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画论大辞典
15620400000017

第17章 中国画名词术语篇(15)

清代笪重光《画筌》:“腕底烟云无尽,全局布于心中,异态生于指下,气势雄远,方号大家。”华翼纶《画说》:“浩浩落落,独与天游,不为物囿,虽寥寥数笔,而神完气足;巨幛万卷,千岩万壑,又恢恢有余,是谓大家。”戴熙《习苦斋题画》:“大家在气象。”古代画论中,“大家”一词最早见于明代,清人多加阐释。绘画“大家”,当指其一朝代最着名的画家,其意与西方文艺复兴之后所用“大师”一词相类(参见“大师”条)。二十世纪以来,人们所称绘画“大家”,则次于绘画“大师”。(周积寅)

【大师】《徐悲鸿谈艺录·1年栀杨善深画展序枛》:“中国绘画上花鸟之造诣自宋至今九百年,尚未见何邦足与颉颃者,其杰出之大师若徐熙、黄筌、黄居寀、易元吉、滕昌佑、徽宗、赵昌、崔白之伦,其思致高逸与其博采被章,真足沾溉百代。”所谓“大师”,在中国古代有几种含义:①大军的意思。《周易·同人》:“大师克相遇。”是说大军战胜了与之相遇的敌军。②学者之尊称。《汉书·伏生传》:“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以教矣。”③佛教徒称佛为大师。《瑜伽师地论》:“能善教诫声闻弟子一切应作不应作事,故名大师。”后也用作对和尚的尊称。④古代乐官名。《周礼·春宫·大师》:“大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中,不见画家有称大师者,惟有“画圣”(如唐代吴道子、清代王翚)、“画状元”(如明代吴伟)之称,但毕竟极少数者。明代绘画批评家对画家中有巨大成就而为人所崇仰者称为“大家”,如明代屠隆《画笺》:“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此南渡以后四大家也。”明代董其昌《画旨》:“元季四大家(王蒙、黄公望、倪瓒、吴镇),浙人居其三。”在西方国家,文艺复兴之后,艺术评论家为了提高艺术家的地位,对其中杰出者,始冠以“大师”之称号,意与中国之“大家”相类。二十世纪,艺术“大师”一词使用,由欧洲传入中国,在中国艺术家中,刘海粟早在1931年三十六岁就被法国巴黎大学路易·赖鲁阿(Louis Laloy)尊称为“中国文艺复兴大师”,这是一种最高荣誉。

但在当时的中国艺术评论家,在评论艺术家时,还不常运用这样的称号。仅见1941年徐悲鸿评论古代花鸟画家徐熙、黄筌等人用之。七十年代后期,“大师”一词才开始在艺术评论中盛行,但到了二十世纪末直至现在,“大师”一词已被滥用。为了让社会上学习继承发扬真正大师的艺术精神,《近现代中国画大师谈艺录》选了十位中国画大师,按生卒年先后排列,他们是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刘海粟、潘天寿、张大千、林风眠、傅抱石、李可染。之所以称他们为大师,《序》曰:“其一,他们都是近现代中国画坛独树一帜的一流中国画家。他们在绘画创作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体现、代表这一时代中国画的最高品味;其二,他们又都是近代一流的绘画理论家。他们的理论来自实践、有感而发,对前人的画论既有发微、探讨,又有自己独到的建树,体现、代表这一时代中国画理论研究的最高水平;其三,他们同时又都是近现代一流的美术教育家。他们德高望重,为人师表,诲人不倦,为我国近现代美术教育事业作出了启蒙、奠基、开拓的贡献。我国美术事业到今天能有如此兴旺、繁荣,名家辈出,与他们的掘井、汲泉、灌溉、培育是分不开的。”(周积寅)

【泰斗】“泰山北斗”的简称。《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后用以比喻某一方面负有名望的人。《俞剑华美术史论集·序》云:俞剑华先生“是二十世纪着名的美术教育家、书画家,海内外享有盛名的美术史论泰斗”。(王凤珠)

【开山祖师】佛教谓在名山创建寺院的第一代住持。后泛指一宗一派的创始人或首创某种事业者。南宋刘克庄《后村诗话》:“本朝诗惟宛陵(梅尧臣)为开山祖师。”俞剑华《中国绘画史·凡例》:“吾友郑昶(午昌)之《中国画学全史》出版,实为空前之巨着,议论透辟,叙述详尽,且包罗宏富,取材精神,纲举目张,条分缕析,可谓中国绘画通史之开山祖师。”(周积寅)

