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百家姓、三字经、颜氏家训、朱子家训
15069200000080

第80章 归心第十六(1)

三世之事①,信而有征②,家世归心,勿轻慢也。其间妙旨,具诸经论③,不复于此,少能赞述。但惧汝曹犹未牢固④,略重劝诱尔⑤。

原夫四尘五荫⑥,剖析形有⑦;六舟三驾⑧,运载群生:万行归空,千门入善⑨,辩才智惠,岂徒《七经》、百氏之博哉⑩?明非尧、舜、周、孔所及也。内外两教,本为一体,渐积为异,深浅不同。内典初门,设五种禁,外典仁义礼智信,皆与之符。仁者,不杀之禁也。义者,不盗之禁也。礼者,不邪之禁也。智者,不淫之禁也。信者,不妄之禁也。至如畋狩军旅,燕享刑罚,因民之性,不可卒除,就为之节,使不淫滥尔。归周、孔而背释宗,何其迷也!

俗之谤者,大抵有五:其一以世界外事及神化无方为迂诞也,其二以吉凶祸福或未报应为欺诳也,其三以僧尼行业多不精纯为奸慝也,其四以糜费金宝减耗课役为损国也,其五以纵有因缘如报善恶,安能辛苦今日之甲,利益后世之乙乎?为异人也。今并释之于下云。

释一曰:夫遥大之物,宁可度量?今人所知,莫若天地。天为积气,地为积块,日为阳精,月为阴精,星为万物之精,儒家所安也。星有坠落,乃为石矣;精若是石,不得有光,性又质重,何所系属?一星之径,大者百里,一宿首尾,相去数万,百里之物,数万相连,阔狭从斜,常不盈缩。又星与日月,形色同尔,但以大小为其等差。然而日月又当石也?石既牢密,乌兔焉容?石在气中,岂能独运?日月星辰,若皆是气,气体轻浮,当与天合,往来环转,不得错违,其间迟疾,理宜一等。何故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各有度数,移动不均?宁当气坠,忽变为石?地既滓浊,法应沉厚,凿土得泉,乃浮水上;积水之下,复有何物?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归塘尾闾,渫何所到?沃焦之石,何气所然?潮汐去还,谁所节度?天汉悬指,那不散落?水性就下,何故上腾?天地初开,便有星宿。九州未划,列国未分,剪疆区野,若为躔次?封建已来,谁所制割?国有增减,星无进退,灾祥祸福,就中不差。乾象之大,列星之夥,何为分野,止系中国?昴为旄头,匈奴之次,西胡、东越,雕题、交阯,独弃之乎?以此而求,迄无了者,岂得以人事寻常,抑必宇宙外也。

凡人之信,唯耳与目,耳目之外,咸致疑焉。儒家说天,自有数义:或浑或盖,乍宣乍安;斗极所周,管维所属。若所亲见,不容不同;若所测量,宁足依据?何故信凡人之臆说,迷大圣之妙旨,而欲必无恒沙世界、微尘数劫也?而邹衍亦有九州之谈。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汉武不信弦胶;魏文不信火布;胡人见锦,不信有虫食树吐丝所成;昔在江南,不信有千人毡帐;及来河北,不信有二万斛船:皆实验也。世有祝师及诸幻术,犹能履火蹈刃,种瓜移井,倏忽之间,十变五化。人力所为,尚能如此,何况神通感应,不可思量,千里宝幢,百由旬座,化成净土,踊出妙塔乎?释二曰:夫信谤之征,有如影响,耳闻眼见,其事已多,或乃精诚不深,业缘未感,时傥差阑,终当获报耳。善恶之行,祸福所归。九流百氏,皆同此论,岂独释典为虚妄乎?项橐、颜回之短折,原宪、伯夷之冻馁,盗跖、庄跻之福寿,齐景、桓魋之富强,若引之先业,冀以后生,更为通耳。如以行善而偶钟祸报,为恶而傥值福征,便生怨尤,即为欺诡,则亦尧、舜之云虚,周、孔之不实也,又欲安所依信而立身乎?释三曰:开辟已来,不善人多而善人少,何由悉责其精絜乎?见有名僧高行,弃而不说;若睹凡僧流俗,便生非毁。且学者之不勤,岂教者之为过?俗僧之学经律,何异士人之学《诗》、《礼》?以《诗》、《礼》之教,格朝廷之人,略无全行者,以经律之禁,格出家之辈,而独责无犯哉?且阙行之臣,犹求禄位,毁禁之侣,何惭供养乎?其于戒行,自当有犯。一披法服,已堕僧数,岁中所计,斋讲诵持,比诸白衣,犹不啻山海也。

