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海上明珠:魅力天成的奇趣海岛
16873600000017

第17章 美丽富饶的中国海岛(3)

据记载,马祖列岛与我国的民族英雄抗敌事迹,有着很深的渊源。明代的剿倭名将戚继光,即曾派军驻过马祖列岛,建烽火台以报警,监视海面,倭患遂绝。今日东犬岛上还有一块碑石,记载着明代剿倭的事迹。而明末的郑成功,为了抗清,也曾选拔过50名精壮校尉驻防在马祖列岛。别看马祖列岛面积不大,它为保卫祖国还出力不少呢!

风姿绰约:厦门岛

厦门位于闽南九龙江口的厦门岛上,以前是海岛,后来修建集美海堤和杏林海堤后,乃与大陆相连,成为一个半岛。现在火车、汽车、海轮、飞机均可直抵厦门市内,交通十分方便。

自古以来,厦门就是我国东南沿海的海防要地,原属同安县。元、明时期为防倭寇侵扰,在此设立防哨。明洪武二十七年即1394年,在岛上筑城,名为厦门城,意取“大厦之门”,以显其战略地位之重要。清代设厦门厅,1933年设厦门市。

厦门港是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之一,可泊万吨船只。厦门附近鱼类资源丰富,盛产带鱼、鲳鱼、鲨鱼、墨鱼、海参、对虾、蛏子等,物产丰富。尤其是厦门文昌鱼,驰名中外,是著名的美味佳肴。

厦门是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温差小,气候十分宜人。

厦门一带以花岗岩为主要岩石,故山体多呈浑圆形,山上多怪石奇岩,坡上多花草林木,降水丰沛,山中多流泉飞瀑,依山濒海,山海之景兼有。厦门风景绮丽,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其中最具特色和著名的海滨风光点,要数南普陀寺、万石植物园、胡里山炮台、厦门古城遗址、厦门大学等。

南普陀寺在厦门大学旁边,寺中供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共奉一佛,因位置在南方,故称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朝,后几经沧桑易名,现存为清代康熙年间重建。寺庙背依五老峰,面临大海,具山海之景,风水极佳。

万石植物园位于万石岩一带而得名。这里早为名胜风景游览区,附近有闻名的厦门八大景之一“虎溪夜月”和小八景的“朝天笏”、“中岩玉笏”、“太平石笑”等。20世纪50年代,建了一个库容15万立方米的万石岩水库。60年代初,辟为植物园,建有标本大楼、花展馆、茶室、仙人球培养场、萌生植物棚,拥有热带、亚热带的花草树木和各种植物品种4000多种。“松杉园”为园中之园,长年林木葱郁,不知秋冬。园内山水秀美,一年四季,花香鸟语,潺潺水流,令人流连忘返。

在狮山北坡的最上方,有太平岩。太平岩前洞泉隐伏,流水淙淙。更奇特的是在极乐天摩崖石刻下,有厦门小八景之一的“太平石笑”。此石由四块不同的天然岩石相叠而成,上面两块巨石相互贴合,另一端张开,宛若开口在笑,生动形象。石上题有“石笑”两字。

白鹿洞位于厦门东北玉屏山南,虎溪岩背后。有六合洞、朝天洞、宛在洞等洞景,原有三宝殿和僧舍,相传为朱熹在庐山白鹿洞书院讲学时,曾来过此地,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为此起名“白鹿洞”。洞内有白鹿泥塑一尊,因常有烟雾涌出,缕缕可见,所以有“白鹿含烟”之称,为厦门小八景之一。

胡里山炮台是厦门十分著名的历史遗物,位于厦门东南的胡里海滨。这里地势高峻险要,面临大海,视野开阔,与隔海屿仔尾互为犄角,可控制厦门港口,历来为海防要塞。清光绪十七年即1891年,福建水师在此筹建炮台。1896年竣工。炮台内至今尚保存一尊德国克虏伯兵工厂造的大炮,附近墙堡雉堞兵舍都保存完好,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历史遗迹。

历史名岛:田横岛

在祖国黄海浩瀚辽阔的海面上,碧波万顷之中掩映着一座美丽而又神奇的海岛,它就是历史名岛田横岛。田横岛西距大陆3千米,南距青岛码头68千米,与著名的崂山风景区隔海相望。

这座海岸线长8千米,面积仅为1.46平方千米的袖珍型海岛,不仅以其特有的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称名于世,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宜人的气候特征、旖旎的海岛风貌、丰富的海产资源也使之不负虚名。岛上空气清新,苍松滴翠,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造就了冬暖夏凉的人间胜境;岛上南北两坡风格迥异,南坡岬湾相间,礁奇水秀,是垂钓的绝好去处,北岸湾深,港静,是游泳、帆船、摩托艇等海上运动项目的极佳场所;田横岛周围的海域是富饶的海上牧场,盛产鲍鱼、扇贝、海带等海产品,为岛内千余口渔民的渔牧生涯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此外,遍布海岛的人文自然景观,人皆成诵的神话传说更使它平添一份神韵。

