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美容保健实用偏方
12369100000026

第26章 扁平疣 (1)

第二十二节 扁平疣 (1)

扁平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好发于青少年,多发于颜面手背等部位,为淡褐色或正常皮肤,绿豆大的皮疹,表面光滑,境界明显,损害为多个,散在或密集,自感皮瘙痒或无任何感觉。中医认为本病由于气血失和,腠理不密,外感毒邪,凝聚肌肤而成,或肝经血燥,血不养筋,风邪外搏肌肤而成。

一、风热毒邪型

病人典型症状表现:本病多发于春天,常有外感病史,伴上焦风热症状,瘙痒明显,皮损为淡红色为主,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而数。

偏方1

【组成】大青叶10克,板蓝根10克,菊花10克,桑叶10克,木贼16克,马齿苋30克。

【功效】疏风清热解毒。

【制法】将上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后,第1次煎30分钟,倒出药物,继续加水,煎煮20分钟,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早晚分服。

【疗程】7~10天为1个疗程。

【来源】《中医杂志》

偏方2

【组成】芦根6克,牛蒡子6克,桑白皮6克,桔梗6克,板蓝根15克,金银花30克,连翘20克,赤芍9克,甘草6克。

【功效】清热解毒,散风和营。

【制法】将上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后,第1次煎30分钟,倒出药物,继续加水,煎煮20~30分钟,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早晚服用。

【疗程】10~15天为1个疗程。

【来源】《中医药研究》

偏方3

【组成】丹参30克,薏苡仁30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紫草10克,香附15克,木贼15克,板蓝根15克。

【功效】清热解毒,散风祛湿。

【制法】将上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后,第1次煎30分钟,倒出药物,继续加水,煎煮20~30分钟,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分2次服。

【疗程】7~10天为1个疗程。

【来源】《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偏方4

【组成】黄芪10克,党参10克,柴胡10克,木贼10克,土茯苓30克,薏苡仁30克,赤芍15克,升麻6克。

【功效】益气解毒活血。

【制法】将上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后,第1次煎30分钟,倒出药物,继续加水,煎煮20分钟左右,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早晚分服。

【疗程】10天为1个疗程。

【来源】《北京中医学院学报》

偏方5

【组成】麻黄10克,杏仁15克,重楼15克,薏苡仁60克,板蓝根30克,甘草6克。

【功效】疏风清热,解毒散结。

【制法】将上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后,第1次煎30分钟,倒出药物,继续加水,煎煮20分钟,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早晚分服。

【疗程】15天为1个疗程。

【来源】来自民间。

偏方6

【组成】紫草15克,马齿苋30克,薏苡仁30克,丹参15克,赤芍15克,莪术10克,夏枯草15克,穿山甲10克。

【功效】调和气血,活血解毒,软坚散结。

【制法】将上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后,第1次煎30分钟,倒出药物,继续加水,煎煮20~30分钟,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早晚分服。

【疗程】14天为1个疗程。

【来源】《张志礼皮肤病医案选萃》

偏方7

【组成】黄芪10克,桂枝10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防风10克,生姜10克,大枣5枚。

【功效】活血调气疏郁。

【制法】将上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后,第1次煎30分钟,倒出药物,继续加水,煎煮20~30分钟,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早晚分服。

【疗程】14天为1个疗程。

【来源】《赵绍琴医案精选》

偏方8

【组成】木贼15克,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紫草10克,马齿苋30克,败酱草10克。

【功效】疏风清热解毒。

【制法】将上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后,第1次煎30分钟,倒出药物,继续加水,煎煮20~30分钟,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早晚分服。

【疗程】7~10天为1个疗程。

【来源】《实用中医皮肤病学》

偏方9

【组成】板蓝根50克,黄芩15克,菊花15克,白芷15克,升麻15克,桑叶30克,甘草10克。

【功效】清热解毒,止痒祛疣。

【制法】将上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后,第1次煎30分钟,倒出药物,继续加水,煎煮20~30分钟,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早晚分服。