释四曰:内教多途,出家自是其一法耳。若能诚孝在心,仁惠为本,须达、流水,不必剃落须发。岂令罄井田而起塔庙,穷编户以为僧尼也?皆由为政不能节之,遂使非法之寺,妨民稼穑,无业之僧,失国赋算,非大觉之本旨也。抑又论之,求道者,身计也;惜费者,国谋也。身计国谋,不可两遂。诚臣徇主而弃亲,孝子安家而忘国,各有行也。儒有不屈王侯高尚其事,隐有让王辞相避世山林,安可计其赋役,以为罪人?若能偕化黔首,悉入道场,如妙乐之世,禳佉之国,则有自然稻米,无尽宝藏,安求田蚕之利乎?释五曰:形体虽死,精神犹存。人生在世,望于后身,似不相属,及其殁后,则与前身似犹老少朝夕耳。世有神魂,示现梦想,或降僮妾,或感妻孥,求索饮食,征须福祐,亦为不少矣。今人贫贱疾苦,莫不怨尤前世不修功业。以此而论,安可不为之作地乎?夫有子孙,自是天地间一苍生耳,何预身事?而乃爱护,遗其基址,况于己之神爽,顿欲弃之哉?凡夫蒙蔽,不见未来,故言彼生与今非一体耳。若有天眼,鉴其念念随灭,生生不断,岂可不怖畏耶?又君子处世,贵能克己复礼,济时益物。

治家者,欲一家之庆;治国者,欲一国之良。仆妾臣民,与身竟何亲也,而为勤苦修德乎?亦是尧、舜、周、孔虚失愉乐耳。一人修道,济度几许苍生?免脱几身罪累?幸熟思之!

汝曹若顾俗计,树立门户,不弃妻子,未能出家,但当兼修戒行,留心诵读,以为来世津梁。人生难得,无虚过也。

儒家君子,尚离庖厨,见其生不忍其死,闻其声不食其肉。

高柴、折像,未知内教,皆能不杀,此乃仁者自然用心。含生之徒,莫不爱命,去杀之事,必勉行之。好杀之人,临死报验,子孙殃祸,其数甚多,不能悉录耳,且示数条于末。

梁世有人,常以鸡卵白和沐,云使发光,每沐辄二三十枚。

临死,发中但闻啾啾数千鸡雏声。

江陵刘氏,以卖鳝羹为业。后生一儿,头是鳝,自颈已下,方为人耳。

王克为永嘉郡守,有人饷羊,集宾欲宴。而羊绳解,来投一客,先跪两拜,便入衣中。此客竟不言之,固无救请。须臾,宰羊为炙,先行至客。一脔入口,便下皮内,周行遍体,痛楚号叫。方复说之,遂作羊鸣而死。

梁孝元在江州时,有人为望蔡县令,经刘敬躬乱,县廨被焚,寄寺而住。民将牛酒作礼,县令以牛系刹柱,屏除形像,铺设床坐,于堂上接宾。未杀之顷,牛解,径来至阶而拜,县令大笑,命左右宰之。饮啖醉饱,便卧檐下。稍醒而觉体痒,爬搔隐疹,因尔成癞,十许年死。

杨思达为西阳郡守,值侯景乱,时复旱俭,饥民盗田中麦。

思达遣一部曲守视,所得盗者,辄截手腕,凡戮十余人。部曲后生一男,自然无手。

齐有一奉朝请,家甚豪侈,非手杀牛,啖之不美。年三十许,病笃,大见牛来,举体如被刀刺,叫呼而终。

江陵高伟,随吾入齐,凡数年,向幽州淀中捕鱼。后病,每见群鱼啮之而死。

世有痴人,不识仁义,不知富贵并由天命。为子娶妇,恨其生资不足,倚作舅姑之尊,蛇虺其性,毒口加诬,不识忌讳,骂辱妇之父母,却成教妇不孝己身,不顾他恨。但怜己之子女,不爱己之儿妇。如此之人,阴纪其过,鬼夺其算。慎不可与为邻,何况交结乎?避之哉!