【宗师】《后汉书·朱浮传》:“寻博士之官,为天下宗师。”宗师:指在思想或学术上,被奉为师表的人。石楠《刘海粟传》:“刘海粟是我国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学贯中西、艺通古今的一代艺术宗师。”(王凤珠)

【巨匠】刘海粟《黄宾虹诗集·序》:“老友黄补存(宾虹)先生多才多艺在他年过古稀后,更上几层楼,愈老愈新,终成一代巨匠,表现出我中华民族永不枯竭的创造力。”巨匠:指在文学艺术或科学等方面有杰出成就的人。(周积寅)

【巨擘】擘是大拇指,巨擘比喻杰出的人物。

中村不折、小鹿青云着,郭虚中译《中国绘画史》(中正书局,1937)载:“现代的中国于墨林艺苑颇寂寞,名匠巨擘绝迹,足以称扬者甚少。”俞剑华1947年《从黄君璧、傅抱石二教授画展论现代画风之转变》:“愚向主写生,痛恶临摹时史之作,着书立说,均阐此旨,闻者狃于积习,或不之信,而愚持之益坚,所幸同志渐广,从事于写生及以复兴唐宋画风为职志者渐众,而黄、傅二君尤为此道杰出巨擘,纵览二君之作,足征愚见之不谬,空谷足音,为之喜而不寐。”(任大庆)

【行家】又称作家。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我朝善画者甚多,若行家当以戴文进为第一,而吴小仙、杜古狂、周东村其次也。”明代詹景凤《东图玄览》卷二:“北宋人画人马二册,不着色,其描法精能,本自作家。”行家,原泛指某一行业中的专门家,如俗称“行家里手”。后戏曲艺术中以职业演员为行家。在中国画论中,也指职业画家,即院体画家、民间画工为行家。(周积寅)

【戾家】又称利家、隶家。南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掖坦非有出身不除自嘉泰、嘉定以来,百官见宰相,尽不纳所业三十年间,词科又罢,两制皆不是当行,京谚云:‘戾家’是也。”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我朝善画者甚多利家则沈石田为第一,而唐六如、文衡山、陈白阳其次也。”明代屠隆《画笺·元画》:“评者为士大夫画,世独尚之,盖士气画者,乃士林中能作隶家画品,全法气韵生动,不求物趣,以得天趣为高。”戾家,原乏称某一行业中的生手或业余客串者,非行家,不是正途出身。后戏曲艺术中专以子弟客串的为戾家。在中国画论中也指词翰余事的业余画家即士大夫文人画家为戾家。(周积寅)

【名家】清代华翼纶《画说》:“笔墨隽永,毫无俗笔,自然名贵,是谓名家。”清代戴熙《习苦斋题画》:“大家在气象,名家在精神,骨性天成,自行其是。”名家:指在绘画上学有专长而名为一家。

在二十世纪以来的优秀中国画家中,可分为三个等第:一为“大师”,二为“大家”,三为“名家”。名家仅次于“大家”(见“大家”条)。(周积寅)

【方家】《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成玄英疏:“方犹道也。”原指深于道术者,后用于指精通某种学问或艺术之专家。书画作品题款上,常称对方为“方家”,以表尊敬。(周积寅)

【法家】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苏松品格同异》:“苏州画论理,松江画论笔。理之所在,如高下大小适宜,向背安放不失,此法家准绳也。”法家:犹言“方家”。对书画家之尊称。(周积寅)

【画手】唐代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有吴道子画五圣图》卷二:“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场。”清代《傅山论书画》:“画手看前辈,斯生近莫俦。”画手:指画家。(周积寅)

【高手】清代《傅山论画》:“高手作画,作写意人,无眼鼻而神情举止生动可爱。”指见识和技艺高明的画家。(周积寅)

【妙手】唐代高适《高常侍集五·画马篇》诗:“感兹绝代称妙手,遂令谈者不容口。”指技艺高超的人。(周积寅)

【俗手】清代方薰《山静居画论》:“今人每尚画稿,俗手临摹,率无笔意。”指技艺平庸的人。(周积寅)

【门人】《史记·礼书》:“自子夏门人之高第也。”《后汉书·冯衍传上》:“盖仲由使门人为臣,孔子讥其欺天。”指弟子、学生。(王凤珠)

