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画论大辞典
15620400000105

第105章 中国画论词句篇(85)

【逸、神、妙、能四格】北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画之逸格,最难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尔。大凡画艺,应物象形,其天机迥高,思与神合。创意立体,妙合化权,非谓开橱已走,拔壁而飞,故目之曰神格尔。画之于人,各有本性,笔精墨妙,不知所然。若投刃于解牛,类运斤于斫鼻。自心应手,曲尽玄微,故目之曰妙格尔。画有性周动植,学侔天功,乃至结岳融川,潜鳞翔羽,形象生动者,故目之曰能格尔。”关于逸格,大抵是出于自然,不拘形似,笔简意繁,有意外之趣,不可模仿的作品。关于神格,大抵是指形神兼备,妙合自然,能达到化境独成一格的作品。关于妙格,大抵是指笔精墨妙,技巧纯熟,合于规矩法度的作品。关于能格是指能表现对象形似的作品。郭因《中国绘画美学史稿》释云:“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以其对于逸、神、妙、能四格的界说和位次的排列,说明他是重传神甚于重写形,而且非常重视画家对于绘画对象的独特感受与理解的表现,画家独特的审美理想与情操的表现的。他把‘逸格’摆在第一位。认为‘画之逸格,最难其俦’。因为它‘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也就是说,‘逸格’所以最好,原因就在于:这种作品无法而有法;朴素的有限的表现形式,能传出丰富的无限内容;传神传得有天成之妙;而且这艺术形象又是画家以自己不同于任何别人的主观情思熔铸了绘画对象而成的,具有画家强烈的个性色彩和独特风格,是别人所无法学习的,是出乎人意料之外的,为人所不能想象的。被置于‘逸格’的唯一画家孙位,他认为其‘逸格’是由于‘情高’。可见,在他看来,‘逸格’与否的决定因素,不在于客观而在于主观。也就是说,一个画家尽管具备别的许多条件,但只要‘情’不高,就不可能使‘格逸’。不过,他也并非认为‘逸格’可以蔑弃形似,而认为‘得之自然’,‘出人意表’的简笔,还得有个‘形具’才行。他的所谓‘逸格’,就其重传神而自然来说,与张彦远的所谓‘自然’一品有相似处。

就其重‘出人意表’来说,和荆浩的所谓‘奇’这一品有相似处。就其主张‘拙规矩于方圆’这种思想看,与朱景玄所谓‘不拘常法’的‘逸品’有相似处。

但却又不与他们的‘自然’、‘奇’、‘逸’诸品完全相同。黄休复认为‘逸格’的画最好,但并非认为只有‘逸格’的画才算好。他对于那种能‘应物象形’,又能‘思与神合,创意立体,妙合化权’的‘神格’,即那种既能写绘画对象之形,也能与绘画对象物我交融,把对象典型化,传出绘画对象的精神本质,达到有如天地自然生成的地步的绘画作品;对于那种能以独特的、熟练的表现技巧反映绘画对象,‘自心付手,曲尽玄微’的‘妙格’的作品,以及那种由于画家勤学苦练,有广博的知识与熟练的技巧,能把绘画对象画得‘形象生动’的‘能格’的作品,也都欣赏,并无贬辞。只是把它们置于‘逸格’之下,认为它们不如‘逸格’的绘画作品更好罢了。”(荆琦)

【二品】明代朱存理《铁网珊瑚·画品》卷二载南宋赵孟溁画论:“画谓之无声诗,乃贤哲寄兴,有神品,有能品。神者,才识清高,挥毫自逸,生而知之者也;能者,源流传授,下笔有法,学而知之者也。”(王凤珠)

【十二品】清代潘曾莹《红雪山房画品》云:“一幽秀,二高洁,三古淡,四清丽,五豪放,六超逸,七神韵,八闲远,九蕴藉,十嫣润,十一冷僻,十二疏爽。”多指绘画的艺术风格。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以为“文字优美,洵足并传”。(王宗英)

【上、中、下三品】黄宾虹《论画残稿》:“画有初观之令人惊叹其技能之精工,谛审之而无天趣者,为下品。初见为佳,久视也不觉其可厌,是为中品。初视不甚佳,谛视而起佳处为人所不能到,且与人以不易知,此画事之重要在用笔,此为上品。”王克文《黄宾虹“三品”论画》释云:“这是从艺术欣赏的角度,从直觉的审美感受上来评的,它不同于‘逸、神、妙、能’四品论画,但却包含了四品批评标准的某些含意在内。上、中、下‘三品’论,以笔墨气息所构成的综合性整体效果为衡量标准,强调‘重要在用笔’。黄宾虹在论画中非常重视笔墨的艺术要求,明显的特点是常和书法艺术联系起来论述。他在《论画书简》中讲:‘画法全是书法,古称枯藤坠石之妙,在于笔尖有力,刚而能柔,为最上品。’由此基本观点引申出‘重要在用笔’的上、中、下‘三品’论画的独到见解。”(荆琦)

