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2岁育儿最佳方案(幸福爱巢丛书)
14466200000003

第3章 1岁1个月(2)

宝宝幼儿发育期需要大量蛋白质、脂肪、淀粉、维生素、矿物质等。其中动物蛋白(牛奶、肉、鱼蛋等)比较重要,因此,宝宝每餐都应该吃一点。豆类及其制品也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之一。总之,宝宝要多吃菜,每餐应相当于大人的2/3左右。

宝宝吃的菜饭不要太硬或太生,烧得烂糊些,多放点油。

(2)多喝牛奶

鲜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钙质等,在宝宝骨骼发育旺盛的幼儿期里,是不可缺少的营养。

在这个时期最好每天喝200~400毫升牛奶,即1瓶到2瓶。可以在吃点心时喝,也可以当饮料给宝宝喝,还可以用于煮菜。

(3)饮食时多时少

宝宝幼儿期是饮食时多时少、吃饭时爱玩的时期。高兴时就多吃些,不高兴时就吃得少些。有时只吃饭,有时一天到晚只吃水果。作为父母,还是应该让宝宝吃配有淀粉、蛋白质、脂肪、蔬菜和水果的营养全面的饭菜。

在这个时期,要尽量让宝宝自己动手吃饭。虽然宝宝还不太会用勺子,容易把饭菜洒在桌上,可在桌面铺上塑料布,并让宝宝知道饭菜洒在桌上不好。

(4)关于宝宝挑食

1岁以后,宝宝一般都会挑食,今天多吃一点,明天少吃一点,有时只吃这个,有时只吃那个。挑食过度就叫做偏食。宝宝不愿吃蔬菜时,可包在煎鸡蛋卷里或混在饭里,宝宝就能高高兴兴地吃下去。

点心

点心只是在宝宝三餐吃饱,但仍有食欲时才喂。有的妈妈见宝宝3餐饭菜没好好吃,就想喂点点心补补。其实,没有食欲时用不着喂。再说,点心也应该每天定时,不能随时都喂,让宝宝吃吃停停。可以用牛奶、水果、饼干及妈妈亲手做的食物为点心。

(1)1岁宝宝吃点心的量

每天1小瓶鲜牛奶,相当于700卡热量。

上午10时喂50毫升果汁,下午3时喂1瓶鲜牛奶和相当于50卡热量的点心。

(2)简单易做的点心

①牛奶蛋羹(克)。蛋黄(1/3个);牛奶40(1/5瓶);白糖6(2小匙)。

②桔子冻(克)。罐头桔子20(4片);白糖10(1大匙);水60(4大匙);洋粉0.8(1/10把)。

③酸乳酪糊(克)。苹果10(1/16个);香蕉20(1/4根);酸乳酪糊30(1/3瓶弱)。

④蛋糕(克)。面粉8(1大匙);白糖1(2/3);牛奶15(1大匙);蛋5(1小匙);油一点点。

日常照料

调教宝宝吃饭

1岁以后,宝宝就想自己拿着勺子吃饭,刚开始时吃起来很不顺利。即使自己用勺子盛饭,但一送到嘴边就全洒了。这时妈妈就应该帮忙喂。喂了一会儿,宝宝也许又想自己动手吃,则可以将勺子给宝宝拿着让他自己吃。

要调教好宝宝自己吃饭,需要花很多时间,更需要耐心。这是使宝宝走向独立的一个过程,只要一直坚持下去,到1岁半宝宝就能熟练用勺子自己吃饭了。

调教宝宝大小便

宝宝白天大小便时知道喊人要到1岁半或2岁左右,那时的宝宝大脑神经系统成熟,是能控制大小便的年龄。在1岁半以后,宝宝大便一般都在早饭以后或晚睡以前,每天按时让宝宝坐在便盆上或到厕所去排。

宝宝室外游玩的场所

1~2岁的宝宝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玩耍。小孩子和大人不同,玩就是学习,也可以说是他们的生活。宝宝通过玩耍,可使身体的各种机能发达起来,学到许多知识,增加社会意识,丰富思想感情。

在大人看来,玩泥巴、玩水是纯粹的孩子气,但对于宝宝来说,这样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让宝宝在外面尽情地玩耍。当然,1岁多的宝宝出去玩耍时,妈妈应该一直跟在身边,以防意外发生。

