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帝王宰相
12729600000054

第54章 风流天子盛极而衰(3)

结果唐玄宗、李林甫反而罢其职。后来,唐玄宗命令王忠嗣攻吐蕃石堡城(今青海西宁西南)。王忠嗣以持重安边为宗旨,指出石堡城太险固,非死亡数万人不能攻克,而不攻该城,无害于我国,所以不肯用兵。唐玄宗治其罪,后免死贬官。哥舒翰后来被迫攻该城,战死数万人,仅俘获吐蕃守军400人,正如王忠嗣所料。唐玄宗为夺取一个无关战局的小城,把士卒生命当蚁命,除了极度的骄侈心和发狂的好战心驱使外,没有任何其他理由。天宝六年王忠嗣去职后,安禄山掌握了东北部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之位,兵力最强,哥舒翰得西北的河西、陇右两镇节度使之职,两人私怨很深,各培植势力,争夺权利互不相让,边镇事实上分裂为两大敌对力量。到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哥舒翰入朝,因中风留在京师以后,安禄山成为唯一掌握重兵的边帅。就在这一年冬季,蓄谋近10年的安禄山公开向唐玄宗的皇位挑战,形成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长达8年的大范围战争。

歌舞升平多情多艺唐玄宗除像一般帝王好色、好猎之外,还有对音乐歌舞的爱好。他对后者的迷恋和精通程度,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无人与之并肩。唐玄宗多情又多艺,在音乐歌舞时,他倾注了欢乐、悲伤和爱情等真情实感,确实达到了一定的艺术境界。两《唐书》的“音乐志”、“礼乐志”里,有不少是玄宗和妃子唱和共欢的记载。

唐玄宗最喜爱演奏的乐器是笛子和羯鼓,尤适意于羯鼓。史称唐玄宗性情俊迈,因此不喜欢琴声,琴声太缓,太从容,远不如羯鼓那样令人振奋。有一次,他命乐奴弹琴,曲未终了就听得不耐烦了,把乐奴打发走,喝令内官说:“速召花奴将羯鼓来,为我解秽!”看来,他视琴如秽物般厌恶,可谓爱憎分明。当时宰相宋囊蚕不遏晒模君臣有时在议政之余谈到羯鼓的质量和击法。宋男稳莼鞴牡男蜗笫恰巴啡缜嗌椒澹手如白雨点”。山峰意为不动,雨点意为碎急。教坊艺人吕元真击鼓最绝,头上置水碗,曲终而水不倾动。玄宗在藩邸时就耳闻吕元真的技艺,多次派人召他来,而吕元真自恃才高,每每拒绝未来天子的邀请,玄宗为之衔恨,报复的手法是,让吕元真终身不得官爵,而吕元真的同道均受爵命。

唐玄宗曾选乐工300人,宫女数百人,在宫廷的梨园教授乐曲,培养了一大批音乐舞蹈人才。后来的戏子被称为“梨园弟子”,这一名称即由此而来。唐玄宗在内廷经常歌舞升平,这在开元末年到天宝年间,成了比政事更重要、更能提起他兴趣的活动。唐玄宗的好色多情,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床笫之欢,而更多地带有浪漫爱情的情感。在内廷歌舞场中,唐玄宗经常亲自在乐队中操艺。当教坊女艺人谢阿蛮伴舞玄宗创作的《凌波曲》时,宁王吹玉笛,玄宗击羯鼓,杨贵妃弹琵琶,马仙斯击方响,李龟年吹筚篥,张野狐弹箜篌,贺怀智拍板。在赏花宴上,唐玄宗曾吹笛为杨贵妃的歌声伴奏。当时禁中牡丹花开,玄宗和贵妃在兴庆池东觉香亭前赏花,乘兴召来梨园弟子中的十几名高手,以歌咏花。李龟年为当时首屈一指的歌唱家,这时他手持檀板,在乐人的吹奏下正要一展歌喉,唐玄宗止住他说:“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命李龟年持金花笺,宣赐翰林学士李白立即献上新词。李白酒尚未醒,援笔写下三首《清平乐》。其一云:“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其二云:“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其三云:“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觉香亭北倚栏杆。”李白将新词奉上,玄宗立即命梨园弟子调弦配曲,催促李龟年演唱。这时杨贵妃含笑手持玻璃七宝杯,酌西凉州葡萄酒,情意饱满地领唱。玄宗拿过玉笛吹奏,贵妃边饮边歌,酒酣歌酣情亦酣,玄宗伴奏亦不忘调情,每当曲终将转换时,他往往故意拖长笛声以媚之。

