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帝王宰相
12729600000055

第55章 天道不均吾为汝均(1)

天道不均吾为汝均——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

黄巢,私盐贩出身。乾符二年,科举不第的黄巢聚众响应王仙芝起义,反抗腐朽的唐王朝。

王仙芝战死后,黄巢被推举为王,号“冲天大将军”,继续率领起义军先后攻陷东都洛阳和京师长安,建齐称帝。大齐政权建立后,没有乘胜追歼唐朝残余势力,加上起义军没有巩固的后方根据地,内部发生分裂,最终被打败。黄巢战败自杀。

胸怀壮志的青年毛泽东对这一惨痛历史教训深以为憾。

【毛泽东评点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大齐皇帝黄巢】

“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倚栏植看落晖”,得毋像黄巢吗?

——引自毛泽东读谷永泰的《明史纪事本末·平河北盗》的批语(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334页)。

黄巢山东人,当时科举不第,气愤而起,由山东至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山西,这是农民暴动的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他是完全代表农民利益的,其所以失败者,以始终暴动所致也。

——引自毛泽东1926年在广州农讲所的讲课(见《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

第1121页)。

应当认识,历史上黄巢、李闯式的流寇主义,已为今日的环境所不许可。

——引自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

唐末黄巢起兵,所向皆克,由于不代表地主阶级利益,被地主所宣传为强盗,无恶不作,所以失败了。

——引自1925年毛泽东在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讲话。

今有历史明文鉴戒,举事实作证,以黄巢为例,《旧唐书》说“林言斩巢”,《新唐书》又说“太原博野军杀言,与巢首俱上溥(时溥为武宁节度使)。”看来,林言拿黄巢的头请赏,连个铜钱也没有搞到手,反而赔上了自己的头,岂不哀哉?

——引自舒群的《毛泽东故事》,作家出版社1986年出版。

【黄巢传】

民不聊生揭竿而起黄巢,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世代贩盐。他擅长击剑和骑马射箭,精通文史,能诗会文,能言善辩,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被抑而不能及第。黄巢为人豪爽义气,善结交英雄好汉,收留过一些无生计而逃亡的人。他身处社会下层,了解唐政府的腐败,同情人民疾苦,常常对官吏欺压百姓而愤愤不平。黄巢在青年时期就产生了推翻李唐朝廷、救民于水火的想法。

唐朝末期,政治腐败,中央政府和地方军阀之间矛盾重重,经常处于战争状态,黄河南北的生产遭到很大破坏,广大民众挣扎在死亡线上。唐懿宗在位时,终日宴游,不理朝政,宦官、官僚、富豪都竞相奢华。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唐懿宗为了迎法门寺佛骨,大造浮图、宝帐、香舆、幢盖等,用金玉、锦绣、珠翠为饰。自京城至法门寺,绵延达300里,道路上的车马,昼夜不绝。而要满足这种极尽奢华的腐朽生活,唐朝廷只有放肆地搜刮农民,赋役剥削极为沉重。次年,翰林学士卢携就曾上奏说:“关东饥荒,而州县对百姓催征勒索,朝廷若不抚存,百姓实无生路。”另一位翰林学士刘允章更以“救国残臣”自居,指出当时国有九破:终年聚兵、蛮夷炽兴、权豪奢僭、大将不朝、广造佛寺、贿赂公行、长吏残暴、赋役不等、食禄人多而输税人少;民有八苦:官吏苛刻、私债征夺、赋役繁多、替逃人差科、冤屈不得申理、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唐末农民起义爆发。

在唐懿宗迎佛骨之年,关东地区遇到了一场严重旱灾,西起虢州(今河南灵宝),东到海边的广大地区,麦子半收,秋季庄稼则颗粒不得,贫穷的老百姓雪上加霜,连槐树叶也要抢食。而唐政府派到地方催征赋税的大员却如狼似虎,农民只好拆屋伐木、卖妻鬻子、流徙他方。乾符元年(公元874年)十一月,盐贩出身的濮州(今河南范县)人王仙芝率不堪压迫的民众数千人在长垣(今河南长垣县)起义,他以天补均平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的名义传檄诸道。次年五月,起义军攻克濮州。六月,又攻下曹州,队伍发展到万余人。黄巢与黄揆、黄存、黄邺等兄弟子侄聚众响应,顷刻即集数千部众。

黄巢与王仙芝两支农民起义队伍汇合后,声势大震。同时,散在兖、郓、青、齐各州的逃亡农民也纷纷而起,多者千余人,少者数百人,成群结伙加入到农民起义洪流中来。数月之间,王仙芝、黄巢的队伍就发展到数万之众。

面对起义军的迅猛发展,唐朝廷十分恐慌,唐僖宗急调淮南、河南、山东等5个节度使的兵力前去镇压,并任命平卢节度使宋威为诸道行营招讨使,围攻起义军。在福建、江西、湖南诸道,也皆训练士卒,准备对付起义军。