田横岛的得名缘于一桩惊天动地、壮美凄绝的千古传奇。据历史记载,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刘邦的手下大将韩信带兵攻打齐国,齐王田广被杀,原齐国贵族田横率500将士退居此岛。刘邦称帝以后,多次派特使诏见田横,田横以统一大业为重,说服部下留在岛上,带两位门客前往洛阳,一路风餐露宿,长途跋涉,在公元前202年到达离洛阳30里外的偃师驿站。可到达此处才知刘邦的诏见并没有诚意。田横异常气愤,他面向东方故土,遥拜齐国山河,高唱:“大义载天,守信覆地,人生贵适志耳!”于是横刀自刎。岛上500将士闻此噩耗,集体挥刀殉节。世人感叹田横500将士之忠烈,收殓了遗骨,合葬于岛顶,并建了一座庙来纪念,并命名此岛为田横岛。

蛇的天堂:蛇岛

海滨城市大连的西端,有一个西北-东南向的小岛,横卧在海面之上,这就是蛇岛,别看它面积仅仅只有1平方千米左右,却是一个毒蛇横行的世界。

蛇岛的最高处海拔215米,西面和北面都是光秃秃的悬崖和峭壁,岛的东南部分布着四条山沟,草木茂盛,群蛇盘踞,是一个蛇的王国。

发现蛇岛还是在20世纪的30年代,当时因需要在岛上建灯塔,于是派人前往蛇岛勘察。哪知岛上尽是毒蛇,使勘察人员惊吓万分,逃离蛇岛。从此蛇岛之奇观,公布于世。这个小小的蛇岛上,究竟有多少蛇,至今尚无确切数据。过去有人猜测蛇岛上共有50万条蛇,之后又有30万条、5万条、3万条等种种估计数字。这些数据相差很大,令人存疑。直到1984年底,科研人员在蛇岛采用重捕标记法,初步计算得到有关数据,确认蛇岛目前有蝮蛇约1.2万条,每年产幼仔1000条左右。显然,这一数据较为可靠。尽管前人估计数字偏大,但蛇岛上蝮蛇数量的逐年减少,却是事实。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为捕杀而造成的。

据记载,早在1937年,日寇侵占大连,曾偷捕蝮蛇约7000余条,运至台湾。50年代,曾由于一次军用飞机训练时误投炸弹于蛇岛,致使1000余条蝮蛇死于烈焰之中,在1963年自然保护区建立之前,当地民众去蛇岛滥捕乱捉蝮蛇的现象也十分严重,有的人一次捕捉蝮蛇竟达1000多条!很显然,这样的人为捕杀,严重地破坏了蛇岛上的生态系统。

蛇岛独特的自然环境为蛇类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为这里特有的生态平衡提供了基础。蛇岛地处海洋之中,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岛上多山沟、石缝和岩洞,可供蝮蛇冬眠之用,故十分有利于蛇类的生存、繁衍。

蛇岛上的生态系统亦是十分独特的。许多候鸟在老铁山附近栖息,以备秋末冬初迁徙南方,寻找温暖的环境。于是,蛇岛也就成了大量鸟类栖息的地方。这里的鸟类有黄道眉、柳莺、田鹨、山雀、雨燕等数十种,它们中几乎绝大多数可成为蝮蛇的腹中物,甚至于凶猛的雀鹰有时也难逃蝮蛇之罗网。若雀鹰在与蝮蛇搏斗过程中,动作稍有疏忽,即会被蝮蛇咬伤毒死,从空中坠落下来。当然,若雀鹰突然而迅速向蝮蛇进攻,则可将蝮蛇啄死,反而使蛇成为鹰的口中食了。

众多的鸟类来此栖息的原因,是因为这里有着大量的昆虫。有些海鸟也以海滩下的动物为食,如海猫就专门吃此鱼、虾、海星、海贝等,而蛇岛的四周礁滩上海星、海胆、海葵、藤壶等,附礁而生长着,在退潮时它们会出露在水面之上。

蛇岛之上,还有一种鼠类,名叫褐家鼠,据说是随渔船而到蛇岛上来的,褐家鼠虽然数量不多,但分布甚广,四条沟中均有发现。每当冬季来临,蝮蛇进入冬眠状态,此时,蝮蛇不吃不喝,蜷缩在洞穴之中,昏昏而睡,褐家鼠就趁机猖狂活动,危害蝮蛇。而当冬眠期一过,蝮蛇苏醒过来,有了防身和攻击能力,褐家鼠就不敢轻举妄动了,相反要时时提防蝮蛇的攻击。所以在蛇岛之上,有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的说法。

神奇的蛇岛,有着神奇的食物链,维持着小岛上特有的生态系统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