笛子是玄宗制曲的工具,经常按笛创作新曲。一次坐朝时,高力士发现玄宗不停地用手指上下按其腹。退朝后,高力士问玄宗:“陛下向来未以手指按腹,莫非圣体有恙耶?”唐玄宗说:“非也。吾昨夜梦游月宫,诸仙娱吾以上清之乐,寥亮清越,殆非人间所闻也。酣醉久之,合三诸乐以送吾归。其曲凄楚动人,杳杳在耳。吾回,以玉笛寻之,尽得之矣。坐朝之际,虑所遗忘,故怀玉笛,时以手指上下摸寻,非身体不安也。”高力士请聆听玄宗此曲,玄宗欣然吹奏,吹罢高力士请问曲名,玄宗笑说道:“此曲名《紫云回》。”

《羯鼓录》中记载:“玄宗洞晓音律,由之天纵,凡是管弦,必造其妙,制作调随意即成,不立章度,取适短长,应指散声皆中点拍,至于清浊变转,律吕呼召,君臣事物,迭相制使,虽古夔、旷不能过。”由此看来,唐玄宗可谓是一个音乐天才、奇才。

唐玄宗好神仙术,他制曲据说多是受梦中神仙的启示,或是神仙传授,《紫云回》如此,《凌波曲》亦相似。玄宗在东都洛阳时,白日作梦,梦中一女子容貌艳异,头梳交心髻,身穿大袖宽衣,翩翩来到御床前下拜。玄宗问:“汝何人?”该女答道:“妾乃陛下凌波池中龙女,卫宫护驾,妾实有功。今陛下洞晓钧天之乐,乞赐一曲以光族类。”于是玄宗奏了一支新曲,龙女再拜而去。醒后,玄宗将梦中的新作记了下来,名《凌波曲》。

唐代最辉煌的舞曲《霓裳羽衣曲》就是唐玄宗的杰作,创作此曲的过程也被渲染得十分神妙。传说唐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儿山,忽感光阴易逝,人生短促,益发向往极乐无忧的神仙生活。回去后,玄宗根据这一感受创作了《霓裳羽衣曲》。又有一传说是,在天宝初年八月十五日夜晚宫中赏月之际,被玄宗请到宫中向他传授神仙术的罗公远,向玄宗说:“陛下能从臣月中游乎?”他取过一个桂树枝向空中掷去,化成一座色如白银的天桥。罗公远请玄宗同登此桥,行至数十里,眼前出现美丽壮观的宫殿。罗公远告诉玄宗这就是月宫,这时有仙女数百人在广寒宫中歌舞,玄宗被美妙的音乐吸引,走上前问:“此何曲也?”歌舞者答:“此《霓裳羽衣曲》也。”玄宗将曲调密记于心,走回宫时回顾,银桥神秘地消失了。从此《霓裳羽衣曲》被玄宗从天上带到人间。这个美妙故事的编造者大概正是好仙术的唐玄宗本人。

曲成数年后,西凉府都督杨敬述进献了一支印度的《婆罗门》曲,玄宗觉得此曲与《霓裳羽衣曲》有相合之处,正是梦寐以求的,不妨拿来,于是将《婆罗门》曲糅进了《霓裳羽衣曲》中。

《霓裳羽衣曲》在杨贵妃进宫之日演奏,通过杨贵妃的再创作,此曲配上了舞蹈。与杨贵妃入宫时的女道人身份相关,舞蹈的服装、道具用上了道教的羽服和幡节。此舞成为杨贵妃最得意的舞蹈,自认为盖过了赵飞燕的成就。《霓裳羽衣曲》确实是唐代宫廷乐舞的杰作。由于已经失传,其美妙之处难以形容。唐诗人白居易有幸在此歌舞出现约百年后的宪宗朝欣赏了它,记下了当时乐舞的盛况:“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案前舞者颜如玉,不着人间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于后柳无力,斜曳裙时云欲生”;“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