【疗程】10天为1个疗程。

【来源】来自民间。

偏方10

【组成】当归15克,生地黄15克,马齿苋15克,赤芍15克,玄参15克,何首乌15克,板蓝根10克,金银花10克,夏枯草10克。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制法】将上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后,第1次煎30分钟,倒出药物,继续加水,煎煮20~30分钟,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早晚分服。

【疗程】20天为1个疗程。

【来源】来自民间。

二、肝郁血瘀型

病人典型症状表现:疣体小,苍老而坚,周围皮肤色素沉着或晦暗,皮肤紫暗,病程较长,舌有紫斑,脉涩。

偏方1

【组成】柴胡5克,香附10克,枳实10克,紫草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丹参10克,当归10克,莪术10克。

【功效】调和气血,化瘀。适应于气滞血瘀者。

【制法】将上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后,第1次煎30分钟,倒出药物,继续加水,煎煮20~30分钟,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早晚分服。

【疗程】10天为1个疗程。

【来源】《中医杂志》

偏方2

【组成】当归12克,夏枯草12克,玄参12克,赤芍9克,板蓝根15克,桃仁6克,山豆根6克,甘草6克。

【功效】活血化瘀,解毒利湿。

【制法】将上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后,第1次煎30分钟,倒出药物,继续加水,煎煮20~30分钟,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早晚分服。

【疗程】10天为1个疗程。

【来源】《中医药研究》

偏方3

【组成】柴胡5克,香附10克,枳实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紫草10克,丹参20克。

【功效】行气化瘀,解毒。

【制法】将上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后,第1次煎30分钟,倒出药物,继续加水,煎煮20分钟左右,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早晚分服。

【疗程】10天为1个疗程。

【来源】《中医杂志》

偏方4

【组成】丹参30克,薏苡仁30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紫草10克,香附15克,板蓝根15克。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软坚。

【制法】将上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后,第1次煎30分钟,倒出药物,继续加水,煎煮30分钟左右,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早晚分服。

【疗程】7天为1个疗程。

【来源】《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偏方5

【组成】板蓝根30克,紫花地丁18克,皂角刺12克,白头翁15克,青皮6克,赭石30克(先煎)。

【功效】清热解毒,疏肝散结。

【制法】将上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后,先煎赭石和磁石10分钟左右,加入其他药物,第1次煎30分钟,倒出药物,继续加水,煎煮20~30分钟,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早晚分服。

【疗程】7~10天为1个疗程。

【来源】《奇难杂症》

偏方6

【组成】金银花10克,大青叶10克,板蓝根10克,紫草10克,赤芍10克,薏苡仁10克。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制法】将上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后,第1次煎30分钟,倒出药物,继续加水,煎煮20~30分钟,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分2次服用。

【疗程】7~10天为1个疗程。

【来源】《中医药学报》

偏方7

【组成】马齿苋30克,板蓝根30克,红花9克,桃仁9克,桑叶9克,菊花9克,丹参12克,薏苡仁15克。

【功效】清热解毒。

【制法】将上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后,第1次煎30分钟,倒出药物,继续加水,煎煮20~30分钟,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分2次服用。

【疗程】7~10天为1个疗程。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偏方8

【组成】熟地黄12克,白芍12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赤小豆10克,白术10克。

【功效】养血润燥,软坚散结。

【制法】将上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后,第1次煎30分钟,倒出药物,继续加水,煎煮20分钟左右,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分2次服用。

【疗程】7~10天为1个疗程。

【来源】来自民间。

偏方9

【组成】赤芍10克,桃仁10克,川芎6克,红花6克,老葱3根,大枣7个。

【功效】活血通窍,祛风止痒。

【制法】将上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后,第1次煎30分钟,倒出药物,继续加水,煎煮30分钟左右,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分2次服用。

【疗程】7天为1个疗程。

【来源】《医林改错》

偏方10

【组成】生地黄12克,板蓝根12克,牡丹皮9克,赤芍9克,桃仁9克,三棱9克,莪术9克,僵蚕9克,红花6克,甘草6克。

【功效】凉血化瘀,清热散风,利湿解毒。

【制法】将上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后,第1次煎30分钟,倒出药物,继续加水,煎煮20~25分钟,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分2次服用。

【疗程】10天为1个疗程。

【来源】来自民间。

第二十三节 鱼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