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今天天气不太好
1378100000008

第8章 苦行的意义--僧那

祖师心印,非专苦行,但助道耳。若契本心,发随意真光之用,则苦行如握土成金。若唯务苦行而不明本心,为憎爱所缚,则苦行如黑月夜履于险道。

《景德传灯录》卷三页五十一

【白话新唱】

祖师所传的解脱心法,不是叫人从苦行中求得,苦行只是帮助你修行而已。如果你能契入真如本心,启发本心的随意自在的妙用,那么苦行就像一碰泥土就变黄金的法宝,使你快速产生大机大用。如果只知道修苦行,却不点亮自己的本心,被爱憎的情绪束缚,这样的苦行极为危险,如同漆黑的夜晚走在险峻的路上。

【分析与鉴赏】

悉达多太子在雪山苦行六年,搞得骨瘦如柴,痛苦万分,却离道越远,为后人亲身示范了一个修行原则:苦行不是解脱的原因。

但是透过苦行,训练出惊人的意志力、耐力、专注力,却对修道有帮助。

如果修行的目的是为了炫人耳目,赢得世人的钦羡崇拜,那么苦行颇有助于换取名闻利养。

如果修行的目的是获得智慧,解脱生死,那么苦行乃是助道的方便,不是解脱的正因。

明白此理,我们就能给苦行一个合理的定位,既不贬抑也不过誉。

至于在什么时候,苦行最恰当呢?就心理角度来看,未开悟以前,一个人必须压抑心理的情绪才能做到苦行。这种压抑的状况恐怕是不健康的。开悟以后,我执、法执已去,苦行就不再压抑自我了,因为已经没有自我了。这时,苦行反而能有效遣除人格中遗留的习气,迅速启发神通妙用。

不过,有言在先,苦行的标准,古今不同。现代人盘腿上座一小时,可能就腿痛如刀割,视之为苦行了!古人居无求安、食无求饱、麻衣草履、木食涧饮,岂是生活舒适的现代人可以轻易仿效?

对现代人来说,至少要学会简简单单过生活,也许跟苦行还有望沾上一点点边。

无益之苦当远离,有益之苦须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