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停止后,大地上一片寂静,静得只有众人的心跳声。没有气流,没有振动,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人敢站起来活动。好半天,有个人回头看了看,大喊:“你们快看啊,蘑菇云都上来了! ”大家这才赶紧转过身来观看。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已经升了起来,并不断向天上窜。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因为声音的传播要远慢于光速,而大家观察地点离爆炸中心太远(超过了60公里),指挥所又严格规定爆炸时不许抬头观看,所以谁都没有看到原子弹爆炸的那一瞬间。不过,眼前这团迟到 的耀眼的火球已经让大家疯狂了!这是中国人在没有任何基础上情况下,在外国(包括苏联在内)的严密封锁下,勒紧裤腰带研究出来的原子弹。有了它,中国就不怕外国的核讹诈了。想到 这,人们冲出掩蔽所,呼喊雀跃,有人泪流满面,有人热烈拥抱,有人奔跑着倒在沙坡上,有人将帽子衣服抛向天空。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几位同志也跟着大家一起拼命欢呼,好久以后才发现 忘了办正事:他们是来拍片子的,结果只顾庆祝忘记了本职工作。事后,他们不得不请大家重新再欢呼庆祝一次。因此,后人看到的原子弹爆炸后人群欢呼的场面是“补拍”的。
在北京南苑机场,庞桂、辛仓发驾驶战机朝西北方向全速飞去。他们不畏危险,不怕核辐射超标,一次飞行多次穿越蘑菇云,取到标准样品。从1964年到1967年,庞桂、辛仓发先后4次完成原 子弹、氢弹爆炸后穿过蘑菇云的取样工作。
爆炸后4分钟,前线的张爱萍将军拿起电话,向北京报告:“成功了!”不想,北京方面没有回音,沉默了十几秒后询问是不是真的核爆炸。张爱萍愣了,问身边搞技术的王淦昌。王淦昌望着 60公里外的巨大烟雾,沉默了一会儿,回答:“应该是的。”几分钟后,中央领导来电话指示,要查清是不是真的核爆炸。当时,蘑菇云已经上升到一万多公尺了,探测人员看到安置原子弹 的铁架子上部完全熔化了,下部也坍塌了,而且测量辐射的情况,可以确定刚才的确是原子弹爆炸。两个多小时后,张爱萍签发了一份经多方专家检测并认定的报告: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威 力,估计在2万吨TNT当量以上。
是否拥有核武器,是迈入大国行列的最重要的标识。新华社奉命播发中国政府声明,严正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正是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要消灭核武器。”声明宣布了中国政府的 承诺:“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美国总统约翰逊急忙向全国发表电视广播,酸溜溜地强调:“不应过高估计这次爆炸的军事意义”,“自由世界的核力量仍然大得多”。他的讲话抑制不了旧金山唐人街此起彼伏的鞭炮声, 美国华人彻夜狂欢。一家华人餐馆的老板含着热泪说:“从今天开始,我们中国人要站起来!”
第二天,一位南非华人上了一辆公交车,主动坐到车厢后边。当时南非种族隔离法律规定,黑人不能和白人坐在一起,公交车都在车厢后半截专门划出黑人“专座”来。华人在南非地位低下 ,一般自动和黑人同坐。不想,这天司机却客气地让这位华人挪到前面白人座位区就座。华人不解,司机说:
“难道你不知道,昨天中国成功爆炸原子弹了?”
年度人物
董加耕成为1964年的年度人物,不是因为他毅然决然投身农村的举动——那个年度类似的杰出人物不少,而是因为董加耕的这个行动是在全国轰轰烈烈的“移风易俗”的大背景下被“拎”了 出来,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
移风易俗运动首先在城市中大张旗鼓地展开,最初是为了挽救“喇叭裤青年”,力求在服装和外表上消除“剥削阶级”的形象。比如《湖北日报》发表文章称:“戴上手表、拿着钱包照相。 这是什么意思?小孩子身上这些散发着资本主义铜臭的装饰品,难道不是他们父母的人生理想的寄托物么?不是清清楚楚地反映了他们要培养为金钱而奋斗的资产阶级接班人么?”运动的矛 头还指向60年代风靡一时的古装照相,认为那是“才子佳人”照,“难道这不是反映他们怀念旧时代、旧制度,向往封建统治阶级的生活方式么?”
