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陇南文化
15047400000067

第67章 陇南民间歌曲(1)

陇南民间歌曲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主要有《号子田歌》、《花儿山歌》、《小调》、《社火秧歌》等几大类型。

一、号子·田歌

由于气候、地理条件差异,以及生产劳动方式的不尽相同,陇南号子与田歌所表现的内容与方式也多种多样。

武都的《打夯号子》也是以数首单号子联缀起来演唱的,但在演唱时,每个不同的曲调随着领夯者进行变化,没有严格的次序,较为自由,和腔者紧随领号子的人所唱的曲调和节奏进行和唱,曲调欢快,节奏性强,旋律起伏跌宕,音程跳跃较大。

成县的《筑城号子》是比较系统的一个整套号子,名曰“联套”,即由十三个单号子联缀而成,演唱时一领众和、起落有序、缓急多变、节奏长短适宜,曲调优美动听,转调自然,节拍规整。虽然各自都是一首短小独立的乐曲,但经巧妙的组合,加上富有力度的衬词渲染和衔接,则构成为非常宏大而完美的音乐作品。在劳动中演唱起来,热烈活泼,颇为精彩。

文县的《九声号子》、《三声号子》是以领号子者与和腔声的声腔数据而命名的,旋律优美舒展,节奏自由多变,更接近抒情性的歌唱,因为劳动方式的不同,便产生了许多不同种类的号子。如:文县的《拉号子》(推拉重物时演唱)、《九道拐号子》;宕昌的《铧匠号子》(铸造器物时演唱),还有康县、成县的《吆母猪调》、《唱牛歌》等,都独具特色,别有风趣。

陇南的田歌还有一种形式独特的便是“打锣鼓草”。

“打锣鼓草”有些地方叫“锣鼓草”、“薅草歌”,这种以音乐“劝农”的形式,在陇南文县、武都、康县等地都有流行。

“锣鼓草”有悠久的历史,是一种群众性自发组织起来,在锄草季节促进生产的临时性组织。过去农民在私有制的土地上,各自为阵地生产劳动,为了不误农时,抓紧锄拔,便产生了互助协作的良好风尚。那些能说会道的人便成为鼓动者、组织者。他们少则七、八人,多则十数人,众多的薅草者,在锣鼓声中,有说有唱,“锣鼓草”不仅鼓舞了士气、活跃了气氛,还减轻了疲劳,从而促进了锄拔的进程。

“锣鼓草”原先的演唱很有讲究,很有程式,但歌者可随机应变即兴作词。演唱的内容是从天文到地理、从现实到历史,总之,山川草木,人虫禽兽,生产知识,生活趣事无不涉及。

歌词如:

挖草的人们(哟你)好(哎)好地挖,

走到(噢)前头(噢)吃(哎)黄(哎)瓜。

变工莫变(哟你)背(哎)娃的嫂,

来得(噢)迟来(噢)走(哎)得(哎)早。

变工莫变(哟你)娃(哎)娃(的)工,

走到(噢)坡里(噢)挖(哎)洞(哎)洞。

变工莫变(哟你)老(哎)汉(的)工,

走到(噢)坡里(噢)腰(哎)杆(哎)疼。

变工莫变(哟你)小(哎)伙(的)工,

走到(噢)坡里(噢)打(哎)到(哎)亲。

[注]打到亲:即亲热地打着玩耍。此歌采自文县碧口,由王菊春演唱。

陇南的另一种田歌也叫“牛歌”。“牛歌”在音乐种类上属号子类,包括《喝牛歌》与《回牛歌》,是陇南山地民众在赶牛犁地时独创的音乐。

如《喝牛歌》(成县纸坊):

(哎)牵牛娃儿(噢)(噢嗬)来(哎)了。

喊叫马儿(噢)下来(哎)了欧!

《回牛歌》(武都洛塘):

(噢)手掉牛儿拐(哟),

牛儿倒回来(哟),

牛儿回(哟)来!

《回牛歌》(康县嘴台):

牛娃儿(噢)过来了(哎)!

(白)——欧——!

