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一:飞车报信——李玉林
漆黑的夜空突然一片红光,紧接着是亮如闪电的白光,平地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滚滚海涛声,整个唐山夷为平地。当时是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8秒,顷刻间数万人的生命逝去,更有 无数人被压在废墟下,经受着身体的伤痛和精神的绝望的折磨。
李玉林,1935年生,河北唐山人。1949年到开滦唐山矿工作,1950年参军,1959年转业回开滦煤矿唐山矿区。当年李玉林42岁,是矿工会副主席。27日下午6点他从矿井出来准备第二天的工作 。一切处理完回到办公室已经晚上11点多了。到这时李玉林已经将近30个钟头没合眼了,本来打算在办公室里凑合着睡一下,接到书记的电话又出去了。书记交待完,李玉林回到家已经是28 日凌晨1点多了。两个小时后,李玉林被妻子推醒。地震了!他家的墙幸好被大衣柜支住没倒,他揣开门赶紧把妻子儿子带出去。一出门,发现唐山已经不复存在。他救了邻居,就赶快往矿上 跑,顾不上自己光着脚只穿了条短裤。
原来的房子街道全没了,一片废墟,没有一丝亮光和生命的气息,他跑了三四里,看不见一个活人,铁轨都弯了,井架被扭成了麻花,局大楼、市委大楼全都平了。该怎么办?必须请求中央 支援、军队支援。可通讯都中断了,李玉林决定冲出地震灾区把唐山的情况送出去。他的想法得到矿区武装部曹国成的认可,两人赶紧开始寻找汽车。救护队司机崔志亮恰好开来一辆红色矿 山救护车,李玉林两人马上拦车。袁庆武知道后,也上了车。多一个人,路上多一份力量。
多亏了多年的司机经验,李玉林熟悉附近的大路小路。当时去北京最近的路有两条,一条是经丰润、玉田,中间必经还乡河水泥大桥;另一条路是经韩城到玉田,也必经还乡河水泥大桥,但 附近还有一座窝洛沽木桥。他当过十年兵,经验告诉他水泥桥遇到地震可能会被震断震裂,而木桥相对比较有柔韧性,于是决定走第二条路。
水泥桥果然断裂,木桥也坏了不过还能走,他们一行四人成功到了玉田县,可是县委的电话打不出去。前行到蓟县县委,通讯还是中断。在这里,李玉林遇到国家地震局的几个同志。他们是 从北京向东寻找震中。李玉林向他们说了唐山的灾情,地震局通知请求他们留一位同志领路去唐山。于是,袁庆武当向导返回唐山,而地震局一位姓卞的同志则带李玉林他们去北京。
越接近北京,路越宽,李玉林他们车速就越快。当时北京市区路边到处是帐篷,市民都在躲避地震。李玉林他们也不知道去哪找领导,决定直闯中南海。早上8点多赶到新华门时,一行四人被 解放军战士拦下了。李玉林忙将车停下解释情况。四个人光顾着赶路没注意自己身上有血有泥还衣衫不整。李玉林说明情况后被指引到了国务院接待站。这时李玉林才顾上用雨水冲一下脸, 穿上途中借来的裤子。看到中央领导就像看见了亲人,几个人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了,几乎迈不动步子。汇报完情况李玉林还画了张唐山市草图,标出了当时还可以进入唐山的路口,还有各 单位、厂矿的大致位置。
地震发生后,道路通讯全断,北京无法判断震中的准确位置,更无从知道灾区实情。这就严重影响了救灾部署。李玉林他们恰恰给中央送来了关于唐山的第一份具体情况,为救灾工作抢出了 宝贵的时间。于是,解放军、全国各大煤矿救护队和各个省市医疗队在第一时间奔赴唐山,开始了救灾工作。
完成了使命的李玉林立刻赶回唐山参加救灾工作,可是从北京回去才知道,他有14位亲人都遇难了。驾车随李玉林进京的崔志亮当晚值夜晚,途中经过家门口也没进去。他不知道,自己的妻 子和未满八个月的孩子已在家中震亡了。
年度人物
唐山大地震深深刺痛了中国人的心,载入了中国史册。
这次大地震的震中在唐山人口密集的工业区,震级为7.8级。中国北至哈尔滨市,南至安徽蚌埠,西至内蒙磴口,东至渤海湾都出现强烈震感。地震造成超过40万人的伤亡,许多家庭绝户,唐 山市被夷为一片废墟。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可歌可泣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有外国舆论报道“唐山从此要从地图上消失了”,如今一座伟岸的唐山早已重新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
因为地震,中国人有了住地震棚的经历,有了抗震防灾的概念;因为地震,李玉林的勇敢和清醒,让他成了1976年的年度人物。
大史记
1976年的中国是天旋地转的一年,不仅仅是因为唐山大地震。
1月11日下午,北京十里长街上,百万群众自动伫立两旁,冒着严寒目送周总理的灵车缓缓驶向八宝山。9月9号下午4点,广播里传来毛主席逝世的消息,神州南北、男女老少无不抱头痛哭。 多少单位礼堂、食堂或会议厅被布置成灵堂,职工们轮流守灵。毛主席的追悼大会,多数中国人都是通过广播参加的。当广播里传来向毛主席遗像鞠躬的声音,人们在车间、厂矿、工地、办 公室一起鞠躬。紧接着,粉碎“四人帮”的消息传来,举国同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