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相】佛教名词术语。指禅宗的高僧肖像画。一般生者肖像画向右,死者肖像画向左。日本京都教王护国寺,藏有唐代画家李真《真言五祖像》,尊惠果、金刚智、善无畏、不空、一行为五祖,其中《不空像》保存尚好,此即早期的顶相。宋元之际画顶相之风盛行。顶相上多有题赞。
(周积寅)
【绣像】《中国美术大辞典》释云:原指绣成的佛像或人像。明清以来,若干通俗小说前面,附有书中人物的图像,以增读者兴味,因用线条钩描,绘制精细,也称“绣像”,如《绣像三国演义》;另有画出每回故事内容的,则称“全图”,如《全图儒林外史》。绣像如全图均属插图一类。(王凤珠)
【水陆画】水陆即水陆道场,亦称“水陆斋”。
佛教宗教活动之一。一种遍施饮食以救度水陆鬼众苦恼的法会,为佛教规模较大的法会之一。相传梁武帝为了作普度水陆众生的大斋会,命僧宝(保)志(418~514)集录经典,编成仪文,开始在金山举行。以水陆为内容的绘画称“水陆画”。今山西省博物院收藏有明代的水陆画一百三十六轴。(周积寅)
清《芥子园画传》界画稿【界画】元代汤垕《画鉴》:“世俗论画,必曰画有十三科,山水打头,界画打底,故人以界画为易事梓人匠氏有不能尽其妙者。况笔墨规尺、运思于缣楮之上,求舍其法度准绳,此为至难。”界画又名界划,是指作画时用界尺引笔画线的一种方法,适合表现工整的亭台、舟车、器具等。
晚明张岱《琅嬛文集·与包严介》:“小李将军,楼台殿阁,界画写摩,细入毫发。”界画亦指中国画的一个门类,明代陶宗仪《辍耕录》所载“画家十三科”中有“界画楼台”一科,是指以宫室、楼台、屋宇等建筑物为题材的绘画。南宋邓椿《画继》:“画院界作最工,专以新意相尚。”界画起源很早,东晋顾恺之就有“台榭一足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之说。到了隋唐已相当成熟,明代王绂《书画传习录》:“历唐宋而创为界画”,其间有郭忠恕、王振鹏、袁江、袁耀等界画名家。界画“难成”,因为界画有一定规矩,即汤垕《画鉴》所云“法度准绳”,且丝毫不能疏忽。但画完后,由于精致细密,且建筑物本身没有思想感情因而很容易见好。汤垕认为画界画时,无论笔墨、规尺还是画家的构思与情感都必须遵循法度准绳,不同于文人画不拘法度、任意挥洒,因此“至难”。顾恺之说创作界画不需要“迁想妙得”,此言差矣。(任大庆谢江岚)
【指画】一名指头画,中国画技法之一,即不用毛笔,以手指、手掌、指甲蘸墨蘸色在纸绢上作画。最早见载于画史上的指画者在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张璪“唯用秃毫,或以手摸绢素”作画。另有王洽“醺酣之后即以墨泼。或笑或吟,脚蹴手抹,或挥或扫,或淡或浓,随其形状,为山为石为云为水”的记载。方薰《山静居画论》曰:“指头作画,起于唐张璪。璪作画或用退笔,或以手摸绢素而成。毕宏问璪所受,璪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宏为之惊叹阁笔。王洽以首足濡染抹蹈,后吴伟汪海云辈,淋漓恣意,皆其遗法。”清代高其佩以指画擅名于世,他不仅拓宽了题材范围,还摸索总结,把指画的表现力推向高峰,直接影响了甘怀园、赵成穆、李世倬等画家,乃至形成了一个“指头画派”。其侄孙高秉着有《指头画说》。
(任大庆)
【青绿山水画】山水画的一种。用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宜表现色泽艳丽的丘壑林泉之类。其法是先以墨色钩出山石、林木、泉流等轮廓,并皴染出结构层次,继以淡赭石染山石打底,复以石绿、石青颜色上重下轻逐层积染。树叶多用夹叶,填以重彩。青绿山水是早期山水画的主要面貌,在隋唐就已成熟,明代詹景凤《东图玄览》说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始开青绿山水之源”。青绿山水形式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钩廓,少皴笔,敷色浓重,装饰性强,如宋代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后者是在水墨渲染的基础上薄施青绿,较为秀润,如明代文徵明《万壑争流图》轴。(任大庆)
【浅绛山水画】山水画的一种。绛为红色,浅绛山水即是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亦称楮墨山水。方法是以水墨钩勒皴染山水,待景物皆已完备,再于石面、树干等处敷以淡赭石,有时也以墨青辅助渲染,明快淡雅,比较适合表现江南的土质山峦。此画法在五代董源时已出现,至元代发展成熟。(任大庆)