[注释]

①三世:佛教以人的过去、现在、将来为三世。《续家训》说:“过去世中,缘业所招,见在世中善恶,须至未来世中偿报。”

②征:证据,验证。

③经论:佛教以经、律、论合称三藏。经,记载佛所说的;律,记载戒规;论,是对经义的解释。

④牢固:言信念坚定不移。

⑤重(chóng):再次。

⑥原:推原,推究。四尘:佛教称色、香、味、触为四尘。五荫:亦作五阴,或五蕴。指色蕴(形相)、受蕴(情欲)、想蕴(意念)、行蕴(行为)、识蕴(心灵)。

⑦形有:形体所具有的,即宇宙间的各种事物。

⑧六舟:即六度,或六波罗蜜。波罗蜜,指人生由此岸到达彼岸。六舟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即禅定)、智慧(即般若)。这是大乘佛教修习的主要内容。三驾:即三乘,或三车。羊车喻声闻乘,鹿车喻缘觉乘,牛车喻菩萨乘。这是佛教引导众生解脱的三种途径。

⑨千门:佛教用语。为“千法名门”的简略说法。指种种修行的法门。

⑩《七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论语》。

百氏:指诸子百家。

内教:佛家称佛教为内教,其余各种学说(包括儒学)称外教。

渐:指佛教的渐悟。极:指儒学的理归一极。

内典:佛教经典。初门:初入佛门的阶梯。

五禁:亦称五戒。指不杀生、不盗窃、不邪鄙、不虚妄、不饮酒。

外典:指儒家经典。

畋(tián)猎:狩猎。

燕享:饮宴。

卒(cù):猝然。

释宗:释迦牟尼所立的宗教,即佛教。

方:依托,验证。迂诞:荒唐。

精纯:清白纯洁。

课:赋税。役:徭役。

因缘:佛教用语。指产生结果的原因,和促成这种结果的条件。

安:安放,安置。这里引申为确定。

质重:体质沉重。

系属:联属,联结。

一宿:一个星座。

从:同“纵”。

乌兔: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月中有兔。

一等:一体,一样。

五星:也作五曜、五纬。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二十八宿:古人认为,四方各有七宿。东方为: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为: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为: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为:井、鬼、柳、星、张、翼、轸。

均:均匀。

法:标准,模式。

归塘:亦作归墟。传说为海中无底之谷。《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尾闾:传说中泄海水的地方。《庄子·秋水》:“天下之大,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渫:同“泄”。

沃焦之石:传说中东海南部一座大石山沃焦山上的石头。此石方圆四万里,厚四万里,海水注入此处,无不焦尽,故名沃焦。然:同“燃”。

天汉:银河。

九州:我国上古时期的行政区划。指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九州。

剪疆区野:划分疆界。剪疆,剪裁疆界;区野:区分界址。

若为:奈何。

躔(chán)次:日月星辰运行的轨迹。

乾象:天象。

昴(mǎo):二十八宿之一。旄(máo):旗杆头上装饰的牦牛尾。

雕题、交阯:我国南方的少数民族。《后汉书·南蛮传》:“《礼记》称南方曰蛮、雕题、交阯。其俗,男女同川而浴,故曰交阯。”题,额头。雕题,雕刻额头。这里泛指纹身。

之:所。之信,犹所信。

浑:指浑天说。认为天地形如鸟卵,天包着地,像卵包着卵黄一样。传此说者,有汉末陆绩、三国王蕃等。盖:指盖天说。认为天像无柄的伞,地像无盖的盘子。传此说有蔡邕等人。

乍:或。

宣:指宣夜说。认为气体构成无限的宇宙,众星自由飘浮在无边的虚空中。

安:指《安天论》,系汉代虞喜于成帝咸康年间根据宣夜说写成的。

斗:北斗星。极:北极星。周:环绕。

管维:亦作斡维。运转的枢纽,斗枢。属:联结。

臆说:想当然的、无根据的言论。

大圣:佛家称佛或菩萨为大圣。

恒沙:佛教用语。“恒河沙数”的简略说法。佛教认为,世界就像恒河沙数一样。《金刚经》:“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不多?”恒河:流经印度、孟加拉国的一条大河。

微尘:佛教用语。指细小的物质。劫:佛教用语。佛教认为,世界经历若干年毁灭一次,其后又重新开始;从世界的形成到毁灭,为一劫。

邹衍(约前305~前240):亦作驺衍。战国末期阴阳家。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邹衍提出,中国名叫赤县神州,内有九州,而全世界有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共九个,称大九州,故全世界共八十一个州。

又说,每九个州有海环绕;八十一个州外,又有更大的海环绕;再往外,便是天地的边际。

汉武:汉武帝刘彻。弦胶:据东方朔《十洲记》载,“仙家煮凤喙及麟角,合煎作膏,名之为续弦胶,能续弓弩断弦。刀剑断折之金,以胶连续之,使力士掣之,他处乃断,所续之际,终无断也。”

