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公文包-师德休养
16037100000005

第5章 漫谈师德建设(2)

“言传身教介乎有意与无意之间”似乎是相矛盾,其实这正是矛盾的统一体。“有意”就是教师应该经常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是“教师”,即具有清晰的教师自我意识,自觉地使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符合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就是自觉地、同时交替扮演着各种属于教师工作范畴的角色,不放过任何机会去履行自己教书育人的义务。“无意”指处于自认为非教师的情绪中,由于缺乏教师自我意识而可能出现与教师不相符合的心理状态,此时的情绪失去控制,对学生以外的人发生不文明的言行,甚至有时在公共场所影响社会公德,同教师的职业道德背离。而教师在各种场合的言行,会通过众多的耳目传给学生,“下意识”、“无意识”地对学生发生影响,这就所谓的“无意”。

因此,教师只有时时刻刻意识到自己是教师,进行自我监督、自我调节,才能不负众望,满足社会对教师的期待,学生对教师的敬爱,在有意与无意之中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

良好的师德修养是进行言传身教的前提和保证。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有极少数教师严重背离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少数人的头脑里滋长。有少数教师在学生面前讲得头头是道,而在对自己行为上却背离了师德规范,这些也会有意、无意地影响着青少年学生。良好的师德要求教师不仅要把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技能、过硬的本事有意地传教给学生,而且要用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坦荡的胸襟、高尚的情操、正直的为人,在无意中感召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威信。而崇高的道德品质,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高超的业务能力是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这是有意的一面;教师的仪表,工作作风,生活习惯也会对树立起学生中的威信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无意的一面。因此,师德修养的加强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只有在有意与无意之间言传身教,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才能完成教育新一代的神圣使命,才能不辱教师这一神圣而崇高的职业,才能实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

关于师德修养的思考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和履行其职责时,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良好的师德修养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前提。在我国历史上,有不少教育家在理论观点和实践方法上都非常重视师德修养、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有许多修养的原则和方法至令仍具有借鉴的价值。

一、学习的方法学习是教师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智力和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而且也是进行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孔子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对学习问题进行多方面的反复论述。他主张“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在他看来,不学习就缺乏应有的知识,虽然你主观上爱好仁德,但“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言不好学,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他提出了“博学、多闻、志于学”,这样才有完善的道德品质。孔子一生都废寝忘食地学习,读《易》至“韦编三绝”,听乐至“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他本人则“入太庙,每事问”。“三人行,必有吾师”,更反映了孔子虚心好学的品质和强烈的自我完善的愿望。“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孔子所倡导的教学准则和教师美德,孔子认为,作为教师,首要的条件是必须具有学不厌、诲不倦的精神,惟学然后能教,惟教然后能学,二者不可偏废,这是孔子一生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他的学生颜渊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善诱;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颜渊的这段话道出了孔子师德的高大,孔子的这种严谨学习、认真做人的态度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是深远,在我国历史上有成就的学者和教育家,尽管他们出身境遇不同,观点见解各异,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都是他们共同的品德。

学习是师德修养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于增长教师的知识,净化教师的灵魂,启迪教师的理想,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内省的方法即内心的省察,它注重良心在修养中的作用,强调自我监督。孔子认为:“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见不贤内省”。这就是说,一个人要时时反省自身,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随时向新人新事物学习,总结提炼他们的优秀品质,从他们的具体行动中吸取营养和力量。这种“内省”的修养是通过极严格自我监督和自我改造,培养锻炼高尚的道德思想、意识、信念和意识,使一个人的行为能够自觉自愿地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崇高道德境界,这是衡量教师师德水平高低的试金石。加强师德修养,做到“内省”主要靠个人的主观努力,靠灵魂深处的自我教育和自制能力。如同教育家陶行知所倡导:教师每天都要问一问自己“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要自觉教育自已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教育着自己进步。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能坚持对自己的道德行为的静心内省,严于解剖自己,善于认识自己,正视现实,并勇于进行“克治”,扬长避短,去恶扬善,就会使自己的师德修养达到很高的境界。