“牛歌”大多在耕作时,边耕边唱,人牛感乐,转弯回头、上坎扎犁,用歌唱出,歌声高亢、悠扬、徐缓、奔放,牛听后自会转弯回头。

二、童谣·山歌·花儿

我曾在一篇文化散文里抒发过自己对武都山歌的感言:

武都的山歌是极有名气的,人们在家里、村里,没法或不便表达的东西,只要一进山林,被缚的人性即彻底解放了,自由了。“关关睢鸠”之类的东西没有力度,“郎一抱,姐一闪;好像木匠阵(装修的意思)楼板。”这才是“土墙板屋”氐民族的真实写照呢。“棉花地里兔儿窝,贤妹你把裤子脱;我的裤子我脱哩,来个人了咋说呢?来了人了我给说,世上不靠(仅仅的意思)你和我。”虽然“粗野”,但其述发情感的坦荡与率直、纯朴,却是当代许多诗人们根本无法企及的。西部诗人张子选来武都,说他正在选编《中国民间诗歌》,也就是说当地最古朴、原始、原汁原味的民间诗歌总集,我说,这类武都民歌,较之清人华广生所编《白雪遗音》中的诗歌,还要质朴、纯粹与原生态,即随笔抄写几首,推荐给了他。张子选高兴之极。(过河卒:《墙上的大乳》2002年,原发《开拓文学》2003年2期)

上述山歌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在武都高山戏的发源地――米仓山鱼龙下乡时采集到的。陇南的山歌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形式也变化多样。小时候听来的童谣其实也是山歌或曰民歌的一类。如《舅舅来了做啥饭?》:

……

舅舅来了做啥饭?

做白面,舍不得;

做黑面,丢人哩;

杀公鸡,叫鸣哩;

杀母鸡,下蛋哩;

杀鸭子,鸭子逃进水眼(水洞)哩;

杀鹅哩,扑棱扑棱过河哩。

又如《好艳婆》:

好艳婆,艳艳好,

谁把艳艳没见过,

艳艳扎的红头绳,

爬(读wa)在房上照男人,

看下(读ha)的男人不是的,

老鸹(gua,民间读wa,乌鸦)沟里拾粪的。

还有《太阳光光》(有的地方为《月亮月亮光光》):

太阳光光【月亮月亮光光】,

照在梁上【上面院里烧香,烧的啥子香?烧的花花香。花花院里一个你,一个我,猴儿会缠脚。缠的啥子角?缠的弯弯角。弯弯角,弯上天,天儿高,买把刀……(以下基本相同)】,

梁上高,买把刀,

刀儿快,割(切)青(芹)菜,

割下的青菜喂老猫,

老猫喂得壮壮的,

我替爷爷告状去(拉着城里告状去),

告啊(状儿),告啊(状儿),没告响,

我给爷爷修楼房,

修下的楼房没尖尖,

我给爷爷烙圈圈,

烙下的圈圈没把把,

我给爷爷下话家。

还有《泥瓦匠,住草房》:“泥瓦匠,住草房;纺织娘,没衣裳;卖盐的,喝淡汤;编席子的,睡光床;当奶妈的,没儿郎;淘金的老汉穷得慌。”《当啷当啷摇铃哩》:“当啷当啷摇铃哩,马家坝里有贼哩。谁哩个,王背疙(驼背)……”等等,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

文县、武都、康县等地的山歌,曲调简短优美,节奏属散板式,非常自由。演唱者行腔平缓,悠扬婉转,一般用真嗓歌唱,属我国平腔山歌。乐曲多是上下二乐句单段式的结构。唱词以七字四句成段,二六句成段的较少,衬词非常丰富,起着填补与扩充乐曲的作用。

这种二乐句山歌,虽然形式十分短小,但在极简短的形式中,却展示了完整的音乐构思,以富于特色的音调,创造了极其鲜明的音乐形象。

陇南南部地区的山歌多数属于五声音阶商羽调式,徵调式次之,宫调式和角调式有时也会出现,但为数不多,它们都以流畅秀丽而见长。

成县、武都一带的山歌如《月亮出来模糊糊》、《荞麦花儿粉白红》等,旋律多采用下行阶进的手法。文县山歌如《人的智慧有高低》、《你看怄人不怄人》、《这山低来那山高》等,曲调波浪起伏较大,形成彩虹形的旋律线条,婉转动听。康县山歌如《贤妹子看上少年郎》、《看你管我不管我》等,曲调音程跳跃较大,轻松欢快,加上响亮富有力度的衬词,呈现出一定的活力与生气。