【八格】其义有二:①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凡画有八格:石老而润,水净而明,山要崔巍,泉宜洒落,云烟出没,野径迂回,松偃龙蛇,竹藏风雨也。”此处“八格”是指山水画创作的八条原则以及对作品提出的八条要求。②元代王绎《写像秘诀·写真古诀》:“写真之法,先观八格相之大概不外八格:田、由、国、用、目、甲、风、申八字。面扁为田,上削下方为由,方者为国,上方下大为用,倒褂形长是目,上方下削为甲,腮阔为风,上削下尖为申。”(王宗英)

【神品与逸品的区别】俞剑华《中国画理论初稿》油印本:“神品与逸品的区别:神品则兼容并包,无所不有;逸品则笔简境寂,以少取胜。神品如至贤豪杰,以济世为心,有兼善天下的伟大抱负;逸品则如文人高士,以避世为心,有独善其身的纯洁节操。神品如长江大河,高山大岳,巍然为天下的奇观;逸品如精金美玉、珠宝珍玩,仅为书斋的清供。神品如古风排律;逸品如五、七言绝句。各有所长,就各有所短,但学者必须志其大者、远者,实力既充,神品好,逸品亦好;大幅好,小幅亦好;繁复好,简略亦好。若不在实力上用功夫,只图讨巧,不知艺术是讲真本领的,是无巧可讨、无机可投的。不过还要看自己的个性,看自己的才力,有的适于神,有的合于逸。性之所近,因势利导,则成功较易;性之所远,逆水行舟,则成功较难。总须依照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王凤珠)

【画有邪正】清代王昱《东庄论画》:“画有邪正:笔力直透纸背,形貌古朴,神采焕发,有高视阔步,旁若无人之概,斯为正派大家;若格外好奇,诡僻狂怪,徒取惊心眩目,辄谓自立门户,实乃邪魔外道也。初学识见不定,误入其中,莫可求药,可不慎哉!”是谓作画应走正道不走邪道。(周积寅)

【秀骨清像】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怀瓘云:顾、陆及张僧繇,评者各重其一,皆为当矣。陆公参灵酌妙,动与神会,笔迹劲利,如锥刀矣。秀骨清像,似觉生动,令人懔懔若对神明,虽妙极象中,而思不融乎墨外。夫像人风骨,张亚于顾、陆也,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此处“秀骨清像”是指陆探微的人物画风格。陆探微的人物画人物形象清秀瘦削,表现“清羸示病之容,隐几忘言之状”,超越于对外在形式的关注,追求对人物内在气质的刻画,直达理想人格本体的精神层面,使人产生“令人懔懔若对神明”的感觉;陆探微用笔清刚有力,追求如刀刻般的刚劲,陆探微的人物画风表现的是当时玄学清谈家所崇尚的道骨神韵。这一风格虽然主要流行于晋宋时期,但已成为美术史上对六朝美学风骨的整体概括,后来“秀骨清像”一词也指人物或人物画的清秀瘦削之美。(王宗英)

【酌妙】唐代李嗣真《续画品录》“孙尚子”条:“孙则魑魅魍魉,参灵酌妙。”谓挹取精微奥妙。(周积寅)

【惟妙惟肖】徐悲鸿《中国画改良之方法》:“画之目的:曰‘惟妙惟肖’。”作者释云:“妙属于美,肖属于艺。故作物必须凭写实,乃能惟肖。待心手相应之时,或无须凭写实,而下笔未尝违背真实景象,易以浑和生动逸雅之神致,而构成造化,偶然一现之新景象,乃至惟妙。然肖或不妙,未有妙而不肖者也。妙之不肖者,乃至肖也。故妙之肖为尤难。故学画者,宜摒弃抄袭古人之恶习(非谓尽弃其法),一一按现世已发明之术。”(周积寅)

【英灵】唐代李嗣真《续画品录》“郑德文”条:“笔迹纤懦,英灵销歇。”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顾陆张吴用笔》:“张(旭)既号‘书颠’,吴(道子)宜为‘画圣’,神假天造,英灵不穷。”谓英华性灵,指画家的天才本领。(周积寅)

【灵机】清代王原祁《麓台题画稿·仿设色小米》:“宋元各家,俱于实处取气,惟米家于虚中取气。然虚中之实,节节有呼吸、有照应,灵机活泼,全要于笔墨之外有余不尽,方无挂碍。”灵机,指天意。(周积寅)

