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脸谱:我们时代的集体记忆
12902900000056

第56章 1995年:中国工人

人物一:将中国联入世界——张树新

1994年4月20日,中国实现了与 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成为国际上承认的第77个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国家。但是当时全国只有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有一条电话线能通互联网,中国人普 遍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在互联网上查“广东”都没有显示结果。

1996年10月,北京白颐路口竖起了一面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这是瀛海威的网络科教馆的广告。它宣告着,中国第一个互联网接 入服务商成立了。

瀛海威公司成立于1995年5月15日,最初的发起人主要有张树新、姜作贤、刘杰等人。张树新(女)出任总裁。同年9月30日,瀛海威第一台网络服务器在一台486、90MHz电脑上开始运行。互 联网对普通中国人来说还是陌生事物。可瀛海威公司确立了庞大的发展计划,决定构建一个包含市场培育、网络接入、内容制作及服务等业务的大网络。这样的网络还真被张树新带着一帮“ 小孩”给建成了。到1996年8月,瀛海威的网络在北京已经拥有了6000名用户,成为中国知名的网络服务商。

在网络蹒跚起步的1995年,发生在清华大学的一场不幸事件,让中国人真真切切地了解了互联网的好处。清华大学的女大学生朱令突然头发脱落,全身痉挛,昏迷不醒。送到医院后,医院查 不出病因。朱令的一位北大同学想到了互联网,就在北大联网的电脑上发出了求助信息,将朱令的情况描述清楚后向网络求助。短短的几个小时后,世界各地的医生和专家发来了意见,许多 人认为朱令极有可能是铊中毒。于是,按照治疗铊中毒的方法进行救治,朱令恢复了健康。网络给了朱令第二次生命。

至于瀛海威的总裁张树新,1963年生于辽宁省抚顺市,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后,曾在《中国科学报》、中国科学院高技术企业局等处工作。90年代初开始创办公司,瀛海威是她最 主要的成就。虽然该公司之后大规模亏损,如今已经鲜为人知。但瀛海威和张树新为中国开创了一个高速信息时代的事实,值得后人铭记。

人物二:从纺织女工到空嫂——周慧琦

1995年上海市对有百年历史的纺织工业进行大调整,15万纺织工人下岗或转岗。下岗工人怎么办?上海市妇联上海航空公司能从其中招收一批形体好、服务好、纪律强的中年女工担任“空嫂 ”,得到了上航的同意。消息传出,几千名下岗纺织女工报考空嫂。

身高一米七的周慧琦是上海中华第一棉纺织厂厂办幼儿园的老师。1995年,她和这个老厂的4000多名同事面临着下岗或转岗的问题。

周慧琦做了13年老师,幼儿园学生最多的时候有35个孩子,后来越来越少。当时,周慧琦带的大班里只剩下10个,中班12个,而小班一个学生也没有。幼儿园的老师也从6个减少为4个,厨房 的阿姨也从4个减为1个。周慧琦产生危机感,“下岗”问题摆在了眼前。对上海航空公司招聘“空嫂”,周慧琦符合条件,有些心动。可她有些犹豫,自己年纪大了,比不过厂子里那些漂亮 的年轻女孩了。在蓝天上飞翔仿佛是年轻人的专利。最后,周慧琦决定去试试。

到报名截止的当天下午,周慧琦3点半下班后,瞒着家人偷偷赶去报名。报名截至时间是4点半,她擦着时间到了,成了招聘空嫂的最后一个报名人员。周慧琦只带了身份证,照片、工作证都 没带,后来补办了手序。她领到的报名号是03620,也就是说她要和3619人竞争。周慧琦没报太大的希望。

面试的时候,考官问周慧琦为什么要做空嫂。周慧琦老老实实回答了三点,第一自己身体好,第二面临下岗,第三家庭条件要求她工作赚钱。最后,周慧琦和吴尔愉,施松蓉,顾雯珠,苗江 梅,张玉娥,赵金芬,胡伟萍,沈红梅等18人成了上航的第一批“空嫂”,最大年龄35岁,最年轻的也28岁了。

入选后,18人就开始了紧张的训练。讲纪律、要吃苦还好说,学习英语可难倒了不少人。早晨,在去学校的几条公交车上人们看到30岁的妇女在旁若无人地念叨英语,就知道那肯定是空嫂学 员。上飞机后,蓝天生活也不如想象的那般美好。空中勤务很紧张,大家都忙着干活,大部分空嫂还晕机,吐个不停。搭班的年轻空姐有的称空嫂为“阿姐”、有的叫“老娘”,还有的干脆 叫“妈咪”。

新工作的高工资改善了她们的生活。在上海航空公司培训期间,周慧琦等人突然收到老师发的信封,打开一看,里面有近2000元实习工资。这对之前收入几百元的女工来说,无疑是高收入了 。周慧琦工作两个月后给丈夫买了一部5000元的名牌电动车,接着又给家里装了电话,春兰空调、大彩电等大件儿几乎都是周慧琦上天后置办的。“以前都是我问老公要钱,老公总是无奈地 叨咕一句怎么又没钱了,现在轮到老公问我要钱了,我可以把这话扔给他了。”