峰烟忽起流窜西蜀作了40多年的太平天子,唐玄宗已经习惯了歌舞升平的生活,不料烽烟忽起,李唐王朝不日间危如累卵,打断了唐玄宗的神仙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

安禄山是柳城(今辽宁朝阳)胡人,本姓康,后因其母改嫁突厥延偃,才改名为安禄山。他从小生活在多民族聚集地区,能说6种少数民族语言。长大后“奸贼残忍,多智计,善揣人情”。与他毗邻而居的是史思明,两人性情相投,交情甚深,都善于打仗,以骁勇著称。安禄山曾为捉生将,常以诈计擒获契丹俘虏,屡建战功受到重用。天宝十年(公元751年),他已是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早有异志,暗中准备造反,但他用欺骗、谄媚的手段,使玄宗对他深为宠信。安禄山看到杨贵妃受宠,他年龄虽大贵妃许多,却认贵妃为干娘,巴结贵妇,其目的当然是讨好玄宗。他身体奇胖,大腹便便,当玄宗问他肚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时,他虚伪地表白是装着一颗忠于皇上的赤心。他对百官倨傲,见太子也不拜,玄宗告诉他,这是嗣君,也就是未来的皇帝,安禄山则说,胡人无知,不知什么太子,只知道皇上。安禄山表面上对朝廷忠心耿耿,背地里却暗蓄异志。文臣张九龄、武将王忠嗣都曾预言安禄山必反,但唐玄宗不相信。被安禄山的花言巧语迷昏了,给安禄山的恩宠待遇是任何其他武将所没有的,对他不存一点戒心,终于养虎成患。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积聚了相当实力的安禄山领兵15万,号称20万,以诛杨国忠为名,在范阳(治在今北京市)起兵反唐。

叛军势如破竹,进展迅速,很快东都陷落,潼关失守,长安危在旦夕。唐玄宗只剩出逃一条路了。出逃这天,李隆基心绪烦乱,自忖欢歌酣舞的日子已不可复得,他最后一次登楼置酒,命乐人弹唱。乐工弹琵琶,美人歌《水调》,歌罢,玄宗依依不舍,徘徊于歌楼,忽然问旁人,楼下是否还有擅长歌《水调》曲子的?这时一位少年歌奴领悟其意,便为唐玄宗歌唱一曲:“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玄宗的心境被道出,不禁潸然泪下,这一年他已72岁。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十三日黎明,大势已去的唐玄宗率贵妃及其姊妹、皇子皇孙及陈玄礼等少数禁卫军士兵弃京西逃。皇帝西逃的消息传开,朝野一片震撼,唐军战斗力大为削弱,叛军士气愈来愈旺。唐玄宗走到咸阳望贤驿时,当地官吏早跑光了,无人接待他们。李隆基坐在一颗大树下喘息,挨到中午尚未吃早饭。有个老叟给他送去了一点用小麦磨成的干粉。李隆基对老叟说:“你能想办法给我们弄些饭来吃吗?”老百姓才送去一些食物。

当天晚上进抵金城县,官吏也逃散了,伙食与马料都是智藏寺和尚们供给的。

过了金城县,来到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马嵬镇),又恐惧愤怒又饥饿不堪的禁卫军不肯前行了。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禀报说:“安禄山反叛,以诛杨国忠为口实;杨国忠不得人心,中外群情无不嫌怨,今已弄成这个样子,请皇上以大局为重,将他置之于法吧。”这时,禁卫军正好看见杨国忠在驿门外与吐蕃使者谈话,不知谁喊了声:“杨国忠勾结吐蕃人谋逆!”

众人一拥而上,杀了奸相杨国忠。但哗变的士兵仍围住马嵬驿,不肯解散。李隆基派高力士去问大家是何原故,高力士回来说:“将士们既然杀掉了杨国忠,杨贵妃仍然还在呢,他们哪能不心怀恐惧呢?”李隆基经过痛苦抉择,只得命高力士去赐杨贵妃自杀,就地掩埋。这时,士兵们才肯继续前行。临出发时,当地老百姓拦住唐玄宗,请他把太子李亨留下来,组织抵抗叛军。李隆基也只好照办。