宝宝的玩具

应该给宝宝一些玩具。比如积木、小铲、小桶、小车等等。小风车、布娃娃等也是宝宝喜欢的小玩具。

掌握宝宝学步的最佳时机

宝宝什么时候学走步好呢?一般说来,宝宝在10个月~1岁8个月期间开始学习走路都属于正常年龄范围,但具体到每个孩子身上,这种说法就显得有些笼统了。下面,我们为家长们介绍一种简单的判断方法:

宝宝想迈步的时候,一定是在支撑物的帮助下进行的,支撑物可以是妈妈的手,也可以是学步车等等。

当宝宝刚刚能够离开支撑物站立时,家长切忌急于求成,让宝宝马上独立行走,而应当让宝宝继续在支撑物的帮助下练习。

只有当宝宝离开支撑物,能够独立蹲下、站起并能保持身体平衡时,才真正到了宝宝学步的最佳时机。

具备一定的腿部力量是蹲下、站起并保持身体平衡的前提,因此,在宝宝学步前要适当的增强他们的腿部肌肉力量。

教宝宝自己走路

一般宝宝在1岁时,就开始学习走路了。对宝宝来说,最初的良好行走体验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家长在教宝宝走路时,一定要注意:

(1)保护好宝宝。最初练习行走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注意保护宝宝。待步伐灵活以后,可以撒开手,与宝宝相隔约50厘米。当宝宝迈出第一步时,要认识到这是非常可喜的一步,标志着宝宝将要走向独立,家长这时要给予鼓励,说一句“宝宝真棒”,这样可以激发宝宝走下去的信心。

(2)练走路时,一定要选择平坦的路面。若是在开始学走路时,宝宝由于路面不平而被绊倒,会挫伤宝宝学走路的积极性,使宝宝害怕走路,不愿离开大人的手。

(3)激发宝宝走路的兴趣。当宝宝能走几步的时候,可让宝宝在地上玩球,当球向前滚动时宝宝自然有追的欲望,完全不会顾及摔倒,可能连续迈出几步,这样就会增长宝宝的信心。

(4)在宝宝练习走路的过程中,不可能一跤不摔。当宝宝摔倒时,家长要鼓励宝宝不哭,勇敢地站起来,这对培养宝宝的坚强意志非常重要。

在宝宝学走路的时候,父母应该予以帮助,下面提出一些具体做法,以供参考:

(1)父母应该从宝宝学走第一步起,就让他有个正确的姿势。行走能促进宝宝血液循环,加快呼吸,锻炼下肢肌肉,同时宝宝开始走路以后能迅速成长。

(2)室内空气新鲜。如果天气不允许宝宝在室外学习行走,那就一定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走路加快了宝宝的呼吸,所以要在宝宝下地走路之前,就先把窗户打开。

(3)当教孩子学走步时,父母应该站到宝宝身后,两手托住宝宝的腋窝,不要牵着宝宝的两只手。因为婴儿的关节很娇嫩,容易脱臼。如果牵着宝宝的手,一旦宝宝摔倒,父母就会不由自主地猛拽他一下,极易把宝宝的关节拉脱臼。妈妈可以做一条两寸宽的环形带子,套在宝宝身上,从后面拽住带子,帮他行走。也可以给宝宝买一辆学步车,但是不要让宝宝呆在车里时间太长。

(4)只要宝宝能走几步,就要让他每天练习一下,走走路,但是走路的时间不能过长。当宝宝能走稳,可以满屋子来回走时,可教他用脚尖走路,这可以强健宝宝的足弓。

(5)当宝宝学会行走之后,可让他光着脚在沙滩或草地上行走。这样能使脚掌得到锻炼,也有利于脑的发育,但是,不能长时间光脚走路。

疾病防治

急性喉炎

(1)原因与症状

乳幼儿的喉咙、气管较窄,只要感染细菌或病毒,感冒发炎,就会肿胀,变得更窄,而引起呼吸困难。

表现为夜晚突然呼吸困难,喘鸣,出现狗吠般干咳,声音嘶哑,甚至发热。

(2)治疗

发作时,只要吸入肾上腺素,不久就可痊愈,也可吸人蒸气、氧气。此外采用抗生素喷雾疗法,也相当有效。

麻疹

(1)原因

病原体是麻疹病毒。传染力最强,约有95%的小孩会患病,其余的5%为不显性感染,即使感染也没有症状,或几乎不会患病。换言之,20个人当中即有一位患上麻疹,出生后3~6个月当中,婴儿本身具有来自母体的免疫抗体,所以不会感染。不过,如果母亲不曾患过麻疹,没有免疫的话,此时期的婴儿也会受到传染。

