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省钱两不误
15695200000005

第5章 求医就诊:聪明就医,省时省钱(4)

病人在陌生的医生面前感到有些紧张是难免的,但若过度紧张,甚至产生恐惧心理,则会妨碍诊断,给确诊带来困难。因为人体在高度紧张状态时,会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增高,以及肌肉紧张等症状,不仅会造成假象,而且还会妨碍检查。

7.挑医生

想找经验丰富、医术高超的医生看病,是人之常情。但到较大的医院看病,除专家门诊外,一般都是中青年医生轮流出门诊,而病房则是病床责任制,即每位医生负责固定的病床。这样一来,到医院看病大多是随机性的,轮到哪位医生就是哪位医生看。这时如果病人再挑选医生,在自己不中意的医生面前表现出失望或不满,会伤害医生的自尊,产生副作用,不利于诊断。

8.多疑或不信任

有些病人,特别是一些“老病号”,或某些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患者,常常自以为是,不懂装懂,对医生的诊断无根据地怀疑、不信任。这种态度不仅会损害医患关系,而且还会由于不能很好地执行医嘱而影响治疗效果。

9.检查时不合作

医生在进行物理检查时,病人必须主动配合,才能使检查成功。如果检查时不按医生的要求去做,不能很好地与医生配合,必然影响检查结果,容易造成误诊。用医学仪器检查,也需要病人配合,如做血液生化检查,需要病人空腹抽血等皆是。

10.指名要药

许多病人就诊时不愿服医生给开的药,而是向医生指名要药。这种做法弊端很多。因为治疗必须对症下药,该用什么药必须由医生根据诊断开方,滥用药物不仅是种浪费,而且还容易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另外,不少医生都讨厌病人自己索药,把指名要药看做是对医生的不信任,所以,这种做法还会损害医患关系。

别让“医托”牵着走

让“医托”牵着走,这比跟着广告走更愚昧。“医托”这个新词在报刊、电视上渐渐多了起来。“医托”是一些被雇佣的人与某些医疗单位合谋,把一些大医院门诊的病人骗到他们指定的诊所去看病。这些人活动地点在大医院门诊或医院附近的路旁,手中常携带纸袋并装着X光片,往往几个人一起行动。他向你讲话时十分严肃、认真、武断,七嘴八舌地轮番向你说:“这医院看不好你的病”,“我自己的病就是在那个诊所救治过来的”,“那个诊所看病又好又便宜,也不排队”;有的自称是病人,问你得了什么病,然后说我和你的病一样,你说什么症状她也说什么症状,反正她的回答让你百分之一百二十的满意,就这样病

人上钩了,跟着他走了。

医生告之:“医托”惯用的招数是:找目标——搭讪套取病情——介绍“黑医”——“黑医”看病——卖“药”狂赚。

医托一般会拎着医院放射科的袋子,或抱着小孩,假装是来看病的,随后就四处搭讪,寻找目标。甚至一路跟踪,偷听病人与亲友聊天、打电话的内容。来自农村、操外地口音的人往往成为他们的首选。这其中又以农村女病人为首选,套取病情后,“医托”就见机行事,装成病人的熟人、老乡,诉说在大医院看病的种种不是,然后说自己或亲戚得同样的病在哪里看好的,吹嘘一番那家医院如何好、医生技术有多高明……看到病人有些心动,“医托”就会拿出纸和笔,写好医院名称、地址及前去的路线,甚至陪病人去看病。当病人怀着莫大的感激之情见到“好”医生时,病人鼓鼓的钱包就换成了一堆不知各的药粉或草药,甚至是野草,不值一文的树叶子。

走出误区,学会看病

每个人都可能患病。患病后到医院看病,医生检查、确诊、开药,病人回家服药,逐渐康复,这是一个不成文的定式。但在以上诸多环节中,如何做得科学、合理,却不是人人都清楚的。这其中往往会产生许多误区,以致延误治疗。

1.小痛小病,一“扛”就成

感冒、发烧、腹痛、腹泻等是一些常见病,许多人认为不需看医生,家中有什么药就随便服一些了事;一些年轻人,认为自己身体好,不用服药,就带病坚持上班;还有一些面临紧张复习、考试的学生,常常带病坚持上学……殊不知这么一来,既有可能“扛”过去,也有可能就此“扛”出了大病,因为许多疾病的初期症状非常类似于感冒。如有一些儿童患感冒后,由于不及时治疗,发展成病毒性心肌炎、急性肾炎等,造成身体其他重要器官的损害,这就是“小病失治,大病酿成”。

2.疗效好坏,全在医生

一些人认为,不管患了什么病,只要到医院看过医生,剩下的就是大夫的事了,病好病坏,全在医生。病好了,那是大夫医术高超;病要没好,换个医生继续治疗。

其实,患者的康复既有赖于医术高超、责任心强的医生,同时也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中医所谓疾病“三分治,七分养”,就是说患者应以良好的心态执行医嘱,科学合理地调护自身,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康复的目的。

3.自看医书,对号入座

慢性病患者大多渴望了解自己的病情,于是就买许多医学参考书,然后将有关自己病情的章节反复阅读,对号入座。他们往往向最严重的症型和后果上对,造成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病情加重。

医学参考书及医学科普读物暖和来让人们了解医学常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治疗护理方法、保健养生知识的,是为了更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千万不可成为增加心理压力、加重病情的“紧箍咒”。

4.迷信“专治”,广告显灵

一段时间以来,“专家”、“专治”、“专药”等在媒体是广为泛滥。归纳这些医疗广告不能看出,凡是发病率高的、病程长的、无特效药的疾病,其医疗广告就多,“专家”及“专药”也就多。如: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率高,目前又无特效药,这正好给“江湖大夫”以可乘之机。近年来,专治乙肝的“专家”、“专药”如雨后春笋般,有的还美其名曰“祖传专治”,殊不知“乙肝”之名是20世纪60年代初才有的,先辈们是如何“专治”乙肝的呢?