徽县称唱山歌为打山歌。曲调高亢明朗,悠扬婉转,旋律跳动较大,唱词多为七字句,段数不定。徽县山歌的演唱与其他地区山歌一样,受地点的制约,一般在山野、田间等非公众场合自娱自乐地独唱或较远距离地对唱,多不分男、女性别,所唱内容有很大的随意性,音量大、音域宽,无须伴奏,形式简单,亦不作有意或无意性表演,边劳作边歌唱,能激发情感,自解沉闷,活跃劳动气氛。

如,《妹子就是鸪鸬雁》:

(男)对面山上的小妹子,把你的镰刀放下歇会子。

(女)少操闲心你好好缓,缓好鸪鸬雁给你喂食哩。

(男)妹子你就是鸪鸬雁,哥我坐着等你呢。

又如,《镰刀割了老棉蒿》:

扎花的手儿一镰刀。

谁人把我的手看好,

我给他做个烟荷包。

扎个锦鸡林里蹿,

扎朵牡丹你再看。

徽县山歌不仅语言纯朴,简明洗练,旋律单纯,形象生动鲜明,更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和人文研究价值。它的音乐形式多样,是徽县民族民间音乐的一支奇葩。

宕昌县北部与定西市岷县接壤的地区,流行着一种叫“花儿”的山歌,属于甘肃“花儿”两大流派中的“洮岷花儿”派系。

“洮岷花儿”以曲调的不同和流行地区的不同分为“南路派花儿”和“北路派花儿”。

“南路派花儿”许多地方称为“阿欧怜儿”,宕昌北部也有称做“曲儿”的,还有人因这种花儿的声腔和演唱者的姿态又称之为“扎刀令”。如:《黑云眼里黄云彩》、《啥人把我魂揽了》、《林英孽障想憨了》、《抱住葫芦瞌睡了》、《想人三天没还阳》等。

三、民间小调

陇南民歌中数量最大的当属“小调”(有的地方叫“曲子”)了。

过去,一般将山歌称为“山野之曲”,小调称为“里巷之曲”。这就是说除山歌和劳动歌曲之外,能够在乡村和市镇演唱的歌曲都可称作“小调”。

“小调”比山歌和田歌更艺术化,传唱更广,影响面更大,它广泛地涉及到社会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类民歌中,如反映自然科学的有《点花》、《九九算》、《二十四节》、《十二花名》、《花令》等;反映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的有《十古人》、《十二大将》、《八洞神仙》、《林英哭湘子》、《王祥卧冰》、《仓颉造字》、《杜康造酒》、《祝英台》、《穆柯寨招亲》等;反映风土人情的有《十学》、《十贤良》、《戏秋千》、《拜年》、《串红毡》等;反映爱情故事的有《送郎》、《浪骆驼》、《绣香袋》、《绣荷包》、《书生歌》、《进兰房》、《王哥》、《月儿落西下》、《闹五更》等;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光绪逃西安》、《吴三桂搅烂天下》、《反白郎》、《洋烟歌》等;单纯娱乐的有《十道黑》、《五点红》、《怕老婆顶灯》、《娶亲》等等等等,曲目之多,真是不胜枚举。

而《南坪小调》更是陇南民间小调的优秀代表。武都县的鱼龙乡,清末民初曾称南坪,流传在这一带的《南坪小调·采花》,尤为当地民众津津乐道,传唱不已。

正月里采花无花(哟)采,

二月里采花(是)花正(哟)开,

(哎咿哟)二月里采花(是)花正(哟)开。

三月的桃花红似(哟)火,

四月的刺玫(是)满架(哟)开,

(哎咿哟)四月的刺玫(是)满架(哟)开。

五月里石榴一点(哟)血,

六月里芍药(是)赛牡(哟)丹,

(哎咿哟)六月里芍药(是)赛牡(哟)丹。

七月的荷花满池(哟)开,

八月里桂花(是)送香(哟)来,

(哎咿哟)八月里桂花(是)送香(哟)来。

九月的菊花后院(哟)黄,

十月里锦鸡(是)对凤(哟)凰,

(哎咿哟)十月里锦鸡(是)对凤(哟)凰。

十一月水仙喷喷(哟)香,

十二腊梅(是)笑开(哟)怀,

(哎咿哟)十二腊梅(是)笑开(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