三、慎独礼的方法这是一种代表中国文化精神的修养方法,源出于《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道德原则是一个人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的,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警惕是否有什么不妥当的言行而自己没看到,害怕别人对自己有什么意见而自己没有听到。“慎独”是指“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有条件做各种坏事并不被别人发现的时候,仍能坚持道德信念,使道德成为“内心的法”,不做任何坏事。把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变成自己的内心信念,并用这种内心信念时时、处处、事事支配自己独处的思想和言行,就会使人达到内心与外在行为美的高度结合。作为教师,你的思想品德、感情,意志和日常言行,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的无数双眼睛观察着,被许多头脑琢磨着,因而必须有人格的感召力,身教的感召力,“教者必以正”(孟子),“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董仲舒),“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子),这些历史上的教育家主张只有”以身立教,其身亡而教存”。他们所倡导的教师应为人师表的行为准则在今天仍然是教师道德规范的一种精华。

师德建设要有硬措施

据《文汇报》载,上海市近期出台了一项旨在加强教书育人工作、规范教师行为的新规定:

学校对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在职务评聘和职称晋升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制”,并且在两年内不准其申报高一级职称;对经批评教育无效,并已造成恶劣影响者,则可缓聘或解聘其教师职务,直至撤消其任职资格。与此项规定同时见诸报端的还有安徽“向炒股教师亮红灯”的报道,其中说“一些学校教师炒股现象严重”,有关方面已“对因玩股影响教学或荒废业务的教师作出严肃处理”。有鉴于此,笔者尚有一点小建议:可不可以给个别既教书又经商者来点类似的说法,因为人们实在听不惯校园里、备课室里甚至课堂上频传商界信息的“BP”声。

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这是多年来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都在关注的一件大事。时至今日,所见所闻之师德滑坡现象又委实不容坐视。如果听任某些教师或贪图一己之利而暗渡商海,或经不住赵公元帅的诱惑而身陷股市,或一味追求“潇洒人生”而“沉醉不知归路”,或误以为学生的钱好赚而甘当“集体二道贩子,如是等等,那么,谁能担保有朝一日“师将不师”呢!

我们的校园既非“一方净土”,虽有围墙也挡不住八面来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自会“随风潜入”。令人担忧的是,某些教师不仅对此茫然不察,反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做了腐败“传染病”的“带菌者”。何况我们的青少年学生正值金钱观、消费观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期,因而极易接受成人特别是与之朝夕相处的教师的行为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如果你安于自身角色形象的“错位”,给予学生的居然是物欲、俗念的浊流,居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的反面“教材”,那么,你将何以面对祖国和人民的重托,何以荣膺人民教师——灵魂铸造者的崇高称号?

愚以为,要想根治教师队伍中诸如敬业意识淡化、职业道德滑坡、“利益驱动论”盛行等不良现象和风气,固然须臾不可忽视“讲崇高师德、树敬业精神”的宣传教育和正面引导,使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传统得以广泛深入的发扬光大,但最有效、最适时的“配套措施”当莫过于让师德这一票硬起来!

为人师表说

对于人们来说,教师不仅应该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应该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位教师,不管你是否自觉,本身就是学生的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自觉地做到为人师表。

教师师表美的作用,从德育的角度讲,至少有三:

能够发挥德育主体的德育潜能;能够促进学生的榜样学习;能够改善道德育效能。

师表美的塑造是要有个过程的。当为人师者对师表的追求是一种勉强行为时,师表与教师的本来面目会隔有一层外壳.学生会感到老师是在做作,师表的作用就难以发挥。当师表美成为教师内在的、自觉的追求,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其人格形象的自我表现时,师表美的影响力和陶冶性才能真正发挥,师表的德育功能才能真正实现。当师表美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表现时,师表美的塑造就进入高级阶段。然而这种塑造是有始无终的,它的最高境界是内在精神人格和外在道德形象的统一,即“道美”与“表美”的高度融合。

匆庸置疑,从教者绝大多数均以为人师表为追求目标,当然,其中也有例外。究其原因无非是本身素质不高或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严元章博士曾针对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学而优则仕”和近年来一定程度上的“学而优则商”所造成的教师素质滑披,提出“学而优则教”的主张,笔者十分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