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天学点宽心的活法
1752400000013

第13章 淡泊名利才能无忧无虑(3)

他笑了笑,回答说:“我是和别人有所不同,因为我少了一只手,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我只有在某些特定的时候,才会注意到这一点。”

少了一只手,但他却丝毫不在乎。因为既然失去右手已经成为了事实,在乎它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毕竟,失去的手不会因为你的关注和在意而重新长回来。不在乎是为了让自己不在压力下生活,不把挫折的不良影响人为地扩大。可以说,这就是平常心在挫折和不幸面前的表现——不以得为喜,不以失为忧。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拥有两个目标:一个是我们所追求的,另一个则是享受我们所追求的。只有最聪明的人,才可以达到第二个目标,才能在得失之间找到真正的平衡点,才能没有失败感。这种心态的积极意义在于让我们可以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当我们保持这般良好的心态时,才能冷静而理性地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享受点点滴滴的快乐。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成功或荣耀,都要依赖周围的其他因素才会存在,绝非一个人的功劳。因此,“得”时要学会感激;失败时要记住,还有比我们更失败的人,我们不能一蹶不振,只要奋斗了,拼搏了,才可以无愧于心。这样就赢得一个广阔的心灵空间,我们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把握自己,超越自我。

快乐其实很简单

我国著名的女作家毕淑敏曾说过:“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感觉,是不可以通过指标数据去量化的。”我们开心的程度,跟钱财的多少是不成比的。有的人家财万贯,但每天还是忧心忡忡;有的人并不富裕,但对生活充满了乐观自信,所以笑容时常挂在脸上。

为人处世,切忌贪婪。需知,并不是所有东西都越多越好,人的心应该有个“度”。缩减自己的欲望,才能脱离苦难,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佛教以弘扬佛法为己任。为了度化世人,佛光禅师广建寺庙,开坛说法,他的弟子们在师父的影响下,也努力信征募捐,鼓励信徒布施积德。

有一次,佛光禅师出外弘法回来,弟子们竞相来向禅师报告个人劝募功德的成绩。弟子普道得意地说:“师父,今天有一位大施主,布施了100两银子,作为我们兴建大雄宝殿的基金。”

弟子普德也向禅师报告:“师父,城内的陈居士来拜望您,我带他巡礼各处的殿堂,他答应奉献给我们全年的道粮!”

寺中的香灯师、知客师等纷纷向佛光禅师报告自己的募捐成果,佛光禅师却渐渐皱起了眉头,让大家停止报告,开示弟子们:“你们大家都辛苦了,可惜化缘太多,没有功德!”

众僧不解,问道:“为什么化缘多了反而不好呢?”

佛光禅师道:“把钱财储存于信徒,让信徒富有起来,佛教才能富有。经常要信徒捐献功德,赞助佛事,无异于杀鸡取卵,何其愚痴!等到有一天信徒们不胜负担,佛教还有什么护法长城,佛法还怎么弘扬光大呢?”

佛教所提倡的布施,是要在对方“不自苦,不自恼”的原则下进行的,不可以硬性募化,一味贪多,伤了世人向善的心。细水方能长流,学佛之人如果心中有禅,不但为自己想,更要为别人想,这才是禅者重悟道,更重慈悲的宽广胸怀。

物质享受的增加会使人更加快乐吗?答案是否定的。有资料表明:21世纪初期的美国人,收入比20世纪60年代增加了两倍,但感觉幸福的人的比例却下降了六个百分点。所以,财富并不能决定你开心与否,有时甚至还会成为人的心理负担。

快乐是什么?快乐就是口渴时的一杯白开水,饥饿时的一块面包。快乐是精神上的满足,那些无形的财富比有形的宝藏更能让人得到快乐。快乐并不是拥有更多的物质享受,而是懂得享受已经拥有的一切。否则,即使我们拥有金山银山也难以得到真正的快乐。

从前有个国王,他拥有广阔的领土,无尽的财富,却整天都处在烦恼之中,几乎忘记了怎样去笑。烦恼的国王命令他的大臣们去寻找世上最快乐的人,解开快乐之谜,让他也能重获快乐,于是大臣们走向四面八方,寻找快乐。大臣们都是身居高位的官员,拥有令人羡慕的地位,但他们互相讨论过后,发现没有人觉得做大臣很快乐:整天和公务打交道,为国王提出的各种要求而疲于奔命。