1999年,周慧琦当上了乘务长,2年后因为一次意外降了级。半年后经过努力,周慧琦又做了乘务长,后来又因为英语口试没有通过再次被撤职务……而原来中华第一棉纺织厂的4000多名员工 则下了岗。大家都在新的岗位上继续生活。

人物三:开除也不下跪——孙天帅

面对韩国老板“下跪”的喝令,河南民工孙天帅坚持人格和国格,拒不下跪,毅然转身而去。他失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却得到了1995年全体中国人的尊重。

1995年3月7日下午3点,珠海市南山工业区瑞进电子公司的工人们终于得到了10分钟的工休时间。他们从昨天晚上就开始加班,一直工作到凌晨两点,今天又是正常工作。超负荷的劳动让他们 疲惫不堪。有些工人当即就趴在工作台上睡着了。

这时,公司的韩国女老板走进了车间。她看到工人趴在工作台休息,认为工人不遵守公司规定,喝令车间里的工人:“工人排队跪下!”上百名来自河南、四川、江西、湖南等地的打工者不 得不含着热泪,屈辱地跪下了。然而有一个人却直直地站立在车间里,和韩国老板怒目相视。女老板喝问他:“你为什么不跪?”他说:“我是不会给你下跪的!”女老板放出狠话:“不跪 就开除!”那名工人把胸卡往地上一扔:“开除也不跪,我是中国人!”说完,他愤然离去。

这名工人就是来自河南郑州市小林乡的孙天帅。

孙天帅的家境并不富裕,也没有学历,来珠海打工,瑞进电子公司给他一个月1300元。能找到这样待遇的工作,对孙天帅这样的打工仔来说,挺难得的。但是孙天帅毅然放弃了,就因为韩国 老板的言行侵犯了他的尊严。有人问孙天帅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死也不能下跪!因为我是一个有尊严,有人格和国格的中国工人!”

随着“下跪事件”曝光后,孙天帅迅速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成为1995年最出名的打工仔。韩国老板则受到一致谴责。

之后,孙天帅奔波于珠海的街头,1996年回到河南找工作。当年10月7日,郑州大学现代管理学院破格录取孙天帅为该校学生。2000年7月初,孙天帅从现代管理学院毕业后,重新步入社会。

年度人物

1995年是让中国工人群体躁动不安的年份。下岗笼罩在许多工人的头上。比如上海市对纺织系统进行调整,数以万计的纺织工人下岗;接着,调整和下岗的风潮涌向商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等 行业。而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下岗对工人的影响面同样严重。

社会尽全力容纳下岗工人,为他们提供新的工作岗位。比如对于下岗的纺织女工,除了上海航空公司,地铁、商城、宾馆、街道都到纺织局招工。又比如北京东郊的“798”工厂,是50年代由 民主德国设计的军工企业,在90年代也陷入困境。1995年开始,最初是搞雕塑的艺术家,然后是绘画等同行陆续在厂子里租房——因为地方大、便宜,开办一间间艺术工作室。艺术家和工作 室扎堆后,“798”如今已经是北京城知名的文化名片和创意产业园区了。不过,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许多下岗工人要经过艰难的调试和漫长的寻找,才能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

中国工人群体躁动不安的另一个原因是:待遇和保障问题。对于农民工和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工作的中国人来说,工作环境、强度、待遇和保障等方面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存在像孙天 帅经历的那样老板歧视虐待中国工人的情况。1995年前后,新闻报道了多起压迫工人、压榨劳动成果、非法用工的负面新闻。改革开放多年之后,竞争的加剧和劳动力的廉价,让工人的待遇 出现了挑战。

曾有一家外企的老板见工人在车间里闲聊,过去就对一个工人扇了一个耳光,后来给了该工人400元钱。过后,媒体自问自答:“一个耳光值多少钱?答曰:人民币400元!”

工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地位崇高、待遇稳定,是多少少男少女梦寐以求的好职业。1995年前后的工人,万丈光芒退去,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生存问题了。

值得中国工人骄傲的是,在1995年躁动不安、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还有孙天帅这样的年轻工人,高举国家和个人尊严的大旗,勇敢地挺立在激烈竞争的车间里。正是他们在苦难中,推动着中 国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

大史记

1995年,一部分为上下两部的香港电影进入国内,将影响之后的年轻人语言和思考习惯。这部电影就是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上部《月光宝盒》、下部《大圣娶亲》)。在国内上映之 初,《大话西游》的票房一度不错,随后急转直下,“荣膺”内地“十大最差引进片”之一。在影院遭受惨败后,1996年《大话西游》在北京电影学院得到了业内的极大肯定,起死回生,重 新风靡开来。网络盗版和街头VCD,在大小城市里蔓延。

风靡的原因是周星驰把“无厘头”的风格在电影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卸下沉重的负担,轻松享受欢乐时刻。原来,幽默就是这么简单,随处随地都有。据说有痴迷者看了数十遍《大话 西游》,重温一个个经典段子。“你真是唐僧”,“我Kao!I服了You!”,“曾经有一段真挚的感情摆在我的面前……”,如今我们生活中的许多话语都来源于此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