【门生】《后汉书·贾逵传》:“皆拜逵所选弟子及门生为千乘王国郎,朝夕受业黄门署,学者皆欣欣羡慕焉。”北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后汉孔庙碑阴题名》:“亲授业者为弟子,转向传受者为门生。”后代泛指弟子。南宋岳珂《桯史·天子门生》:“以此知卿不附权贵,真天子门生也。”(王凤珠)

【门徒】《后汉书·钟皓传》:“避隐密山,以诗律教授,门徒千余人。”指门生、弟子。(王凤珠)

【弟子】《论语·先进》:“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指学生。(王凤珠)

【私淑弟子】见“景行”条。

【字】①文字。许慎《说文解字·叙》:“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②人的表字。在本名之外另取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叫做字。如东晋画家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字摩诘;清代画家原济,字石涛。(周积寅)

【号】①名称。如国号;年号。②别号。指人的名和字以外的另起的名字。如北宋诗人、书画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清代书画家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周积寅)

【骨董】同“古董”。明代张萱《疑耀》卷五:“骨董二字乃方言,初无定字朱晦庵《语类》乃作‘汩董’,今人作‘古董’字。”指古器物。清代松年《颐园论画》:“骨董人所出售者,大半赝本,欺人图利而已。赏鉴书画家亦须扩充眼界,毋轻许其真赝,耗财犹细事,出丑是大笑柄耳。”(周积寅)

【古董】《水浒传》第六十六回:“四边都挂名人书画并奇异古董玩器之物。”指可供鉴赏、研究的古代器物(包括古代字画在内)。同“骨董”。(周积寅)

【清玩】北宋米芾《画史》:“东丹王胡瓌蕃马,见七八本,虽好,非斋宝清玩。”指金石、书画、古器、盆景等可供赏玩的清雅之物。(王凤珠)

【文房四宝】北宋梅尧臣《宛陵集·九月六日登舟再和潘歙州纸砚》卷三十六:“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爱君与予。”文房:书房。“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统称。北宋苏易简着《文房四谱》,一名《文房四宝谱》,叙述这四种文具的品类和故实等。这些文具,制作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历代都有着名的制品和艺人。如安徽泾县的宣纸(产于唐代在宣城[今宣州市]集散,故名),歙县(旧为徽州府治)的徽墨,浙江湖州市(旧为湖州府治)的湖笔,广东高要(旧为肇庆府治,古名端州)的端砚,至今还很着名。(周积寅)

【笔】①指传统意义上写字、作画的毛笔,为文房四宝之一。毛笔主要由笔头和笔杆组成,笔头所用的毫料是毛笔质量的关键。毫料以兽类的毛为主,常见的有羊毫、兔毫、狼(黄鼠狼)毫以及狸毫、马毫、豹毫、猪鬃等,也有以禽类的羽毛制笔的。依笔毛弹性可分为:软毫,硬毫,兼毫。优质的毛笔应具有尖、齐、圆、健“四德”,“尖”就是笔锋尖锐,“齐”就是修削整齐,“圆”就是笔头圆润,“健”就是毛笔有弹性。笔杆多用竹管,也有用红木、牛角、骨料、象牙、玉石、青花瓷等作杆的。②指书法、绘画中的运笔技巧,有湿笔、干笔、枯笔、焦笔、颤笔等。(任大庆)

【墨】①指传统意义上写字、作画用的黑色颜料,为文房四宝之一。墨的主要原料是炭黑、松烟、油烟、胶等,形态主要有墨锭和墨汁两种。目前市场上的墨汁分油烟墨、松烟墨和炭黑墨三类,油烟墨多以植物或动物油等取烟制成,特点是色泽黑亮,有光泽,其中桐烟墨细腻有光泽,品质最好。松烟墨出现最早,由松树枝燃烧时产生的黑色烟雾收集制成,虽黑,但光泽度差。炭黑墨是用工业炭黑制成的墨,原料是石油、焦煤油等,其附着力差,价格低廉。②指书法、绘画中以水调墨的技巧,有破墨、泼墨、积墨、焦墨、淡墨、死墨、活墨等。(任大庆)

【纸】指狭义上书写、绘画所用的纸,为文房四宝之一。西汉时已有蚕茧断丝等制作的“絮纸”,东汉蔡伦真正实现了以植物纤维造纸,其后的皮纸、麻纸、藤纸、竹纸、楮皮纸、桑皮纸、草纸等大量出现,为书画使用创造了条件。从尺幅上分,常见的有三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丈六等。纸有生、熟之分。(任大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