盲目相信广告,有病乱投医,只能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5.治疗疾病,专家才行

有的患者看病非大医院不呆、非专家不行。这些患者忽略了一个事实:专家的门诊时间是有限的,为了解决更多的患者诊治,专家们不得不缩短每位患者的就诊时间;况且不少专家年事已高,连续面对许多病人,精力和体力都难以保持最佳状态,这有可能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

在门诊中,经常会遇到病人或家属提出找一个“好大夫”的要求。其实,个别高年资的大夫诊疗技巧却可能一般;相反,有的大夫年纪轻轻,却成绩斐然;“好医生”,不能惟年龄、学历是图,只有钻研学术、对病人认真负责,才是一个好医生。

6.开方治病,药贵则灵

患的是普通的常见病,却动辄要求吃高价进口药、用高级抗生素,成为门诊中的常见现象。

抗生素的滥用曾给人们带来许多不良后果,如“四环素牙”。如果现在仍给患者滥用抗生素,谁能保证20~30年后不会再有新的后遗症出现呢?合理用药不仅是医生的责任,也是患者应遵守的规则。在患病后,应根据病情选择用药,辩证论治,而不是以金钱论“英雄”,这样才能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7.千里寻医,不带病历

常遇到许多外地患者看病时忘记带上在当地医院做的化验、X光片等检查资料,很可惜。因为好的医生可以从以往的检查资料中迅速发现诊断疾病的线索,初步判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愈后,帮助患者以最小的代价确诊疾病。而重新开化验单排查疾病,既浪费金钱也浪费时间,更不利于医生对疾病的连续观察与分析。所以保存并携带病历资料到上级医院看病,也是“少花钱,治好病”的窍门之一。

8.急诊病人,却看“慢诊”

假如你突然呕吐、头痛、抽搐、腹泻、呼吸困难、意识障碍或原有的慢性病突然加重,看病时一定要先到急诊。原因有二,一是急诊诊断迅速。急诊属于全科医学,医生具有很强的综合判断能力和迅速、敏捷的反应能力,在救治病人过程中,很少因判断有误顾此失彼贻误抢救时机。二是急诊抢救迅速。急诊在医院被称为生命的绿色通道,这里除有训练有素的医生、护士外,还配备了相应的急救药品和设备,可以确保急诊急救的各个环节准确、快捷、顺利。因此,看病时患者及家属首先应该有急诊意识,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人的一生难免患这样那样的疾病,也难免和医生打交道。在患病后,关键是要保持良好心态,“走出误区,学会看病”。

提高警惕,谨防就医陷阱

当下医疗市场较为混乱,真医生假医生好医生坏医生混杂,病人很难识别,尤其在小医院、民营医院、个体诊所,所谓专家义诊、坐堂医生,那里经常有各种陷阱。各位病友务必小心。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陷阱。

1.无中生有,制造疾病

当一个人到医院体检或咨询时,本来经检查无病,但为了谋财,有些无良知医生却谎称你有病,进而要求吃药打针;一段时间后再复查,说是治愈了或有了好转,但还应再用一个疗程的药。这类陷阱常见于被个人承包的小门诊部,多是医生和化验人员联手坑害病人。

各种义诊时,医生和厂商联手策划的各种药品或保健品的促销。此类机构常无中生有地为“病人”诊断为高血压、慢性前列腺炎、微循环障碍、性病等,还有不少人被骗购买高额的保健药品和保健用品。

破解方法:若化验查出有问题,。不要急于用药,不妨到大医院再抽血或者做B超检查一次。

2.夸大病情,小病大治

普通感染或一般无菌手术术后预防感染,对于很少生病的人来说,一般只要静滴青霉素类或加灭滴灵即可。可有些医生要用更高档的抗菌药,有些病人怕感染常自己要求用高档抗菌药。

破解方法:其实这些药对病人存在着潜在的不利,因为广谱高效的抗生素要从最一股用起。

3.隐瞒病情,吓唬病人

有一些疾病,只要好好调养,不经治疗也可以慢慢好转至痊愈。但有些医生就不会将这些情况告诉病人,甚至会危言耸听,让病人住院治疗,使其花冤枉钱进行一大堆无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破解方法:如果是慢性病,可以找些这方面的书籍看看,或是去医院咨询。

典型病例:一病人有上腹痛,某诊所B超示为胆囊炎。其医生定出方案:不消炎就要开刀切除,有生命危险。于是收入留观,花费上千元,但病人不久又痛。后来病人到大医院检查为慢性胃炎,用药后病情好转。

4.误导病人做许多不必要的检查

医院利润韵四成左右来自这些检查。为了赚钱,有些小医院甚至公立医院或门诊部都鼓励临床医生多做这些检查,特别是其中昂贵的检查。如B超、心电图,肝肾功篇检查,这些无风险的检查几乎进去就要做,有些病人头痛就被告之要做CT。

破解方法:病人在就医前,对医院、医生应进行大概的了解,尽量找自己熟悉的医生就诊。

5.误导病人服用不必要的药品,造成对身体的潜在伤害

由于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定得较低,而药物却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因此,有些医院要求医生多开药,以药养医。

破解方法:对有些疾病的治疗方法,病人可多听取不同医生的意见和建议,对医院开出的药方,也可选择信得过的医药超市购买药品,以节省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