大臣们去访问了工人,工人们整天早出晚归,做着辛苦的工作,酬劳却不尽人意,脸上堆满了疲惫的神色,同样也不快乐。

整天在田野中劳作的农民也同样有太多的烦恼,辛辛苦苦劳作,还要担心变化无常的天气,地里的收成也不能全归自己。

最后,大臣们重新聚集起来,经过总结,他们一致认为:世界上没有活得快乐的人。

就在他们回王宫的路上,看到了一个牧羊人,他穿着破旧的衣服,驱赶着羊群,嘴里却哼着轻快的调子,一脸快乐的表情。大臣们从没看到过哪个人像这个贫穷的牧羊人一样快乐,他们将牧羊人带到了国王的面前。

国王问牧羊人:“我的子民,你快乐吗?”

牧羊人笑眯眯地说:“我很快乐啊。”

国王激动地问他:“快告诉我,你为什么会这么快乐?你拥有这世上最珍贵的财宝吗?你不必像我们这样日夜操劳就能享受生活吗?”

牧羊人说:“不,陛下,我没有什么贵重的财宝,我更需要工作来养活家人。”

国王很吃惊:“那么你能不能告诉我,到底是什么使你的日子过得如此开心?而我,身为国王,却整天忧心忡忡,烦恼不断?”

牧羊人笑着回答说:“我不知道您为什么烦恼,陛下,但我能够告诉您我为什么这样快乐。我身体健康,家人平安。我爱我的妻子儿女,爱我的亲朋好友,他们也同样爱我。我在美丽的草原上放牧,自食其力,不欠任何人的钱。这些就是我快乐的根源。”

国王喊道:“幸运的人!你这项破旧的草帽比我这项镶满珠宝的王冠更有价值。你的草原给你带来的快乐要比我的王国给我带来的还多。如果人们都像你一样快乐,这个世界该是多么美好啊!”

牧羊人回答说:“哦,陛下,这不是个难题,因为人总是想有多少快乐就有多少快乐,想要多快乐就能多快乐的。”

国王沉思了一会儿,微笑着对这位牧羊人说:“你说的对,拥有的多不一定就是好的,拥有的越多,就越觉得不够,烦恼也就越多,而知足就能够快乐。”

国王让大臣们将这个道理写在书上,流传下去:“活在世上本来就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人们所有的痛苦和不快都是由其内心产生的。”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决定你是否快乐的并不是钱的数量,而是你内心的想法。快乐其实可以很简单。身体健康,亲人平安,生活稳定,能够自食其力,家人朋友之间相亲相爱……最平凡的事物中包含了最真实的幸福。

懂得宽心 学会放下

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人们的欲念也越来越多,仿佛是无底之洞,永远也填不满,活在这个世上,总想抓点什么,否则就白来世间一回。心里总是在琢磨,永无止境。有了房子想抓金钱,有了金钱想抓功名,抓得自己精疲力竭。可我们毕竟不是神,只是肉胎凡人,活在世上也就那么短短的数十载,心里想要的太多,实际上能抓到的太少,疲惫劳顿之余不无感慨,这才想起责骂自己:贪图什么?何苦呢?还不如当初以良好的心态学会放下。

如果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总是喜欢把自己所遇到的每件东西都背在身上,身上一负重,就会感觉特别累,说不定哪天会因为身体难以担负如此沉重的东西而停滞不前或倒地不起。就像在车站里,我们看到走得最累的都是那些背着大包小包的人。

宋朝的吕蒙正,被皇帝任命为副相。第一次上朝时,人群里突然有人大声讥讽道:“哈哈,这种模样的人也可以入朝为相啊?”可吕蒙正却像没有听见一样,继续往前走。跟随在他身后的几个官员却为他鸣起不平来,纷纷拉住他的衣角,一定要帮他查出究竟是谁敢如此大胆,在朝堂上讥讽刚上任的宰相。吕蒙正却推开众人说:“谢谢你们的好意。我为何一定要知道是谁在背后说那些不中听的话呢?如果一旦知道了是谁,那么一生都会放不下的,以后还怎么处理朝中的事?”