到达扶凤时,人心进一步涣散,说什么的都有,连陈玄礼的话也无人听了。恰好益州贡献的10万匹春采正送经扶凤。李隆基命人将春采堆在庭院里,对士兵们说:“你们都是国家有功之臣,过去替我出了不少力。如今逆贼造反,我不能不避走。离开长安匆忙,你们都没有来得及同父母告别,我也没有向宗庙辞行呢!”说着老泪纵横,又说道:“现我打算去蜀郡,前面都是险要窄路,人数多了,食宿供应有困难。这里有些春采,你们分了吧,各人自寻门路好了。我有子弟们和宫人作伴,也就够了。我这就与大家分手,也算告个别吧!”这几句颇有感情的话,倒象昔日的唐玄宗,只可惜时光不再,后悔不及了。将士们听了,也都伤心而泣,但受玄宗这一感染,反倒愿与他同生死,共患难了。李隆基到巴蜀时,官吏军士还有1300人,宫女24人。这年八月,李亨已受文武拥戴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南)即皇帝位。唐玄宗还算明智,派人返回灵武,带去他的册命,自称太上皇,使李亨皇帝身份合法化。

韶华不再晚景凄凉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十月,唐军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两京后,肃宗即派宦官使臣前往四川迎接太上皇东还。玄宗听到这一消息,非常高兴,即刻启程返京。当玄宗行至马嵬驿时,望见马嵬坡下杨贵妃之墓已是乱草丛生,禁不住往事旧情涌上心头,触景而生情。他为怀念杨贵妃,写下了一曲《雨霖铃》,命张野狐记下来,然后依依不舍地离开这个伤心地。正是“天旋日转回龙驭,至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去。”

十二月,玄宗行至咸阳,肃宗亲往恭迎。父亲站在南楼上,儿子跪在楼下面,两个人都哭了。李隆基下楼后,李亨要步行替他牵马,李隆基拍着儿子的背,不叫他牵马,于是李亨上马,在前替其父当向导。父子双双进入长安。肃宗对玄宗极尽孝顺,进食时亲自品尝过后再进献太上皇。肃宗的所作作为打消了玄宗的疑虑,这使晚年的玄宗总算有些安慰。玄宗回长安后住在兴庆宫,这里曾是玄宗年幼时与兄弟5人居住的地方,为武则天所赐,又叫“五王宅”。在这里,他与兄弟们共患难、欢乐,并立下“匡复社稷”的志向。但现在,唐玄宗已是风烛残年了。他亲手导演的一场大灾难还远没有结束,这使他想起了姚崇、宋摹⒄啪帕洹

尤其是张九龄,早就预言过安禄山将祸害朝廷,反对过他起用李林甫,回想起来,当初是多么昏Π K特地遣使为张九龄祭悼,还将感怀寓于笛声,调弄新曲,号为《谪仙怨》,也许这表明他在为晚年的昏昧而感到痛悔吧。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唐玄宗在清凉寂寞中度完了他最后的岁月,死于太极宫神龙殿,享年78岁。

【作者点评】

唐玄宗李隆基是历史上很知名的皇帝之一。其知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他的政绩,由于他励精图治,把唐王朝推向繁荣;二是他的过错,由于他晚年的昏庸,造成了无可挽回的灾难,唐朝逐渐走向衰亡,许多积弊都能从他为政的时代找到根源。正如史家所说:对前期的开元盛世,“贞观之治,一朝复振”,他是有功劳的;但后期国弱政紊,“小人道长,以百口百心之谗谄,蔽两目两耳之聪明。献可替否,靡闻姚(崇)、宋(模┲言;妒贤害功,但有甫(李林甫)、忠(杨国忠)之奏。故禄山之徒,得行其伪。”他有难以推卸的责任。

毛泽东一针见血地评价“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那么,什么叫会做皇帝呢?从根本而言,就是能否识人用人。唐玄宗前半辈会做,就是他用了姚崇、宋摹⒑休、张九龄等为相,结果政风整肃,政治清明,国家大治;后半辈子不会做,就是用了李林甫、杨国忠两个奸相,结果是政风败坏,政治黑暗,国家大乱。当然,还应指出的是,能否识人用人,从根本上讲,又要看君主是否有一颗求治之心。孜孜求治,就会人才济济,繁荣则随之;骄奢心一滋生,则“小人道长”,奸佞得逞其志,而乱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赵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