乾符三年(公元876年)七月,王仙芝、黄巢率军攻打沂州(今山东临沂),被宋威军击败。宋威上书朝廷说王仙芝已死,擅自放纵部下的士兵回青州,朝廷君臣相贺,非常得意。不料3天后,州县上奏说王仙芝还活着。当时士兵刚开始休整,唐僖宗又下令出征,士兵们都感到愤怒,准备响应王仙芝。而此时的起义军采取避实击虚、流动作战的方针,转向河南进攻,不到10天就连下阳翟(河南禹县)等8县。僖宗担心起义军逼近东都,督促各道军队防守,以凤翔、鼓、泾原三镇军队守卫陕州、潼关,招讨副使曾元裕守东都,义成、昭义两镇派军守皇宫。王仙芝、黄巢起义军攻下汝州(今河南临汝),俘刺史王镣,东都大震。文武百官纷纷离城出逃。起义军攻郑州未下,便转而南下攻唐(今河南唐县)、邓(今河南邓县)地区,黄巢则带一部以岈山(今河南遂平西)为据点,钳制东翼的宋威、西翼的曾元裕,伺机夺取中原。乾符四年(公元877年)二月,起义军主力又转战荆襄,连下郢州(今湖北钟祥)、复州(今湖北沔阳)、随州(今湖北随县)、安州(今湖北安陆),然后又进围舒州(今安徽潜山),进击申(今河南信阳)、光(今河南潢川)、寿(今安徽寿县)等州。

当时,唐军不是困守城中,就是“望风退缩”。而宋威既年老又昏庸,暗地与曾元裕商议说:“从前灭庞勋部,康承训却获罪。我们即使成功,能免除灾祸吗?不如留下贼寇,有朝一日贼寇当了天子,我们还能作功臣。”所以,宋威等人不敢击起义军,追赶时通常保持30里的距离。

农民军在淮南攻城略地,使唐政府感到恐慌,怕江南漕运被切断,于是便改征剿为招降,派兵部员外郎裴赝ü被义军俘虏的汝州刺史王镣劝说王仙芝投降。唐朝廷还派来宦官,传达委任王任芝为左神策押衙监察御史的告身。王仙芝竟产生了动摇。黄巢很气愤,冲上去一拳打在王仙芝的脸上,大哭说:“咱们共立天誓,横行天下。现在你去当官,弟兄们怎么办?”义军战士也怒不可遏,齐场鼓噪。王仙芝见众怒难犯,吓得不敢再投降。起义军便攻下蕲州,劝降官员逃窜。

此后,黄巢率领一部农民军北上,攻克郓州(今山东东平)、沂州,杀天平节度使薛崇,威名大震。黄巢为了围攻东都,又回兵中原。乾符四年七月末,起义军与宋威所率忠武、平卢、宣武三镇之唐军在宋州(今河南商丘)展开大战,宋威狼狈不堪,不得不挂出免战牌。后来,唐僖宗派来援兵才解宋州之围。宋州战役之后,黄巢又攻克郏城(今河南郏县),活捉了县令陆存。与此同时,王仙芝部则攻克随州,活捉刺史崔休正,并攻江陵府。而农民起义军的又一部则克江州(今江西九江),俘刺史陶祥,并在此建立了拥有百余只战船的水军。

当起义军节节胜利之际,唐政府再次派使者来招降。王仙芝对前途没有信心,便派部将尚君长等人与唐政府接洽投降事宜。不料尚君长在途中被招讨使宋威拘留并杀之,据此向朝廷报功。这事给王仙芝很深的教训,他一气之下,带大军进攻荆南。但在唐军的围堵下,王仙芝部受挫,损失惨重,被迫退往大别山区,南下黄梅。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二月,农民军又被曾元裕军围攻,伤亡5万余人,王仙芝战死。

王仙芝死后,部将尚让率余众北上,在镏荩ń癜不正锵兀┯牖瞥不岷稀F鹨寰各部共推黄巢为王。于是黄巢乃称“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建元王霸,设置官职,正式建立农民起义政权,表示与唐王朝势不两立的决心。唐末农民起义在领袖黄巢的领导下,走向新的高潮。

流动作战大闹江南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初,黄巢拥众10万,挥师北上,再克沂州、濮州,准备在北方积蓄力量,然后直指唐王朝的统治中心洛阳和关中。但由于唐军云集东都,已做好了准备,黄巢便改变部署,引兵南下,作远距离的游动。而江南唐军力量较弱,农民暴动到处发生,王仙芝余部尚在江南活动,攻占了洪州,转战湖南和安徽南部。因此,江南地区易于起义军的发展。

是年四月,黄巢组织农民军从舒州(今安徽潜山)渡过长江,到达江州与王仙芝在江南的余部会师。接着攻下了虔(今江西赣州)、吉(今江西吉安)、信(今江西上饶),主力则先挥戈浙西,再转战浙东,俘浙东观察使崔佟N了避免与唐镇海节度使高骈决战,起义军克服重重困难,凿山开路700里,进入福建境内,一举攻下福州。在这里,黄巢以“遇儒生便杀,军队必定覆没”为歌谣,善待有学问的文人学士,镇压了一批地主顽固派。

乾符六年(公元879年),黄巢起义军沿海南进,经过泉州、漳州进入广东,经过潮、循一带,到达广东东北部。岭南节度使李迢在大军压境时,想唱招降的老调,扬言要给黄巢以岭南节度使的官位,但黄巢决不做王仙芝,是年九月攻克了全国最大的贸易港广州。广州是唐王朝重要财赋供应地之一,又是岭南的政治、军事要地。起义军到达广州后,唐政府极为恐慌,急命宰相王铎为荆南节度使、南面行营招讨都统,驻守江陵;又以泰宁节度使李系为行营副都统兼湖南观察史,率军10万屯驻潭州(今湖南长沙),以堵塞岭北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