吕蒙正之所以能成为大宋的一代名相,其原因正是因为他具有能容纳一切荣辱的胸襟。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放下,只有放下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才能轻装上阵。

放得下一些不必要的东西,就是淡泊。淡泊,使人轻松,可以使人感受到从内心发出的快乐;淡泊,使人对世事有一种旁观的心态,静观变化,不改最初的信念;淡泊,使人保持了赤子之心,感情纯正,该爱时敢爱,该恨时敢恨,不会让真性情顺从于他人的眼色。

你或许不禁要问,对于一个人来说,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其实,我要告诉你的是:别人的快乐就是自己真正的快乐。因此,我们应该先让别人过得快乐,应该学会放得下一些不必要的、阻止快乐的“绊脚石”。

现今世界瞬息万变,个人的社会地位、工作环境、生活条件、人际关系、角色行为、心理功能、健康状况等都在随时发生着变化,我们能否面对人生,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客观现实,是每个人面临的严峻挑战。面对如此的高压,我们只有做到拿得起放得下,才能胸怀坦荡,对待自己的人生才能做到从容不迫,积极应对。

我们常常从别人嘴里听到关于“心情不好”,“压力大”的感慨。其实,压力大小与否,因各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强弱而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来自各方面的精神压力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我们要懂得生命注定是要承受负荷的。年少时在成长中苦恼,中年时为生活而奔波,老年时为小辈而操心。而在得失面前,我们自问有无压力呢?

得到的又丢失了——心不安;人有我无——心失意;当艰难的跋涉过后,自己神往的东西还是遥不可及——心彷徨。人家给个热情的微笑,就兴高采烈;要是别人不经意地冷落了一下,心里马上就七上八下。总之,生活就是这样子,谁又能断言自己杜绝得了这些偶尔的愁烦。

有句人生箴言说得好,“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战胜自己,确实很难。用通俗话一点的话来说,就是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而事实往往是,好多事我们拿起后不见得能放得下。“拿起来千斤,放下去只有四两”,说的也是这个理。这一拿一放,把如何对待压力诠释得很形象和透彻了。

我们要学会放下那些令我们艰难前行的包袱,工作累了,事业不顺,抑或遇到生活难题时,在前行的路上划个逗号,歇一歇,心静而后能虑,深虑而后能得,焕发起精神,再去轻松地面对新的压力,保持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迎接生命的每一天。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偷,某天夜里潜入一位神甫的家里行窃,恰巧被正在祈祷的神甫发现,于是神甫就对他晓以大义:“放下你手里的东西吧,现在回头还来得及,上帝还原谅你的所作所为,要不然,天堂的大门,将永远为你关闭。”谁知小偷却说:“天堂的门要关闭,就让它去关吧,反正我的专长就是开门。”

其实,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那些悲剧,往往就是因为无法放下手中已经拥有的东西所酿成的:有些人不能放下金钱,有些人不能放下爱情,有些人不能放下名利。如果你能够领悟“放下”的道理,你将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只有懂得放下,才能掌握当下,心中的那扇天堂之门,才会为你敞开。

人生在世,如果不懂得把一些沉重的东西放下,那么,你人生行囊将会没有空间去搁置那些你真正需要的东西。

放在历史的长河中看来,人的一生其实是十分短暂的,要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达到高远的目标,就必须放下负担轻装前行。所以我们要调整心态学会放下,知道该放下什么,不该放下什么,才能保留生命中最有价值、最有必要、最纯粹的部分。

为了熊掌我们可以放下鱼;为了事业的成功,我们可以放下消遣娱乐;为了纯真的爱情,我们可以放下金钱;为了庄严的真理,我们可以放下利禄乃至生命。放下之后人生的旅途才会更加愉快,才会登得更高,行得更远,看到更多更美的人生风景。放下后,你就会看到天空的蔚蓝,感受到阳光的温暖;你就会闻到芳草的清香,听到动人的音乐;当你放下的那一刻,你就找回了自己,找回了快乐。

放下,是一种积极的处世心态,放下,也是一种人生的哲学,放下,更是一种包容万象的大智慧。“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让我们一起来学会“放得下”,一起来共享“放得下”的幸福生活吧!