【天】北宋苏轼《传神记》:“传神与相一道,欲得其人之天,法当与众中阴察之。”元代汤垕《画鉴》:“虽不经意而皆得神妙,岂胸中自有得天者耶?”元代刘因《田景延写真诗·序》:“清苑田景延善写真,不惟极其形似,并与东坡所谓意思,朱文公所谓风神气韵之天者而得之。”这里的“天”字,都是指所画对象的天然神态而言。无论画人物、动物、植物,最要能得其天然神态,必须使他处在天然的环境中,不受拘束,不受影响,依照他们习惯的生活方式自由自在,毫不矜持,毫不做作,这时不但形态自然而且神完气足。在古代画论中,“天”字单用的较少,而联用的较多,如:天挺、天才、天植、天纵、天造、天性、天功、天成、天趣、天真、天资、天质、天机、天骨、天工、天然、天倪等。

体现出各种“天”的审美取向。俞剑华说:“所谓天的本意就是自然。画家有天赋才能,对象有天生个性,画上有天然表现。任其自然,不加雕琢,浑然天成,恰到好处,丝毫不见有矜才使气,出筋露骨的地方。似乎无能,而实至能;似乎稚拙,而实精巧。渊然之光,幽然之色,沛然之气,如精金如美玉,如英雄如美人。纯洁优雅能使观者躁释矜平,悠然神往,以画家的天资,尽对象的天性,现画上的天趣,宛如天造地设,合于天机,才可以说是‘全其天’。”(周积寅)

【天纵】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序》:“惟吴道子天纵其能,独步当世,可齐踪于陆(探微)、顾(恺之)。”天纵,谓天之所使。(周积寅)

【天授】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吴道玄字道子,东京阳翟人也。少孤贫,天授之性,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犹天赋,上天所授予。《史记·淮阴侯列传》:“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周积寅)

【天挺】南齐谢赫《画品》“姚昙度”条:“天挺生知,非学所及。”南朝陈姚最《续画品》“湘东殿下梁元帝”条:“右天挺命世,幼禀生知,学穷性表,心师造化,非复景行所能希涉。”天挺,指天资卓越。(周积寅)

【天才】唐代李嗣真《续画品录》“顾恺之”条:“顾生天才杰出,独立亡偶。”指特殊的智慧和才能。(周积寅)

【天机】①北宋苏轼《书李伯时山庄图后》:“醉中不以鼻饮,梦中不以趾捉,天机之所合,不强而自记也。”谓指天赋之灵性。②明代练安《金川玉屑集》:“画之为艺世之专门名家者,多能曲尽其形似,而至其意态情性之所聚,天机之所寓,悠然不可探索者,非雅士胜工,超然有见尘俗之外者,莫之能至。”谓指天的机密,造物者的奥妙。(周积寅)

【天人】唐代李嗣真《续画品录》“汉王元昌”条:“天人之姿,博综技艺,颇得风韵,自然超举。”指才能杰出的人。(周积寅)

【天资】元代汤垕《画鉴》:“米芾元章天资高迈,书法入神,宣和立书画学擢为博士。”谓天生的资质,即天赋、天性、天才。(王凤珠)

【天植】唐代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史·序》:“大唐汉王元昌,天植其材,心专物表;含运覃思,六法俱全,随物成形,万类无矣。”天植:自然所赋予之义。(周积寅)

【天质】元代杨维祯《图绘宝鉴·序》:“神妙之品出于天质者,殆不可以谱极而得也苟有天质,超凡入圣,可冠当代而名传后世矣。”天质:天性,天然资质,天才。(周积寅)

【天倪】清代恽寿平《南田画跋》:“风雨江干,随笔零乱,飘渺天倪,往往于此中出没。”清代方薰《山静居画论》:“和以天倪,资以书卷。”天倪,最早见于《庄子·齐物论》:“何谓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郭象注:“天倪者,自然之分也。”义指事物本来的差别。(周积寅)

【天性】北宋《宣和画谱》卷十:“维之画,出于天性”天性:指本性,先天具有的品性。(王凤珠)

【天造】唐代张怀瓘《画断》“张僧繇”条:“且张公思若涌泉,取资天造。笔才一二,而像已应焉!”天造:谓自然生成。相对于人造而言。(周积寅)

【天功】北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能格》:“画有性周动植,学侔天功。”谓自然界的功能。此指画家功夫到家,如天然所造成。(周积寅)

【高逸】南齐谢赫《画品》“袁蒨”条:“比方陆氏(探微),最为高逸。”意指高雅而有逸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