地丁10克,防风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甘草5克。

【功效】清热利湿,祛风燥湿,养血活血。

【制法】将上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煎煮,第1次煎30分钟,倒出药物,继续加水,煎煮20分钟,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早晚分服。

【疗程】7~10天为1个疗程。

【来源】《山西中医》

偏方6

【组成】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苦参10克,栀子10克,生地黄15克,牡丹皮12克,地肤子12克。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适用于湿热毒盛型。

【制法】将上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煎煮,第1次煎30分钟,倒出药物,继续加水,煎煮20分钟,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早晚分服。

【疗程】15天为1个疗程。

【来源】《当代名医证治汇粹》

偏方7

【组成】金银花15克,菊花15克,黄连12克,土茯苓30克,薏苡仁15克,防风9克,甘草9克。

【功效】祛风利湿,解毒止痒。

【制法】将上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煎煮,第1次煎30分钟,倒出药物,继续加水,煎煮20分钟,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分2~3次服用。

【疗程】10~15天为1个疗程。

【来源】来自民间。

偏方8

【组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苦参10克,紫花地丁10克,蒲公英10克,夏枯草10克,金银花12克,甘草3克。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利湿。

【制法】将上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煎煮,第1次煎30分钟,倒出药物,继续加水,煎煮20分钟,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早晚服用。

【疗程】10~15天为1个疗程。

【来源】来自民间。

偏方9

【组成】全蝎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皂角刺15克,厚朴15克,白芍20克,甘草5克。

【功效】清热燥湿,解毒止痒。

【制法】将上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煎煮,第1次煎30分钟,倒出药物,继续加水,煎煮20分钟,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早晚分服。

【疗程】7~10天为1个疗程。

【来源】来自民间。

偏方10

【组成】黄柏10克,苍术10克。

【功效】清热燥湿。

【制法】将上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煎煮,第1次煎30分钟,倒出药物,继续加水,煎煮20分钟,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分2次服用。

【疗程】10~15天为1个疗程。

【来源】来自民间。

二、脾虚湿盛型

病人典型症状表现:皮肤暗淡不红,成片瘙痒才见渗出,后期皮肤干燥脱屑,面色不华,饮食不香,纳差,大便溏薄,小便不黄,腹胀等表现,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缓滑。

偏方1

【组成】白术10克,茯苓10克,枳壳10克,黄柏10克,苦参15克,车前子15克,泽泻15克。

【功效】健脾燥湿。适用于脾虚湿盛型。

【制法】将上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煎煮,第1次煎30分钟,倒出药物,继续加水,煎煮20分钟,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早晚服用。

【疗程】7~10天为1个疗程。

【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偏方2

【组成】牡丹皮10克,金银花10克,甘草3克,黄连10克,滑石10克,防风10克,苦参10克,蛇床子10克。

【功效】健脾燥湿止痒。

【制法】将上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煎煮,第1次煎30分钟,倒出药物,继续加水,煎煮20分钟,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早晚分服。

【疗程】7~10天为1个疗程。

【来源】《疑难病临证精华》

偏方3

【组成】苍术10克,白术10克,厚朴10克,黄柏10克,车前子10克,大腹皮10克,茯苓15克,砂仁4克。

【功效】健脾燥湿,解毒止痒。

【制法】将上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煎煮,第1次煎30分钟,倒出药物,继续加水,煎煮20分钟,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早晚分服。

【疗程】10~15天为1个疗程。

【来源】《当代名医证治汇粹》

偏方4

【组成】甘草5克,苦参10克,薏苡仁10克,蒺藜10克,地肤子10克,白鲜皮10克,苍术10克。

【功效】健脾燥湿。

【制法】将上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煎煮,第1次煎30分钟,倒出药物,继续加水,煎煮20分钟,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早晚分服。

【疗程】7~10天为1个疗程。

【来源】《中医杂志》

偏方5

【组成】桃树嫩皮100克,花椒树皮100克,苦楝子树树皮90克,白鲜皮60克,葛根60克。

【功效】利湿止痒。

【制法】将桃树嫩皮、花椒树皮、苦楝子树皮、白鲜皮、葛根加开水2 000毫升,水煎30分钟,待温度下降至30度加入硫黄3克,白矾30克。

【用法】每次用前加热至30度,用药外洗患处,每日1次,每5天1剂。

【疗程】10天为1个疗程。

【来源】《云南医药》

偏方6

【组成】猪苓10克,赤芍10克,薏苡仁10克,车前子10克,丝瓜络10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

【功效】祛风利湿止痒。

【制法】将上药在沙锅内浸泡半小时后煎煮,第1次煎30分钟后,倒出药液加温水,再煎20分钟左右,将两次药液混合。

【服法】每日1剂,早晚分服。

【疗程】7~10天为1个疗程。

【来源】《顾莜岩学术经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