幼儿期、学童期是最容易感染的年龄,一旦患病之后,即可终生免疫。传染途径是飞沫传染,流行于春夏之际。

(2)症状

主要特征是潜伏期一般10~11天,其经过可分为以下三期。

前驱期发病形式与感冒类似,最初发烧至38~39℃、咳嗽、流鼻涕、打喷嚏。不同于感冒的是会发生结膜炎,眼泪增多。

观察脸颊的粘膜(口腔内)的话,可看到周围为红色的小白斑,是为科普力克氏斑,这是最主要的特征。只见于麻疹。所以一旦发现此特征的话,即可诊断为麻疹。麻疹的第一期症状与感冒几乎相同,所以诊断上相当困难。不过,只要借助科普力克氏斑即可轻易判断。

发疹期最初是发烧三四天,然后下降,第四天时再次上升。此时皮肤会出现疹子,呈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及脸部一直扩展到胸、腹、四肢。咳嗽严重的话,甚至会发展为支气管炎,大部分的母亲大都一直到皮肤出疹子之后,才察觉到是麻疹。发疹之日相当于发病的第四天。

起初的疹子为玫瑰色,后来转为暗红色。四五天之后,颜色淡薄,只留下暗褐色的色素。此时期体温逐渐降低,各种病症出现,有时会发生意识模糊、痉挛的现象。连续发烧三四天后,进入恢复期。

恢复期一般症状消除,色素沉淀,可看到米糠一般的落屑。退烧后十天左右即可完全恢复。

在病情过程中,大多会并发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有时可能会并发脑炎,而发生严重的痉挛或意识障碍。尤其必须注意的是容易发生维生素缺乏症。缺乏维生素的话,会引起眼球干燥症、角膜软化症。

(3)治疗与看护

选用抗病毒药,如病毒唑、莪术油等,也可采用对症疗法。为了防止二次感染,可使用抗生素。

平常的看护十分重要。

出麻疹时,全身的抵抗力大为降低,所以保持安静是非常重要的。退烧后也必须静躺三四天,然后才可起床。在室内静静游戏,最好少外出,不需要特别保温,不过,千万不可受凉。头痛及发烧时可使用冰枕。

保持肌肤清洁,即使出疹子,也应用柔软的毛巾擦拭全身,尤其是容易污秽的阴部或皮肤都须保持清洁。擦拭眼屎,令其漱口,以清洁口腔。

退烧后,精神恢复了,才可进行沐浴。主要的目的是清洁皮肤,所以以淋浴为主,千万不可长时间浸泡在热水之中。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尽量增加水分。最好大量地供给维生素丰富的新鲜水果或蔬菜。由于容易缺乏维生素A,最好能促其服用维生素。

(4)预防

出生后六个月起即有被传染的机会,所以必须加以预防,避免与患者接触。如果能接受预防注射,是最安全的,预防接种是注射弱毒性疫苗。注射后7~14天会发烧及出疹子,形成半永久的免疫;完全没有症状的话,则无法形成免疫。

但是,如果与麻疹患者接触,而且已处于潜伏期的话,再使用麻疹疫苗是完全无效的,此时可使用血清球蛋白。其中含有浓缩的免疫抗体,只要是在感染后的6~7天,控制发病,使病情减轻;若增加药量的话,亦可完全加以预防。不过,最好能事先考虑到小孩的年龄、季节、发育状态,再进行决定。

此药的免疫有效期只有两个月,一旦过了此时间,效果完全消失。因此,如果没有感染的因素,却加以使用的话,只是徒劳无功。此外,若在潜伏期八天以后再注射此药的话,也完全无效。当兄弟中某个人已出现疹子的话,其他的兄弟可能已到了潜伏期的第四天,此点必须知道。有浓缩的免疫抗体,只要是在感染后的6~7天,控制发病,使病情减轻;若增加药量的话,亦可完全加以预防。不过,最好能事先考虑到小孩的年龄、季节、发育状态,再进行决定。

此药的免疫有效期只有两个月,一旦过了此时间,效果完全消失。因此,如果没有感染的因素,却加以使用的话,只是徒劳无功。此外,若在潜伏期八天以后再注射此药的话,也完全无效。当兄弟中某个人已出现疹子的话,其他的兄弟可能已到了潜伏期的第四天,此点必须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