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一: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郭路生
1968年12月20日下午4点,北京站被冬日午后那慵懒、有点脏的阳光笼罩着。一批北京中学生要从这里踏上西去“插队”的路程。汽笛声想起,火车头喷出的水蒸汽混入了肮脏的阳光中。站台 上,嚎哭声响成一片……
列车最终还是开动了。北京市二十五中的67届高中毕业生郭路生,默默靠在椅背上,摸出一张白纸,写下这样的诗句: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浪翻动了,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永远记住我,妈妈 啊北京!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最后的北京。”
这首诗后来被取名为《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感动了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他们不管是否来自北京,诵起这首诗的时候,都伴随着满脸的热泪。
本年度,上山下乡在全国大规模兴起,成为安置城市毕业生的主要办法。郭路生他们只是这股大潮中的第一批“幸运儿”,在他们之后有几百万青年人离开故乡、离开父母,前往祖国广阔各 异的农村。上山下乡具体而言,有三种:到农村插队,去边疆垦荒,去农场务农。郭路生他们是第一种:插队。在学校,思维活跃、爱写诗的郭路生就是个“右派学生”。他最有名的诗篇是 《相信未来》:“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12月20日开出的火车把他和另外21名北京知青拉到山西杏花 村插队。郭路生写诗的手拿起了锄头,一年挣到了二百元(当时十分工值一元一角)。劳动之余,郭路生坚持创作诗歌。他的诗,知青们争相传抄诵读。据说,从山西、陕西、内蒙古,到遥 远的黑龙江兵团和云南兵团,全国只要有知青的地方,都有郭路生的诗歌传诵。郭路生几乎就是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诗歌导师”。
客观的说,知青们的物质生活是贫苦的,精神生活是贫乏的。知青们学会了“受苦”。雁北老乡把劳动说成“受苦”,如果说哪个知青能“受苦”就是对他最好的评价了。个别来山西的知青 带来了文学名著、唱片及电唱机、手摇留声机——这些东西当时在城市的普通家庭很难存在了。它们就成了知青们的宝贝。每天下工后,知青们扎堆儿读名著、唱苏联歌曲、反反复复听那几 张唱片。个别喜欢捣鼓半导体的知青,如果能够整出一部能用的收音机来,那就是了不起的成就了。不单是知青,就连附近的乡亲们都会被吸引过来,不把模糊不清的广播节目听完,不罢休 。郭路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诗歌创作,也许,这样的环境对诗人来说,并非坏事。
郭路生的知青生涯并没有持续多久,1971年入伍当兵。当时,参军和招工是青年人不上山下乡的唯一方法。但这只局限于部分家庭背景强的青年。郭路生是革命干部子弟。他参军成功不知与 此是否有关联?我们知道的是在参军不到两年后,郭路生的精神就出现了问题, 1973年年初被确诊为精神分裂,不得不退伍。此后,郭路生屡次进出精神病院。
1978年后,郭路生首次使用了笔名。这个笔名的知名度远远超过了他的本名,被写入了中国文学史。它就是:食指。食指获得了1998年度文友文学奖。评审认为“他在他的时代里,独立承担 了一位大诗人所应承担的。”当年,食指在北京第三福利院接受了这一荣誉,没有任何仪式,只有颁奖人和医生在旁。
年度人物
1968年前的知识青年下乡运动是充满乐观精神的,可等它成为一项固定制度,城市青年和他们的家庭被迫接受上山下乡的命令时,运动的浪漫色彩和乐观精神马上褪去了。
大规模的知青上山下乡开始于1968年的冬天。这个运动的本质被许多人认为是解决城市的剩余劳动力和不稳定人群的简单措施。一方面,少不经事的青少年经过两年的红卫兵运动,暴露出了 许多问题。红卫兵们难以承担更深入的任务,只能将领导权交给工人和解放军。城市里不再需要红卫兵了。而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已停止招生,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又无力容纳新的劳动力。于 是,上山下乡就变成了最好的安置办法。上不上山、下不下乡与一个青年的觉悟高低、是否拥护革命等政治问题联系在一起,家长也顺带受到单位和周围的压力。上山下乡几乎是强迫的运动 了。
来到农村的青少年们,起初多少有那么点理想主义情调,也希望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但贫困的现实、缺乏系统的政策和茫然的前途,迅速浇灭了理想主义火苗。极少有知识青年 能够融入当地农家,更不用说在接受贫下中农改造之余参与农村的建设和管理了。相反,农村的知识青年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王小波在小说中曾写过知青和老乡开会的情景:“老乡们七嘴 八舌,说知青太不像话,偷鸡摸狗还打人。知青们说放狗屁,谁偷东西,你们当场拿住了吗?老子们是来支援边疆建设,又不是充军的犯人,哪能容你们乱栽赃。”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上山下乡运动的评价一度跌至谷底。近十年来,对上山下乡运动的评价开始提升。大批当年的知识青年成了社会中坚和如今的风云人物。他们常常把成功的秘诀归于上山 下乡的特殊经历。的确,农村生活让许多知青了解了中国的国情和生活的艰辛,磨炼了他们的身体和意志。在运动中,也出现了知识青年抢救国家财产英勇牺牲等感人故事。
郭路生和所有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代表了1968年的中国。
大史记
浩劫岁月,可以谈论的事情不多。在1968年即将过去的12月29日,南京长江大桥提前全面建成通车了。这是1968年少数几件值得称道的事情。南京长江大桥铁路全长6700多米,公路桥全长 4500米,是到那时为止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建造的规模最大的铁路、公路两用桥。这项成绩是技术人员和工人不顾干扰,顽强建设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