【金碧山水画】山水画的一种。用泥金、石青和石绿三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敷色浓重艳丽,有“金碧辉煌”的感觉。其画法与青绿山水一样,只是最后以金箔加胶水调成泥金,用以钩勒山棱、树廓、坡脚、云霞,以及楼阁建筑,装饰性更强。但明代唐志契认为金碧山水与青绿山水是一个概念,其所着《绘事微言》最后有“金碧山水”一节:“盖金碧者,石青石绿也,即青绿山水之谓也。
后人不察,加以泥金谓之金笔山水,夫以金碧之名而易以金笔,可笑也。”他对山水画钩勒泥金线条的画法持否定态度,谓:“以风流潇洒之事而同于描金之匠,岂不可笑之甚哉?一幅工致山水加以泥金,则所谓气韵者能有纤毫生动否?且名山大川有此金色痕迹否?后即有一二名家为之,亦欺人而求售耳。”他认为“今人不能画楼阁中枅栱窗棂,而徒以青绿妆成,藉口‘泥金钩钿’等语,殊为谬甚”。(任大庆)
【泼墨山水画】山水画的一种。是以泼墨泼彩为主要技法的山水画,大多具有笔墨酣畅、痛快淋漓的感觉。方法是先打好腹稿,然后将不同浓淡的水墨按构思泼洒在宣纸上,再依据其自然渗化出的形状随机钩成山形;也指用大笔饱蘸水墨,快速挥写,势如泼出的画法。泼墨山水最早见于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王墨者不知何许人,亦不知其名,善泼墨画山水,时人故谓之王墨。”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解释:“泼墨者,先以土笔约定通幅之局,要使山石林木,照映联络,有一气相通之势,于交接虚实处再以淡墨落定。蘸湿墨一气写出,候干用少淡湿墨笼其浓处,如主山之顶,峰石之头,及云所掩断之处皆是也。南宗多用破墨,北宗多用泼墨,其为光彩淹润则一也。”(任大庆)
【杂画】中国画之一类。为“十三科”之外的绘画门类。其说初见《历代名画记》,如卷三有“魏帝所撰杂画图”,卷九有“董崿,字重照。开元中多在尚方,善杂画,车牛最推其妙”,“程雅善杂画”,卷十有“韩嶷工妇女、杂画,善布色”等语;其后如《益州名画录》之“高道兴”条、“常粲”条中,均可见此;及《图画见闻志》卷四单列“杂画门凡三十五人”,由此正式确立;其后南宋邓椿《画继》卷七,亦有“小景杂画”类等。泛指描绘“怪石”、“博古”、“彩蛋”、“床帷”、“花雕”或“彩灯”、“重阳糕旗”等,即既不属于人物画,也不属于花鸟画、山水画的绘画类型。(施建中)
【变相】指用图画或雕刻表现的佛经故事。
所谓变相,是变佛经文字内容为可视的艺术形象,简称为“变”。内容分为三种:①根据某部经典,将其至尊及侍从在所领区域内(净土)的种种活动,用图画表现出来,称作“经变”,如“无量寿经变”、“弥勒净土变”等;②依据释迦牟尼传记,将佛一生的故事单独或成系列地图绘出来,称作“佛传”;③依据本生(指释迦牟尼降生净饭王家为太子以前的许多世)故事的经典,绘成独幅或连环画,称作“本生”或“佛本生变相”。中国南北朝时期,佛寺中即已绘制变相图配合讲经,至唐代达于鼎盛,着名的佛寺、石窟,皆有当时高手所绘变相图,并且场面宏大,制作精美。(王凤珠)
【墨妙】唐代岑参《刘相公中书江山画帐》诗:“相府征墨妙,挥毫天地穷。”此指精妙的图画。(周积寅)
【折枝】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选择其中一枝或若干小枝入画,故名。中唐至晚唐之际,边鸾已开始画折枝构图。唐代韩偓《已凉》诗:“碧栏干外绣垂帘,猩雨屏风画折枝。”五代时折枝画法已较为普遍,及至宋代已成为花鸟画家最常见的构图形式。《宣和画谱》评边鸾“作折枝花,亦曲尽其妙”,赵昌“作折枝极有生意”,滕昌佑“为折枝花果,谓之丹青”。宋御府收藏的名迹中,有边鸾、李公麟、黄筌、徐熙等折枝画六十三幅。折枝法是与画家的欣赏习惯相一致的,李方膺《梅花》:“写梅未必合时宜,莫怪花前落墨迟。
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任大庆)
【捉勒】中国花鸟画表现形式之一,以猛禽猎食为题材。鹰隼猛禽入画较早,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北齐世宗第二子高孝珩“尝于厅事壁上画苍鹰,睹者疑其真,鸠雀不敢近”。又记载本朝冯昭正“尤善鹰鹘鸡雉”、姜皎“善鹰鸟”、贝俊“尤工鹰鹘”、白旻“工花鸟鹰鹘”等。五代宋初时,皇家多好饲养御鹰,捉勒题材开始大量出现。史载黄筌曾画野雉于八卦殿,有五方使呈鹰于陛殿之下,误认雉为生,掣臂者数四,时蜀主孟昶嗟异之。《宣和画谱·卷十五·花鸟叙论》评“鹰隼之击搏”等题材“展张于图绘,有以兴起人之意者,率能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得也”,评五代郭乾佑“画鹰隼,使人见之,则有击搏之意,然后为工,故杜子美想象其拏攫,则曰‘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是画之精绝能兴起人意如此,岂不较其善否哉?”(任大庆)