随着运动的深入,“移风易俗”开始波及了商品装璜、广告、照相服务,直至深入人们的思想,“深挖”享乐主义、物质主义和名利主义的罪恶残余。《陕西日报》发表文章对那些具有“封 建迷信色彩” 和充满“资产阶级思想的商标及装潢”提出指责,比如社会上的“金钱”胶鞋,“美人”面粉,“真美”香水以及“寿星”、“仙女”、“鸳鸯”等等“落后”的商标。该报刊 登青年来信说:“香粉是为人的健康服务的,香粉的牌号和装潢,应当尽量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的新思想、新风格、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景象。应该讲求政治效果和注意大众化。不应当含有 资产阶级的喜好,宣传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
年中,移风易俗运动达到高潮,开始改变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重塑了中国社会——董加耕就是在这个时候达到被宣传的高潮。比如在婚丧嫁娶方面,办丧事做道场、披麻戴孝遭到指责,火 葬和简单的追悼仪式得到大力宣扬。随着殡葬业的移风易俗,中国人死后开始普遍火化,棺材铺在市面消失了。当年,北京寿材厂被撤销。作者的稿费也被当作“资本主义制度的残余”、“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的痕迹”受到批判。许多作家表示不拿稿费。9月开始,主要报社、出版社大幅度降低稿酬。从那时起到现在,中国大陆一直维持着低稿酬制度。
而有关董加耕主动回乡务农是否值得的讨论也嘎然而止,因为做事情“值不值得”这个观念本身就受到了全社会的大讨伐。
为了直观地反映移风易俗运动对个人心灵、对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笔者引用《解放日报》刊登的上海市松江县某生产队知识青年的来信来说明问题:“我一回到乡下,心里热呼呼的,想把 自己所学到的革命道理和文化知识统统教给青年。可是,有些青年散漫得很,空下来象一群野马到处乱闯乱跑,有的一有空就到镇上去听旧书《大红袍》《七侠五义》。很多宝贵的时间,就 这样地消磨掉了。”在党支部的支持下,该知识青年办起了农民夜校,教识字的同时讲授《血泪斑斑的罪证》、《夺印》等故事和革命道理。“村里青年中还有不少旧的风俗习惯,我们就把 文艺作为移风易俗的武器,大唱特唱许多有意义的民歌。演唱材料有的是自己编的,有的是上级发下来的。”“我们还根据党支部的要求,把在民校里读书的青少年组成了宣传队,把这些民 歌唱出民校去,到镇上的茶馆里去唱,到宅基上去唱,成为一支宣传移风易俗的队伍。很多社员现在不去听《大红袍》、《七侠五义》等旧书了,吃过晚饭,端了只小板凳坐到打谷场上来听 我们说唱。有个地主,以前天天上茶馆造谣生事,宣传队就到茶馆里去唱《啥人养活啥人》,唱得这个地主低下了头,悄悄地溜走了。”
被视为有钱和有闲的剥削阶层的生活方式遭到了唾弃,一个整齐划一、积极严肃的生活方式开始笼罩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史记
1964年,中法建交了。法国是第一个承认中国的西方大国。
中央在思考如何依靠农民和工厂本身而不是依靠国家来取得发展。在中国普遍不发达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国家而不调动基层的积极性是不行的。近年,中央找到了两个典型。一个是艰苦创业 ,在荒原上发展起来,彻底埋葬“洋油”历史的大庆油田;一个是自力更生,即使在农业最困难的三年苦难时期不仅没有人挨饿,反而每人向国家上交余粮400多公斤的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展开。大庆和大寨的确值得学习,但机械套用他们的经验主导中国工农业发展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本年的另一场运动是热火朝天进行的“三线建设”。从存在新的世界战争的假设出发,中国为了备战,被划分为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国家花大力气搞三线建设,比如四川攀枝花地区就是著 名的三线地区。这场建设极大促进了部分地区的发展。
全国自行车评比前三名出炉了。它们是上海的“永久”牌、“凤凰”牌和天津的“飞鸽”牌。中国一直是自行车大国。就像赵本山小品说的那样,五十年代一般中国人家庭都能拥有一样家用 电器:手电筒;60年代的许多中国人就已经是“有车一族”了:自行车一族。
1964年3月,中央综合之前的试点工作经验,在公有单位实行子女顶替的人事制度。子女顶替,又称接班顶替,是指父母退休、退职后,由其子女办理手续,顶替空下来的名额,进入父母原工 作单位上班。建国初期,为了精减城市职工,为了安置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弱、残职工,国有单位创造了这种方法,来解决老职工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本年度,子女顶替招工的条件被大大 放宽,而且规定无论单位是否满员都可以招收顶替的新职工。如果因为顶替超过定员,上级部门和劳动部门要统筹安排,将多余的职工调剂到其他企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子女顶替作为一种 制度在全国普遍实施。这种招工方式在七八十年代成为各个单位主要的用人方式。
小朋友们又有福了,1964年又上映了一部中国动画片的镇山之宝——《大闹天宫》。这部动画片的热印,让西游记和孙悟空多少逃离了“封建迷信”的标签。同年,根据在雪夜中保护集体羊 群的蒙古族姐妹龙梅、玉荣的事迹改编的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也在全国热印。后者在艺术成就上比不上前者,但代表了中国之后多年的艺术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