魏文:魏文帝曹丕。

火布:火浣布。传说,此布可用火烧来除去污垢。据《搜神记》:“汉世西域旧献此布,中间久绝。至魏初时,人疑其无有。文帝以为火性酷烈,无含生之气,著之《典论》,明其不然。”

“胡人见锦”二句:《太平御览》八二五引《玄中记》:“汉人曰:‘吾国有虫,大如小指,名曰蚕,食桑叶,为人吐丝。’外国复不信右之。”

祝师:男巫师。幻术:魔术。

种瓜:据《太平御览》九七八引《搜神记》:“吴时有徐光,常行幻术,于市里从人乞瓜,其主弗与。便从索瓣,种之。

俄而瓜蔓延生花实,乃取食之,因赐观者。”移井:移动水井。出处不详。

神通:佛教认为,佛与菩萨具备各种巨大的能力。感应:佛教认为,众生可靠自己的精诚感动神明,神明也会给回应,所以叫感应。

宝幢(chuáng):佛教的经幢。或为书写佛经的长圆筒形绸伞,或为刻有佛经的石柱。

由旬:也译作“俞旬”、“由延”。古印度计算长度的单位。一由旬,或说相当于十六里,或说相当于三十里,或说相当于四十里。座:指佛坐的莲花座。

净土:佛教用语。指庄严洁净,没有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的极乐世界。与“俗世”相对成义。

踊出妙塔:据《妙法莲华经·见宝塔品》,“佛前有七宝塔,高五百由旬,纵广二百五十由旬,从地涌出,住在空中,种种宝物而庄校之。”妙塔:指七宝塔。踊:通“涌”。

影响:影子与回声。

业缘:佛教用语。认为一个人的境遇与生死,都由前世的业缘决定,善业生善果,恶业生恶果。业包括身业(行为)、口业(言语)、意业(思想)。

差:差误。阑:晚;阻隔。

九流:战国时的九个学术流派,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百氏:诸子百家。

项橐:春秋时人。据《战国策·秦策》,他“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但十岁就死了。颜回:孔子弟子。据《孔子家语·弟子》,“颜回二十九而发白,三十早死。”

原宪:字子思。春秋时人。孔子弟子。《史记·仲尼弟子传》说他蓬户、褐衣、蔬食,而不减其乐。伯夷:周武王灭商后,他与弟叔齐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上。

盗跖:名跖。盗,是对他的诬称。春秋战国之际人。《史记·伯夷列传》说他“横行天下,竟以寿终”。庄:战国时楚人。曾于楚怀王时起兵反楚,后称王于滇。

齐景:指齐景公杵臼。桓魑(tuī):春秋时宋大夫。《礼记·檀弓上》说他“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由此可见他的富足。

先业:先辈的业缘。

钟:碰上,适逢。

傥:如果。值:碰上。

开辟: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已:通“以”。

精絜:清白纯洁。絜:古“洁”宇。

经:佛经。律:戒律。

格:度量,衡量。

阙:通“缺”。行(xìng):品行。

毁禁:破坏戒律。侣:僧侣。

供养:僧尼不从事生产,靠庙产和施主的布施生活,故称供养。

戒行:竭力执行、遵守戒律。

法服:佛教徒所穿的袈裟。

斋:吃斋。讲:讲论佛经。诵:诵读佛经。持:高诵佛号。

白衣:僧尼穿黑衣,而天竺之婆罗门及俗人多穿白衣,故佛教徒称世人为白衣。

不啻:不止。山海:比喻高和深。

诚孝:忠孝。

仁:爱人。惠:乐善好施。

须达:菩萨名。为舍卫国给孤独长者的本名。流水:菩萨名。据《金光明经》,流水长者乐善好施,见涸池中有鱼万条,便用二十条大象载河水,救活了鱼。

罄(qìng):用尽。

编户:编入户籍,登记在册的户口。

大觉:佛教用语。指佛的觉悟。这里借代佛教。

身计:自身的生计、打算。

徇:通“殉”。

偕:共同,都。化:感化,教化。黔首:老百姓。

道场:佛寺。隋炀帝大业中改称全国佛寺为道场。

妙乐:西印度古国名。禳佉(qū):印度神话中国王名。

后身:佛教认为,人有“三世”。前世称为前身,死后再转世,称为后身。

属:联缀。

征须:征求。须:求。

作地:(为后身)求福地。

苍生:百姓,庶民。

预:干预,干系,关系。

神爽:神魂,心魂。

凡夫:平庸的人。蒙蔽:耳不聪目不明。

天眼:佛教认为,天眼能透视六道、远近、上下、前后、内外及未来等。

念念:佛教用语。指极短的瞬间,刹那。

生生:佛教用语。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