【铺殿花】铺殿花是古代花鸟画表现程式之一,装饰性很强。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江南徐熙辈,有于双缣幅素上画丛艳叠石,傍出药苗,杂以禽鸟蜂蝉之妙。乃是供李后主宫中挂设之具,谓之‘铺殿花’。次曰装堂花,意在位置端庄,骈罗整肃,多不取生意自然之态,故观者往往不甚采鉴。”清代邹一桂《小山画谱》亦云:“徐熙于双缣幅素上画丛艳叠石,傍出药苗,杂以禽鸟蜂蝶之类,位置端庄,骈罗整肃,以备宫中挂设,谓之铺殿花。次曰装堂花,又尝画折枝小幅,多瓶插对临,宽幅写大折枝桃花一枝,谓之装堂花。”《宣和画谱》载,御府收藏有徐熙《装堂折枝花图》。(任大庆)
【装堂花】见“铺殿花”。
【博古】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卷一·蓄画》:“所藏必有晋唐宋元名迹,乃称博古,若徒取近代纸墨,较量真伪,必无实赏。”文人士大夫目饱前代奇迹可称为博古,明代何良俊《四友斋画论》批评张僧繇和阎立本没有分清时代与地区的差异而画错人物形象,“以此言之,画非博古之士亦不能作也”。北宋大观中,因宋徽宗好古,命王黼等编绘宣和殿所收藏古彝器,成《宣和博古图》三十卷。《四友斋画论》评曰:“宣和博古图所载钟鼎彝极为详备,其大小尺寸、容受升合与夫花纹款识,无不毕具。三代典刑所以得传于世者,犹赖此书之存也。”“后世博古之士得见三代典刑,实阴受其惠。”此后,把描绘古器物的中国画,包括古器物图形装饰的工艺品统称“博古”,博古便成绘画门类之一,有博古画、博古屏等。清代徐沁《明画录》载陈叔谦书一联于室自况:“博古图蒐周汉制,无声诗写晋唐题。”(任大庆)
【门径】清代郑燮《贺新郎·徐青藤草书一卷》:“只有文章书画笔,无古无今独逞,并无复自家门径。”比喻研究学问技艺的方法。如学有门径。(周积寅)
【丹青】①丹砂和青雘,两种可制颜料的矿石。《管子·小称》:“丹青在山,民知而取之。”②泛指中国画用的颜色。因为早期中国画使用的最主要颜色是红色和青色,故以丹青代表绘画所用之各种颜色,《汉书·苏武传》:“竹帛所载,丹青所画。”③中国画的代称。《晋书·顾恺之传》:“尤善丹青。”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宣和画谱》说陆探微“丹青之妙,众所推称”。④中国画形式之一。因论者不同而其意有别,《宣和画谱》载滕昌佑“其为蝉蝶草虫,则谓之点画;为折枝花果,谓之丹青,以此自别云”。薛永年《书画史论丛稿》:“用钩线,但赋以彩色,五色灿烂,很有装饰意味,《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即属于丹青。”(任大庆)
【院体】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四:“李吉,京师人,尝为图画院艺学。工画花竹翎毛。学黄氏为有功,后来院体未有继者。”院体:亦称院画,即院体画的简称,中国画的一种,指皇家画院或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这类作品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因时代好尚和画家擅长有异,故画风不尽相同而各具特点。此院体指以黄筌为代表的院体花鸟画派。(周积寅)
【神工】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拓写》:“夫阴阳陶蒸,万象错布,玄化亡言,神工独运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形容技艺精巧,非人力所能为。(周积寅)
【匠学】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山水树石》:“国初二阎,擅美匠学;杨展精意宫观。”画家用界尺画宫室楼台叫界画。界画渊源于工匠,故称匠学。二阎,指唐代阎立德、立本兄弟。杨展:指北齐杨子华、隋代展子虔。(周积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